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区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的基本情况,为家庭病床服务的健全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广州市某区2012年1-12月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的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主要分析家庭病床建床数、患者基本情况、疾病构成、药品费用。结果:该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总共建立了2176张家庭病床;患者年龄偏高,主要集中在70-79岁,占38.6%,疾病主要是脑血管意外康复期等慢性病为主;家庭病床的日均费用较低,有54.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日均费用低于50元/天,而药品费用占总费用30-50%之间,药占比较高。结论:家庭病床为社区居民提供了综合性的医疗服务,是一种经济、方便、有效的卫生服务形式,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全方位发展家庭病床服务,实现家庭病床的广覆盖,体现社区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开展的基本情况,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为今后家庭病床资源的合理配置、发展以及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主要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做统计描述,对广州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8—2012年建立的876例家庭病床展开调查,分析开设家庭病床患者的基本情况、疾病构成、家庭病床费用。结果 2008—2012年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876张病床,建床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在876例家庭病床患者中以70-79岁老年人为主,占57.1%;疾病构成中的脑血管意外康复期居首位,占75.80%,其次长期留置导管的重度尿路梗阻、需卧床的骨折占一定的比例;家庭病床总收入和药品费用不断增长,药品费用占家庭病床费用的比例逐年减少。结论家庭病床的需求日益增大,在社区卫生服务中逐步得到普及。家庭病床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一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居民提供综合的卫生服务,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从各个方面发展和完善家庭病床,使家庭病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进一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东城区居民对家庭病床服务的看法,探讨居民接受家庭病床服务意愿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在东城区随机抽取900户家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东城区居民的慢性病患病情况、对家庭病床的了解和看法、对家庭病床服务对象和好处的认识:结果东城区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为23.8%,不再接受家庭病床服务的主要原因是病情好转.影响居民接受家庭病床服务意愿性的因素主要是居民的文化水平、家庭收入、认为家庭病床服务对病人有疗效和对家庭病床收费标准的评价。结论东城区居民对家庭病床服务的服务对象和好处有较深的认识,大多数居民愿意接受家庭病床服务。  相似文献   

4.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家庭病床的定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者与医护人员及社区内建床的病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家庭病床服务的优势与障碍的评价。方法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街道为单位,分别抽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和家庭病床病人进行专题小组讨论,总结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家庭病床服务的优势和障碍。结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家庭病床服务的主要优势包括慢性病病人增多、政府有相应的政策保障、家庭病床服务确有好的效果等,主要障碍包括收费标准存在矛盾、医护人员待遇低、政策倾斜力度不够等。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开设家庭病床服务的特点和优势,但对存在的问题和障碍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解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2017年上海市郊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病床建床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服务模式提供建议。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全市9个郊区的16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问卷调查,了解2017年上海市郊区家庭病床服务现状及主要收治患者基本情况。 结果 ①建床率:2017年期初家床8 762张,期内新建家庭床位共22 229张,每社区中心平均建床率为3.728‰,60岁以上老年人新建床位数平均为124张次;②家庭病床在床患者:在床患者共有24 014人次,男性比例大于女性,在床患者以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为主,占到总数的94.058%,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45.544%;③上门诊疗人次:上门诊疗总人次为263 280次,平均每中心诊疗人次为1 605人次;④新建床病种: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占总数的55.360%、脑卒中患者占23.397%;⑤撤床患者转归:治愈、稳定、好转的患者比例为89.971%;⑥中医家庭病床建床率:中医家庭病床占家庭病床总数的13.691%。 结论 加强郊区家庭病床建设,发挥其医疗养老的重要作用;注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家庭病床服务品质;注重中医药服务,提高家庭病床中中医药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医护人员对家庭病床服务的认识和评价,找出医护人员从事家庭病床服务意愿性的影响因素,我们对东城区的300名医护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在北京市东城区随机抽取6家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下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在每个单位随机抽取50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银川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设家庭病床的意愿以及所面临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对银川市在册的47个社区卫生机构中的44个进行了开设家庭病床意愿性调查。结果:17个站认为有必要开设家庭病床,25个站认为没有必要开设家庭病床;社区服务站认为家庭病床的主要优点是方便病人、方便病人家属和病人心情舒畅;社区服务站没有开设家庭病床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政策法律支持、抗风险能力差和工作忙、人员少;社区卫生服务站认为居民不接受家庭病床的主要原因是医疗保险机构不支付费用、风险大和居民对家庭病床不了解;认为如果开设家庭病床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培养全科医生、费用应有一定比例的报销和提高医生报酬。