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动脉是指血管内径大于 5 mm,管壁厚度大于 1mm的血管。大动脉具有三层管壁结构 ,其中中层又称肌层 ,富含一定比例的弹力纤维。大动脉搏动与心脏搏出共同维持血流脉动和脏器血流灌注。大动脉内血流为层流 ,分叉处有紊流。体循环大动脉主要有胸主动脉、腹主动脉、髂动脉、四肢大动脉和脏器大动脉。颅动脉网、肺动脉网、冠状动脉网是具有特殊性的动脉网。大动脉炎分为原发大动脉炎和继发大动脉炎。继发大动脉炎继发于感染、中毒、外伤等。1993年 Chapel- Hill会议把原发大动脉炎分类为多发大动脉炎和巨细胞动脉炎。国内一致认为多发大动脉炎…  相似文献   

2.
潘正论  侯传云 《山东医药》2004,44(28):59-60
巨细胞动脉炎(GCA)在累及50岁以上老年人的颞动脉时又称巨细胞颞动脉炎(GCTA)。19世纪40年代,在多发大动脉炎中鉴别发现了年轻人GCA(JGCA)。GCA是一种大动脉血管炎,几乎全身血管皆可受累,主要侵犯弹力膜发育良好的大、中动脉,造成类似肉芽肿样炎症和全层动脉炎。  相似文献   

3.
肺动脉受累大动脉炎误诊为肺栓塞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动脉炎(又称Takayasu动脉炎,高安动脉炎)是主要累及弹性动脉的特发性慢性炎症性疾病,以引起不同部位血管的狭窄或闭塞为主,少数患者也可呈动脉扩张或动脉瘤,可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以及肺动脉。肺动脉受累的大动脉炎属少见病。肺栓塞是指血栓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  相似文献   

4.
巨细胞动脉炎诊治指南(草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巨细胞动脉炎(giant cell arteritis.GC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系统性血管炎,主要累及主动脉弓起始部的动脉分支(如椎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亦叮累及主动脉的远端动脉及中小动脉(如颞动脉、颅内动脉、眼动脉等),故属大动脉炎范畴。由于早年发现的病例几乎均为颞动脉受累,表现为颞部头痛,头皮及颞动脉触痛及间歇性下  相似文献   

5.
巨细胞动脉炎与多发性大动脉炎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梅英  张源潮 《山东医药》2009,49(43):54-55
目的进一步提高巨细胞动脉炎(GCA)和多发性大动脉炎(TA)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比分析19例GCA和38例TA患者的特征。结果与TA相比,GCA患者以男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偏晚(P〈0.01、P〈0.05),且临床上较多出现搏动性头痛、颞动脉异常、风湿性多肌痛(P均〈0.05),但颈部血管杂音、肢体无力、两侧肢体血压不对称发生率低于TA患者(P均〈0.05);GCA主要累及颞动脉,TA较多出现主动脉弓起始部分支血管狭窄或闭塞。GCA患者激素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TA患者。结论GCA患者有明显的男性发病优势,发病年龄晚于TA,颞动脉累及所致症状相对较多,对激素治疗反应较好。  相似文献   

6.
大动脉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概述 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是指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病变多见于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其次为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和肾动脉.主动脉的二级分支,如肺动脉、冠状动脉也可受累.受累的血管可为全层动脉炎.早期血管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偶见多形核中性粒细胞及多核巨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多发性大动脉外周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2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外周血管进行检查,分析病变动脉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结果 22例多发性大动脉炎受累动脉分布情况:颈总动脉15例,锁骨下动脉13例,腹主动脉7例,肾动脉3例,股总动脉1例,肠系膜上动脉1例.受累动脉二维声像图表现多为动脉管壁弥漫性向心性增厚,管腔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闭塞,彩色多普勒超声多表现为受累动脉内血流束变细、消失,部分出现盗血.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较准确、直观地反映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受累范围及受累动脉病变情况,可作为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8.
Takayasu动脉炎 (Takayasu’sArtieritis ,TA)又称大动脉炎 ,是一种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冠状动脉和肺动脉的巨细胞性动脉炎。 176 1年意大利病理学家Morgagni描述这一疾病 ,此后陆续也有报道 ,190 8年日本眼科专家Takayasu报告 1例 2 1岁无脉病的年青女性 ,其眼底乳头周围特征性的“花环动静脉网”(又称无脉病眼病 ) ,195 2年Caccamise和Whitman将此病命名为TA ,以此纪念日本眼科专家—Takayasu。我国刘力生和黄宛于 196 2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缩窄性大动脉…  相似文献   

