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有标本,治有先后”,医理易明,但临证病情往往错综复要,孰轻孰重孰主孰次亦扑朔迷离,而治疗措施也因而“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素问·标本病传论篇》)。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2.
<素问·标本病传论>上有二段话:"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我们可以用取类比象的方法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3.
“逆治”、“从治”法是《内经》提出的治疗原则之一,其作为“正治”、“反治”法指导临床选方择药治疗疾病的寒热虚实已为人熟知,如《中医学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两版教材都较详细论述了这一理论。中医临床内、外、妇、儿、针灸等各科也无一不用,然这只是《内经》“逆治”、“从治”法中的一种意义,观《内经》论“逆治”与“从治”还有两种含义,试论述如下: 一、调理气机中的逆治与从治《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气调而得者,何如?岐伯曰:逆之、从之,逆而从之,从而逆之,疏气令调,则其道也”。得者,治有疗效谓之得。《标本病传论》说:“有取标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即谓之有治本、有治标而病愈者,可为证。《经》问曰:怎样使气机调畅而  相似文献   

4.
谈“小大不利治其标”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030012)朱进忠关键词治则,标本论治初读《素问·标本病传论》:“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塞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塞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泄者...  相似文献   

5.
<正> 《内经》关于治疗法则的论述颇丰富,现摘其精要且与临床比较密切的原文,进行归类,并谈谈个人的运用体会。一、明辨标本1、治病求本:引文:“治病必求于本”。“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体会:本即本原、本质之意。临床上之辨证求因,针对病因进行施治,便是治本之法。例如,发热一证有因外感、内伤之不同,外感发热又有因风寒、风热、暑热和湿热等不同,必须针对其原因来处理。还有,在疾病过程中有主病、兼症之分,必须抓住主病进行治疗,这也是治本的原则。上述原文所说的“先病”、“先逆”、“先寒”、“先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当于中医的"痹症""痛症""痿症"等范畴。该病的发生与五脏病变相关,而痰瘀形成难化,多责之于脾肾二脏,脾肾两虚是本,而痰瘀之象是标,是本虚标实之证。脾肾亏虚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本,故健脾补肾是本病的关键,豁痰化瘀是本病的重要手段,标实重视"痰瘀",其脾肾两虚、血瘀、痰浊贯穿本病的始末,临症"见痰休治痰,治病必求本",提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之一思路。  相似文献   

7.
虚痰论     
陈杰 《湖北中医杂志》1999,21(8):372-372
世医但见痰证,便谓祛痰、化痰,习用宋代《和剂局方》二陈汤,谓为治痰之总剂。不知二陈汤能治实痰,不能治虚痰,即能治痰之标,不能治痰之本。痰饮一证最早出现于《金匮要略》,而在《内经》只有积饮之说,本无痰证之名,此《内经》之不重痰证可知。后世所谓怪病多痰,痰为百病之母,似乎痰之关系重大。何也?盖人体内本无痰,因风,因火,因虚,因实而生痰,痰阻经络、气机,而他病丛生。故二说皆不可废,唯着眼点不同,一在本,一在标。治病必求其本,治痰必求其因。张景岳在其《景岳全书》中指出:“凡将治痰者不可不先察虚实”,又谓:“痰之可攻者少,而不可攻…  相似文献   

8.
从《内经》标本逆从论看《伤寒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跃华 《中医研究》2002,15(1):11-13
本篇根据《内经》“标本逆从论” ,较详细地论述了仲圣具体模范地运用了这一理论原则 ,并对此理论进一步充实和发展。认为《伤寒论》仍以标本概括疾病对立的双方 ,辨证上以病机为本、症状为标 ;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阳为本、阴为标 ;病为本、工为标等几个方面。治疗上强调辨证论治求其本 ,标本轻重分缓急 ,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 ;或正治或反治 ;药量调整 ,药味加减 ,以药病相应为原则 ,对后世临床具有很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景岳全书》“论治篇”说:“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无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提出了“不治之治”的治疗思想,并说这正是“《内经》求本之理耳”。个人体会“不治之治”也就是临诊治病要透过表面症候,找出发生疾病的根本原因,去治疗疾病的根源,源流得清,症候也就相应而解。兹将我应用此法的几则实例整  相似文献   

10.
一、慢性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标本诊断分型方案中医认为本病是标实本虚,并认为:“病有标本者,本为病之源,标为病之变。”“其标在肺,其本在脾、肾。”本虚易受邪,招致标证:而标证反复,则加重本虚。因此在辨证上,必须分析病情,辨明标本。本协作组通过多学科、多指标的方法,根据数理统计原理,应用电子计算机运算,评选国内有代表性的若干方案,认为中西医结合标本诊断分型方案较为合理。下面是中医辨证标准,有关西医参考指征略。 (一)标证:分寒痰(喘)与热痰(喘)。 1、寒痰(喘) 主症:咳嗽咳痰,痰性状为白色泡沫或粘稀。较易咳出,或伴有喘息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