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北京口岸回国人员传染病传播的风险评估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回国人员的健康水平和国外传染病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90-2001年北京口岸回国人员的传染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从231275名回国人员传染病监测中发现各类传染病和病原体携带共9809人,总检出率为4.24%,职业分布中以劳务人员为主,检出率为5.10%;年龄组分布在41-50岁之间感染率较高;传染性疾病的构成比,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占60.69%,疟疾占36.15%,其次为乙型肝炎,HIV抗体阳性,肺结核等,从非洲回国人员传染病检出率最高,亚洲次之。结论 从检测结果可见,输入性传染病的传播危险是存在的,例如:疟疾,AIDS,TB等,因此,应加强对出国人员预防传染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出国人员的防病意识,同时加大对回国人员传染病监测的力度,把输入性传染病传播的危险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2.
啮齿动物种类多、分布广、繁殖力强 ,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 ,对人类可以造成严重危害。据统计全世界有 180 0种啮齿动物中携带病原体的约达 2 0 0多种。其中使人致病的有细菌 12种、病毒 31种、立克次体 5种、寄生虫 7种。在我国主要由鼠类传播疾病的有 :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莱姆病、钩体病、鼠型斑疹伤寒、土拉仑氏菌病、森林脑炎、恙虫病、沙门氏菌肠炎、假性结核、蜱传回归热、Q热、黑热病、狂犬病、血吸虫病和旋毛虫病等。据统计有史以来全世界由于鼠传染疾病死亡人数远远超过历次战争的死亡人数。自十九世纪末 ,鼠疫从中国的香港传到…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在贯彻“预防为主”方针指引下,大力开展灭鼠灭蚤,加强对动物鼠疫的监测与预报,从而预防了人间鼠疫的大流行.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卫生监督是国家授权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对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贯彻执行卫生法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违反卫生法规,危害人体健康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的一种行政管理活动。卫生监督的目的是行使国家公共卫生职能,实现国家对社会的卫生行政管理,保护人民健康,维护国家卫生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其性质属于国家监督,是国家行政监督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国家卫生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现行的国境口岸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法律、法规及其执法存在的缺陷.针对这些缺陷,在修订<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制定国境口岸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办法、建立卫生监督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制定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行业标准和国境口岸卫生监督法律法规的宣传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
蚊虫防制是国境口岸传染病监测的重要工作。在八十年代即对全国口岸地区(1981年以后成立的口岸未作)蚊虫种群组成、生态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登革热、疟疾、黄热病等开展一些监测,得了重要成绩。但在这方面还有不少问题,如新开口岸蚊媒分布本底不清楚,防病措施开展不够全面,监测工作不够经常,有待进一步加强。近年来由于蚊媒  相似文献   

7.
目的加强和完善国境口岸防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能力和机制。方法通过对出入境人员和国境口岸相关人员实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监测,以期发现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并采取及时、有效的防制措施,防止SARS的传入传出和在口岸地区流行。结果汕头口岸按照SARS防制措施。共实施体温监测191407人次,发现1例SARS疑似病例;9例出入境交通员工体温升高。2例检疫人员体温升高。经送医院诊治,最终均排除SARS。同时,发现2起没有如实申报出入境交通员工人数和1起冒名顶替测量体温的事件。结论国境口岸采取防制SARS的措施有效。可供口岸今后防制其它传染病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防城口岸蜚蠊群种、季节消长和栖息场所的调查结果.调查采用广口瓶诱捕计数法,全年放瓶3042个,捕获蜚蠊6486只,平均密度为2.13只/瓶.经鉴定为美洲大蠊、澳洲大蠊、斑蠊、褐斑大蠊、蔗蠊和德国小蠊等,其中美洲大蠊和澳洲大蠊为优势种.成若比为1∶1.47,成虫的雌雄比为1∶0.49,而若虫的雌雄比为1∶2.40.季节消长以1月份密度最低(0.02只/瓶),8月密度最高(6.08只/瓶).蜚蠊侵害程度以厨房最为严重,码头仓库和餐厅次之,卧室最轻.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本口岸蜚蠊防制对策.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输入性疟疾现状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雷杨  许国君  肖宁  康杨  李黎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4):2720-2721
