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德教育是为了使医务人员履行医德义务而对其进行的有步骤、有计划的医德灌输,以期使医务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的一种活动。近年来,医德不是谈得太少了,而是谈得太多了。不仅社会各界呼吁“医德归来兮”,而且医疗卫生部门自身也在不断强化医德教育措施,印发医德教育书籍,制定医德规  相似文献   

2.
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抗震救灾中巩固了医德,净化了灵魂。未尝不是一种收获,未尝不是对地震死难者的一种安慰。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医疗卫生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引起了医疗卫生事业上层建筑的一系列变革,从总的趋势上说带来了医德的进步。同时,也使医德教育面临着新的课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上要求形成与其相适应的新的医德观念。因此,加强医德教育,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势在必行。1 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引起医德观念的变化 社会主义医德不是永恒的终极道德体系。恩格斯曾说过:“我们驳斥一切想把任何道德教条当做永恒、终极、从此不变的道德规律强加给我们的企图。”社会主义医德的基本原则是相对稳定的,但具体医德规范和医德风尚则可以改  相似文献   

4.
医学伦理学     
医德伴随着人类社会和医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积累,为人类留下了一份丰厚的遗产。面对这份历史遗产,我们必须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继承态度。一、医德遗产批判继承的依据社会主义医德是人类历史上最高尚的医德,但是,它不是和以往历史的医德毫无联系的。列宁曾经指出:“无产阶级文  相似文献   

5.
一、医德与医疗质量的关系医德与医疗质量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与发展的,医德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或决定着医疗质量的优劣。因为,医德是随着医学的产生而形成和发展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学领域的特殊要求,并以此为轴心形成人们正确处理医学领域中各种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然而,无论医德如何重要,“归根结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而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  相似文献   

6.
医德内化教育是医德品质形成的关键,该文从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心理训练,渗入不同的医德教育入手,探究由医德意识的灌输、医德情感的培养、医德意志的锻炼、医德信念的确立和医德习惯的形成等渐进的医德内化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7.
探索构建可与医院信息系统集成的系统化、规范化、便捷化、标准化的医德管理系统,提高医德管理效果。以医德考评体系为核心,以互联网为基础,以大数据为支撑,建立全方位全流程信息化的医德管理系统,具体包括:构建医德管理指标体系、建立医德量化管理机制、搭建医德管理操作平台、建立医德动态管理系统、构建医德管理标准化数据库、与集成化协同管理平台交互。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医德管理系统可通过协同管理平台与医院综合管理系统融合,实现管理数据互通共享。基于协同管理平台的医德管理信息系统可提升管理效能,提高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8.
如何看待、评价今天的医德问题?这不仅仅是医院自身的问题,同时也是广泛的社会问题。我们认为,必须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去看待、评价医德,而不是片面地、机械地、孤立地去认识医德。道德的产生与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理想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它根植于客观的经济基础。而道德的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平衡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调节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医德也是如此。这期我刊又推出陈蕃同志的文章,供大家讨论。我们希望本刊成为一个真正的百家争鸣的、民主的学术论坛。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谁拥有科技人才、现代化的技术设备、良好的服务质量,谁就能占领市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全社会医疗卫生单位的一部分——军队医院,如何继承和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发挥高质量、高效率服务水平的优势,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抓好医德医风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着重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从正面教育入手,树立良好的医德观念 以往医德医风教育总感觉是老套路、旧模式,大同小异,从动员教育入手、揭摆查到制定措施,周而复始地进行。对发现的问题轻描淡写,措施定了不少,但收到的效果却不是很明显。笔者认为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正面教育不能削弱,而且要扩大教育范畴,关键是寻找更有力的、更切合实际的教育方法,突出三个特性:  相似文献   

10.
王焱  金健  蔡杰 《现代保健》2012,(7):98-99
探讨通过教学改革手段促进医德思维的方法。通过PBL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理论、小组讨论、引入标准化患者、实际技能锻炼等教学改革方法促进临床医学生加强医德的认知度、促进医德判断力、提高医德敏感性、增强医德实践力,形成医德自我终身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