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骨外膜剥离对实验性骨折愈合的影响—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季鸣  刘杰文 《中华骨科杂志》1994,14(8):498-501,T003
本文采用雄性康家兔的双前肢制备挠骨标准骨折,一侧剥离骨外膜而另一侧不剥离作为对照。分别于骨折后第3,7,14,21,28天各处死一组动物。电镜下观察。结果表明,在双侧有折处均有典型的炎症反应,纤维软骨骨闸形成及原始骨性痂形成等骨折愈合的基本表观,各期中细胞活力,胶原基质合成和钙盐沉积过程基本上与共它文献报道相同。但在骨膜剥离侧观察到①成软骨细胞及软骨细胞较多。②出现不同于一般成纤维细胞的肌纤维母细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低强度超声波刺激下骨折处I、X型胶原的基因表达规律,从分子水平探索低强度超声波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兔双侧桡骨骨折模型,采用左右自身对照.36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分为6组.右侧骨折处每日行超声刺激20rain,左侧不行刺激.分别于术后3、7、10、14、21、28d取骨折处骨痂及纤维组织,进行骨痂厚度的测量和组织学观察.RT-PCR方法半定量分析I、X型胶原mRNA的表达规律.结果 自术后10d开始至28d,实验侧的骨痂厚度明显高于对照侧.术后10、14、21、28d HE染色显示成软骨细胞及成骨细胞提早出现而且量多,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I型胶原mRNA表达于术后14、21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侧,软骨内细胞外基质蛋白合成增加,增加新骨基质的含量.X型胶原mRNA表达于术后14d明显高于对照侧,术后21d达高峰,然后下降.结论 低强度超声波作用可以增加骨折处骨痂含量,其加快骨折愈合通过刺激骨痂增生,使矿化过程提前发生所致.低强度超声波刺激可以增加I、X型胶原的mRNA含量,促使软骨内成骨过程中软骨细胞的增多和细胞外基质的钙化.  相似文献   

3.
一般性骨折愈合过程分为血肿机化演进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痂改造塑形期;而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分为纤维骨痂期、软骨骨痂期和骨性骨痂期。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组织学观察表明,纤维骨痂期主要是成纤维细胞合成Ⅲ型胶原;软骨骨痂期主要是成软骨细胞合成、分泌Ⅱ型胶原;骨性骨痂期主要是随着软骨内成骨的出现和发展,Ⅱ型胶原消失,逐渐由抗张力性能较强的Ⅰ型胶原所取代。一般来说,实验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方式与一般性骨折愈合方式相似,软骨内成骨和膜内成骨共同参与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修复过程,但以软骨内成骨为主。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微循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项研究采用大耳白兔为实验动物,采用外骨膜广泛剥离、部分肌肉切除的桡骨骨折的动物模型,采用自身对照法,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不包括软组织损伤及骨膜广泛剥离的骨折模型。利用组织学、电镜及血管灌注等方法对骨折愈合微循环变化进行了观察。并将软组织损伤对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微循环及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术后1~8周随机分批处死动物,标本观察。实验结果显示:1.1至4周毛细血管代偿性扩张较对照组差,新生毛细血管管腔狭窄、闭塞。5周后骨折处微循环开始接近正常。2.骨皮质外侧四分之一的骨细胞变性坏死比较明显。3.形成骨痂的成骨细胞活性明显降低、胶原合成不良、骨折愈合相对迟缓。此项研究显示软组织损伤及骨外膜剥离与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微循环改变具有直接关系。软组织损伤及骨外膜剥离可加重骨折断端的缺血,导致骨折愈合过程相对迟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IPUS)在兔桡骨骨折愈合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及分布情况,进而探讨LIPU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成年新西兰兔制作成双侧桡骨骨折模型。一侧桡骨接受每天20min的LIPUS治疗,另一侧作为对照。术后2、3、4、5周分别处死动物。应用兔疫组化方法观察bFGF在骨痂标本中的分布。结果:在骨折愈合早期的骨痂中,新生基质、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和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而在成熟骨化的骨基质和分化末期的肥大的软骨细胞,染色阴性。同实验组相比,对照组阳性着色的细胞数及染色程度明显减弱。结论:LIPUS可以通过增加bFGF的合成来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6.
骨折愈合的细胞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折愈合大致可分为炎症期、修复期和重建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特性。炎症期主要有各类炎性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出现,为骨折修复铺平道路。修复期主要出现成纤维细胞、成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在骨折部形成纤维骨痂、软骨痂和骨性骨痂。最终骨性骨痂通过骨改建来恢复正常旨形态。  相似文献   

