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和正常孕妇间Treg和Th17细胞因子的表达差异。方法:选择URSA患者20例为研究组,正常早孕妇女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两组蜕膜组织及外周血中Foxp3、ROR-γt、IL-17A及EBi3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17A及IL-35的含量。结果:URSA组蜕膜及外周血中Th17因子(ROR-γt、IL-17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而Treg因子(Foxp3、EBi3)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0)。两组蜕膜中各因子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外周血(P<0.05)。正常孕妇组蜕膜中Foxp3、ROR-γt、EBi3 mRNA的表达与外周血中的表达显著相关(P=0.000、0.007、0.000,r=0.901、0.612、0.943);URSA组仅ROR-γt mRNA在蜕膜及外周血的表达存在相关性(P=0.012),且相关系数不佳(r=0.548<0.75)。URSA组、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17A含量分别为(16.120±4.155)pg/ml、(5.460±2.036)pg/ml,IL-35含量分别为(11.525±2.262)pg/ml、(31.515±3.473)pg/ml,差异显著。结论:Treg和Th17细胞因子在URSA患者和正常孕妇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Treg和Th17细胞比例失调可能在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复发性流产发生率为1%~5%,其中40%~60%原因不明,称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近年研究表明,URSA的发生与免疫失衡关系密切,又称为同种免疫型复发性流产。本文论述URSA免疫学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发病机制中免疫失衡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复发性流产严重威胁人类的生殖健康,约50%患者病因不明,基于循证医学的诊断和治疗策略相对匮乏,是生殖医学中最困难的领域之一。文章重点阐述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学和治疗研究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4.
复发性流产严重威胁人类的生殖健康,约50%患者病因不明,基于循证医学的诊断和治疗策略相对匮乏,是生殖医学中最困难的领域之一。文章重点阐述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学和治疗研究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5.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由于近 1/ 2的复发性流产病例的原因不明 ,疗效不理想 ,使复发性流产成为临床上难治性不育的原因。因此 ,如何搞好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研究和防治 ,已成为目前生殖医学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 ,随着生殖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飞速进展 ,使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水平大大提高。现就该病的研究现状作一回顾和展望。一、病因学从生殖免疫学观点看来 ,妊娠是一种成功的半同种移植 ,而流产则被设想为半同种移植的失败。继而研究发现 ,习惯性流产患者夫妻间白细胞抗原相容性增强 ,并设想由此导致妊娠妇女对胚胎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主动免疫治疗后对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Fas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URSA患者30例,采用荧光标记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经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前、一疗程结束后3周的外周血淋巴细胞Fas表达。同时选择同期正常育龄妇女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Fas表达情况。结果:①CD4+ T淋巴细胞的Fas表达,正常对照组与URSA组治疗前、后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URSA组治疗前的CD8+ 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Fas表达均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③URSA组治疗后的CD8+ 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Fas表达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URSA患者存在CD8+ 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异常激活,主动免疫治疗可以降低Fas在淋巴细胞上的表达,从而有利于胚胎的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免疫原的淋巴细胞进行主动免疫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SA,URS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就诊260例URSA患者进行主动免疫治疗,免疫原根据临床情况采用三种:丈夫的淋巴细胞、男性或女性无关第三个体的淋巴细胞。结果除外胚胎绒毛染色体异常的病例(10例)所得纠正妊娠成功率:接受丈夫的淋巴细胞成功率为87.28%(151/173);接受男性无关第三个体淋巴细胞为75.81%(47/62);接受女性无关第三个体淋巴细胞为86.67%(13/15)。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成功率为84.40%(211/250),同时采用三种免疫原免疫均未见明显副反应。结论对URSA患者采用不同免疫原的淋巴细胞进行主动免疫,具有相似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封闭抗体(BA)变化及对再次妊娠的影响.方法:对81例BA阴性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观察其治疗后BA的变化及再次妊娠的结局.结果:在81例治疗的患者中,有73例获妊娠成功,8例再次发生早期流产,妊娠成功率90.12%(73/81);淋巴细胞主动免疫后43例复查,其中35例BA转阳性,阳性率81.40%(35/43),BA阳性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35例BA转阳性者均妊娠成功,BA仍阴性者8例,继续进行3次主动免疫治疗后5例妊娠成功,有3例再次发生早期流产,妊娠成功率BA阳性者高于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能提高BA阴性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再次妊娠成功率及提高BA的阳性率,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再次妊娠的结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绒毛滋养细胞HLA-C基因与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流产(URSA)的关系.方法:留取早期URSA患者33例(早期URSA组)及正常早孕妇女29例(对照组)的绒毛组织,提取基因组DNA,DNA测序法分析绒毛滋养细胞HLA-C1、HLA-C2基因,Fisher精确概率法计算两组间差异.结果:①两组的HLA-C1、HLA-C2基因在绒毛组织中呈不平衡表达,均以HLA-C1基因占明显优势.早期URSA组HLA-C1基因频率(66.67%)与对照组(81.0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7);早期URSA组HLA-C2基因频率(33.33%)高于对照组(19.07%)(P=0.007).②在早期URSA组中HLA-C1/C2基因型(66.67%)占明显优势;对照组中HLA-C1/C1基因型占明显优势(65.52%);早期URSA组的HLA-C1/C1和HLA-C1/C2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P=0.001).