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温胆汤源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甘草、生姜组成,方中二陈汤和胃燥湿化痰,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枳实降气导滞,消痰除痞,具有理气化痰、利胆和胃之功,为治疗胆郁痰扰所致不眠、惊悸、呕吐及眩晕的常用方。黄连温胆汤由清代医家陆廷珍《六因条辨》在温胆汤基础上加黄连而来,更具清热燥湿之功。导师舒兰从事中医儿科临床近30年,经验丰富,笔者有幸侍诊,受益良多,其临床上灵活运用黄连温胆汤治疗儿科疾病疗效显著,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温胆汤是临床常用方剂之一,首见于唐·孙思邈《千金方》。方中法半夏降逆和胃、燥湿化痰为主药;陈皮芳香醒脾,利气化痰;茯苓淡能渗湿,甘能补脾,又合甘草共奏和中之效;枳实破气消积,除三焦壅滞;竹茹清胃涤痰开郁,此二药偏寒,清胆胃之热,降肝胆之逆。全方共奏降逆化痰,调和胆胃之效。在临床中,笔者运用本方治疗眩晕、呃逆、癫狂、喘咳、失眠、心悸等疾病,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举例介绍如下。眩晕患者,女,50岁。患发作性旋转性眩晕已五年余,每年发作2~3次。此次发作3天,先觉耳鸣失聪,继即眩晕如坐舟车,视物旋转不敢睁眼,伴胸脘痞闷,呕吐痰涎… 相似文献
4.
<正>黄连温胆汤出自清代陆廷珍《六因条辨》一书,由黄连、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竹茹、枳实组成。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枳实行气化痰,陈皮理气化湿,茯苓健脾渗湿、安神定志,黄连泻心火。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化痰、和胃降逆之功。笔者在临床上用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胆胃不和所致疾患取得较好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6.
7.
8.
温胆汤出自南宋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等作用 ,原为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而设。近年来 ,笔者用该方加减治疗震颤、眩晕、癫痫等 ,每收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 :1 震颤陈某 ,男 ,4 5岁。 1997年 8月15日初诊。患者诉头摇、手足微颤反复发作已 2年。近月来发作更甚 ,颤抖 ,手不能持物。由家属扶来就诊 ,步履困难 ,坐立不稳 ,两手及下肢颤动不止 ,头昏目眩 ,胸闷泛恶 ,呕吐痰涎 ,言语不清 ,心烦不眠 ,食欲减退 ,口苦、口臭、平素嗜好酒烟。舌体胖大有齿… 相似文献
9.
11.
12.
13.
温胆汤出血南宋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理气化痰 ,清胆和胃等作用 ,原为胆胃不和 ,痰热内扰之证而设。近年来 ,笔者用该方加减治疗颤震、眩晕、痫病等 ,每收满意疗效。1 颤 震陈某 ,男 ,4 5岁。 1997年 8月 15日初诊。诉头摇、手足微颤反复发作已 2年。近月来发作更甚 ,颤抖 ,发而手不能持物。患者由家属 2人扶来就诊 ,步履困难 ,坐立不稳 ,两手及下肢颤动不止 ,头昏目眩 ,胸闷泛恶 ,呕吐痰涎 ,口语不清 ,心烦不眠 ,食欲减退 ,口苦、口臭 ,平素嗜好酒烟 ,舌体胖大有… 相似文献
14.
15.
温胆汤源于唐·孙思邈的《千金方》,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本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竹茹、枳实组成。综观药物组成,是以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四味药燥湿化痰,和胃止呕,加入竹茹清膈上之热,枳实除三焦痰壅,相济相须,如是则不寒不燥而胆常温矣,故名曰温胆。临床应用治疗胆腑痰热上扰之虚烦不得眠,惊悸,胸闷,口苦呕涎,头目晕眩、幻见、幻闻、幻觉等症,疗效颇佳,现举案如下。 相似文献
16.
黄连温胆汤出自清代陆廷珍的《六因条辨》。本方以黄连清热除烦为君;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为臣;竹茹清胆和胃、止呕除烦,陈皮、枳实理气化痰,茯苓健脾利湿,共为佐使药,使气顺则痰自消,湿去则痰不生。缺血性中风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18.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作用,原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之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或癫痫等证。该方运用广泛,临床对症略加化裁,每获良效,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