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山东省淄博市卫生防疫站和张店区卫生防疫站共同研究的快速诊断伤寒病的新方法——标记SPA协同凝集试验,1985年6月25日在淄博通过省级鉴定。来自省内外的专家、教授认为该项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目前国内诊断伤寒病的传统方法是取病人的血液、粪便做细菌培养,其阳性率分别为62.89%、59.55%,而肥达氏反应至少需2~4天方能出结果。由于费时、复杂、阳性率低,影响了病人的及时诊断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用杀菌试验及肥达氏反应同时检测49例确诊为伤寒病患者的血清.结果杀菌试验全部阳性,阳性率为100%;肥达氏反应36例阳性,阳性率为73.47%.两种诊断方法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5).另以非伤寒患者37例及健康人11例作对照,除1例杀菌试验阳性外,余47例均阴性.说明本试验具有特异性高,假阳性少,可早期诊断等特点.同时本试验操作简单易行,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婴幼儿伤寒病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多急性起病,早期常易误诊。本文将我院1968年4月~1984年3月收治的年龄在3岁以下的伤寒、副伤寒53例作分析,并与同期3~14岁组进行比较。临床资料和结果一、病例来源和诊断依据:从1968年4月~1984年3月16年中,我院共收治小儿伤寒、副伤寒832例,其中3岁以下婴幼儿(以下称婴幼组)53例(6.4%)。诊断依据除临床表现外,兼有血、骨髓、大小便培养中任何一项阳性和/或肥达氏反应滴度O和H2次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5.
认识伤寒病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思考伤寒病获得9个基本观点:六经证治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需充分理解六经证治的精髓;六经证治的框架是临证的基础;《伤寒论》是后世临床一切流派形成发展的根源;疾病、证候、症状与治法、方剂、药物是临床诊疗的基本体系;辨证是基础,辨病和对症处理同样不可忽视;具体看待历史医家和疾病;从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实际,理解和把握热病证治的历史脉络;流行性出血热蕴育出六经证治。认识伤寒病可以深刻了解中医临证的历史脉络,并提高中医临床医师的素养,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陈英  岑瑜 《右江医学》1998,26(1):66-67
伤寒病的辩证施护广西百色地区人民医院(533000)陈英岑瑜伤寒、副伤寒病在中医学属湿温范畴,常在人体正气不足或内有蕴湿的情况下,复感湿热之邪而致病,多发于夏秋季节。临床表现以身热不畅,有汗不解,头重身困,胸闷腹胀,苔腻脉濡等为其主要特征。辩证以卫、...  相似文献   

7.
鉴于近年来发现伤寒病的临床过程有某些变异。作者研究了246例在印度确诊为伤寒病的临床经过和并发症的变化。年龄大都集中在青少年,15—20岁占43.8%,21—30岁占43.9%;没有1例超  相似文献   

8.
在以往的临床实践中,伤寒病人主要病变为持续菌血症,网状内皮系统受累远端回肠微小逐肿及溃疡形成,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腹部不适,肝脾肿大,白细胞低下,部分有玫瑰诊及相对缓脉,与流行性出血热不难鉴别。  相似文献   

9.
1988年4月—1988年12月,我科使用尿伤寒杆菌可溶性抗原测定(SPA协同凝集试验,下称SPA法)诊断伤寒,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病例和方法1.病例:共观察伤寒患者105例。其中男58人,女47人,年龄8月~49岁,入院前平均病日13.5±8.5天,所有患者均符合下列标准而确诊为伤寒。  相似文献   

10.
我科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伤寒患者432例,其中成人348例,儿童84例,耐药伤寒病具有的一定的年龄特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伤寒病与六经辨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六经辨证是适用于多种外感热病还是伤寒病?六经辨证是否同时既适用于伤寒病又适用于杂病?涉及到如何看待《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方法及六经辨证论治体系。通过对《伤寒论》一书性质的探讨,认为《伤寒论》之六经辨证方法及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只适用于狭义上的伤寒病。  相似文献   

12.
13.
<正>近年来,对伤寒病虽然采取了预防策略,但某些地区发病率仍有增高的趋势。为了解本地区伤寒的发病特点,现就1991年在各院治疗的108例伤寒病资料作一分析,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一、资料来源和分析方法 搜集1991年度市、县级综合医院传染科全部住院病例108例。根据临床资料、按照流行病学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热型、典型特征、血象变化进行综合判断,以肥大氏反应,血培养或大便培养等阳性者,为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外对伤寒病进行了很多研究。本文着重对伤寒病临床的若干新进展综述如下: 一、临床表现很多作者指出:近年来轻型和不典型的病例增多,典型症状的发生率减少。起病急者占43%,弛张热和不规则热约占60~70%,而稽留热只有24~25%,严重毒血症明显减少,腹泻多于便秘。玫瑰疹发生率只有2%。印度报告98例病人中,起病时为急性胃肠炎者6例,行为异常4例,偏瘫2例,血尿2例,急腹症1例,严重脑膜炎1例。有人报告1例表现为高热、腹泻、  相似文献   

15.
16.
17.
伤寒病现仍然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尤其在卫生条件差的国家和地区常有散发,甚致流行。古老的肥达氏试验(WT)、及血培养在该病的诊断上起了重大的作用。但是近来一些学者证实前者的敏感性低、特异性差,后者的检出率也低。目前许多学者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附院儿科传染病室1986年收住的25例小儿伤寒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高热的护理,用药的观察及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饮食护理及膈离消毒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一些注意点。另指出:在伤寒病儿的护理中,心理护理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正> 1988年7月,我厂家属区出现一批发烧病人,经市防疫站做细菌检查确诊为伤寒病。我院成立临时伤寒病房,一个月之内收治54例伤寒病人,现分析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54例中,男31人,女23人,最大年龄54岁,最小8岁,平均28.9岁,多见于青壮年。  相似文献   

20.
<正> 我院收集了1979年1~12月份资料较完整的伤寒病例共75例,其中伤寒69例,副伤寒甲5例,副伤寒丙1例,现作一小结,并复习有关文献,谈一些粗浅的看法。诊断标准①血培养出伤寒杆菌或副伤寒杆菌。②肥达氏反应 TO1:80或以上,TH1:160或以上,或PA、PCI:160或以上,并随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