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李惠萍  宋兵高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4):3762-3763
目的:总结剖宫产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剖宫产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例均治愈,无出血及肺栓塞形成.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抗凝溶栓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一二聚体(DD)的检测及双下肢静脉彩超对老年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120例老年骨折患者术前、术后3d,术后7d进行DD的定量检测,同时在术前完善双下肢静脉彩超,并随访患者的病情。结果 120例患者有14例并发DVT,并发DVT组术前、术后3d、术后7dDD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并发肺栓塞组术前、术后3d、术后7dDD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d及术后7d的DD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双下肢静脉彩超提示静脉血流缓滞者有42.9%,而非DVT组提示静脉血流缓滞仅11.3%,两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的动态检测以及术前静脉彩超可作为评价老年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栓塞倾向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对预防静脉栓塞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抗凝、溶栓治疗后15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中5例血管再通,10例部分再通,周围侧枝循环形成,无严重后遗症。结论剖宫产术后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故应积极预防,并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4.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剖宫产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产科静脉血栓发生率约在7.0%~45.0%之间,亦可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且是剖宫产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也明显增多。早期临床表现为肿胀、疼痛,严重者可引起肺栓塞而危及产妇生命,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为了更好地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治疗和护理,笔者对我院近年来经治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护理在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剖官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方法针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加强术中、术后护理,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患者予以心理疏导,合理安排饮食,鼓励早期活动,在抗凝溶栓治疗时,加强病情观察,严格操作规程,恢复期加强康复锻炼。11例患者,9例临床治愈,2例转院失访,无1例肺栓塞发生。结论对剖宫产者合理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例1,患者女,43岁,18-11因患右乳癌入院。在全麻下行右乳癌根治术,患者于术后第六天离床活动时,自觉左下肢运动受限,酸胀感,而发现左下肢肿胀。初为小腿渐至膝上大腿,患肢大腿周径较对侧增粗为6cm。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及瘀斑,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血流变学检查均正常,诊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给予腹蛇抗栓酶静点2周后治愈。例2,患者女,65岁,11-03因患右乳癌入院。在全麻下行右乳癌根治术,手术后第10天离床活动时发现右下肢肿胀伴酸痛,小腿腓肠肌压痛(+),患肢较对侧大腿周径增粗为4cm。全身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及瘀斑,出凝血时及凝血酶原时间正常。诊断: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给予低分子右旋糖苷静点3周后治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高危因素、诊断、治疗要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15例患者均治愈,其中1例出血,1例反复。无肺栓塞及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发生。结论对存在高危因素患者注重预防,低分子肝素、尿激酶和改善循环的中成药对DVT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为血管外科的多发病.而恶性肿瘤引起DVT常因各种原因误诊、漏诊,从而延误了对原发疾病的治疗,而导致严重后果.现将我院血管外科自2001~2007年以来恶性肿瘤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32例患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张淳芳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5):171-171
目的:分析妇产科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搜集2003年1月-2008年1月行妇产科手术5680例,剖宫产术2054例的患者,对其进行治疗及各项指标的分析。结果:经治疗的患者病情均有减轻。结论:重视预防,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敏  李丽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2):119-120
目的:对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护理。结果:发生DVT患者20例经积极抗凝、溶栓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无新血栓形成及肺脑栓塞,侧枝循环建立,肿胀肢体缩小,平均住院(31±4)d,临床痊愈。结论:通过对20例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笔者体会到创伤、手术后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做到及时发现、及早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治疗要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患者产后发生DV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发生DVT后早期予以大剂量尿激酶溶栓,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等,效果满意。结论高危妊娠产妇是DVT的高危人群,溶栓抗凝治疗对DVT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6年4月-2008年1月几类骨科手术后出现1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预防及治疗进行探讨。结果本组14例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后未出现肺、脑栓塞及下肢坏死的情况,1例因深静脉血栓形成导致肺栓塞,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骨科手术后需要长期卧床或有栓塞病史者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及防治。方法对18例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液高凝状态、血流缓慢以及术后活动少、盆腔手术损伤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溶栓及抗凝疗法是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赵茂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4):542-543
目的:探讨阿坝(海拔2700~3800m)地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治方法。方法:采用低分子肝素、华法令、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结合选择性溶栓治疗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30例患者均于治疗后3~5天,下肢肿胀、疼痛明显减轻:1个月后复查彩超,部分再通;2个月后复查彩超全部再通。无严重肺梗死和下肢坏死。结论:下肢DVT形成患者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采用溶栓、抗凝、祛聚综合治疗,以更好地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近5年来我院发生的8例患者的治疗方法、护理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8例患者经治疗和精心护理后,均在1个疗程内痊愈出院,均无出血倾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精心系统化护理可有效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愈率,降低肺栓塞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宫颈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详细观察病情、精心护理、及休息等,避免发生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剖宫产常见并发症之一、在妊娠期及产褥期,妇女静脉血栓栓塞(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发生率为0.5%~7%。。中牟县人民医院为了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通过对3068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采取预防性护删措施,并对8例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抗凝、溶栓等治疗及有针对性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32例剖宫产患者术前及术后采取一系列联合护理措施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 32例患者除一例术后24h出现下肢肿痛,经溶栓治疗及护理后缓解,其余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9.
张龙月  杨小杰 《河北医药》2013,35(4):577-578
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LE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的静脉回流障碍[1]。LEDVT轻者可引起患肢肿胀、疼痛等,重者可致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导致死亡或造成血栓后遗症[2]。据报道孕产妇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性是同龄未妊娠妇女的4~6倍。因此,探讨剖宫产术后LEDVT发生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鞍钢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院院收治的160例疑似DVT患者(病例组)及122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病例组及健康对照组的D-二聚体水平。同时以下肢静脉超声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二聚体检测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病例组及健康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8204.59±52.25)μg/L、(534.41±45.34)μg/L,经t检验,病例组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160例疑似DVT患者中,经下肢超声诊断为阳性的142例,阴性18例;经D-二聚体诊断为阳性的142例,阴性的10例;D-二聚体诊断特异性为55.56%(10/18),敏感性为100.0%(142/142)。结论 D-二聚体可作为临床DVT诊断的敏感指标,其敏感性较高,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