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屈光不正性弱视和正常儿童立体视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付晶  成娟娟  卢炜 《眼科》2004,13(5):280-283
目的 :了解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和正常儿童的立体视觉状况。方法 :采用颜少明《随机立体检查图》、随机点同视机立体图和同视机 ,对 33名经治疗矫正视力已≥ 0 9的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和 31名正常儿童 ,分别检测其零视差、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远立体视和远融合范围。结果 :(1)正常儿童的零视差、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和远立体视均好于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远融合范围无明显差异。 (2 )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组中轻度和中度组除交叉视差外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屈光不正性弱视同样严重影响立体视的形成 ,对立体视的各项指标均有影响 ;弱视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双眼单视并获得良好立体视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远/近立体视觉的状态及治愈后立体视锐度的变化。方法对158名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在治愈前后进行远/近立体锐度(stereoacuity,SA)检查。结果(1)治愈前远SA优于近SA(P<0.025)。(2)治愈后远/近SA都有明显提高(P<0.005)。(3)<5岁被诊治患儿SA提高优于>5岁才接受诊治的患儿(P<0.005)。结论(1)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远SA优于近SA;治愈后近SA比远SA提高快。(2)弱视儿童治愈时间越早越好,它有利于立体视觉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前后双眼视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疗前及矫正视力正常后双眼视觉的状况.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53例.方法 对53例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分别在治疗前及矫正视力≥0.9后采用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和同视机检测其双眼视觉功能.主要指标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立体视觉,同时知觉、远融合范围,定性远立体视.结果 屈光参差与弱视(r=0.613)、弱视与立体视(r=0.422)及屈光参差与立体视均具有相关性(r=354).弱视患儿矫正视力正常后其近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立体视觉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弱视患儿矫正视力正常后其同时视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37);远融合范围及远立体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融合范围P=0.03,远立体视P<0.01).结论 屈光参差、弱视、立体视觉三者之间具有相关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影响融合和立体视觉的发育.随着视力的提高,双眼视觉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立体视觉的状况.方法 对4~8岁,平均(5.2±1.8)岁,205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其中散光性弱视65例、近视性30例、远视性110例),应用颜少明等随机立体检查图及同视机,检测不同类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远融合范围、远近立体视、近零视差、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立体感知度.结果 轻、中度屈光不正性弱视三种类型近零视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视性弱视较小,近视性次之,散光性最差(P均<0.05);远立体视有显著差异,远视性较好散光性较差(P均<0.05);重度弱视3型近零视差和远立体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融合范围3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程度对弱视患者三级视功能有明显影响(P<0.05),程度越重影响越大.结论 弱视影响儿童期立体视觉建立,散光性弱视对立体视觉的影响大于近视性、远视性弱视儿童.  相似文献   

5.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tereopsis in different types of ametropic amblyopic children.Methods A total of 205 children between 4-8 years old with recovered ametropic amblyopia, including 65 of astigmatic amblyopia and 30 of myopic and 110 of hypermetropic, were involved in the subject. Using Yan's stereogram random dot synptophore stereogram and synoptophore, the distance fusion range, distance stereoacuity, approximationg zero disparity of these children were observed separately. Results In mild and moderate amblyopia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pproximationg zero disparity and distance stereoacuity among astigmatic amblyopia and myopic and hypermetropic, within which astigmatic amblyopia the worst and hypermetropic amblyopia the best (P<0.05).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distance fusion range (P>0.05). Different type of ametropic amblyopic l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vere amblyopia (P>0.05) which caused worse influence to the stereopsis than mild and moderate degree (P <0.05). Conclusions Amblyopia decrease children's stereopsis by degrees. Mild and moderate amblyopia, astigmatic amblyopia effect most severely,however hypermetropic effect the leas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s found among them in severe amblyopia.  相似文献   