银川市的社区服务站对开设家庭病床的积极性不高,意愿性不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家庭病床的基本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新型卫生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虹口区新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工作汇总报表进行统计,分析家庭病床诊疗总人次、期内新建家庭病床数、撤床患者的治疗结果与动态、家庭病床患者住床总床日数、及期末实有家庭病床数等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家床患者的主要疾病是脑卒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老慢支,占85.21%。2008年末与2005年末相比新建家床数增加13.90%。3年中好转和稳定的患者平均是98.31%,充分说明家床收治的慢性疾病患者的效果是好的。结论家庭病床的需求日益增大,组建家庭病床团队服务管理模式,让更多的患者及时得到综合性、连续性、可及性的服务,发展和完善家庭病床医疗服务,并使之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家庭病床科在全科医学和社区医疗保健方面的意义,本文对承德市中心医院家庭病床科近7年收治的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病人主要为60岁以上的老人,基本由慢性病组成,且以心、脑血管病、慢性支气管炎、骨关节病和失去手术机会或术后的恶性肿瘤等对人群健康影响较大的疾病为主。病人的平均住床时间较长(13.6天)。说明家庭病床科在全科医学和社区医疗保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翔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4):466-469
目的 了解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实施前后家庭病床(家床)服务情况的变化,为优化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2月上海市虹口区全部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床服务报表数据及工作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实施前后的家床服务工作量、质控考核结果、患者医保结算费用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实施前后3年,家床服务年建床总数增加720张,上升14.68%(720/4 906);专职家床医生减少28人,下降50.00%(28/56);充实家庭医生124人;家床医生总数增加152人,上升171.43%(96/56);家床医生人均建床数减少51张次,减负57.95%(51/88);平均每名家床医生每月上门诊疗数减少84次,减负58.74%(84/143)。家床服务质控考核平均分提高2.03分,上升2.18%(2.03/92.95);其中,管理质量提高1.70分,上升4.40%(1.70/38.64);病史质量提高0.51分,上升1.34%(0.51/38.17);护理质量降低0.18分,下降1.11%(0.18/16.15)。家床服务年医保结算支付增加192.57万元,上升21.31%(192.57/903.49);医保结算人次增加725人次,上升21.06%(725/3 443);人均建床天数减少5 d,下降3.50%(5/143);人均医保费用减少5.56元,下降0.21%(5.56/2 624.14);人均床日费减少0.77元,下降4.20%(0.77/18.35)。结论 实施家庭医生制服务后,家床服务医生数增加,年建床总数和赴家床诊疗数增加,而人均建床数和上门诊疗数减少;管理和病史质量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在医保费用方面,家床服务的医保支付、结算人次增加,但是人均医保费用和床日费减少。家庭医生制对家庭病床服务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仍需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1.
杜雪平  董建琴  钱宁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9):1811-1812
目的 了解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实施效果.方法 采用目的 抽样方法,选取自愿与"家庭医生"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合同>的居民370户857人及糖尿病患者58例,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收集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前后居民及糖尿病患者在知、信、行方面的变化.结果 家庭医生责任制实施后,居民体质指数知晓率、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利用率及健康体检的人数构成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家庭医生责任制实施前后,糖尿病患者平均每月检查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状况评分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实施可以使社区居民享受经济、便捷、高水准的医疗保健,提高了慢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家庭医生责任制符合政府以及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上海市长桥社区内20例脑血管意外病人的家庭照护需求,以期有的放矢地对家庭照护者实施家庭照护指导,增强他们的照顾意识,提高他们的护理能力,从而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减少家庭经济负担。方法通过家庭访视本社区2008年11月-2009年6月脑血管意外新发病患者,康复治疗2~4周出院,仍需在家中接受照料的20例脑血管意外新发病的患者及其主要家庭照护者,并采用问卷调查、疾病指导和体格检查的方法。结果 90%的家庭需要专业、系统的家庭照护指导并倾向于医护人员上门进行指导,发放一些预防保健的宣传资料。对于指导人员的背景,90%的受访者选择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师和护师。结论通过调查,使我们得到了信息,了解到不论是脑血管意外患者还是其他慢性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家庭照护需求。针对此次需求调查的结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性病关爱家园制定相对应的措施,积极有特色的、个体化的家庭照护指导工作,使社区公共医疗卫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集中体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社区老年人预防、治疗、保健、康复一体化的服务模式。方法: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社区整体护理,并进行健康干预。结果:对老年人健康干预后,不良生活习惯纠正率为66%,91.8%的居民对社区医疗护理满意;超过70%的老年慢性病人选择社区卫生服务的家庭治疗。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了全面、连续、专业的医疗服务,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基层卫生改革创新性措施对慢性病患者管理效果的影响是政策制定、执行和研究者广泛关注的问题,特别是近3年来开展的基层信息化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目的 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化手段等基层卫生改革措施对糖尿病管理效果的影响,为改善基层糖尿病患者管理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按照立意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于2018年8-10月在我国东中西部3个省4个地市的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取在管糖尿病患者658例。调查其社会人口学、健康行为及基层卫生改革措施接受情况,其中基层卫生改革措施指标包括:是否纳入门诊慢性病报销系统、是否签约家庭医生,以及分时段预约就诊、“互联网+”随访、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价、远程医疗、电子药盒提醒服务接受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率为43.9%(289/658)。