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青少年骨量发育状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儿童青少年时期骨量发育状况及特点。方法 采用单光子骨密度仪检测了161名健康9-20岁儿童青少年桡骨骨矿含量(BMC值)和骨密度(BMD值)。结果 男、女生骨量发育水平与年龄正相关,男生骨量发育在9-20岁期间呈显著持续增长,女生骨量增长则在16岁后出现减慢趋势;骨量发育与性发育关系密切,男、女生在17岁以后骨量水平已达峰值骨量(PBM)80%以上;体重对桡骨骨量水平作用不显著,青春期第三期(SMR3)以前骨量发育与线性生长关系密切。结论 整个性发育时期,男、女生骨量发育表现出不同特点,此期可积累PBM26%-39%,是骨量发育的关键时期;达到SMR3以前是一“身高关键期”,提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工作应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开始。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老年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骨质疏松性骨折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降低存在直接相关.研究证实,腰椎正位BMD降低1个标准差,骨折风险增加2.6 ~5.8倍[1].BMD与骨代谢以及骨成熟期达到的峰值骨量(PBM)密切相关,人一生中约90%以上的骨量在20岁以前获得.本文分析青春后期女性人群BMD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减少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儿童营养与骨骼发育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荫士安 《卫生研究》2004,33(6):768-770
人的骨骼成熟经过了婴儿、儿童、青少年期和青壮年的很长时间 ,最终取得了峰值骨量。近年来 ,大多数关于骨质疏松方面的研究焦点已经开始转移 ,重点研究影响生长发育期使骨峰值达到最大化的决定因素和骨质疏松发生的预防方面。本文综述了影响峰值骨量的因素、钙营养状况与儿童骨骼发育、饮奶对骨骼发育的影响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并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正>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继而引起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系统性骨骼疾病.根据近期己结束的我国13省市调查估计,全国约有63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所以,成功地防治骨质疏松急需解决,而其中首要的是如何早期、准确地诊断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以骨量减少为特征,而反映骨量的主要指标是骨矿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故BMD测定是最直接、最明确、以及最终的诊断骨质疏松手段.自1963年单光子骨密度仪问世以来,骨质疏松的诊断由定性跨入  相似文献   

5.
<正>什么是骨质疏松症?骨骼疾病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骼强度受损,易导致骨折风险增加。骨强度反映了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质量(bone quality)两个主要特征的结合,骨密  相似文献   

6.
<正>什么是骨质疏松症?骨骼疾病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骼强度受损,易导致骨折风险增加。骨强度反映了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质量(bone quality)两个主要特征的结合,骨密  相似文献   

7.
跑步可以提升心肺耐力、降低体脂率和安静心率[1],短跑反映了肌肉爆发力、身体应变能力及灵敏度,而长跑主要反映学生耐力及有氧运动能力,跑步对体质健康有重要意义.美国、日本等国衡量国民体质的体质测试就包括长短跑项目[2].有效、安全的运动需要一个稳固的骨骼系统支持.骨骼健康是体质健康的基础和保障,主要以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衡量.BMD是反映骨质疏松程度,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通常用T值与Z值表示[3].骨量增加及储备的重要时期主要在青少年时期,关系到老年时期骨质疏松发病的可能性[4].本研究将深入探讨在广西亚热带气候等自然环境背景下,健康大学生人群的骨密度对长、短跑的影响,针对性地指导该地区大学生体育锻炼,提高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并为体质健康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为最常见的"老年病",原因为老年时钙吸收大大减少,而"骨溶出"使骨中钙大大丢失.医学研究表明:青年中许多饮食不节者的骨骼密度要远低于规律饮食骨骼密度,此为骨质疏松的先兆.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哪些饮食行为会导致青少年骨质疏松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跟骨骨密度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于2017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对15391名6~16岁儿童开展基线调查,2019年对其进行随访调查。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血清25(OH)D和跟骨超声骨密度(BMD)。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基线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随访期跟骨BMD及其变化的关系。结果纳入分析的10914名儿童的年龄为(11.5±3.3)岁,男童占49.6%,基线25(OH)D水平为(35.4±12.0)nmol/L,缺乏率为36.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BMI、吸烟、饮酒、奶制品摄入、维生素D补充、钙剂补充、体力活动、青春期发育状态和基线跟骨BMD Z值后,25(OH)D每增加10 nmol/L,随访时点跟骨BMD Z值增加0.01(P=0.041),2年间发生跟骨BMD Z值下降的OR=0.96(95%CI:0.93~1.00),P=0.030;相对于维生素D充足,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的儿童随访时点跟骨BMD Z值下降0.03(P=0.307)和0.06(P=0.046),2年间跟骨BMD Z值下降的风险分别增加15%(P=0.037)和21%(P=0.006),趋势P值均<0.05。结论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跟骨BMD密切相关,维生素D充足的儿童倾向于获得更高的BMD水平。倡导儿童青少年维持充足的维生素D水平,加强营养与运动,促进骨骼健康。  相似文献   

