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仕文 《江苏中医药》2007,39(12):53-55
止呕类方是指具有降逆止呕作用,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胃气上逆的一类方剂.探讨止呕类方的配伍规律,可为提高临床疗效和创制新方奠定基础.研究历代止呕名方的制方用药特点,发现止呕类方组成以降逆止呕药为主,根据主候特点常配伍解表药、清热药、温里药、化痰药、消导药、补益药、理气药和逐水化饮药.  相似文献   

2.
关联度最强药物配伍的中医止呕类方数据挖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古今中医文献中寻找止呕方剂配伍规律与用药特点,为中药止呕新药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录古今止呕类方剂985首建立止呕类方剂数据库,运用相关置信度规则,对中医止呕方剂药物配伍的数据进行挖掘,利用剪枝方法筛选关联度最强的数据。结果:最常用的单味药物为生姜使用频率高达61.23%。关联性最强的核心药对是茯苓配伍姜半夏,其相关置信度为0.114 4。关联度最强的药组为生姜、姜半夏、茯苓。结论:生姜、姜半夏、茯苓,其相关置信度为0.295 4是中医止呕方剂中最常合用的药物配伍,其3种药物间存在极强的关联性,张仲景创制的小半夏加茯苓汤被证实是中医止呕的核心药组。  相似文献   

3.
贾恒  冯泳 《河南中医》2012,32(1):118-119
目的:探索数据挖掘技术在止呕方剂配伍规律研究中的方法.方法: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方剂数据资源入手,预选100首方剂.运用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初步构建止呕方剂数据库,并将这一计算机技术手段运用于用药配伍规律研究.通过相应的数据挖掘算法,以期寻找出止呕方剂用药的配伍规律与原则.结果:①生姜、甘草、半夏、陈皮、茯苓、人参、白术、丁香等8味药的出现频率远大于其他药物.②补气药、发散风寒药、理气药、温化寒痰药、温里药、利水消肿药、化湿药、敛肺涩肠药的使用频率排在最前.③止呕方剂的组成药物多归脾、肺、胃三经且多为温性药.结论:本研究表明,数据挖掘技术不同于以往的数据录入与查询模式,它可以对中医方剂这种具备多层次多关联结构的数据资源进行深入分析.本研究属于交叉学科科研探索,其内涵知识的发现需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良好的学科间沟通与理解才能准确运用.  相似文献   

4.
连翘的镇吐止呕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克 《山东中医杂志》2009,28(4):263-264
连翘为木犀科落叶灌木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e Vahl)的果实,为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中药。连翘用于清热解毒者多见,而用于止呕者则少有。笔者现从古代本草文献、临床报道、现代实验研究等方面对连翘的止呕作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对药是中医传统用药的一种形式,即双药并行,寓意两药之配伍应用。其间有起到协同作用者,有互消其副作用专取所长者,有相互作用而产生特殊效果者,皆称之为对药。对药具有配伍灵活、易学易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连翘对水貂呕吐模型止呕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水貂呕吐模型观察连翘的止呕作用。方法:(1)将水貂随机分为6组,第1组灌胃蒸馏水15ml/kg,第2组腹腔注射昂丹司琼2mg/kg,第3、4、5、6组分别ig连翘水煎液3g/kg、10g/kg、15g/kg和连翘醇提液10g/kg;第2组给药后0.5h,其余五组给药后1h,分别ip顺铂7.5mg/kg。记录各组动物在给予顺铂后6h内的呕吐潜伏期、干呕和呕吐次数。(2)将水貂随机分为3组,第1组ig蒸馏水15ml/kg,第2组ip甲氧氯普胺4mg/kg,第3组ig连翘水煎液10g/kg。第2组给药后0.5h,其余2组给药后1h,分别皮下注射阿朴吗啡1.0mg/kg。记录各组动物在给予阿朴吗啡后6h内的呕吐潜伏期、干呕和呕吐次数。(3)将水貂随机分为3组,第1组ig蒸馏水15ml/kg,第2组ip甲氧氯普胺4mg/kg,第3组ig连翘水煎液10g/kg。各组给药后0.5hi,.g.硫酸铜40mg/kg,记录各组动物在给予硫酸铜后6h内的呕吐潜伏期、干呕和呕吐次数。结果:连翘能够延长顺铂、阿朴吗啡、硫酸铜所致的水貂呕吐潜伏期,减少干呕次数。结论:连翘对上述三种经典催吐剂导致的水貂呕吐模型均具有止呕作用。  相似文献   

7.
牛晓军 《河南中医》2006,26(3):70-71
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中医将以呕吐为主症的病证称为呕吐病。频繁而剧烈的呕吐,可损伤脾胃,甚则损伤津液,形成亡津脱液,阴阳离决之变,传统中药煎剂给药不便,剂量偏大,开发一些针对呕吐的中药新药,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认为,止呕中药开发应注意以下几点。1立足辨证论治辨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证人参止呕作用。方法:通过腹腔注射顺铂,建立大鼠异嗜高岭土动物模型,观察人参原粉低、中、高剂量(0.81,1.62,3.24 g.kg-1)对大鼠异嗜高岭土模型的止呕作用。结果:人参原粉中、高剂量组(1.62,3.24 g.kg-1)可抑制顺铂所致大鼠异嗜高岭土的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人参原粉对顺铂所致大鼠异嗜呕吐模型具有止呕作用。  相似文献   

