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路内固定矫正结核性脊柱畸形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目的 总结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和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核性脊柱畸形的临床疗效 ,探讨前路内固定植入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的安全性和价值。 方法  1997年 6月~ 2 0 0 1年5月 ,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和一期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结核 18例 ,其中颈椎 1例 ,胸椎10例 ,胸腰段 2例 ,腰椎 5例。平均每例受累椎体 2 8个。脊柱后凸畸形角度 2 7 0°~ 75 5°,平均47 5°± 11 4°。均采用髂骨植骨。 结果  18例病例均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2 5个月。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伤口深部感染或窦道形成 ,植骨均完全融合 ,平均融合时间为 3 6个月。后凸畸形矫正度数为 32 7°± 8 3°,后期矫正度丢失 3 2°± 2 8°。 结论 前路内固定手术在脊柱外科治疗中能有效地达到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和促进椎体间植骨融合的目的 ,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前后路联合切口治疗脊柱畸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脊柱前后联合切口对治疗脊柱畸形的手术矫正效果.方法回顾性临床分析14例脊柱畸形的患者,其中先天性脊柱畸形6例,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弯6例,前屈畸形2例,采用经胸腔,胸腹联合切口和经腹膜后入路,同时或分期手术,测定手术前后的Cobb角,术后随访3~18个月.结果对于先天性脊柱畸形的矫正效果,术前平均Cobb角54°、前屈角39°,术后平均Cobb角为18°,前屈角为27°,矫正率分别为67%、31%.对于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弯矫正效果,术前平均Cobb角96°,术后平均Cobb角35°,矫正率为64%.另两例为继发性脊柱畸形,强直性脊柱炎术前脊柱前屈角(T4~L4)为65°,术后30°,神经性纤维瘤胸椎侧弯伴前凸畸形,术前45°,术后6°.结论应用前后路联合切口治疗一些特殊类型的脊柱畸形,尽管手术风险高,手术难度大,但能取得满意的手术矫正效果,并且提高了植骨融合率,保证了手术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一期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及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和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探讨一期重建脊柱稳定性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方法自1999-2004年6月共收治24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及后路内固定治疗,其中胸腰椎18例,腰椎6例,受累椎体5个椎体1例,3个椎体8例,2个椎体15例。结果经平均2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临床治愈,无伤口感染或窦道形成,植骨完全融合,融合时间平均4.2个月。术前后凸畸形角度43°±10.6°,术后11.5°±8.3°。后凸畸形矫正角度为28.6°±9.3°。后期矫正度丢失为2.2°±3.3°。结论一期后路手术GSS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能有效清除病灶,矫正后凸畸形,早期重建脊柱稳定性及促进椎体间植骨的融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24例老年人脊柱后凸畸形采用"一次性全脊椎楔形截骨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共行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手术512例,24例年龄超过60岁,男21例,女3例,最大71岁,平均64岁.对于主要脏器严重机能不全,严重骨质疏松及腹主动脉钙化者不宜手术,本组均行"一次性全脊椎楔形截骨术”.术中配合心电监护,并用诱发电位监护脊髓功能,确保了手术安全.结果术前Cobb's角48°~91°,平均76°,术后为11°~26°,平均矫正度为53.4°,平均矫正率为68.3%.24例均获2年以上随访,疗效满意.结论"一次性全脊椎楔形截骨术”治疗老年人脊柱后凸畸形是满意和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全脊柱截骨USS系统内固定治疗脊柱后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一次性多平面全脊柱截骨配合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 (USS)内固定治疗脊柱后凸的疗效。 方法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9月对 31例脊柱后凸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 ,其中休门氏病 2例 ,强直性脊柱炎伴脊柱后凸 2 9例 ;病程 6~ 2 8年。X线片示脊柱后凸角 (Cobb角 )平均 89°,其中小于 4 0°3例 ,4 0~ 80°17例 ,80~ 110° 9例 ,大于110°2例 ,平均 89°。将术后平均矫正度数与术前平均后凸角度进行对比求出平均矫正率 ,并对截骨融合率、内固定结构稳定性进行随访统计。 结果 术后 31例均获 6~ 31个月随访 ,平均 12个月。术后 Cobb小于 4 0° 3例 ,平均矫正 32°;4 0~ 80°17例 ,平均矫正 5 8°;80~ 110°9例 ,平均矫正 86°;大于 110°2例 ,平均矫正 12 0°。术后全组平均矫正 74°,平均矫正率为 83.15 % ;除 1例截骨平面近椎间盘未愈合 ,余 30例术后 3~ 6个月获得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断钉、断棒及连接结构松脱。 结论 采用一次性多平面全脊柱截骨配合 USS系统内固定治疗脊柱后凸可达到稳定的三维固定 ,增加了脊椎融合率 ,提高了后凸角度矫正率 ,并可早期离床活动 ,无须外固定。  相似文献   

6.
