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华  管求芳等 《云南医药》2002,23(5):400-401
翼状胬肉病因不完全清楚 ,药物治疗不能奏效 ;单纯胬肉切除 ,则易复发。我院对 98例翼状胬肉进行手术联合药物治疗 ,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  1、对象 :5年内 ,对 98例 (10 4眼 )翼状胬肉行胬肉切除、结膜移植和丝力霉素C(MMC)点眼治疗。年龄 19~ 72岁 ,平均 (5 0 16± 11 36 )岁。其中男 34,女 6 4 ;右眼 4 8,左眼5 6 ,双眼 6例。复发性胬肉 11眼 ,占 10 5 8%。 2、手术方法 :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分离、切除胬肉头、颈、体 ,并彻底清除结膜下的筋膜组织和切除胬肉头部的结膜。搔刮角巩膜缘 ,灼热止血。据创面大小取同眼颞上方非全层…  相似文献   

2.
翼状胬肉是可影响视力和美容的眼科难治性疾病之一,虽然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均不显著,术后复发率又高。因此,治疗翼状胬肉的关键是安全切除胬肉组织,获得良好的视力和美容效果以及避免胬肉复发。我科自2001年1月到2004年1月,采用显微技术行胬肉切除及术后应用平阳霉素、润舒滴眼液等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笔者采用胬肉切除 减张转位结膜瓣移植术 (A组 )及胬肉切除 自体带角膜缘上皮组织的球结膜移植术 (B组 )两种方法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 42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A组 :2 7例 ,男 9例 ,女 18例 ;右眼 11例 ,左眼 16例。B组 :15例 ,男 6例 ,女 9例 ;右眼 7例 ,左眼 8例。病史 3~ 2 0年不等 ,侵入角膜在 2~ 8mm之间 ,其中已经经历 1次手术者 3 5例 ,2次手术者 6例 ,3次手术者 1例。1 2 手术方法1 2 1 术前准备 术眼滴氯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 3d。1 2 2 分离胬肉 从颈部开始 ,用尖刀片沿头部…  相似文献   

4.
<正>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多发的眼表疾病,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但流行病学显示,热带地区的居民以及长时间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群发病率高,这显示日光中的紫外线可能是引起翼状胬肉的主要原因。另外,家族中有翼状胬肉病史的人较健康人更易发生翼状胬肉[1]。翼状胬肉一旦发生,药物治疗无效,胬肉较小而静止时,一般不需治疗。炎症反  相似文献   

5.
刘莉 《成都医药》2012,(6):412-414
翼状胬肉是我国常见的眼结膜变性疾患,是结膜及结膜下组织的慢性炎症并向角膜发展,引起组织增生、纤维母细胞增殖、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的结果[1],为睑裂部球结膜与角膜上一种赘生组织,侵犯角膜后日渐增大,甚至可覆盖至瞳孔区而严重影响视力。翼状胬肉是睑裂部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发生变性、肥厚、增生,向角膜内发展,外观呈三角形,如翼状,故名。该病发病机理不明确,主要有免疫学说、  相似文献   

6.
刘莉 《现代临床医学》2012,38(6):412-414
翼状胬肉是我国常见的眼结膜变性疾患,是结膜及结膜下组织的慢性炎症并向角膜发展,引起组织增生、纤维母细胞增殖、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的结果[1],为睑裂部球结膜与角膜上一种赘生组织,侵犯角膜后日渐增大,甚至可覆盖至瞳孔区而严重影响视力。翼状胬肉是睑裂部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发生变性、肥厚、增生,向角膜内发展,外观呈三角形,如翼状,故名。该病发病机理不明确,主要有免疫学说、成纤维转化和  相似文献   

7.
翼状胬肉是一种眼部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然而,翼状胬肉术后高复发率是目前临床治疗中最棘手的问题。为此,国内外眼科工作者不断进行研究实践,给该病的治疗提供了许多崭新的治疗方法,本文就近些年来翼状胬肉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维方向。  相似文献   

8.
彭凤姣 《贵州医药》2015,(2):181-183
翼状胬肉是在睑裂部出现肥厚的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向角膜表面生长并与结膜相连,呈三角形侵入的纤维血管样组织,属于慢性炎症病变,可引起眼部红、痛不适,严重者导致视力下降、妨碍眼球运动等问题[1]。翼状胬肉病因不明,发病机理较多。早期胬肉较小且静止,一般不需治疗,但尽可能减少风沙、阳光等刺激。晚期治疗主要依靠手术切除,但单纯切除复发率较高,且复发后的胬肉增生更迅速,较术前更大,复发性翼状胬肉较单纯性翼状胬肉肥厚,  相似文献   