10.
儿童时期骨骼的生长与发育对于儿童未来的成长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是体现骨骼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与骨折风险明显相关[1-2].通过评估儿童BMD,可以为儿童合理补钙提供依据,采取措施以降低儿童骨折风险,预防儿童成年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3].骨形成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BMP4)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分泌型配体,能够诱导胚胎中造血组织的分化,已有研究证实BMP4的H/h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到BMP4的mRNA表达及稳定性[4],虽然其生理学机制尚不清楚,但已有研究表明其与成年人骨质疏松有明显关联[5].本研究于2010-2013年抽选取广东省广州市712名6 ~12周岁儿童检测其BMP4多态性与骨密度值,旨在了解汉族人群中BMP4基因多态性与儿童BMD相关指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正>青春期是骨骼发育和矿物化的关键时期,年龄12~18岁的青春期女性全身骨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增加50%以上,所以青春期对骨骼的生长和固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1〕。Lu等1994年证实围初潮期骨矿物质密度每年增长2~10%,20~22岁达到骨密度峰值,如果青春期骨矿  相似文献   

12.
<正>说起骨质疏松,许多人认为,这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殊不知,青少年也可能会患骨质疏松症,而且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目前,年轻人罹患骨质疏松的病例越来越多,男女均有可能发生,但以女生为多见。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全身系统性的骨骼疾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骨质量降低,骨量丢失、减少,骨质组织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以容易引起患者发生骨折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其危害性甚大,应引起青少年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朱迪 《健康向导》2016,(5):34-35
正骨质疏松一词于1885年由Pommer首先提出,意为骨质减少的一种疾病。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致病机制复杂,发病机制是由于骨质吸收的速度超过骨质形成所致。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主要与绝经,内分泌功能紊乱,激素代谢异常,肝、肾功能障碍,药物不良反应,不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及遗传、免疫等因素有关。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4.
了解银川市儿童青少年骨密度及骨矿含量,为促进儿童青少年骨骼发育及预防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运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银川市抽取1 614名7~18岁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骨密度及骨矿物质含量测量.结果 被试平均全身骨密度为(0.89±0.12) g/cm2,平均全身骨矿含量为(1 548.40±.477.04)g.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青少年骨密度和骨矿含量水平均呈上升趋势.男女骨密度和骨矿含量随年龄的变化曲线均出现了“2次交叉”,骨密度的第1次交叉在11岁,第2次在15岁;骨矿含量的第1次交叉在10岁,第2次在14岁.且骨密度和骨矿含量的第1次交叉前和第2次交叉后男生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回族和汉族儿童青少年骨密度和骨矿含量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1.876,-1,838,P值均>0.05).结论 银川地区儿童青少年骨密度和骨矿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并受性别影响.应对儿童青少年定期进行骨密度和骨矿物含量的测量,以及早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补钙对男性低膳钙青少年骨矿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量流行病学及临床实验调查结果表明 ,钙摄入不足可能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1〕。适量的钙摄入以达最佳骨峰值 ,对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是最有效的〔2〕。因此在儿童及青少年期给予足够的钙对于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是有积极意义的〔3 ,4〕。据报道增加低膳钙儿童和青春期少女的钙摄入可增加骨矿含量和骨密度的增长速度〔5〕。然而补钙对于青少年有何影响 ,是本实验的目的所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沈阳市某中专住校生 ,健康 ,未患过代谢性疾病 ,近期无任何直接或间接影响骨质情况的男生 46人 ,随机选一个班为实验组 (2 3人 ) …  相似文献   

16.
钱芳  潘维君  冯晴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1):1834-1837
<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骼微结构损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它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妊娠及哺乳期女性所发生的骨质疏松为特发性骨质疏松。人类疾病的起源研究指出:胎源性疾病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孕产妇发生骨质疏松不仅影响自身的健康而且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尤其对胎儿的骨发育造成危害,进而影响人体一生骨骼的健康。目前我国孕产妇骨营  相似文献   

17.
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院(NIH)提出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骼异常,特征是骨强度降低,导致骨折危险性增加的全身性骨病.骨强度反映骨密度和骨质量两个特征的整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4年基于对高加索绝经后妇女骨量(骨密度)的测定提出的骨质疏松的定义更多的是工作定义.  相似文献   

18.
近120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估计,我国骨质疏松患者约为8826万。尽管骨质疏松症常发生在老年期,但是骨密度增加最快的阶段,通常是在儿童期和青春期早期,在青春发育期结束时,可能已达到峰值骨量。儿童青少年期峰值骨量增加10%,可使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发病率降低50%。因此,近年来对骨质疏松研究的焦点,已转移到如何使生长发育期的峰值骨量达到最大值,从而预防和延缓成年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影响青少年峰值骨量的因素很多,本研究初步探讨昆明地区部分青少年骨密度的高低与膳食中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营养学报》2008,30(2):121-122
中国儿童青少年膳食指南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重要时期.儿童青少年在青春期生长速度加快,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增加,应给予充分关注.充足的营养摄入可以保证其体格和智力的正常发育,为成人时期乃至一生的健康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2002年和2009年北京市同龄初中生的骨量进行比较,为促进我国儿童青少年骨骼健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分别在2002年和2009年随机抽取北京市郊区12~14岁初中生323名和307名,采用双能量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测量全身(躯干、上肢、下肢)和腰椎的骨矿物含量(BMC)和骨矿物密度(BMD)及体成分。结果 2009年13岁男生躯干BMD低于2002年同龄组,14岁男生下肢BMD高于2002年同龄组;2009和2002年12~14岁男生身高、体重、体成分及余部位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09年12岁女生上肢BMC和BMD高于2002年同龄组,13岁女生躯干BMD、下肢BMC及14岁女生全身、下肢的BMC和BMD及腰椎、躯干的BMD低于2002年同龄组;2009年12岁女生的瘦体重高于2002年同龄组,14岁女生的身高、体重低于2002年的同龄组,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北京市郊区2002与2009年12~14岁男生骨量差异不大,女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