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葆现  熊卫红 《陕西中医》2005,26(5):464-464
温胆汤原出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一书,由二陈汤加枳实、竹茹组成。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之证。笔者根据辨证进行加减,用于治疗以下疾病,效果颇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温胆汤源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甘草、生姜组成,方中二陈汤和胃燥湿化痰,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枳实降气导滞,消痰除痞,具有理气化痰、利胆和胃之功,为治疗胆郁痰扰所致不眠、惊悸、呕吐及眩晕的常用方。黄连温胆汤由清代医家陆廷珍《六因条辨》在温胆汤基础上加黄连而来,更具清热燥湿之功。导师舒兰从事中医儿科临床近30年,经验丰富,笔者有幸侍诊,受益良多,其临床上灵活运用黄连温胆汤治疗儿科疾病疗效显著,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温胆汤是临床常用方剂之一,首见于唐·孙思邈《千金方》。方中法半夏降逆和胃、燥湿化痰为主药;陈皮芳香醒脾,利气化痰;茯苓淡能渗湿,甘能补脾,又合甘草共奏和中之效;枳实破气消积,除三焦壅滞;竹茹清胃涤痰开郁,此二药偏寒,清胆胃之热,降肝胆之逆。全方共奏降逆化痰,调和胆胃之效。在临床中,笔者运用本方治疗眩晕、呃逆、癫狂、喘咳、失眠、心悸等疾病,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举例介绍如下。眩晕患者,女,50岁。患发作性旋转性眩晕已五年余,每年发作2~3次。此次发作3天,先觉耳鸣失聪,继即眩晕如坐舟车,视物旋转不敢睁眼,伴胸脘痞闷,呕吐痰涎…  相似文献   

4.
<正>黄连温胆汤出自清代陆廷珍《六因条辨》一书,由黄连、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竹茹、枳实组成。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枳实行气化痰,陈皮理气化湿,茯苓健脾渗湿、安神定志,黄连泻心火。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化痰、和胃降逆之功。笔者在临床上用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胆胃不和所致疾患取得较好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魏春山 《河北中医》1986,(1):32-32,31
温胆汤出自《千金方》一书,由七味药物组成。(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枳实、竹茹、大枣)。主治胆虚痰热,虚烦不寐,胸闷口苦,呕吐痰涎等证。方名温胆,实则清胆和胃除痰,兼以止呕。今就笔者临床应用所得略举数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6.
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生姜组成。宋《三因极-病证方论》在原方的基础上加茯苓、大枣而减生姜用量,沿用至今,方据胆胃不和、痰热内扰的病机而设。方中以半夏和胃降逆、燥湿化痰为君;竹茹清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行气消痰,共为臣药;佐以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使以姜、枣、甘草益气健脾和胃。全方,共奏理气化痰、清胆和胃,降逆止呕之效。笔者根据其所主病机,取其法而不拘泥于方,灵活加减用于治疗呃逆、不寐、眩晕、喘证等病症。每获效验,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7.
温胆汤由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竹茹、枳实、大枣等七味药组成。主治胆虚痰热上扰,虚烦不得眠。笔声善用此方应用于临床,疗效尚属满意,现报告如下。病例一,刘某,女,43岁,1990年7月12日诊治。患者平素精神忧郁,少言寡语,后因家庭不睦,则精神恍  相似文献   

8.
陆玲菲 《江苏中医药》2003,24(11):53-53
温胆汤出自南宋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等作用 ,原为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而设。近年来 ,笔者用该方加减治疗震颤、眩晕、癫痫等 ,每收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 :1 震颤陈某 ,男 ,4 5岁。 1997年 8月15日初诊。患者诉头摇、手足微颤反复发作已 2年。近月来发作更甚 ,颤抖 ,手不能持物。由家属扶来就诊 ,步履困难 ,坐立不稳 ,两手及下肢颤动不止 ,头昏目眩 ,胸闷泛恶 ,呕吐痰涎 ,言语不清 ,心烦不眠 ,食欲减退 ,口苦、口臭、平素嗜好酒烟。舌体胖大有齿…  相似文献   

9.
温胆汤临床运用举隅南通市狼山医院陈华安(226004)温胆汤出自《千金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生姜、甘草所组成。治大病后虚烦不眠。《三因方》在本方的基础上加大枣、茯苓,主治相同。在临床上对于痰热内阻,胆胃失降所引起的疑难杂症,均可用本方加减治...  相似文献   