9.
张文书 《中国当代医药》2008,15(24):109-110
翼状胬肉是眼科结膜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尚不十分明了,在翼状胬肉发病的研究中发现,该病主要发生在那些充满阳光,灰尘和刮风的地区,而且地理纬度与翼状胬肉有较大的关系,多见于中年以上的人群,常见于户外工作者,尤其是长期室外劳动者更为多见,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病可能性增大,故一般认为翼状胬肉的发生与长期受到风沙、烟尘、尘埃、日光(紫外线辐射)、花粉等过度刺激有关。也可能与结膜慢性炎症有关,由于结膜慢性炎症累及结膜下组织及上巩膜组织,从而引起组织增生,形成胬肉。  相似文献   

10.
翼状胬肉手术切除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手术切除术的术中、术后联合药物治疗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分别追踪6个月至3年观察了128例(157眼)翼状胬肉切除后并在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术后应用典必殊眼膏治疗翼状胬肉的复发情况。结果157眼中复发10眼,复发率为6.4%。结论手术切除翼状胬肉并在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术后应用典必殊治疗,疗效显著,复发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进行性翼状胬肉患者19例,19只眼,术前通过中西药结合抗炎治疗,待充血减轻,角膜浸润消退后才手术,拆线后使用噻替派滴眼液。结果术后1~3个月结膜充血消退,角膜上皮修复,19例患者术后两年未见复发。结论说明中西药结合治疗翼状胬肉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于晶 《青岛医药卫生》2008,40(3):172-173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对50例52眼翼状胬肉患者行胬肉切除加羊膜移植手术,随访6-12个月。结果48例49眼术后角膜光滑透明,恢复良好,无复发;2例3眼复发。结论羊膜移植可有效降低翼状胬肉的复发,是治疗翼状胬肉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殷勤 《江西医药》2007,42(12):1167-1169
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同期翼状胬肉64例68眼,随机分3组:A组19例21眼采用单纯切除术:B组24例26眼采用单纯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C组21例21眼采用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术后随访3~19个月.观察胬肉复发情况.结果 A组21眼7眼复发(33.3%),B组26眼3眼复发(11.4%),C组21眼1眼复发(4.8%).经卡方检验,A组与B组比较,(X<'2>=4.59,P<0.05),差别有显著性意义;A组与C组比较,(X<'2>=9.98,P<0.01),差别有显著性意义;B组与C组比较,(X<'2>=1.12,P>0.05),无统计学差异,C组复发率最低.结论 自体结膜瓣移植是治疗翼状胬肉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4.
自1992年以来,我们试用维生素E治疗翼状胬肉81例,收到满意的效果。其中,男70例,女11例,年龄19~52岁。1 治疗及效果 1.1 用药方法:均以口服维生素E为主,每次200mg,每日3次。根据充血轻重连续用3~7天,24小时内作冷敷,24小时后作热敷。 1.2 结果:3~5天内症状消失者达85%以上,一周内消失者占20%,总有效率达98%。不良反应有胃肠道表现,如恶心、食欲不振等,治疗期间未出现其它毒副反应。2 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翼状胬肉患者112例(134只眼),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55例66眼,行翼状胬肉切除加自身球结膜瓣移植术57例68眼,术后随诊观察复发率。结果行单纯胬肉切除术其复发率达33.3%,行翼状胬肉切除加自身球结膜瓣移植术者复发率达19.1%。结论翼状胬肉切除加自身球结膜瓣移植术可以降低一定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陈明洪 《中国医药指南》2010,8(15):267-268,303
翼状胬肉作为眼科常见病,其手术治疗的方法有多种,本文将对该病的手术治疗进展作一概述,以期对翼状胬肉的手术治疗进展有较全面的了解,以提高其治愈率、降低其复发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翼状胬肉逆行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与单纯翼状胬肉逆行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原发性翼状胬肉85例(94眼)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翼状胬肉逆行切除组38例(42眼)、B组为翼状胬肉逆行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组47例(52眼),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A组复发10眼(23.8%);B组复发4眼(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逆行切除联合及生物羊膜移植疗效优于单纯逆行切除组。  相似文献   

18.
高鸽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6):121-122
目的探讨不联合使用其他代用品的显微翼状胬肉切除术并部分巩膜面暴露的手术疗效。方法 236例(280眼),采用显微翼状胬肉切除术并部分巩膜面暴露,观察复发率,并探讨微创手术的技巧。结果显微翼状胬肉切除术并部分巩膜面暴露的复发率为1.5%。结论采用显微翼状胬肉切除术并部分巩膜面暴露,能非常满意的抑制翼状胬肉的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通过翼状胬肉切除+结膜瓣转移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70例本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组研究,34例通过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为手术组,36例通过翼状胬肉切除+结膜瓣转移治疗为结合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刺激症状持续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对比P0.05;结合组总有效率是97.22%,较手术组的79.41%高,且结合组1年复发率是2.78%,较手术组的17.65%低,P0.05。结论:通过翼状胬肉+结膜瓣转移对翼状胬肉展开治疗效果优越,可有效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岑溪市中医医院2010—2013年收治的100例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中复发2例(4%),对照组患者中复发16例(32%);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能有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