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后 ,约 50 %~80 %的幸存者会发生再出血 ,其死亡率达 30 %~ 70 %。当前预防再出血的主要非手术措施之一是药物降低门脉高压 (PHT) ,主要药物有 β受体阻滞剂、硝基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其作用机理各不相同。为较好地发挥各种药物降低PHT的疗效、减少副作用 ,现多采用联合用药。本研究目的即为观察β受体阻滞剂 (心得安 )联合硝基血管扩张剂 (消心痛 )预防肝硬化再出血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35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首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为我院 1 995年 3月至 1 998年 5月间住院患者。诊断依…  相似文献   

3.
心得安联合消心痛预防肝硬化再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龙根 《临床医学》2000,20(2):48-49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后,约50~70%的幸存者会发生再出血,其死亡率达30~70%。当前预防再出血的主要非手术措施之一是药物降低门脉高压(PHT),主要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硝基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其作用机理各不相同。为较好地发挥各种药物降低PHT疗效、减少副作用,现多采用联合用药。本研究目的即为观察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联合硝基血管扩张剂(消心痛)预防肝硬化再出血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5.
阿魏酸钠与消心痛治疗心绞痛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1—01~2004—04我们应用阿魏酸钠注射液[成都制药一厂生产。批准号:川卫药准字(1981)第000421号]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42例.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消心痛联用卡托普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1993年8月~1995年11月,我们应用消心痛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5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WHO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51~76岁,平均62.3岁。均排除近期的急性心肌梗死。1.2治疗方法在常规治疗(极化液、抗凝等)基础上,加消心痛10mg,一日3次,卡托普利首次6.25mg,如无不良反应,即酌情加至12.5~25.0mg,一日2~3次,连用4周。所有患者除在心绞痛发作时合服少量硝酸甘油外,不用其它扩血管药物。1.3观察内容35例均观察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  相似文献   

8.
我们自1990年以来,用肝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2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本组观察对象均按1979年《冠心病诊断标准》诊断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26例中劳力型心绞痛病人9例,变异型心绞痛10例,自发型心绞痛7例。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54.8岁。本组病例治疗前后均做静息心电图、凝血时间测定及血、尿常规。另选23例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平均年龄57.2岁,行常规心得安治疗(每日三次,每次10mg)。 1.2 药物用法 苏州生化制药厂生产的肝素钙4000单位作皮下注射,每8小时1次,疗程为20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用天保宁与消心痛治疗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5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天保宁组50例(A组),消心痛组50例(B组),联用天保宁与消心痛组55例(C组)。A组口服天保宁2片,每日3次;B组口服消心痛10mg,每日3次;C组口服天保宁2片,消心痛10mg,每日各3次,服药3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A、B、C3组临床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依次为72.0%、70.0%和90.9%(P<0.025和P<0.01)。心电图总有效率依次为68.0%,70.0%和90.9%(P均<0.01)。结论:联用天保宁与消心痛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改善及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均明显优于单独用天保宁组或单独用消心痛组。  相似文献   

10.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一种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不稳定心肌缺血综合征,极易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我院采用通心络胶囊联合消心痛片治疗UAP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联用天保宁与消心痛治疗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用天保宁与消心痛治疗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5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天保宁组50例(A组),消心痛组50例(B组),联用天保宁与消心痛组55例(C组)。A组口服天保宁2片,每日3次;B组口服消心痛10mg,每日3次;C组口服天保宁2片,消心痛10mg,每日各3次,服药3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A、B、C3组临床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依次为7  相似文献   

12.
朱凌凌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1):7629-7629
目的 观察尼可地尔与消心痛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5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尼可地尔组(48例)和消心痛组(47例),两组均常规服用阿司匹林0.1g1次/d,氯吡格雷75 mg 1次/d,阿托伐他汀10 mg 1次/晚,有高血压或糖尿病者分别给予控制血压及血糖,尼可地尔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5 mg3次/d,消心痛组给予消心痛10 ng 3次/d,随防观察6个月,观察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尼可地尔组有7例出现心肌 梗死或恶性心律失常,无猝死病例;消心痛组有16例发生心肌梗死或恶性心律失常,1例猝死.两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除有少数患者出现轻度头痛外,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尼可地尔治疗心绞痛预后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笔者应用中成药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消心痛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7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复方丹参滴丸和消心痛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复方丹参滴丸与消心痛对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至少 3个月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 78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复方丹参滴丸 ( 4 0例 )和消心痛 ( 3 8例 )治疗 ,疗程 2个月。观察抗心绞痛的疗效、心电图变化、提高心律变异及降脂作用。结果  ( 1)复方丹参滴丸组抗心绞痛显效率 67.5 % ( 2 7例 ) ,消心痛组 5 7.8%( 2 2例 )。 ( 2 )复方丹参滴丸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 62 .5 % ( 2 5例 ) ,消心痛组 3 9.5 % ( 15例 )。 ( 3 )复方丹参滴丸组胆固醇 (TC)降低 2 1.6% ,甘油三酯 (TG)降低 18.3 %。消心痛组依次为 9.6% ,10 .9%。 ( 4 )复方丹参滴丸能提高心率变异性。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与消心痛均可用于治疗稳定型心绞痛 ,但复方丹参滴丸更好地调节病人心率变异性 ,降低血脂 ,且其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5.
肝素钙与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心绞痛2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华振 《临床荟萃》1995,10(9):430-430
心绞痛(AP)经积极内科治疗效果不佳者称顽固性心绞痛.所谓顽固性是指:①发作频繁、疼痛持续存在.②虽经内科治疗,近期内(2~4周)有发生心肌梗塞甚至猝死的可能.我院自1992年5月至今,使用肝素钙、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心绞痛2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低分子肝素、消心痛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0月-2002年10月我院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联合消心痛静滴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根据1979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消心痛治疗组(观察组)和普通治疗组(对照组)。50例患者中,初发劳力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17.
自88年1月~93年2月应用心得安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塞(脑梗塞)所致共济失调,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由天津药物研究院和上海新亚药业公司共同研制的5-单硝酸异山梨酯,是一种较新颖的硝酸酯类抗心绞痛药物。我院2003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26例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病人均采用上述5-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并通过观察心电图、心肌耗氧量的变化,评价了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冠心病并高脂血症患者长期口服他汀类药物及消心痛对血脂水平及冠心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14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治疗组75例及对照组65例。治疗组口服他汀类药物(血脂康,辛伐他汀,阿找伐他汀),对照组口服烟酸肌醇酯,分别于治疗前,1年后查血脂水平,随访结束后统计冠心病的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血脂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组病死率为2%,对照组为1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有明显的调脂作用,有显著的降低冠心病的病死率,适用于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静滴极化液1~2周,口服消心痛每日45毫克联合强心苷、利尿剂治疗慢性心衰26例。用药平均9天控制心衰,出院时四级心功能患者21例中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