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地市、服药依从性、是否签约家庭医生、是否接受过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价是糖尿病患者血糖能否得到控制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文化程度为大学及以上患者血糖控制率是未上过学患者的2.531倍〔95%CI(1.147,5.582)〕,昆山市患者血糖控制率是常州市患者的1.822倍〔95%CI(1.049,3.167)〕,按说明服药偶尔漏服、严格按医嘱服药患者血糖控制率分别是从不服药患者的3.363倍〔95%CI(1.314,8.610)〕和3.876倍〔95%CI(1.629,9.220)〕,签约家庭医生患者血糖控制率是未签约患者的2.466倍〔95%CI(1.523,3.991)〕,接受过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价患者血糖控制率是未接受过患者的2.334倍〔95%CI(1.363,3.999)〕。签约家庭医生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优于未签约患者,接受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价的比例高于未签约患者(P<0.05)。结论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互联网+”创新性技术应用等基层卫生改革措施已经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初显效果,且二者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基层医务人员主导的信息化手段更易发挥作用,建议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北京城市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展开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内容和模式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方法,从北京市东城区某街道社区随机抽取650人作为调查对象,使用自行编制的《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问卷》,对居民进行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 结果 ①北京城市社区58%以上的居民表示需要心理健康服务,情绪状态和年龄是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程度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55岁以上需求最高。②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形式需求不同,心理健康讲座是最受社区居民欢迎的服务形式,选择比例达67.8%,其次是免费心理咨询、心理宣传手册和心理热线。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学历层次对服务形式需求不同。③心理健康服务内容因年龄、学历层次有所不同,青少年关注家庭关系与自我发展,中老年关心心理健康科普,60.3%的居民对心理疾患相关知识的需求较大。④在心理服务机构和人员选择上,40%以上居民首选在社区心理服务站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相关咨询,70%的居民要求心理健康服务由专业人员提供。 结论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及内容建设应考虑年龄、性别、文化水平差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员、服务设置、服务措施应根据社区人群特点进行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上海市闸北区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需求情况,为家庭医生制度的推广实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采取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闸北区300名居民进行现场调查。结果有51.5%的居民认为自己及家庭需要家庭医生;服务需求的前四位内容依次为常见病、慢性病的诊疗,健康咨询,慢性病管理及预约服务。结论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具有较高的需求,需求服务内容以常见病、慢性病的诊疗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深圳市宝安区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的诉求调查.方法 通过调查研究,首先随机问卷调查,广泛收集相关资料,通过资料整理等方式进行分析,其次是针对重点人群和居民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和访问等,深入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综合整理其产生的原因资料,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 深圳市宝安区的社区居民大多数(合计占53.9%)了解家庭医生的计划,但对于其实质含义却了解不深,对于“是否会去社康就医”的问题,大约1/4的居民会“首先想到去社康中心”,“不知道附近社康中心在哪里”的人只占2.1%,充分说明该区的社康中心已经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且大多数居民希望家庭医生帮助预约或介绍综合医院里的好医生,并且48.5%的居民希望医生亲自上门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有部分居民对家庭医生的认识有偏差,对家庭医生的业务水平持怀疑态度,距离社区医疗机构首诊制的目标尚有一定距离.结论 本研究的成果有助于了解深圳市宝安区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的诉求内容及其相关因素,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利于“家庭医生责任制”在深圳市宝安区的全面推广和实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家庭病床患者的功能状态、家庭功能和心理状态。方法对238例家庭病床患者应用自制基本情况调查表、COOP/WONCA功能状态量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家庭关怀度指数(APGAR)问卷对患者的功能状态、家庭功能和心理状态进行评价。结果70岁以上的老人所占比例较大。只有10.1%的患者总体功能良好。患者躯体化、抑郁、恐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敌对、偏执因子分与常模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家庭功能评价良好者占63.9%,只有8.0%的患者认为自己的家庭功能存在严重障碍。家庭功能评分与SCL-90总分呈正相关(P<0.05);COOP/WONCA中生理适应性、情感、健康变化、整体健康评分与SDL-90总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家庭病床患者以老年人为主,总体功能较差,且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家庭功能与心理状态相关,心理状态又与个人功能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从供方角度了解并分析重庆市某区家庭健康管理服务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推动家庭健康管理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选择重庆市某区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健康管理服务的管理者5名与参与该工作的医务人员16名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宣传不足、医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及工作积极性不高、相关政策不完善、硬件设备等条件不足是制约该区家庭健康管理工作的主要因素。结论 需要扩大宣传,加强对医务人员培训并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完善配套政策及硬件设备等条件,从而推进家庭健康管理服务深入可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