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外科手术、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在治疗癌症方面取得了进步,但是唯一增加的优点是提高了存活率,尤其是弥散性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和肾癌患者存活率的提高。此外,大多数癌治疗因明显的毒性而被削弱。了解抗肿瘤免疫性和恶变过程中积累的基因改变方面的进步为开发更有选择性和更安全的治疗方法提供了难  相似文献   

2.
肠道微生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参与人体代谢,促进胃肠道免疫、抗肿瘤、延缓衰老等.近年来针对肠道微生态临床医疗、药物与病证性质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作者就近5年来中医药在肠道微生态领域的研究,从中医理论、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理论研究方面的新观念、新认识,分析实验研究中中药单体和复方与肠道...  相似文献   

3.
王凤科 《吉林医学》2010,31(32):5726-5728
目的:探讨广谱抗生素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以寻求感染性疾病患者抗生素应用中腹泻的有效预防方法。方法:对136例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分别在抗生素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4天采集粪便,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肠道菌群发生明显改变,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大肠杆菌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结论:广谱抗生素对肠道菌群影响明显,必须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对必须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应及早应用微生态制剂。  相似文献   

4.
<正>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1]。根据2018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居于第3位和第5位,其中新发病例37.6万,死亡病例19.1万[2]。我国人群癌症5年相对生存率40.5%,远低于发达国家,预后相对较差[3]。近年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与CR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中医药对CRC有较好的干预作用,以肠道菌群为切入点,探索中医药干预CRC作用机制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左金丸是代表方剂之一。本文对左金丸调控肠道菌群干预CRC的临床及基础性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6.
近2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对结核病发病机制和保护性免疫机制等逐步了解,免疫疗法已可能在辅助抗结核化疗中起一定的作用.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的免疫增强剂即是一类在免疫佐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非特异性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从中医基础理论角度认识肠道微生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生态学中,人需要在物质、能量、及信息转运中才能生存繁衍,这三要素不仅存在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这样的外环境中,在人体内环境中同样需要三者的相互统一。肠道微生态作为人体内环境重要组成之一,关系着人体生理、病理甚至心理多方面,并在这三要素相互作用下与机体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协调以及相互制约的平衡体系。如果失去这种平衡,机体则呈现出微生态失调,产生多种疾病。随着中医学研究的引入,中医的整体观、阴阳平衡学说、藏象学说、体质学说、正邪致病学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解释肠道微生态和宿主之间的关系,并且可以通过中医药改善肠道微生态来治疗部分消化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便秘(FC)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与肠道微生态密切相关,针刺能够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改善功能性便秘症状。本研究从肠道微生态与功能性便秘的关系、针刺改善功能性便秘的可行性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功能性便秘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10.
11.
人体的黏膜表面被不同的微生物密集寄居,微生物和其寄居的环境共同构成微生物生态系统,其中最大、最丰富的就是肠道微生态系统。既往研究阐明了肠道微生态广泛参与宿主的新陈代谢、黏膜屏障、免疫调节等多项生理及病理活动,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屏障。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失调、发育不良、肠道微生态的功能改变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存在关联性。本文将对肠道微生态与高血压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探讨肠道菌群作为治疗高血压潜在新靶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微生态制剂在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欣艳  李世荣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9):2802-2804
一、微生态系统的概念 胃肠道原籍菌,外籍菌和其上皮细胞等生物成分和食源性非生物成分(未被消化的食物)以及来自胃、肠、胰、肝脏的分泌物(如激素、酶、黏液、胆盐等)共同构成了微生态系统。任何一个环节异常,都可引起微生态平衡的失调,导致腹泻和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此外,抗生素的不适当应用会使肠道菌群失常,以致引起致病菌的繁殖。动物的精神状态、生理和免疫状况及环境的变化均会影响胃肠道上皮细胞的功能及分泌物组成。微生态失调包括菌群比例失调和定位转移(易位)两大类。  相似文献   

13.
肠道菌群在生命健康以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调节新陈代谢,并参与炎症和免疫的关键阶段.最近的研究已经表明肠道菌群在癌症的发生以及小鼠模型和患者的抗癌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肝细胞癌(HCC)是全球第三位癌症死亡原因,大多数HCC发生在有慢性肝病的患者中,主要由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  相似文献   

14.
15.
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与人体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肠道正常菌群与人体内外环境保持着一个平衡状态,但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平衡状态被打破,就会形成菌群失调,引发疾病或者加重病情,甚至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微生态制剂应用于临床,在肠道菌群失调所致的相关性疾病尤其是小儿疾病的防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然而目前该病的对因治理仍未取得突破。近年来,肠道菌群在AD 发病进程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比例随着年龄增加会发生变化,其代谢产物数量改变对认知行为有一定影响,肠道菌群还与脑肠轴双向交流、相互作用。目前,已经证实肠道细菌参与到包括Aβ蛋白沉积、tau 蛋白过度磷酸化、神经炎症、氧化应激损伤、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神经递质失平衡、胰岛素抵抗在内的AD 发病机制中。未来,针对致病相关种类的肠道细菌进行特异性调节将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肠道微生态与中药有效成分的代谢之间的研究已经被国内外许多学者所关注,对其研究已得到创新性进展。综述甘草、芦荟、番泻叶以及芍药等几种中药有效成分在肠道菌群影响下的代谢过程和机制,并阐述了中药对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平衡、调理等作用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肥胖发病率在全球内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微生物分子生态学、代谢组学等技术的发展,肠道微生态与肥胖的关系逐渐被揭示,肠道微生态作为机体最大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在维持营养摄取、新陈代谢和免疫反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及其代谢途径和产物的变化不仅可以促进宿主对能量的摄取导致甘油三酯的沉积,还能通过改变肠道通透性、触发全身炎症反应及与大脑相互作用等潜在机制介导肥胖的发生发展。现就三个方面对肠道微生态与肥胖的相关性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20.
<正>早产儿器官发育不成熟,其出生的孕周越小体重越轻越容易发生其他疾病,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是保障其生存的重要环节。经口喂养是临床常用的途径,但由于早产儿吞咽功能、口腔吸吮能力不完善,往往难以实现经口喂养[1]。因此,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加速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提高喂养效果。初乳口腔免疫疗法是指使用无菌棉签或注射器滴少量初乳或涂抹在患儿口腔的过程,能够刺激其胃肠激素分泌,促使胃肠道发育成熟,改善胃肠道耐受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