6.
屈光不正性弱视治愈后立体视觉训练疗效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屈光不正性弱视治愈后立体视觉训练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应用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增视能视觉训练系统软件对3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矫正视力达0.9以上、立体视功能异常患儿行20天立体视功能训练。采用颜少明《随机立体检查图》、随机点同视机立体图和同视机检测其训练前后近零视差、交叉视差及非交叉视差和远立体视锐度。结果训练前近零视差达60″2例,占6.67%;交叉视差达100′2例占6.67%;非交叉视差及远立体视锐度均无正常者。训练后近零视差达60″10例,占33.34%;交叉视差达100′10例,占33.34%;非交叉视差达100′5例,占16.67%;远立体视锐度达60″14例,占46.67%。治疗前后立体视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1)屈光不正性弱视治愈后远近立体视功能均有程度不同损害;(2)应用增视能软件进行立体视觉训练显著改善了远、近立体视觉;(3)改善敏感的顺序依次为远立体视锐度、近零视差、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  相似文献   

7.
于丽  郭美超  王雪梅 《国际眼科杂志》2023,23(12):2104-2107

目的:分析多媒体视觉生理刺激联合立体系统训练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疗效。

方法:选取2021-06/2022-06本院收治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102例102眼,随机分组,对照组患儿51例51眼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多媒体视觉生理刺激治疗,观察组患儿51例51眼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采用立体系统训练治疗。治疗后3mo,评估两组患儿双眼融象功能、双眼立体视、双眼立体视差,并根据视力改善情况评估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3mo,观察组患儿双眼融象功能、双眼立体视、双眼立体视差正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1% vs 60.8%,P<0.05),且观察组中不同年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6~8岁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最高; 观察组中轻中度弱视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0% vs 61.2%,P<0.05)。

结论:多媒体视觉生理刺激联合立体系统训练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较好,可促进患儿视力恢复,帮助重建双眼立体视觉功能,且对6~8岁及轻中度弱视患儿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临床基本治愈弱视儿童近立体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治疗后视力恢复正常的弱视儿童近视功能状况.方法用Frisby法、颜氏图法和Titmus立体图检查法对100例正常儿童和150例治疗后的弱视患儿进行近立体视锐度的测定.结果近立体视锐度在治疗后矫正视力大于或等于0.9与小于0.9的弱视儿童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与正常儿童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临床基本治愈弱视患儿虽然治疗后中心视力已经正常,但未必能同步建立起正常的双眼视功能,所以治疗后视力1.0并不等于弱视已治愈,仍需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屈光相关性弱视儿童的立体视觉的损害情况。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初诊为屈光相关性弱视儿童137例,按弱视类型分为A、B两组,A组为屈光不正性弱视81例(127只眼),B组为屈光参差性弱视56例(56只眼)。所有患儿经睫状肌麻痹后检影验光,采用同视机、颜氏《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同时视、融合功能及立体视锐度。对两组弱视儿童严重程度、立体视、屈光状态的差异进行统计。结果屈光相关性弱视儿童以中度弱视居多,占63.39%;与B组比较,A组重度弱视者比例较小,中度弱视者比例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37例屈光相关『生弱视患儿的屈光状态以远视为主,占69.95%;与B组相比,A组远视比例较大,散光者比例较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同时视及融合功能异常率较高,黄斑立体视存在率较高,无立体视者比例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立体视及周边立体视存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屈光相关性弱视会损害患儿的立体视觉,屈光参差性弱视对立体视觉的影响比屈光不正性弱视更严重。远视是屈光相关性弱视最主要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0.
林楠  王京辉  孙省利  董芳 《眼科》2012,21(6):395-397
【摘要】 目的 了解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愈后双眼视觉状况。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74例,正常儿童74例。方法 采用同视机和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对74例 经治疗矫正视力已≥0.9的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和74例正常儿童的双眼视觉功能进行检测。主要指 标  同时知觉、远融合范围、定性远立体视、 立体视锐度。结果 (1)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基本 治愈后其远立体视低于正常儿童(χ2 =11.331,P=0.001);同时视(χ2 =1.855,P=0.173)及 远融合范围(χ2 =1.012,P=0.603)无明显差异。(2)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基本治愈后其近立体 视锐度明显低于正常儿童(χ2 =27.759,P=0.000)。(3)屈光参差性弱视程度越轻,近立体视 锐度的改善越显著(χ2 =17.116,P=0.009);而同时视(χ2 =0.879,P=0.644)、远融合范围 (χ2 =7.930,P=0.094)、远立体视(χ2 =2.854,P=0.240)的改善无明显差异。结论 屈光参 差性弱视严重影响立体视觉的发育。即使治疗后视力达到正常,其立体视仍低于正常儿童。屈光参 差程度越重,对近立体视锐度的影响越显著。(眼科,2012, 21: 395-397)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治疗是否随治疗时间延长,其视力会均匀一致的逐渐提高及治疗12个月后的整体疗效。方法2011年2月至6月我院就诊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82人(152眼),经过正规的弱视治疗,记录每3个月弱视治疗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共计4次,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2眼矫正视力并非随时间延长而均匀一致的提高,各治疗阶段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过12个月的综合治疗,弱视治疗的有效率达98.03%,各阶段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的治疗,矫正视力并非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均匀一致提高,但总的疗效是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观察配戴双光眼镜对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效果.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06年10月至2010年8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眼科就诊的病人,年龄5~11岁、矫正视力0.1~0.5、屈光状态为中高度远视的屈光不正性弱视150例,随机分为全矫组、双光镜组、欠矫组计3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用阿托品眼膏涂眼3d,然后检影验光.全矫组随即予以足度数配镜,而双光镜组、欠矫组3周后复验,以获得最佳矫正视力的最高度数配镜,双光镜组欠矫度数以下加光镜补充.同时给予弱视的常规治疗.结果 随访1年后双光镜组矫正视力为0.93±0.23,全矫组0.75±0.17,欠矫组0.61±0.11,其中双光镜组与全矫组(q=3.0132,P=0.005),双光镜组与欠矫组(q=3.4857,P=0.002),全矫组与欠矫组(q=2.5216,P=0.017)两两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屈光不正性弱视眼的视远调节相对过度,视近调节相对不足,双光眼镜是屈光不正性弱视较为理想的屈光矫正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颖  陈平  李随  雷澄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2):2448-2445
目的:探讨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程度、类别、治疗年龄与疗效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186例272眼,随机分为远视性弱视组、近视性弱视组和散光性弱视组进行综合治疗,并对弱视程度和治疗年龄进行疗效比较。治疗包括配戴合适眼镜、遮盖健眼或交替遮盖、精细目力作业训练及弱视治疗仪的应用。