[目的]了解近年四川省疟疾流行动态,为进一步加强输入性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四川省近年疟疾年报表及输入性疟疾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和描述性分析。[结果]四川省近年输入性疟疾有所上升,2003~2005年输入性疟疾病例数占年发病总数分别为29.76%、46.52%、60.17%;发病多在4~8月份;输入性疟疾患者主要为男性轻壮年,男女性别比为22.75︰1,80%以上年龄集中分布在20~50岁;输入性疟疾发病较高市(州)依次为凉山、眉山、广安、攀枝花、内江、泸州;病例主要从云南与缅甸边境地区获得感染。[结论]该省各级疾控中心与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培训和疟疾防治工作力度;认真做好流动人口管理,降低继发性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登革热是当今世界分布最广、发病最多、危害较大的一种虫媒病毒性疾病。我国周边地区的疫情十分严重,国内广东、台湾等地也暴发流行过该病。本文从福州港实际出发就船舶、口岸地区如何防制登革热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1.
国境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框架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法]结合国境口岸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际情况,从3个方面对如何构建国境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框架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构建国境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应包括构建框架体系的准则、框架体系内容、编制框架体系应把握的要点。[结论]构建国境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对于提高检验检疫机构预防和处置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全面履行卫生检疫行政职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国境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以应对国际交流日益紧密的今天,自然疫源性疾病和国际生物恐怖活动给我国带来的威胁。[方法]通过研究具有代表性的4个国家(美国、英国、日本、中国)的应急反应体系,结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提出我国国境口岸应建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框架。[结果]提出了国境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指挥协调系统、危机应对准备系统、预警与监测系统、应急响应系统、信息网络系统、法律保障系统、危机处理效果评估系统、国内国际地区协调联络系统。[结论]国家应该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加强对国境口岸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以确保国家的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3.
SNP位点选择是国境口岸食源性微生物基因芯片检测探针设计的关键环节,目前主要依靠手工完成,严重影响着检测速度和检测质量,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SNP位点的自动选择方法。该方法运用粗糙集理论评估SNP位点组合的分类能力,综合与检测实验密切相关的设计指标,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搜索。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稳健性和较快的收敛速度,能够准确地寻找食源性微生物的SNP位点组合,为大规模的检测芯片探针自动设计提供了快速可靠的途径,缩短了国境口岸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时限,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汕头口岸中央空调系统军团菌污染现况及目标人群感染水平进行监测。〔方法〕在2008—2010年,通过对汕头口岸中央空调系统冷却塔水和冷凝水开展军团菌采样检测;对目标人群160人采集血液样本,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从44份采集的样本中检出嗜肺军团菌阳性标本5份,阳性率为11.36%;从160个目标人群血清中发现军团菌阳性标本2例,阳性率为1.25%。〔结论〕汕头口岸中央空调系统和人群分别存在着军团菌污染和军团菌隐性感染的情况,必须加强口岸环境卫生监督和中央空调系统定期卫生处理工作,防范军团菌病的发生与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国境口岸媒介生物携带病原体的情况,为媒介生物防治及疫情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鼠类携带的汉坦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和莫氏立克次体(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进行检测,对蚊类携带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和西尼罗病毒进行检测,对蜱类携带的莱姆病螺旋体进行检测;利用细菌培养技术对蝇类、蜚蠊携带的致病菌进行检测;利用寄生虫学技术对蝇类、蜚蠊携带的寄生虫虫卵进行检测。〔结果〕2005年10月—2009年2月,共检测媒介生物样品3388份(输入性2023份、本底1365份),检出阳性样品95份,阳性率2.8%。输入性媒介生物主要检测结果如下:2005年9月27日,国境口岸首次从输入性蝇类(大头金蝇,柬埔寨籍船舶“凯越”号上捕获)中检测到寄生虫虫卵(肝吸虫卵和蛔虫卵);2006年4月24日,国境口岸首次从输入性蜚蠊(德国小蠊,某外轮上捕获)中培养出肺炎克雷伯菌;2009年2月27日,国境口岸首次从输入性鼠类(褐家鼠,柬埔寨籍船舶“诺斯”号上捕获)中检测到莫氏立克次体(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本底媒介生物主要检测结果如下:2006年8月24日,从三带喙库蚊等蚊虫(辽宁营口港捕获)中检测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2006年8月,从长角血蜱(辽宁大连开发区捕获)中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2008年10月15日,从褐家鼠(辽宁大连湾港捕获)中检测到汉城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结论〕媒介生物是国境口岸传染病的重要传播载体,应加强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6.