7.
长骨干骨折的生物学固定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骨折的自然愈合过程是生物本身的愈合能力,简单概括长骨干骨折的愈合过程包括骨折后血肿期,骨外膜、软组织、骨内膜等新骨形成骨痂连接期,骨折愈合期和后期塑形重建期,骨折后进行内固定符合这一自然过程的可称为生物学固定。在20世纪70年代曾主张骨折的坚强内固定,剥离骨外膜太多,骨折碎块间以螺丝固定,加压钢板固定,使骨折处原位愈合而无多少外骨痂,结果出现应力遮挡,不利于后期塑形,去钢板后易再骨折等。所谓一期愈合就不符合生物学固定,后者是二期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IPUS)在兔桡骨骨折愈合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及分布情况,进而探讨LIPU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成年新西兰兔制作成双侧桡骨骨折模型.一侧桡骨接受每天20min的LIPUS治疗,另一侧作为对照.术后2、3、4、5周分别处死动物.应用兔疫组化方法观察bFGF在骨痂标本中的分布.结果:在骨折愈合早期的骨痂中,新生基质、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和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而在成熟骨化的骨基质和分化末期的肥大的软骨细胞,染色阴性.同实验组相比,对照组阳性着色的细胞数及染色程度明显减弱.结论:LIPUS可以通过增加bFGF的合成来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9.
骨折愈合中的软骨骨痂──形态学演变及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光镜下不脱钙骨组织学、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对雄性兔桡骨标准缺损骨折模型愈合中软骨骨痂的形成、演变及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软骨骨痂由骨折后进入断端间的肉芽组织分化而成,其形成和改建并不完全相同于骺板软骨内化骨。电镜下,骨痂内软骨细胞可分为5个发育阶段:成软骨细胞、软骨细胞、肥大软骨细胞、变性软骨细胞和残存软骨细胞。我们认为1)软骨骨痂由断端周围组织内的间充质细胞分化而成;2)在改建过程中,软骨骨痂能直接形成骨小梁,我们支持肥大软骨细胞能转化为骨细胞的假说;3)软骨骨痂对骨折愈合有重要的作用,能早期填充骨缺损,联接断端,是骨折在重力负载下完成愈合的基础组织之一。  相似文献   

10.
长骨干骨痂延长骨愈合成骨方式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长骨干骨痂延长骨愈合的成骨方式及其细胞学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山羊10只,左胫骨中段骨膜下横形截骨,以四环式外固定架固定。2周后骨延长,每日延长1mm,连续30天,延长开始至延长结束后16周分期处死动物取材,以X线摄片、光镜及电镜作连续观察。结果 骨延长开始时,骨外膜侧巳有小梁骨形成,纤维组织呈纵向排列,与牵拉方向一致;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大量胶原纤丝。早期骨形成始于骨外膜侧及两截骨端,逐渐向纤维组织深入。骨延长结束后,纤维组织最终为成熟骨组织所替代。电镜观察显示上述新骨形成和改建活动均有成纤维细胞的参与。结论 长骨干骨痂延长骨愈合过程主要通过膜内骨化方式完成,成纤维细胞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低功率He-Ne激光照射对兔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He-Ne激光对骨折愈合的作用,本实验用43只新西兰兔行桡骨中段截骨作为实验模型,用JG-I型医用He-Ne激光机照射骨折局部,同体对照,左侧为照射侧,右侧为对照侧,照射功率密度11.3mW/cm~2,光斑直径1.5cm,每天一次,每次10min,对照侧不作任何处理,10~60d取标本,通过X线摄片,组织学检查观察低功率,He-Ne激光照射对兔骨折愈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骨愈合的前40d,低功率He-Ne激光照射能明显促进兔新鲜骨折愈合。认为低功率He-Ne激光照射能促进骨折处血肿机化;骨折端血循环重建;加快软骨内化骨的进程;加速骨痂组织中钙盐沉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骨折愈合中软骨细胞在软骨化骨时的死亡方式及软骨细胞的其它可能结局。方法 采用家兔左桡骨标准骨折,在软骨骨痂产生的不同时期、不同部位取材,常规制作透射电镜观察标本。结果 ①软骨细胞生长、消亡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成软骨细胞、肥大软骨细胞、凋亡软骨细胞。软骨细胞凋亡表现为核固缩和凋亡小体形成,但细胞器不被破坏。最后,软骨细胞崩解,凋亡小体散落于软骨基质中。②软骨化骨过程中只是部分软骨细胞凋亡;另一部分软骨细胞并不出现凋亡,直接转变为骨细胞。结论 ①骨折愈合时发生的软骨化骨,是机体通过激活软骨细胞死亡程序,以细胞凋亡达到新老细胞交替,实现化骨。②由肥大软骨细胞组成的软骨骨痂,能直接转变为编织骨并骨化,支持软骨细胞能直接转变为骨细胞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骨折二期愈合过程中的成纤维细胞成骨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兔桡骨骨折二期愈合过程中,骨折血肿经机化而形成大量纤维骨痂。通过透射电镜,对纤维骨痂进行超微结构水平的观察。发现:由于成纤维细胞具有成骨细胞的表型,具备成骨所必需的条件,以及其自身独特演变的能力,使纤维骨痂逐步演变成为骨性骨痂。因之,当骨折愈合完成时,骨折局部只有骨组织而无任何纤维组织。这充分反映成纤维细胞在骨折中的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采用应力松弛接骨板固定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对24只新西兰兔两侧胫骨干截骨,分别采用应务松弛接骨板和坚硬接骨固定,术后2、4及8周采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和透射电镜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胶原mRNA的表达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骨折后2周,应力松弛接骨板组骨痂内见较多的功能活跃的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分别表达Ⅰ型和Ⅱ型胶原mRNA;4周时成骨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功能更加活跃,Ⅰ型胶原  相似文献   