结论:早期URSA患者HLA-C1/C1基因型频率降低、HLA-C1/C2基因型增加,导致单倍型HLA-C1频率降低,HLA-C2基因频率升高,HLA-C1、HLA-C2失衡可能与早期URSA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绒毛组织中miR-210表达及其与血管新生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在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产科行清宫术的URSA患者53例,同期选取正常早孕而终止妊娠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绒毛组织中miR-210、HIF-1α和VEGF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绒毛组织中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绒毛组织中MVD。结果:URSA患者绒毛组织中miR-210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且流产3次者的miR-210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流产≤3次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RSA患者绒毛组织中HIF-1α和VEGF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且URSA患者中流产3次绒毛组织中HIF-1α和VEGF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流产≤3次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RSA患者绒毛组织中MVD数(26.8±4.4)个,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2±5.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94,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RSA患者绒毛组织中miR-210与HIF-1α和VEGF表达均呈正相关(r=0.418和0.507,P0.05),与绒毛组织中MVD数呈正相关(r=0.472,P0.05)。结论:miR-210在URSA患者绒毛组织中呈低表达,且与流产次数有关,可能通过与HIF-1α和VEGF相互作用而减少MVD数量,导致URSA发生。  相似文献   

11.
复发性流产(RSA)发病率占育龄夫妻总数的1%~2%,临床上近50% RSA为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URSA),是目前临床上的难治性疾病.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调控免疫活性细胞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诱导妊娠免疫耐受,在URSA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TSLP与URSA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与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自然流产,其中50%以上患者不存在染色体、解剖、内分泌、自身免疫异常和生殖道感染等常见病因,临床上称为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随着免疫学研究的进展,逐步认识到胚胎携带1/2有异于母体的组织抗原,然而不被母体免疫系统排斥的实质是依赖于母胎之间的免疫耐受关系.一旦这种免疫耐受格局被打破,将导致RSA的发生。因此,URSA发生与母胎同种免疫关系异常有关,也称之为同种免疫型RSA。本文就母体外周系统免疫和母胎界面局部免疫与RSA的关系以及治疗进展作一阐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 14bp(HLA-G 14bp)基因缺失或插入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的相关性,了解HLA-G mRNA在URSA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和意义。方法:选择URSA患者39例(URSA组)和有1次以上正常分娩史并行人工流产的妇女52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4bp基因多态性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两组人群绒毛组织中HLA-G 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进行分析。结果:URSA组14bp基因杂合子(-14bp/+14bp)的基因频率(64.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2.3%)(χ2=6.511,P=0.039);而插入纯合子(+14bp/+14bp)的基因频率(7.7%)低于正常对照组(26.9%)(χ2=5.425,P=0.020);缺失纯合子(-14bp/-14bp)的基因频率(28.2%)与正常对照组(3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0,P=0.791)。URSA组HLA-G mRNA表达水平(-3.018±1.005)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072±0.436)(t=9.681,P=0.000)。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L-12B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山东潍坊地区汉族育龄期妇女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83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孕妇和90例正常孕妇IL-12B基因的启动子区的多态位点,并分析IL-12B基因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结果:IL-12B的启动子区检测到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671G/T和-405G/T)。2个SNPs紧密连锁,多态性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URSA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体型分析显示,-671T/-405G频率在URSA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65和0.41,URSA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孕妇IL-12B基因启动子区存在多态性变异,其中-671G/T和-405G/T构成的单体型-671T/-405G可能与URSA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后局部皮肤反应面积与调节性T细胞变化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收治的40例URSA患者,采用丈夫或无关第三个体淋巴细胞免疫治疗,根据妊娠结局将研究对象分为妊娠成功组和妊娠失败组,分别记录首次和末次免疫治疗后24h和48h皮肤反应面积;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首次与末次免疫1周后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亚群频率变化。结果 40例URSA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后有38例妊娠,其中33例妊娠成功,5例妊娠再次失败。妊娠成功组末次免疫后CD4+CD25brightT细胞频率较首次免疫后明显上调;CD4+CD25dimT细胞频率较首次免疫后明显下调;末次免疫后局部皮肤反应面积较首次免疫后明显缩小;局部皮肤缩小与CD4+CD25brightT细胞频率上升呈负相关;与CD4+CD25dimT细胞频率降低呈正相关。妊娠失败组首次与末次免疫后CD4+CD25brightT、CD4+CD25dimT细胞频率及局部皮肤反应均无显著性改变。结论免疫治疗URSA后局部皮肤反应面积缩小可能与CD4+CD25brightT细胞频率上调、C...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TLR4启动子区二个位点rs10983755及ss77136219的A→G多态性变异及环境因素交互与南方女性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将240例健康对照组与183例URSA患者外周血DNA进行TLR4-ss77136219及TLR4-rs10983755二个位点的基因分型,分成-AA/AG/GG3种,比较不同基因型在URSA组及对照组发病率的差异;同时进行环境致病因素的多中心问卷调查,建立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计算以上基因变异及环境因素交互与URSA发病的易感性关系。结果:TLR4-ss77136219A>G变异与URSA易感性相关,GG及GA基因型为URSA的易感基因型,且该位点变异与年龄≥30岁之间存在着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结论:TLR4-ss77136219-GG/GA基因型与URSA发病易感性相关,而TLR4-ss77136219-AA基因型为URSA保护性基因型;且TLR4-ss77136219-GG/GA与年龄≥30岁之间存在协同作用,URSA是一种基因-环境多因素交互的复杂性疾病。  相似文献   

17.