9.
颞动脉炎(TA)或称巨细胞动脉炎,其与风湿性多肌痛症(PMR)好发于老年人,是白种老年人的常见风湿病。巨细胞动脉炎本应包括 TA 和高安大动脉炎。后者在病理上类似颞动脉炎,但它是一种主要侵犯年轻妇女的大动脉炎。文献中 TA 与巨细胞动脉炎常作为同义词使用,巨细胞动脉炎常即是指 TA。约40~60%TA 患者有风湿性多肌痛症群,而 PMR患者中3~78%颞动脉活检有 TA 病变,78%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0.
<正>巨细胞动脉炎(GCA)又称肉芽肿性动脉炎,好发于老年人,在亚洲人群罕见[1]。根据受累血管和临床表现可将GCA分为头面型和头面外型。头面型常累及颞浅动脉及其他颈外动脉分支,表现有头痛、复视、视力下降、下颌和(或)舌间歇性无力等,颞动脉有压痛和结节状纡曲及搏动减弱。头面外型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较大分支,也称大血管型GCA(LV-GCA),表现为肢体间歇性力弱、血管杂音、脉搏减弱或消失等,临床更不常见,容易漏诊和误诊[2]。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巨细胞动脉炎的炎性细胞浸润类型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老年人巨细胞动脉炎的炎性细胞浸润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2 0例巨细胞动脉炎患者颞动脉活检标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多核巨细胞和粒细胞表达的情况。以常规HE、美蓝染色及铅铀双重染色 ,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病理变化 ,比较病理变化与炎性细胞类型及分布的关系。结果 2 0例颞动脉活检标本中 ,浸润的炎性细胞由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粒细胞构成 ,构成比分别为 40 .5 %、33.5 %和 2 6 .0 %,未见B淋巴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炎性细胞分布于颞动脉壁及其周围组织 ,以外膜最明显、内膜次之、中膜居末 ;有明显跳跃现象。炎性细胞分布与病理变化为非比例关系 ,病理损害以内膜明显。结论 老年人巨细胞动脉炎其颞动脉活检标本中可能有较多的粒细胞浸润 ,无多核巨细胞。  相似文献   

12.
介绍1例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继发多发脑梗死的巨细胞动脉炎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进行性、原因不明的动脉炎.本病首先由日本眼科医师高安右人(Takayasus)于1908年报导。病名繁多,目前国外多数报告谓:Takayasu’s病,Takayasu’s动脉炎,主动脉炎综合征,Takayasu’s动脉病和闭塞性血栓性主动脉病,主动脉弓综合征,无脉病,可逆的狭窄,年轻妇女动脉炎。世界各地均有报告,但大部分来自亚洲和非  相似文献   