9.
试论药对的配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宪龄 《河南中医》2002,22(2):64-65
药对配伍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内容 ,千百年来 ,一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早在《内经》中就有制半夏配秫米治失眠 ,乌贼骨配茹 治血枯的记载。《神农本草经》一书更是从不同角度对两药配伍进行了论述 ,并将之归纳于“七情和合”中。《神农本草·名例》即言药“有单行者 ,有相须者 ,有相使者 ,有相畏者 ,有相恶者 ,有相反者 ,有相杀者 ,凡此七情 ,合和视之 ;当用相须、相使者良 ,勿用相恶、相反者 ;若有毒宜制 ,可用相畏、相杀者 ,不尔 ,勿合用也。”历代医家不断丰富和发展药对的内容 ,并有著述传世 ,春秋战国时代有《雷公药对》四卷 ,北齐医家徐…  相似文献   

10.
粟米丸子 原料:粟米粉200g,精盐适量,制作方法:1、先将粟米拾去杂质,清洗干净,沥干水分,加工磨成粉末,待用。2、把粟米粉放入盆内,渗水淋湿,揉成滋润的粉团,再用手搓成长条状,分成梧桐子大小的小丸子,放人一个洗净的盘中,待用。  相似文献   

11.
论对立药对的配伍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红 《江苏中医》1995,16(5):35-36
对立药对中的两药在性用或趋向上完全相反,但经有机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却能相互溶合激发而产生对立统一的效应。对立药对的配伍作用主要体现在毒性拮抗、效用协同、演生新用、扩展主治诸方面。实现配伍作用的条件,一是两药必具共同适应于某一证情需要的功效或作用,二是与所治病证之间必须是对应关系,三是两药剂量须有恰当比例。  相似文献   

12.
顾红卫 《中医药学刊》2005,23(5):915-916
对药是指处方配伍中成对出现的药物,亦称姐妹药,其主要作用是增强疗效、减弱毒性及副作用。对药是单味中药与复方之间的桥梁,是复方的主干,也是配伍的基础,在经典中药复方中,往往含有一组乃至数组对药。对药方是中药复方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临床对药的配伍法则,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①同类相须,即两种对药相配伍,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②表里兼顾,即两种对药相配伍,既能治表,又能治里,达到表里兼顾的目的。③相互辅佐,即两种对药相配伍,一种药物辅佐另一种药物,提高主药的疗效。④补气养血,即两种对药相配伍,达到气血双补的功效。⑤滋阴助阳,即两种对药相配伍。可以达到滋阴壮阳,阴阳双补的功效。⑥补泻兼施,即两种对药相配伍,一补一泻达到攻补兼施的功效。⑦寒热并用,即两种对药相配伍,一寒一热,寒热并用,达到兼顾治疗寒热病证的功效。⑧升清降浊,即两种对药相配伍,一升一降,使脏腑气机升降调畅。⑨开合并用,即两种对药相配伍,一开一合,一收一散。相反相成,使两种药物更好的发挥其功效。  相似文献   

13.
大黄性寒,味苦,据《本草纲目》记载:主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大黄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络的功效,但很少有古文献直接记载大黄有止呕的作用。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到用以大黄为君药治疗食入即吐者。本文通过对中西医以大黄主治疗呕吐诸症的临床研究进行综合分析,探寻大黄止呕的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4.
经40 余部本草学考证,并参照2010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人参功能记述,已初步确认,人参传统功能主流已纳入标准,而人参止呕功能现已遗失。同时参酌《普济方》数据库人参古代方剂的病证分布特点及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初步认定,人参具有止呕作用,此将为人参止呕新用的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黄芪药对配伍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斌 《河南中医》2007,27(10):71-72
药与药配伍以后,调其偏性,制其毒性,增强或改变原有功能,消除或缓解其对人体的不良因素,发挥其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综合作用,才能符合辨证论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保证用药安全,根据卫生部(新药审批办法)的有关规定,对连苏止呕胶囊进行了致畸试验。结查表明,该药对大鼠生殖能力,胎鼠生长发育(外观、内观、骨骼)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桂枝药对配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对具有紧扣病机,功能专一,药简力宏,疗效确切的特点.以桂枝为主药,简要论述古代医家以桂枝配芍药,调和营卫;配茯苓,温阳化气;配白术,健脾利水;配炙甘草,温通心阳;配桃仁,活血行瘀;配吴茱萸,通络止痛;配枳实,温助胸阳以消痞等不同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刘明 《四川中医》2009,(10):48-49
作为方剂复方配伍的最小组成单位——“对药”,在中医中药复方中有相须、相使、阴阳、寒热等各种基本配伍形式,在复方配伍中,主要具有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等方面的作用,本文就此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活血化瘀药对配伍十三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文莉 《江苏中医》1998,19(6):39-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