精子核碱性蛋白转化与精子畸形及不明原因流产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精子核碱性蛋白转化与精子畸形及不明原因流产的关系。对8例有二次以上不明原因早期流产妇女的配偶(流产组)及10个正常生育力的男性(对照组)作精子形态学检查,抽提精子核碱性蛋白,在酸-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acid-ureaPAGE)中电泳,测定组蛋白(H),中间型碱性蛋白(IBP)及鱼精蛋白(HP1~3)各区带的相对含量,以(HP1~3)占总碱性蛋白(TBP)的百分比表示碱性蛋白转化率。实验结果为:(1)碱性蛋白转化率与精子畸形率成直线负相关关系(r=-0.759P<0.01);(2)流产组精子核碱性蛋白转化率低于对照组(P<0.05),IBP/TBP则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精子核碱性蛋白转化障碍致中间型碱性蛋白(IBP)及组蛋白(H)在精子染色质中残留过多,是引起精子头部畸形的原因之一,且与不明原因流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的关系。方法:建立研究组自然流产小鼠模型(CBA/J×DBA/2)和对照组正常妊娠小鼠模型(CBA/J×Balb/c),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绒毛、蜕膜组织中TSLP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TSLP、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及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调节性T细胞(Treg)表面FoxP3的表达。结果:RT-PCR法检测自然流产模型组绒毛组织中TSLP的表达低于正常妊娠模型组(P<0.05);Western Blot法分析显示自然流产模型组绒毛、蜕膜组织中TSLP的表达低于正常妊娠模型组(P<0.05);ELISA法检测自然流产模型组血清中TSLP、IL-4的表达低于正常妊娠模型组(P<0.05),而IFN-γ的表达较正常妊娠模型组未见明显增高(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自然流产模型组CD4+CD25+Treg和FoxP3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妊娠模型组(P<0.05)。结论:TSLP明显降低,可能是导致URSA患者母胎界面免疫耐受异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蜕膜中树突细胞(DC)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因子(DC-SIGN)和甘露糖受体(MR)及Toll样受体2(TLR-2)和TLR-4的表达情况。方法:采集URSA患者及正常妊娠人工流产妇女(对照组)的新鲜蜕膜。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蜕膜中DC-SIGN、MR、TLR-2和TLR-4蛋白表达,RT-PCR检测蜕膜中DC-SIGN、MR、TLR-2和TLR-4 mRNA表达;流式细胞检测蜕膜中DC表面表达DC-SIGN、MR、TLR-2和TLR-4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URSA组蜕膜中及DC表面的TLR-2和TLR-4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DCSIGN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两组的MR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正常妊娠妇女,URSA患者蜕膜中及树突细胞表面的C型凝集素受体(CLRs)弱势表达,而TLRs优势表达。CLRs与TLRs之间的免疫平衡失调可能是URSA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的免疫耐受学说,探讨转录因子FOXP3基因多态性与URSA的易感性。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法检测FOXP3基因rs2232365A/G和rs5902434del/ATT多态性在146例URSA患者(URSA组)和11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中的基因型分布。结果:①rs2232365A/G的3种基因型在URSA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携带G等位基因明显增加URSA的风险(P=0.01,OR=1.61)。②rs59024343种基因型在两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2,P=0.10),但等位基因del缺失型频率URSA组较对照组高(χ2=4.40,P=0.036)。③单倍体型分析:G/del单体型明显增加URSA的发病风险(P=0.02,OR=1.53),而A/ATT单体型则对URSA的发病具有保护作用(P=0.02,OR=0.63)。结论:转录因子FOXP3基因启动子区rs2232365和rs5902434多态性与URSA的遗传易感性有关,携带G和del等位基因明显增加URSA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