14.
巨细胞动脉炎,又称颅动脉炎、颞动脉炎或肉芽肿性动脉炎,是颅动脉的疼痛性炎症。50岁以上人群巨细胞动脉炎的年发病率约为3~5/100000。巨细胞动脉炎的显微镜下所见为动脉外膜和中层的炎症性改变:出现淋巴细胞浸润、肉芽组织形成和异物巨细胞,动脉壁出现增厚并继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5.
大动脉炎(TAK)是一种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的原发性大血管炎,多见于4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病理表现为多核巨细胞浸润、肉芽肿形成的全层性主动脉炎。大多数患者病情隐匿,也有少数急性起病,慢性持续性血管壁炎症和损害可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部分为动脉瘤形成。活动期积极治疗以缓解症状,阻止血管壁炎症进展,保护脏器的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血管造影影像表现特点,评价血管造影对受累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及病情的判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6月至2011年6月,87例临床诊断多发大动脉炎入院患者。临床表现不是十分典型,入院进行常规血管造影检查,进行分析。结果:血管造影证实的大动脉炎患者的血管影像资料,均是多部位血管累及,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临床以头臂型最为多见。此组病例病变累及锁骨下动脉病变38根;颈总动脉28根;腹主动脉14根;肾动脉16根,多血管同时累及多见。结论:多发大动脉炎综合征血管造影以多部位血管受累多见,以狭窄阻塞型常见,常是多血管同时受累。冠状动脉也可以同时受累。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12年国际Chapel Hill共识会(CHCC)对血管炎的最新分类,大血管炎(LVV)主要包括巨细胞动脉炎(GCA)和高安动脉炎(TA),两者均为主要累及大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炎性肉芽肿性血管炎,也可累及中小血管[1].GCA因常累及颞动脉,又称为颞动脉炎,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欧洲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20/10万,日本50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仅为1.47/10万.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增加,女性患者约为男性的2~3倍.TA好发于4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女性患者超过80%),西方的患病率为0.5 ~ 0.8/10万,而日本的患病率最高,为4/10万[2],我国目前尚未见有关LVV的流行病学报道.  相似文献   

18.
大动脉炎主要累及全身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而出现相应部位缺血表现。临床上以间质性肺炎起病的大动脉炎非常少见,容易漏诊。现报道伴有两肺间质性病变的多发性大动脉炎1例,以提高对大动脉炎进一步认识。患者老年女性,以咳嗽伴气短半年,加重伴发热1周就诊,行胸部CT提示两下肺间质性改变。入院后以间质性肺病诊治流程进行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存在双侧颈部、锁骨下可闻及血管杂音,听诊两下肺可闻及vecrol啰音,双侧肱动脉搏动减弱等重要阳性体征,提示大动脉病变,遂行大动脉CTPA及血管B超均提示全身多处动脉弥漫性环形增厚,符合大动脉炎表现。故最终明确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予以口服激素治疗,患者临床症状逐步改善。以间质性肺炎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大动脉炎容易误诊为肺部本身疾病引起的,外周可闻及血管杂音及动脉搏动减弱,及时进行大动脉CTPA及血管B超有助于尽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对颞浅动脉炎(ST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9月—2012年5月,威海市立医院收治的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诊断标准的STA患者,共18例(STA组),7例行颞浅动脉组织活检检查。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相近,非STA患者20例为对照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双侧颞浅动脉管壁回声、动脉内径、血管壁厚度、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的差异性。结果①18例STA患者中,16例(88.9%)患者出现CDU异常结果,其中14例(77.8%)患者出现"靶环征",1例(5.6%)出现"靶环征"合并节段性血管狭窄征,1例(5.6%)出现血管壁回声增强、管腔显示不清、无血流信号充盈的血管闭塞征。②经CDU检查,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靶环征"和"靶环征"合并节段性血管狭窄征。1例(5.0%)患者为动脉闭塞,血管结构显示不清,与STA组闭塞患者的CDU结果相似。③STA组的颞浅动脉内径为(1.31±0.14)mm,低于对照组的(1.55±0.18)mm;STA组的管壁厚度为(0.86±0.18)mm,高于对照组的(0.34±0.0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TA组与对照组之间的PSV、EDV、RI、P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DU检查中出现"靶环征"、颞浅动脉内径和管壁厚度的改变有助于临床诊断STA。  相似文献   

20.
巨细胞性动脉炎是一种老年疾病,如能早期发现,用皮质激素治疗不仅使症状改善,并能预防病变动脉的阻塞或破裂所致失明或其它并发症。本病命名尚不统一。因为颅部动脉好发此病,曾命名为颅动脉炎,但是本病不仅在颅动脉发病,颈动脉、主动脉近心端分支均可受累。此外,尚有颞动脉炎、肉芽肿性动脉炎、多发肌痛性动脉炎和老年性动脉炎等,均不十分确切。直到1932年Horton等首次报告其活检发现以后始被确认。此后,巨细胞性动脉炎的临床表现已被广泛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