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目的 研究黄角颗粒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脑神经细胞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MCAO大鼠分为中药大、中、小剂量组,西药组及模型组,另设正常组作对照;观察各组大鼠脑神经细胞bcl-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脑组织bcl-2、bax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正常组,bcl-2/bax比值显著低于正常组;中药大、中、小剂量组及西药组脑组织bax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模型组,bcl-2及bcl-2/bax比值显著高于模型组;中药大剂量组脑组织bcl-2、bax阳性细胞数与西药组相近,其bcl-2/bax比值显著高于西药组。结论 黄角颗粒能下调MCAO大鼠脑组织促凋亡基因bax水平,上调抗凋亡基因bcl-2水平,提高bcl-2/bax比值;此可能是其抗急性缺血性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黄角颗粒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脑神经细胞bc1-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将MCAO大鼠分为中药大、中、小剂量组,西药组及模型组,另设正常组作对照;观察各组大鼠脑神经细胞bc1-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组织bc1-2、bax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正常组,bc1-2/bax比值显著低于正常组;中药大、中、小剂量组及西药组脑组织bax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模型组,bc1-2及bc1-2/bax比值显著高于模型组;中药大剂量组脑组织bc1-2、bax阳性细胞数与西药组相近,其bc1-2/bax比值显著高于西药组。结论黄角颗粒能下调MCAO大鼠脑组织促凋亡基因bax水平,上调抗凋亡基因bc1-2水平,提高bc1-2/bax比值;此可能是其抗急性缺血性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角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自由基损伤的影响,以探讨治疗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脑双侧颈总动脉闭塞的不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选用黄角汤及尼莫地平对模型进行治疗,并设正常组及模型组.观察各组大鼠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浆MDA值显著高于正常组,SOD值显著低于正常组.黄角汤组SOD、MDA值有不同程度的恢复(P<0.05,P<0.01).结论黄角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纠正血浆SOD/MDA平衡失调、抗自由基损伤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黄角汤对大鼠脑梗塞模型ET、CGRP、SOD、MD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黄角汤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 ,选用黄角汤及尼莫地平对模型进行治疗 ,并设正常组及模型组。观察各组大鼠内皮素 (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浆ET、MDA值显著高于正常组 ,CGRP、SOD值显著低于正常组 (均P <0 .0 1)。黄角汤组ET、CGRP、SOD、MDA值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P <0 .0 5 ,P <0 .0 1)。结论 :黄角汤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机制与纠正血浆ET/CGRP、SOD/MDA平衡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角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自由基损伤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采用大脑双侧颈总动脉闭塞的不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选用黄角汤及尼基地平对模型进行治疗,并设正常组及模型组。观察各组大鼠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浆MDA值显著高于正常组,SOD值显著低于正常组。黄角汤组SOD、MDA值有不同程度的恢复(P<0.05,P<0.01)。结论:黄角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纠正血浆SOD/MDA平衡失调,抗自由基损伤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黄角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自由基损伤的影响,以探讨治疗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大脑双侧颈总动脉闭塞的不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选用黄角汤及尼莫地平对模型进行治疗,并设正常组及模型组。观察各组大鼠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浆MDA值显著高于正常组,SOD值显著低于正常组。黄角汤组SOD、MDA值有不同程度的恢复(P<0.05,P<0.01)。结论 黄角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纠正血浆SOD/MDA平衡失调、抗自由基损伤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黄角汤对大鼠脑梗塞模型ET、CGRP、SOD、MDA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学辉  张介眉等 《中医药学刊》2002,20(4):462-462,465
目的:探讨黄角汤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选用黄角汤及尼莫地平对模型进行治疗,并设正常组及模型组。观察各组大鼠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浆ET、MDA值显著高于正常组,CGRP、SOD值显著低于正常组(均P<0.01)。黄角汤组ET、CGRP、SOD、MDA值有不同程度的恢复(P<0.05,P<0.01)。结论:黄色汤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机制与纠正血浆ET/CGRP、SOD/MDA平衡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芪珀生脉颗粒对心房纤颤(AF)大鼠模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酰胆碱-氯化钙(Ach-Ca Cl2)混合液通过尾静脉给药建立AF大鼠模型。从90只SD大鼠中随机抽取8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尾静脉注射Ach-Ca Cl2混合液1周后,将心电图出现房颤改变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稳心颗粒组、维拉帕米组、芪珀生脉大剂量组(大剂量组)、芪珀生脉中剂量组(中剂量组)、芪珀生脉小剂量组(小剂量组)、联合正常组,共7组。造模及给药治疗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SOD、MDA、TNF-α,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后大、中剂量组模型大鼠SOD水平升高,MDA、TNF-α水平降低(P0.05,P0.01)。结论芪珀生脉颗粒能够升高AF大鼠SOD水平,降低MDA、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9.
