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小孔钻颅血肿抽吸引流辅助尿激酶纤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经小孔钻颅血肿抽吸引流辅助尿激酶纤溶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内科保守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比较治疗后患者的血肿清除率/d、住院时间、病死率与预后及生存质量。结果手术治疗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治疗组的血肿清除/吸收时间为(7±2)d、平均住院时间(15±5)d,保守治疗组的血肿清除/吸收时间为(18±5)d、平均住院时间(21±7)d;手术治疗组均明显短于保守治疗组(均P0.05)。结论钻颅引流辅助尿激酶纤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优于内科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研究CT定位锥颅血肿抽吸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36例脑出血患者进行锥颅穿刺血肿抽吸术治疗,并选内科保守治疗组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治愈总有效率88.9%,显著高于对照组(x~2=9.2723,P<0.01),病死率明显低于内科治疗组(x~2=8.3824,P<0.01)。结论 CT定位锥颅血肿抽吸术治疗脑出血疗效肯定,创伤小,术后不良反应少,有利于脑功能的恢 复,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将12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成两个组,治疗组60例在内科保守治疗基础上,应用简易立体定向维颅血肿碎吸、抽吸及引流术治疗,并设单纯保守治疗组60例病人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碎吸治疗组病人在2周及6周时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降低,治疗组病人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对手术时机、适应症及操作方法、血肿大小与疗效的关系、手术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组(微创组)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46~95岁,平均(60.3±5.1)岁;开颅手术组(开颅组)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45~65岁,平均(56.7±5.3)岁;内科治疗组(保守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52~83岁,平均(62.1±5.8)岁。1.2临床表现微创组36例中34例有高血压病史4~28年,平均13.67±7.1年;开颅组38例中37例有高血压病史3~31年,平均(12.58±6.9)年;保守组38例中32例有高血压病史2~27年,平均12.58±6.9年。入院时按脑出血后意识状态分级[1]微创组Ⅱ级5例,Ⅲ级19例,Ⅳ级10例,Ⅴ级2例;开颅组Ⅱ级5例,Ⅲ级20…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软通道锥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式及效果。方法对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软通道锥颅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63例第1天血肿减少50%,7例第3天血肿清除率80%,76例第5天血肿减少率90%,其中2例复发出血中转开颅,本组轻残(GOS 4~5分)41例,中残(GOS 3分)29例,重残(GOS 2分)8例,无死亡病例。结论软通道锥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简单方式,微创且疗效确切,住院时间短,提高了患者生存率,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06—2014-09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行常规骨瓣清除术,实验组实施小骨窗开颅术,对比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6.88%vs 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40.50±5.67vs 40.85±7.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术后7、14、28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3.46±6.37vs 27.04±7.70;17.62±6.07vs 21.46±8.41;12.08±5.31vs 20.74±6.94)较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45.11±9.17vs 115.16±18.75)、住院时间(17.25±4.55vs23.44±5.64)、术中出血量(52.42±9.32vs 185.12±12.4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8.74%vs 53.13%)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骨瓣清除术,安全指数高,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评估钻颅血肿碎吸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4例出血量大于30ml,病人年龄轻,病情进展快,甚至发生脑疝的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后再出血的病例.结果经钻颅血肿碎吸术+尿激酶灌注引流治疗,全部存活,生活基本自理.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应用钻颅血肿碎吸术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ventriculomegaly suggestive of hydrocephalus (VSOH) after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with hematoma evacuation for hemispheric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This study focused on 21 patients who underwent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with hematoma evacuation for hemispheric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The patients’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findings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Results

Eleven patients were male and ten were female, with an age range from 22 to 75 years (mean, 56.6 years). The preoperative Glasgow Coma Scale score ranged from 3 to 13 (mean, 6.9). Hematoma volumes ranged from 33.4 to 98.1 ml (mean, 74.2 ml). Hematoma locations were the basal ganglia in 10 patients and the subcortex in 11 patients. The presence of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VSOH (P = 0.023). The distance of the decompressive defect to the midline and the presence of meningitis showed a strong trend for association with VSOH (P = 0.051, P = 0.090,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Carefu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occurrence of VSOH after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with hematoma evacuation in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with intraventricular extension, meningitis, and/or a short distance of the decompressive defect to the midline.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08-01—2014-06我院行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行单纯血肿清除术治疗者4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6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9%;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DL分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联合显微手术治疗丘脑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探寻治疗丘脑高血压脑出血的最佳手术方法. 