15.
骨折二期愈合过程中的纤维细胞成骨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家兔桡骨骨折二期愈合过程中,骨折血肿经机化而形成大量纤维骨痂。通过透射电镜,对纤维骨痂进行超微结构水平的观察。发现:由于成纤维细胞具有成骨细胞的表型,具备成骨所必需的条件,以及其自身独特演变的能力,使纤维痂逐步演变成为骨性骨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在大鼠骨折愈合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方法选用SD大鼠制作胫骨骨折模型,伤后不同时期处死取材,分别进行组织学和TGF-β、bFGF和PDGF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1)伤后3d开始形成原始骨痂。I周时肉芽组织中的间质细胞开始分化为软骨细胞,软骨形成后再进行软骨内化骨。4周时形成连接骨折端的桥接骨痂。(2)伤后早期血肿中炎性细胞表达bF-GF和PDGF。伤后1周骨膜增殖细胞、肉芽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骨端骨细胞以及原始骨痂成骨细胞表达TGF-β、bFGF和PDGF。伤后2周软骨细胞表达TGF-β、bFGF和PDGF。结论TGF-β、bFGF和PDGF有各自的表达和分布特点,并共同调解骨原细胞的增殖和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的分化,最终完成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7.
翟照  陈凤苞 《中国骨伤》2002,15(2):82-83
目的 探讨新骨的形成在骨髓移植术后2周尤为显著现象的机制。方法 用34只家兔剥除双侧桡骨骨膜3cm,截除剥离骨膜后的桡骨中段1cm,1小时后去除骨缺损区血肿,从股骨大转子处抽取1ml骨髓,随机注入一侧桡骨缺损区作为实侧,另一侧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侧,术后2、4、6、8周分批做放射学、组织学和骨痂中钙、镁、铜含量的检查。结果 骨髓移植有肯定的成骨效果,术后2周实验侧骨痂中镁、铜及术后4周镁含量高于对照侧(P<0.01)。结论 铜和镁在骨髓移植促进骨缺损愈合早期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移植术后的2周内补充铜和镁有可能提高骨髓移植的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联合使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椎间盘纤维环细胞成骨潜能的激发作用。方法向体外培养的纤维环细胞中分别及联合加入rhBMP-2和bFGF,观察纤维环细胞的表型表达特点。结果联合使用rh-BMP-2和bFGF能够明显促进椎间盘细胞增殖,提高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力,增加I型胶原分泌,提高钙盐沉积程度,提高骨钙素的表达水平。结论联用rhBMP-2和bFGF能够诱导纤维环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分泌钙盐并形成钙结节。  相似文献   

19.
bFGF促进兔骨折愈合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bFGF 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并探索bFGF 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 只兔手术造成桡骨骨折。局部注射bFGF,通过肉眼观察、X 线片,测量骨折、测定骨折愈合处骨密度、测定骨折愈合后的抗折力及病理学切片检查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将应用于临床11 例骨折病人,骨延长、骨髓炎各2 例,随访6 ~24 月。结果:注射bFGF 侧骨痂生长多而迅速,骨愈合处骨密度比对照组显著增高,抗折力比对照侧明显强。病理学切片显示注射bFGF 侧成纤维细胞多、骨痂多、成骨细胞多,骨小梁、骨基质形成快,骨折愈合快。临床15 例患者应用bFGF 后都有明显的促进骨折愈合,促进骨质生长、创口愈合的作用。结论:bFGF 有促进骨质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骨痂组织中前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基因表达模式,分析TGF-β1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探索骨组织冰冻切片原位杂交技术。方法采用不脱钙的大鼠骨痂组织冰冻切片进行原位杂交,观察骨痂组织中前胶原和TGF-β1基因的表达,并与先前研究作对照。结果杂交信号清晰,定位良好,特异性高。骨折第1周末,成纤维细胞的Ⅲ型前胶原基因表达占主导,Ⅰ型前胶原mRNA阳性成骨细胞也出现于膜内化骨区。TGF-β1在分化、增殖的成骨细胞以及接近成熟的软骨细胞有显著表达。骨折第2周末,Ⅱ型前胶原和TGF-β1mRNA在成熟的软骨细胞大量表达,而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也明显增加。骨折第4周末,软骨骨痂基本被骨组织替代,见散在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阳性的成骨细胞。同时证实共有表型表达的现象存在。结论实验结果与以往有关研究结果的吻合,提示TGF-β1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尤其在细胞分化、增殖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时,也说明了此方法是一种快捷、灵敏、又不失特异性的骨组织原位杂交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