黄角汤对脑梗塞急性期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等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观察黄角汤对脑梗塞急性期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等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脑梗塞急性期的作用机制。方法对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选用黄角汤及尼莫地平对脑梗塞急性期大鼠进行治疗,并设正常组及模型组对照。观察各组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一氧化氮(NO)等水平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全血粘度高、中、低切值及血浆TXB2值显著高于正常组,6-keto-PGF1α、NO值显著低于正常组(P均<0.01)。黄角汤组全血粘度高、中、低切值及TXB2、6-keto-PGF1α、NO值有不同程度的恢复(P<0.01或0.05)。结论黄角汤治疗脑梗塞急性期的机制与其降低血粘度、提高NO水平、纠正血液中TXA2-PGI2平衡失调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加味葛根芩连汤对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的表达及疗效。方法:选用健康SPF级雄性Wistar大鼠80只,将其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20只,除对照组外三组均以电子直线加速器于腹盆腔照射,每只大鼠放射剂量20Gy。中药组给予加味葛根芩连汤灌肠,西药组给予地塞米松加蒙脱石散混合液灌肠进行干预,每次灌肠间隔1日,持续28天。观察并记录大鼠一般情况及便隐血阴性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法)检验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SOD、CAT、MDA、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西药组和中药组大便隐血阴性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西药组和中药组SOD、CAT活性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中药组和对照组SOD、CAT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西药组和中药组MDA活性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中药组和对照组MDA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西药组和中药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低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加味葛根芩连汤可提高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中SOD、CAT活性水平,降低MDA活性水平,减轻临床症状,取得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固本平喘胶囊对哮喘大鼠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该方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SD雄性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中药对照组及固本平喘胶囊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分组给药22天后测定大鼠血浆中MDA、SOD及TNF-α的含量。结果:固本平喘胶囊各防治组的MDA含量减少;SOD活性升高;TNF-α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与阳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固本平喘胶囊可通过抑制炎性介质及抗氧化作用防治哮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维糖平对糖尿病大鼠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设立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对照组及维糖平大、小剂量组。第12周末测定各组大鼠外周血中TNF-α、IL-1、IL-6的水平。结果:模型组IL-1、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维糖平大剂量组的IL-1、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维糖平小剂量组的IL-1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而IL-6水平和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维糖平能显著降低实验性大鼠外周血中IL-1、IL-6、TNF-α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成药》2016,(8)
目的观察鞣花酸对脂肪肝大鼠的瘦素(Lept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并探讨对其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72只清洁级Wistar大鼠分为6组,采用高脂饮食加乙醇饮用的复合造模方法诱导大鼠酒精性脂肪肝(AFL)模型,正常组不造模,不给予药物干预;模型组造模,不给予药物干预;阳性组造模,给予护肝片干预;鞣花酸大、中、小剂量组造模,给予106.7、213.4、426.8 mg/kg鞣花酸干预。观察各组大鼠血清中血脂、肝功能、血清Leptin、TNF-α和肝组织中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正常组显著升高,HDL-C显著降低;鞣花酸各剂量组大鼠血清TC、TG及LDL-C较模型组显著降低;模型组大鼠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脏系数较正常组显著升高,鞣花酸各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模型组大鼠肝组织GSH、SOD水平较正常组显著降低,MDA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鞣花酸各剂量组大鼠肝组织GSH、SOD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MDA水平显著降低;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Leptin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鞣花酸各剂量组大鼠血清TNF-α、Leptin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结论鞣花酸对AFL大鼠具有抗氧化、降低血脂、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清TNF-α和Leptin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中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丙二醛(malonaldehyd,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血浆血栓素β2水平的影响。方法:1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56例与观察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中药治疗。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比较两组血清细胞因子、MDA、SOD、血浆血栓素β2水平、VAS评分、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治疗后水平下降(P0.05);观察组血清CRP、TNF-α、IL-6治疗后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MDA治疗后水平下降(P0.05),而SOD治疗后水平增加(P0.05);观察组血清MDA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而SOD治疗后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浆血栓素β2治疗后水平下降(P0.05);观察组血浆血栓素β2治疗后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治疗后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VAS治疗后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9.29%)高于对照组(71.43%)(P0.05);且未出现严重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针灸联合中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用主要为降低血清细胞因子、MDA、血浆血栓素β2以及提高SOD水平,且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清肺化痰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大鼠相关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琥乙红霉素组及清肺化痰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进行AECOPD造模。