方法 选择兴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丘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3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立体定向联合显微手术治疗的观察组(22例)及直接进行外科手术的对照组(21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CT下血肿情况,以及术后1月临床疗效和术后3月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分级. 结果 血肿变化情况比较显示,观察组术后1周及1月时血肿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比较显示,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秩次为18.022,对照组平均秩次为26.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7.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DL评分分级比较显示,观察组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秩次为18.363,对照组平均秩次为25.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比较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立体定向联合显微手术治疗丘脑高血压脑出血可有效改善生存质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电子显微镜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责任动脉或血肿壁周围穿支动脉超微结构特点,探索高血压脑出血的微观机制。方法选择神经外科收治的12例CT证实并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中经皮质造瘘收集小动脉标本,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特点。结果12例标本中出血责任动脉4例,穿支动脉8例。电子显微镜下内皮细胞改变包括内皮细胞坏死、崩解、脱落;伴有内弹力膜变性、厚薄不均、断续不完整;以及中膜平滑肌细胞坏死、胞浆内肌丝凝聚成高电子致密物质。未见微动脉瘤结构。结论高血压患者脑小动脉壁的主要承力层的变化病理基础包括:内弹力层断裂、平滑肌层变性,弹性下降、钢性或脆性增加;在血流突变的情况下血管壁可发生钢性断裂或撕裂出血。  相似文献   

15.
局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亚低温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血糖、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脉动指数(PI)、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BI)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亚低温组血糖水平、血肿侧PI、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血肿侧Vm、BI评分明显增加(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可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具有明显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开颅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开颅手术治疗的156例HIC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长春西汀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6例),应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脑再出血发生率和脑梗死发生率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治疗组术后7d开始给予长春西汀20-30mg静脉滴注,1次/d,使用2-22d,平均(18±2.3)d;对照组除不使用长春西汀外,其它治疗方法同长春西汀治疗组。结果长春西汀治疗组HICH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减少脑梗死发生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脑再出血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长春西汀能安全有效地改善HICH开颅术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以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死、病残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2011年手术治疗的32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出现术后再出血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发生原因及有效防治措施。结果本组术后43例(13.1%)出现术后再出血。术后血压过高、波动幅度过大及术中操作不当、止血不彻底是术后再出血的主要原因,术前应用抗凝药物、术后烦躁、呛咳、体温控制不良、手术时机过早也是术后脑出血的常见原因。结论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及适当的手术时机,提高手术技巧,严格控制围手术期血压,适当应用镇静药物,早期气管切开和进行早期体温控制可减少脑出血术后病人再出血几率,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钙离子拮抗剂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作用。方法对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治疗组和照组各42例,治疗组术后6h开始泵点尼莫地平,持续14d;对照组除不用尼莫地平外,其他同治疗组。对2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功能评分并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颅内血肿大小及周围水肿的变化。结果尼莫地平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血肿及周围水肿面积较对照组显著减小(P<0.05)。结论尼莫地平能促进水肿和血肿吸收,抑制脑水肿形成,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脑出血60例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2004-09~2006-06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开颅手术20例,存活13例(65%),恢复良好5例(38.5%),中、重残8例(61.5%),死亡7例(35%);小骨窗开颅术40例,存活35例(87.5%),恢复良好26例(74.3%),中、重残9例(25.7%),死亡5例(12.5%)。小骨窗开颅术后,病人的存活率和恢复情况均高于开颅手术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开颅手术组。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能及时针对病因清除血肿,消除占位,制止出血,降低颅内高压,稳定颅内环境,阻断脑继发性损害,使病损的脑组织得以修复,达到康复。手术治疗能明显地提高存活率,小骨窗开颅术要比开颅手术为优,既能提高存活率,又能大大提高存活质量,是一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及时、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2013-01在渭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经手术治疗的34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再出血23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本组347例患者23例手术后24 h内发生再次出血,发生率6.63%(23/34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入院时GCS评分较低、口服阿司匹林、入院时舒张压>90 mmHg、凝血异常、血肿量>60 mL、中线结构移位和手术持续时间与术后再出血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时舒张压>90 mmHg(OR=6.371)、凝血功能异常(OR=21.832)和血肿量>60 mL (OR=28.548)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入院时舒张压>90 mmHg、凝血功能异常和血肿量>60 mL是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处理以上危险因素对预防术后再出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