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神经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认知、记忆和行为等方面的损害。当前该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用于缓解疾病进展的相关药物研究仍处于临床试验中。中医认为老年人脏腑功能低下,正气亏虚,痰浊蒙窍是AD发生的核心病机,气虚痰阻贯穿AD的整个病理过程,治疗上强调益气化痰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以开心散为代表的益气化痰类中药复方被广泛用于AD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发现其不仅可以改善AD的认知功能,还具有减少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抑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改善神经递质活性、调节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抗氧化应激损伤、抑制中枢炎性反应、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等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基于此,该文从益气化痰治疗AD的视角出发,对益气化痰治疗AD的理论基础及益气化痰类中药复方抗AD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以期为中医药防治AD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沉积形成老年斑、Tau蛋白过度磷酸化造成神经纤维缠结及神经元丢失是其主要病理特征。经方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是体现仲景“肝脾同调-血水同治”思想的代表方剂,本为疗妇人之疾而设,但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被广泛用于治疗AD,且临床疗效确切,具有抗炎、抗氧化、神经保护、神经营养、调节神经递质及调控中枢神经系统等活性。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UPP)是目前已知最精细的蛋白降解途径,为真核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主要途径,能有效清除多余的和错误折叠的蛋白。近年来,研究证实UPP功能出现障碍,不能及时有效地清除Aβ沉积和过度磷酸化Tau蛋白,在AD的发生发展进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为科学阐释当归芍药散治疗AD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了新视角。本文在总结当归芍药散“肝脾同调-血水同治”治疗AD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基础上,从UPP角度提出新的假说,以期“古为今用”,秉承古方为现代临床治疗服务;“今为古用”,进一步开展相关实验研究积极阐释古方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补肾化痰法对AD模型大鼠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应用脑立体定向技术给大鼠Meynent基底核注射凝聚态Aβ25-35+IBO构建AD模型.注射2周后,高、中、低量组分别给大鼠该药水煎液灌胃;西药组用哈伯因混悬液灌胃;正常组、空白组、模型组均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灌胃.28 d后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匀浆中Tau蛋白磷酸化总量.结果 正常组与空白组海马区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组海马区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0.01),给药后发现不但大鼠海马组织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水平下降,高、中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 0.01),与西药组也有差异(P<0.01).结论 补肾化痰法可以降低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水平,从而发挥其抗老年性痴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肾亏髓减、脑浊内生、毒损脑络,证属本虚标实。结合中医理论基础和现代基础研究,拟初步探讨血浊-脑浊-脑毒理论体系对AD预防和治疗的指导意义。血浊是AD发病前的病理状态,脑浊-脑毒的具体表现之一是Aβ过量沉积与Tau蛋白过度磷酸化,Aβ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对脑细胞和脑功能的损害即是毒损脑络的体现之一。脑络与西医中神经血管单元(NVU)的功能相似,脑络受损,亦能增加脑浊-脑毒的生产,临床治疗当以益肾祛毒为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伴随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增加,阿尔兹海默病(AD)作为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因为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细胞中的过度磷酸化的抑制微管相关蛋白(Tau)和β-淀粉样蛋白(Aβ)的堆积形成大量老年斑是AD的主要病理特征。自噬是一种机体内通过清除异常蛋白质来维持机体稳态的的保护机制。研究表明通过调控自噬通路可以影响细胞中的Tau蛋白和Aβ,以达到治疗AD的目的。中医药的作用特点是多途径、多成分、多靶点,对发病机制不明的AD治疗有独特优势。目前中药对AD的防治已初见成效,研究者发现许多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可以影响自噬的相关通路来调控自噬活性,从而进一步治疗AD。