对湛江口岸6893名出入境人员胸部X线透视结果进行分析,共检出异常X线人数89人,检出率1.29%。不同人群,不同年龄组之间异常 X线检出率经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检出 X线异常者中肺结核病最多,占半数以上(53/89),其次为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变(16/89)和肺气肿(11/89),支气管扩张和肺炎则比较少见。结果显示,加强对出入境人员胸部 X线检查,对保护旅行者的身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国境口岸建立应对核与辐射恐怖事件的防线,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方法]根据核与辐射恐怖事件的特点,并结合2007年4月26日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首次核与辐射恐怖事件应急处置演练情况,探讨针对核与辐射恐怖的应急响应程序。[结果]按照核与辐射恐怖事件应急响应的发展阶段,国境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主要抓好应急准备、现场应急和应急终止3个阶段的工作,特别是现场应急阶段。[结论]口岸核与辐射应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分工协作,把口岸执法把关与反恐工作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深圳口岸入出境人员近5年梅毒的感染情况,为制订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2006年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进行梅毒血清学监测,用甲苯胺红不加热反应(TRUST)进行初筛,初筛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体微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结果]在289339名受检人员中,检出梅毒感染者751例,总感染率为0.26%;其中男性感染率为0.25%,女性感染率为0.01%,男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感染率(χ^2=33.874,P〈0.01);感染者的年龄主要分布在30-49岁,占感染者总数的63.3%;职业以交通员工为主,占感染者总数的62.1%;港台人员及境外人员占感染者总数的55.8%。[结论]应加强对口岸重点人群的传染病监测及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梅毒等性病的认识水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梅毒通过国境口岸传入传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在同一反应体系中能同时检测和鉴定恶性疟、间日疟的一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并用于国境口岸归国劳务人员的疟疾检测。〔方法〕以疟原虫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为靶片段,设计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的上游通用引物和各自的下游特异性引物,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同时扩增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的特异片段,对疟疾患者的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用建立的RT-PCR检测方法对广东口岸回国劳务人员中发现的2名疟疾患者的不同采样时间的全血进行检测,2006年10月和2007年1月采集的样本被分别扩增出预期大小为360bp和450bp特异扩增带,推测2名患者为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的混合感染,其在入境时处于恶性疟的发作期和间日疟的潜伏期,均属于典型的集体输入性疟疾案例。〔结论〕RT-PCR检测疟原虫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对国境口岸疟疾诊断、镜检质量控制和流行病学研究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国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入侵的形势和管理策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控制外来媒介生物的入侵,防止媒介生物性疾病的传播,保障我国的卫生安全。[方法]对国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入侵的形势和途径进行分析。[结果]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生物中,入侵我国的有50余种,外来人侵物种每年对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 198.76亿元。2005年国境口岸卫生检疫机构共截获入境医学媒介生物1.5亿只,其入境载体主要是交通工具、货物和集装箱。目前我国法定的传染病有36种,其中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等13种疾病为媒介生物性疾病。[结论]卫生检疫机构防范媒介生物入侵的策略应包括:法规与宣传,技术力量建设与储备、信息数据库建设、预警机制的建立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