胸椎楔形截骨术矫正胸段侧凸畸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胸椎体楔形截骨在顶椎位于胸段脊柱侧凸矫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后路凸侧椎体楔形截骨、凹侧软组织松解、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胸段脊柱侧凸 2 3例 ,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 2 0例 ,侧方半椎体畸形3例。共行截骨 2 9个椎体 ,T10 以上椎体截骨 14个 ,最高为T5椎体 ,T10 以下椎体截骨 15个。所有病例皆采用椎体冠状面楔形截骨。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 19.2个月 (4个月~ 36个月 )。术前Cobb角为 6 5°~ 110° ,平均为 74 .4°。术后测量的Cobb角为 10°~ 35° ,平均矫正率为 76 .5 % ;术后平均身高增长 4 .5cm。手术中失血为 80 0~ 82 0 0ml,平均170 0ml。术后皆无神经系统及其他方面的并发症。结论 单一后路椎体楔形截骨可有效矫正胸段脊柱侧凸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脊柱后凸畸形翻修术的方法与治疗结果。[方法]2001年6月~2005年8月采用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加椎弓根螺钉框架系统内固定翻修治疗脊柱后凸畸形17例。[结果]椎弓根共置钉168枚,脊椎后凸翻修截骨最多3个平面,最大翻修矫正后凸100°,截骨平面最高达T10,平均矫正脊柱后凸56.2°。[结论]脊柱后凸畸形术后复发,脊柱翻修术可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Sun TS  Li F  Liu Z  Liu SQ  Zhang ZC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8):533-536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治疗创伤僵硬性胸腰段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解剖研究中将16具新鲜胸腰段脊柱标本按不同脊柱截骨术分为3组,A组:脊柱开放-闭合截骨术,B组: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C组:改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截骨包括上位椎间盘后半部分)。测量截骨前后Cobb角的变化、椎体高度和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临床研究中共26例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平均36岁。受伤至本次手术时间3个月~11年,平均25个月。入院前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9例,手术治疗17例。神经损伤程度按照Frankel分级:A级10例,B级2例,C级10例,D级2例,E级2例。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VAS评分平均4.5分(2.5~6.0分)。后凸角20°~75°,平均35°。根据后凸角大小选择行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或改良椎体楔形截骨术。结果解剖研究胸腰段标本中A组平均纠正(38.0±2.5)°,B组(36.0±3.6)°,C组(49.0±2.0)°。A组椎体高度平均增加(13.8±1.4)mm,椎体前缘增加(30.2±2.5)mm,而B、C组椎体高度平均短缩(2.8±0.8)mm和(3.8±0.7)mm,前缘增加(25.0±1.2)mm和(2.2±0.9)mm。临床研究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6年,平均12.5个月,患者获得满意减压和后凸畸形矫正,术后后凸角度平均为10.8°(0°~40°),脊柱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4°。50%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了不同程度恢复,全瘫患者恢复率为30%,主要是感觉功能恢复,而不全瘫患者的恢复率为64.3%,感觉和运动功能均有恢复。腰背部疼痛有不同程度好转,VAS评分平均2.3分(1.0~3.5分)。结论创伤僵硬性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可以选择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或改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术后可获得满意的减压效果和后凸畸形纠正,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腰背部疼痛有不同程度好转。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截骨矫形治疗儿童静止期脊柱结核性后凸(侧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 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手术治疗儿童静止期脊柱结核性后凸(侧后凸)畸形18例,男6例,女12例;年龄4~15岁,平均8.2岁;脊柱结核病程10个月~120个月,平均37.1个月。脊柱后凸畸形位于颈胸交界区2例、胸椎10例、胸腰段5例、腰椎1例。病变累及2个椎体3例、3~5个椎体9例、5个椎体以上6例。其中6例合并脊髓神经损害,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4例。均采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经椎弓根截骨16例,全椎体切除截骨2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摄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测量矢状面主弯后凸Cobb角、冠状面主弯侧凸Cobb角及躯干矢状偏移距离,记录脊柱融合固定节段和融合情况。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 11~97个月,平均27.8个月。固定节段为5~17个椎体,平均9.6个;融合节段为2~8个椎体,平均4.4个。矢状面后凸由术前平均71.6°矫正至14.5°,矫正率79.7%;冠状面侧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9.4°矫正至0.7°。躯干矢状偏移距离由术前平均3.7 mm矫正至术后0.5 mm,平均矫正3.2 mm。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均获改善。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包括内固定松动4例,胃肠功能障碍2例,胸膜破损5例,脑脊液漏3例。结论 对儿童静止期脊柱结核件后凸(侧后凸)畸形采用后路截骨矫形及内固定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融合范围选择和截骨矫形技术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重度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评价重度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65例重度脊柱侧凸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17例,先天性脊柱侧凸30例,其它类型脊柱侧凸18例。术前侧凸Cobb角82°~171°,平均108°,其中32例合并后凸,后凸Cobb角60°~108°,平均81.8°。冠状面C7垂线偏移骶中线21~62mm,平均29.7mm。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减退,最大肺活量平均为正常值的52%。术前均进行详细的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价。根据患者的畸形部位、程度和特点选择包括一期或分期前路松解、半椎体切除、椎体截骨、后路松解、内固定、融合术等进行矫正。结果:所有患者安全完成手术,无死亡及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术后侧凸矫正36°~102°,平均53°(49.1%),后凸矫正31°~68°,平均47°(58.4%),C7垂线偏移平均矫正21.2mm。随访12~72个月,平均32个月,侧凸和后凸平均丢失分别为12°和8°,无假关节形成。最后随访时81%的患者对治疗结果表示满意。结论:详细全面的术前检查和适当的手术方法选择是重度脊柱侧凸矫正手术的关键,术中和术后的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理并发症是获得手术安全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