因此,该文总结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对单味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中药复方进行分类叙述,讨论不同类别有效成分和复方通过影响自噬相关通路,调控细胞中磷酸化Tau蛋白以及Aβ的生成和清除等并延缓AD进程,为之后中药以影响自噬为切入点来防治AD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记忆与认知功能进行性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难以治愈。AD的发生与基因异常表达、转录密切相关,组蛋白乙酰化在不改变基因编码序列的条件下,影响基因转录活性进而调控基因表达与染色体结构重塑,在调控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与Tau蛋白磷酸化、神经元生长、突触可塑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参与AD病理过程。中药防治AD具有多靶点、多环节、整体调节的特点,大量的动物与细胞实验验证中药可调控组蛋白乙酰化改善AD,该文聚焦组蛋白乙酰化在AD中的关键作用,从中药有效成分及中药复方两方面对近5年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分析,发现其主要作用机制涉及拮抗细胞凋亡、阻抑氧化应激、改善Tau蛋白与Aβ沉积、维持突触功能、营养保护神经元、修复髓鞘等多方面,主要药理功效为益肾安神、补脾和中、开窍化痰,中药复方中常用中药包括茯苓、甘草、川芎、石菖蒲、白芍等,该发现进一步验证了中药防治AD的巨大潜力,为AD临床治疗与实验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减退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是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Tau蛋白是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轴突的微管相关蛋白,其过度磷酸化则丧失与微管结合的能力,造成微管解聚、轴突转运障碍,形成Tau聚集体,进而引起神经细胞的凋亡,导致AD的发生。研究表明中医药可以通过多通路、多靶点调控Tau蛋白磷酸化来干预AD。主要以Tau蛋白磷酸化为切入点,对干预AD中医药的种类和作用机制进行总结,以期为中医药防治AD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阿尔兹海默病(AD)作为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罹患人数逐年增长,不仅威胁患者健康甚至生命,且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中医学将其归属于“痴呆”等范畴,传统以补肾为其治要,而基于中医基本理论并结合AD的临床表现可见,AD与肝脾密切相关,因此,肝脾肾“三阴并调”将是防治AD的重要思路,黑逍遥散作为“三阴并调”的代表名方,具有防治AD的理论、实验及临床基础。现代研究表明,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是其主要病理特征之一,氧化三甲胺(TMAO)与Tau蛋白过磷酸化关系密切,因此,调节TMAO代谢以抑制Tau蛋白过磷酸化是防治AD的新靶点。本文基于以上理论及研究基础,提出了“黑逍遥散通过‘三阴并调’调控肠道菌群三甲胺(TMA)/肝黄素单加氧酶3(FMO3)/TMAO代谢通路进而抑制大脑海马区Tau蛋白过磷酸化,从而达到保护神经细胞,改善学习记忆,防治AD”的研究假说,将从调控肠道菌群TMA/FMO3/TMAO代谢通路进而抑制Tau蛋白过磷酸化角度探析黑逍遥散防治AD的作用及其机制,为黑逍遥散防治AD的深入研究提出新的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9.
阿尔茨海默氏病中医病机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阿尔茨海默氏病(老年呆病)的发病机理以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为两条主线,痰浊停滞、瘀血阻塞为其基本病理环节,补肾益髓、安神开窍、健脾益气、化痰通瘀为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就近年来国内对AD发生机制的认识以及针灸治疗AD的研究进行总结,发现针灸可能通过减少β-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保护线粒体功能、阻断炎性反应、降低Tau蛋白异常表达和过度磷酸化、提高抗氧化能力等多种途径发挥治疗AD的作用。深入探讨针灸治疗AD的机制,为阐明AD的发病机制和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赵鑫 《陕西中医》2013,34(8):1021-1022
作为老年人群的常见病之一,老年痴呆症目前尚缺乏可靠、确切的诊疗手段,中医认为该病属本虚标实之症,脾肾亏虚、痰浊瘀血为其基本病机.肾虚则精髓不足、脾虚则脑髓失养,加之痰浊瘀血阻滞经络,脑络不通,以致清窍失灵.故此治宜益气健脾,补肾填髓,化痰活血,醒神开窍.益气健脾可生养气血,化痰去湿,补肾填髓则髓海充足,化痰则窍开而神明,活血则脑络通畅.本文从中医角度探讨了该症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为其治疗及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不可逆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致病因素多、病理机制复杂。现临床用于治疗AD的西药多针对单一靶点,且副作用较大。中药复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多系统、多环节的治疗特点。中医通过辨证分型采用不同中药复方防治AD是研发防治AD新药的一种有效途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可将中药治疗AD复方分为补肾填髓类、补血养心类、健脾益气类、疏肝解郁类、活血祛瘀类、化痰开窍类及清热解毒类。