10.
11.
温胆汤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联庆  王梅  宫丽莉 《陕西中医》2004,25(3):272-273
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药方》,由张仲景小半夏汤与橘皮竹茹汤化裁而成。后世《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上方加茯苓、大枣。为现代临床通用方。主治胆虚痰热内忧之虚烦不眠、惊悸、口苦呕涎。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神经衰弱症、心血管神经官能合症、高血压脑病、支气管炎、胆囊炎等 ,效  相似文献   

12.
周学同 《国医论坛》1997,12(5):40-40
温胆场首见于唐代孙思追所著《千金要方》,由半夏、陈皮、积实、竹茹、生姜、甘草组成(后世决警易生姜),用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笔者在临床上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属于痰邪引起的各种疾病,取得较好疗效,现举验如下。1耳源性眩晕症张某,女.46岁,农民,1992年8月6日初诊。眩晕间作半年,近日来发作较重,现物旋转,伴有耳鸣,遂赴本市某医院求治,诊为耳源性眩晕,眼药未效,乃邀余诊治。刻论:形体肥胖,闭目卧床仍觉旋转不已,头重如裹,呕吐不止,口干,苔白腻,脉弦。此乃痰浊上扰,肝阳上亢。治宜平肝熄风,化痰开窍。用温胆汤加减…  相似文献   

13.
温胆汤出血南宋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理气化痰 ,清胆和胃等作用 ,原为胆胃不和 ,痰热内扰之证而设。近年来 ,笔者用该方加减治疗颤震、眩晕、痫病等 ,每收满意疗效。1 颤  震陈某 ,男 ,4 5岁。 1997年 8月 15日初诊。诉头摇、手足微颤反复发作已 2年。近月来发作更甚 ,颤抖 ,发而手不能持物。患者由家属 2人扶来就诊 ,步履困难 ,坐立不稳 ,两手及下肢颤动不止 ,头昏目眩 ,胸闷泛恶 ,呕吐痰涎 ,口语不清 ,心烦不眠 ,食欲减退 ,口苦、口臭 ,平素嗜好酒烟 ,舌体胖大有…  相似文献   

14.
介绍温胆汤临床随证加减治疗高血压、失眠、内耳性眩晕等病证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温胆汤源于唐·孙思邈的《千金方》,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本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竹茹、枳实组成。综观药物组成,是以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四味药燥湿化痰,和胃止呕,加入竹茹清膈上之热,枳实除三焦痰壅,相济相须,如是则不寒不燥而胆常温矣,故名曰温胆。临床应用治疗胆腑痰热上扰之虚烦不得眠,惊悸,胸闷,口苦呕涎,头目晕眩、幻见、幻闻、幻觉等症,疗效颇佳,现举案如下。  相似文献   

16.
黄连温胆汤出自清代陆廷珍的《六因条辨》。本方以黄连清热除烦为君;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为臣;竹茹清胆和胃、止呕除烦,陈皮、枳实理气化痰,茯苓健脾利湿,共为佐使药,使气顺则痰自消,湿去则痰不生。缺血性中风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林雁  唐本春 《陕西中医》2005,26(10):1104-1105
温胆汤是从《备急千金要方》温胆汤衍化而来,其药物组成:半夏、陈皮、竹茹、枳实、茯苓、炙甘草。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之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或惊悸不宁、癫痫等症。笔者用此方治疗疑难杂症,疗效满意,现举验案3则。  相似文献   

18.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作用,原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之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或癫痫等证。该方运用广泛,临床对症略加化裁,每获良效,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温胆汤源于南北朝时期北周姚僧垣《集验方》;最早载于唐《备急千金要方》。陈言的《三因极—病证方论》中的温胆汤减生姜之量,增添了茯苓、大枣,功用为理气化痰、清胆和胃,用于治疗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而致的虚烦不得眠,或呕吐呃逆,惊悸不宁,癫痫等症。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师其方义,结合辨证施治的原  相似文献   

20.
温胆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萍  翟佳滨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0):703-703
温胆汤功效为燥湿化痰、清热除烦,主治胆虚痰热上扰、虚烦不得眠.笔者近年运用本方治疗眩晕、胃痛、癫狂等疾病,疗效较好.现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