造模成功后,琥乙红霉素组给予琥乙红霉素3.15 g/kg灌胃,清肺化痰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清肺化痰颗粒9.94 g/kg、4.97 g/kg、2.49 g/kg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均1次/d,连续14 d。观察大鼠症状行为学和肺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清和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半定量评分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血清和肺组织中IL-6、TNF-α、IFN-γ、MMP-9、TIMP-1、MDA水平及MMP-9/TIMP-1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均<0.05),SOD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琥乙红霉素组及清肺化痰颗粒高、中、低剂量组肺组织病理半定量评分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均<0.05);血清和肺组织中IL-6、TNF-α、IFN-γ、MMP-9、TIMP-1、MDA水平及MMP-9/TIMP-1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均<0.05),SOD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均<0.05)。清肺化痰颗粒高、中剂量组肺组织病理半定量评分显著低于琥乙红霉素组(P均<0.05);血清和肺组织中IL-6、TNF-α、IFN-γ、MMP-9、TIMP-1、MDA水平及MMP-9/TIMP-1均显著低于琥乙红霉素组(P均<0.05),SOD水平显著高于琥乙红霉素组(P均<0.05)。结论高、中剂量清肺化痰颗粒可以有效改善AECOPD大鼠的症状,减轻病理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降低IL-6、TNF-α、IFN-γ、MMP-9/TIMP-1,纠正氧化应激失衡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犀角地黄汤对脓毒症大鼠肝保护作用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在我院实验室中饲养的SPF级SD大鼠90只进行研究,根据简单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制成脓毒症大鼠的模型后利用犀角地黄汤处理)、模型组(制成脓毒症大鼠的模型)、假手术组,每组30只。分别在手术后的8 h及16 h比较各组肝功能及炎性反应指标水平,肝组织匀浆的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分析脓毒症大鼠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与NO、MDA、i NOS及SOD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及模型组术后8 h及16 h的ALT、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分别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8 h及16 h的ALT、AST、TNF-α及IL-6水平均分别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模型组术后8 h及16 h的NO及i NOS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SOD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术后16 h的MDA水平均分别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8 h及16 h的NO及i NOS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术后16 h的MD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SOD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Spearman法分析相关性可知,脓毒症大鼠ALT及AST水平与NO、MDA及i NOS均呈正相关,而与SOD呈负相关。结论:犀角地黄汤对脓毒症大鼠具有较好的肝保护作用,对于大鼠的肝功能及炎性反应症状存在较好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芪珀生脉颗粒对心气虚模型小鼠心肌结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84只,随机选取14只(雌雄各半)作为正常组,其余为造模组70只。造模组小鼠每天给予强迫负重游泳至力竭,实验全过程控食,第21天起每天灌服大剂量心得安溶液,连续4天,制造小鼠心气虚模型。实验第11天,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补心气组及芪珀生脉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灌胃给药。实验第25天取材,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心肌匀浆测定SOD、MDA,眼球取血测血清TNF-α。结果透射电镜下可见,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肌原纤维排列紊乱,线粒体堆积,嵴溶解;各给药组心肌结构损伤均有减轻。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心肌SOD活力显著降低,心肌MDA含量显著升高,血清TNF-α含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芪珀生脉颗粒大剂量组心肌SOD活力显著升高,心肌MDA含量显著降低,血清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芪珀生脉颗粒能显著提高心肌SOD活力,降低心肌MDA含量,减少血清TNF-α含量,提高机体抗自由基损害的能力,抑制炎症因子对细胞的损害,从而达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二黄方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急性期血浆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用MBP免疫Lewis大鼠诱导EAE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激素组、中药组及空白组,分别在造模后第7天、14天采集血样,检测血浆MCP-1、TNF-α水平.结果 模型组血浆MCP-1、TNF-α水平在免疫后第7天升高,免疫后第14天达高峰,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造模后第14天,激素组血浆MCP-1、TNF-α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造模后第14天,中药组血浆TNF-α水平低于模型组和激素组(P<0.05).结论 二黄方可减轻EAE疾病严重程度,可能通过下调急性期血浆TNF-α水平发挥治疗EAE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二黄方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急性期血浆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用MBP免疫Lewis大鼠诱导EAE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激素组、中药组及空白组,分别在造模后第7天、14天采集血样,检测血浆MCP-1、TNF-α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浆MCP-1、TNF-α水平在免疫后第7天升高,免疫后第14天达高峰,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造模后第14天,激素组血浆MCP-1、TNF-α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造模后第14天,中药组血浆TNF-α水平低于模型组和激素组(P<0.05)。结论二黄方可减轻EAE疾病严重程度,可能通过下调急性期血浆TNF-α水平发挥治疗EAE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慢性盆腔炎大鼠子宫组织的影响。方法苯酚胶浆法制备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80、40、20 mg/kg给予EGCG溶液,模型组、假手术组、正常组均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病理改变,检测血清SOD、MDA、ET-1、TXB2、6-keto-PGF_(1α)及子宫组织TNF-α、IL-6、IL-10水平。结果治疗组子宫内膜病理形态有明显改善。模型组MDA、ET-1、TXB2、TNF-α、IL-6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SOD、6-keto-PGF_(1α)、IL-10水平显著低于后者(P0.01);EGCG高、中剂量组MDA、ET-1、TXB_2、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SOD、6-keto-PGF_(1α)、IL-10水平显著高于后者(P0.01,P0.05),均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结论 EGCG可明显改善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子宫内膜炎性病变,其作用机制与该成分抗炎、抗氧化作用,以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血液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