该文整理近年来治疗AD的相关中药复方,从临床研究、现代药理研究两方面系统阐述其防治AD的研究,为寻找AD防治药物的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中医药在阿尔兹海默病(AD)的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AD的病因复杂,已经提出的学说包括Aβ沉积学说、氧化应激学说、炎症反应学说、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学说等。作者对近年来诸多动物及细胞实验做一初步总结,归纳其中涉及的作用机制。中医药治疗阿尔兹海默病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来发挥效果的,这也是其优势所在。AD的主要病理特征包括神经元丢失、老年斑及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的形成。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复方对AD的治疗同样是多靶点、多途径的:如地黄饮子可以提高细胞抗氧化作用并改善胆碱能系统功能;地黄益智方可以调节细胞凋亡并抑制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天参益智方也可以影响中枢神经递质并抑制细胞凋亡。到目前为止,甚至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复方药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主要在老年期发病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且呈渐进性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学习和记忆能力渐进性退化为主的神经精神症状,主要病理特征为区域选择性神经元死亡、细胞外β–淀粉样肽(Aβ)聚集形成老年斑以及细胞内异常磷酸化的Tau蛋白聚集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异常蛋白质降解障碍导致其在体内的过度堆积,进而引起细胞的坏死或者凋亡,干扰细胞正常功能,此病理改变在AD发病的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此,笔者就细胞内质网应激(ERS)及蛋白质降解途径在AD发病中的作用研究概况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7,(11):922-925
迟华基教授基于对中医经典著作的研究认为,痫证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是脾肾亏虚、神机失用,标实是痰气上逆、清窍闭塞,其中脾虚痰浊是病机关键。因此,治疗应当立足于此病机关键,以益气化痰、开窍安神为基本治疗原则,拟定癫痫基本方,并结合疾病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急性期以化痰开窍、安神定惊治其标,缓解期以健脾化痰、补益肝肾治其本。并举例其治疗验案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6.
西医将阿尔茨海默病(AD)分为初期、中期、末期,中医根据其临床表现辨证为初期是肝肾亏虚、髓海不足,治以补肾养髓;中期为痰浊阻窍、气滞血瘀,治以豁痰开窍、行气活血;末期为脾肾两虚,治以补肾健脾、益气生精。  相似文献   

17.
痰是水液代谢障碍,水津不归正化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包括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无形之痰可致多种疑难疾病,从痰论治可取得较好疗效。通过对不射精症、嗜睡症、男性乳房异常发育症三个不同病症分析,认为三者病症表现迥然不同,但审证求因,皆为痰浊为患,宜异病同治,故分别采用养阴化痰,补肾生精,活络通窍;健脾除湿,化痰开窍;疏肝解郁,化痰散结之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并阐述了疑难病从痰论治的体会,强调了中医谨守病机,辨证施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李应东教授认为脾胃气虚,脾失健运导致膏脂生成及转运输布异常是高脂血症发病的关键,脾气虚形成的痰浊、血瘀作为病理产物和致病因子贯穿疾病始终,以脾气虚为本,痰浊、血瘀为标,治疗上以益气健脾,化痰祛瘀为主,方选四君子汤、二陈汤及桃红四物汤随症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9.
神经炎症是阿尔茨海默病(AD)进展中除β淀粉样蛋白过度沉积和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之外的另一个病理特征,在AD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神经炎症的特征性改变是由胶质细胞活化诱导的炎症因子释放。大量研究证实,针刺通过调节中枢与外周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减轻机体的炎性反应,从而治疗AD的作用。本综述以炎症因子为切入点,总结了针刺调节AD炎症因子的实验研究进展,从中枢与外周两大方面分析并归纳针刺对AD动物模型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为进一步研究针刺在AD中的抗炎效应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风”类似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意外”,而脑血管意外又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属于这两种类型的中风患者,均采用中医化痰开窍法治疗,结果收效满意,现举验如下。正急性出血性中风这类患者以突然昏迷、偏瘫、失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祖国医学认为其病机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痰浊内蕴,亢阳引动痰邪上扰,清窍气血逆乱,正如《索问·调经论》云:“血之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由于本病的病机关键为痰浊气血上犹神明,故治疗时常宜采用化痰开窍,滋阴潜阳,炼风醒脑之法。病案举例:张某,男,73岁,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