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7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股骨头术治疗。并进行了10~40个月(平均21个月)的随访。结果:临床疗效按Harris评分标准。本组优良(≥80分)67例,占93.1%;尚可(70~79分)4例,占5.5%;差(〈70分)1例,占1.3%。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减少卧床并发症,恢复髋关节功能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对本科2004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6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并进行了10~38个月(平均20个月)的随访.结果:临床疗效按Harris评分标准.本组优良(≥80分)61例,占92.4%;尚可(70~79分)4例,占6.1%;差(<70分=1例,占1.5%.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减少卧床并发症,恢复髋关节功能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9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观察临床疗效及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再手术率等。结果:90例患者经过治疗优良率达90.00%。手术时间平均(48±11)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245±38)mL,平均住院时间(14.3±3.6)天,平均卧床时间(5.1±0.9)天。其中1例患者出现了假体松动,再手术率为1.11%。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优良率高,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卧床时间短,再手术率低,是临床上一种有效的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陈一帆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4):178-178,177
目的:观察分析可吸收内固定物治疗关节部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至2010年期间接受治疗的踝关节骨折22例和膝关节胫骨平台骨折20例,均采用可吸收内固定物治疗。术后随访评价两种骨折患者恢复指数。结果:膝关节胫骨平台骨折组:3分的有10例(占50.00%),2分的有7例(占35.00%),1分的有3例(占15.00%),恢复指数为2.35。比较两组3分例数和恢复指数,踝关节骨折组显著高于膝关节胫骨平台骨折组(x16.271,p〈0.05;x15.206,p〈0.05)。结论:可吸收内固定物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较治疗膝关节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更佳,更适合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两类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新鲜股骨颈囊内移位骨折的效果。方法:将1996-2005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58例60岁或以上的新鲜股骨颈囊内移位骨折病人,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两类手术方法治疗,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术式,其中复位内固定组108例,人工关节置换组50例。术后随访2年。结果:两组在年龄、骨折类型、住院时间、伤后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在直接医疗费用、扶拐下地时间、功能评价、并发症、再手术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新鲜股骨颈囊内移位骨折的手术治疗来说,人工关节置换的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手术适应证、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结果:根据Ranis功能评分,总优良率100%。结论: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经皮螺纹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皮或小切口加压螺纹钉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47例高龄股骨颈骨折,与同期牵引固定配合中药治疗的23例对照,结果:并发症发生率内固定组21%,牵引组52%,死亡率内固定组4%,牵引组13%,经平均2年2个月随访,内固定组39例,骨折愈合31例(占79%),股骨头坏死6例(占15%),功能优良率76%,牵引组16例,骨折愈合8例(占50%),股骨头坏死6例(占37%),功能优良率31%,两组对差异具显著性意义。结论:经皮加压螺纹钉内固定,结合中医分期辨证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低,功能恢复较好,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一个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53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随访,获完整资料120例,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股骨颈新鲜骨折和陈旧性骨折予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全髋置换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本组优68例,良40例,可10例,差2例。结论:通过严格的术前评估,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对老年性股骨颈骨折同样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特别是适用于老年性股骨颈新鲜骨折(头下型)。  相似文献   

9.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发的一种骨折,过去致残率很高。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对于高龄(≥80岁)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回顾我院10年来治疗16例用单纯股骨头假体置换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均受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212例治疗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探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本院1997~2005年老年人股骨颈骨折212例、按Garden分型股骨颈骨折,其中GardenⅡ例78例、GardenⅢ78例、GardenⅣ56例、采用非手术治疗78例,手术治疗124例、空心松质骨加压螺钉固定58例,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3倒,以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65例,严格控制合格症,术后随访平均12个月(6月~15月)。结果: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判定标准,手术组优良率为81.7%(51%~98%),非手术组优良率为39.5%(36%478%)。人工关节置换组的优良率为94%(87%-99%),内固定组优良率为57.7%(51%~69%)。结论:老年人各脏器机能衰退,手术治疗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可以得到一个好的术后功能,特别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应该注意患者的既往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肺部疾患,慢性心脏疾病,肝脏和肾脏疾患)术前充分准备,及早手术治疗,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复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病残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倘艳锋  阮诚 《中医正骨》2013,(11):49-50,52