结果:远视性弱视患者基本治愈率最高(78.5%),近视性弱视(64.6%),散光性弱视(52.6%),有显著性差异(P<0.05)。远视性弱视、轻度弱视及发病年龄小的弱视治疗效果好(P<0.05)。

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效果与屈光状态、弱视程度、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远视性弱视儿童屈光状态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远视性弱视儿童经综合治疗后屈光状态变化的特点。方法予以42例(73眼)远视性弱视儿童配镜、常规遮盖治疗及视远压抑治疗,红色闪光仪治疗,弱视眼做精细训练,随访2~7年,观察屈光状态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远视度均有下降;其中重度最明显与轻、中度远视相比年下降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月数轻、中度弱视组间及轻、中、重度远视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弱视的过程中,远视度数明显下降,以重度弱视最明显,遮盖、压抑等方法是否能促进远视度数下降,尚需更大样本及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19.
屈光不正性弱视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相关因素对治疗儿童各类型屈光不正性弱视的影响。方法对336例儿童568眼弱视治疗1~4年,观察不同相关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弱视治愈率:年龄3~6岁组(89.26%)、7~10岁组(74.57%),高于11~13岁组(52.17%)。轻度弱视组(91.23%)、中度弱视组(73.71%)高于重度弱视组(47.06%)。各类型屈光不正性弱视中远视弱视组(89.32%)、散光弱视组(76.68%)高于近视弱视组(48.48%)。结论治疗年龄、弱视的程度、屈光的类别等相关因素和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屈光性弱视与屈光参差性弱视对比敏感度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屈光不正性弱视与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对比敏感度改变的差异性。方法:对30例(56只眼)屈光不正性和26例(26只眼)屈光参差性弱视的视觉对比敏感度(CS)进行测定。结果:在明视状态下中、重屈光参差性弱视在中频(6c/d)区CS下降幅度大于屈光不正性弱视(P<0.05);夜视条件下,两弱视组所有空间频率的CS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重度的屈光参差性弱视的视觉质量比屈光不正性弱视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