目的:分析偏瘫侧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技术要点.方法:共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345例,其中脑血管意外偏瘫侧股骨颈骨折23例,占6.67%,男13例,女10例;年龄56~85岁,中位数74.3岁;偏瘫史7个月至11年,中位数8.7年.应用全髋关节置换10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13例,人工关节8例为生物型,15例为水泥型.结果: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价,优4例,良14例,可2例,差2例.结论:脑血管意外患者偏瘫侧肢体发生股骨颈骨折的概率较高,治疗难度大,人工关节置换是较好的治疗方法,治疗中需注意假体选择、软组织平衡、股骨偏心距重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06年8月-2010年3月在我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56例70岁以上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记录术前和术后1M、6M、12M、18M的患髋Harris功能评分,并行组间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0M,根据Hams评分标准,优46例,良6例,中4例,其中优良率高达92.86%;术后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均P姐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M、12M、18MHarris评分较术后1M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选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临床效果良好,可早期下床活动,防止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人口日益老龄化,加之老年人骨质疏松,轻微的外伤即可引起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老人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它不仅消除了患髋的疼痛,而且为高龄患者重建一个功能良好的人工关节,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了保障。我院近2a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合并内科疾病35例,经过术前、术后精心护理,正确合理的功能锻炼,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9-2011年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22例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22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6~12个月(平均7.5个月)的随访,年龄最小70岁,最大91岁,平均82.73岁。术后开始负重行走时间为3天~7天,平均5.2天。未出现髋内翻、深静脉血栓、感染、松动、脱住等并发症。根据Harris评分,优,18例,81.82%,良,3例,13.64%,可,1例,4.54%,差0例。结论:该手术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迅速恢复患肢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固定(DHS.Gamma.PFNA)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随访术后1-5年的高龄患者(80岁以上)72例,随访期间死亡8例,并发症:关节组发生2例,内固定组了生14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髋功能评定采用Harris评分法:关节组81—92(88.5±3.7)分,内固定组68—92(82±6.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年龄≥80岁,骨质疏松及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是可行的,近期效果明显优于内固定,但远期疗效仍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16.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关节置换已成为一种有效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手段,而老年尤其是高龄患者体质差,机体代偿能力低下,且往往伴随心、肝、肺等多种疾病,其不能耐受长期卧床,积极的手术治疗已成为国内外同道的共识。我院于1998~2006年,对54例75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取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从我院1998年1月-2009年3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选出年龄〉55岁,骨折类型为Garden Ⅲ、Ⅵ型,伤后时间在一周以内手术,分别采用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三种方法治疗的病例共120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病例经10—39月,平均24.5个月随访,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同定、人工股骨头置换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三组术后功能优良率分别为:73%,84%,86%,其中内固定组与人工关节置换组之间有更显著性差异,人工股骨头置换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自检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年龄在65岁以下的新鲜基底部或嵌插型骨折,宜选用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头下型或有严重移位的经颈型骨折,宜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8.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汤传亮  李波 《中医正骨》2008,20(8):69-69
自1999年11月至2005年10月,我院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或半髋关节置换术(双极股骨头)治疗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14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方法。方法:对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本组60例在术后5。10天扶拐下地活动,平均8天;术后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本组病例中有40例得到随访,术后2~4.5个月(平均3月),恢复患肢术前的功能状态。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是恢复髋关节功能、减少卧床并发症的较好治疗方法;术中外旋肌及关节囊的修复、人工关节松紧度的调整是恢复患者早期髋关节活动及防治术后脱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7年3月-2009年6月31例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参照髋关节创伤的功能评分标准对其一一给予评价.结果:于术后6、12、24个月为三个功能观察评价采集点,其评分均大于80分良好状态,所有患者都能生活自理和参加一些生产活动.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能显著的缩短患者的卧床及住院时间,同时有效改善老年人术后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