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加工方法对杜仲多糖含量的影响,为建立和完善杜仲的合理产地加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杜仲多糖含量。结果不同加工方法对杜仲多糖含量有影响:同一干燥方法,杜仲发汗与未发汗多糖量存在显著差异,未发汗杜仲高于发汗杜仲;同一性状,不同干燥方法,微波干燥后晒干和烘干多糖量与阴干和晒干存在显著差异,多糖量以微波干燥10 min后晒干最高;不同性状,微波干燥10 min后晒干多糖量板片状与宽丝状存在显著差异,板片状高于宽丝状。结论临床应用如以杜仲多糖的生物活性为主,建议杜仲采用板片状、不发汗,微波辅助干燥后晒干的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加工方法对杜仲桃叶珊瑚苷含量的影响,为杜仲的产地加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桃叶珊瑚苷量,色谱条件: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溶液(10∶90),检测波长203nm,柱温25℃,流速1.0m L/min,进样量10μL。结果:不同加工方法杜仲桃叶珊瑚苷含量有差异。同一干燥方法,未发汗杜仲桃叶珊瑚苷量高于发汗杜仲;同一性状,烘干、晒干、阴干三者间桃叶珊瑚苷量具显著差异,以烘干最高,晒干次之,阴干最低;不同性状,板片状以100℃烘干、宽丝状以60℃烘干含量最高。结论:不同加工方法对杜仲桃叶珊瑚苷含量影响显著,临床应用如以桃叶珊瑚苷的生物活性为主,结合实际生产,建议杜仲采用趁鲜切宽丝,不发汗,60℃烘干的产地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杜仲不同"发汗"方法制品中绿原酸的含量,为建立杜仲合理化产地加工标准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含量。结果:与生品比较:传统"发汗"品和其他"发汗"品中绿原酸含量显著降低(P﹤0. 01);与传统"发汗"品比较,其他"发汗"品对绿原酸含量的影响均具显著性差异(P﹤0. 01),以60℃烘至半干后"发汗"品最高,煮后"发汗"品最低。结论:采用适宜的其他"发汗"方法较传统"发汗"方法虽能提高杜仲制品中绿原酸含量,但含量远低于生品;如临床应用以绿原酸药理作用为主时,建议不采用"发汗"加工方法制品。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发汗"加工方法对杜仲总黄酮含量的影响,为杜仲加工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杜仲总黄酮含量。结果与生品比较,传统"发汗"加工方法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其他"发汗"加工方法差异显著(P﹤0. 05或P﹤0. 01)。与传统"发汗"加工方法比较:阴至半干后"发汗"对总黄酮含量影响显著(P﹤0. 05);晒至半干后"发汗"、烘至半干后"发汗"、煮后"发汗"和蒸后"发汗"对总黄酮含量影响极显著(P﹤0. 01)。结论临床应用以杜仲总黄酮的药理作用为主时,建议采用蒸后"发汗"加工方法的制品。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祁菊中绿原酸含量的影响,为筛选祁菊无硫加工方法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真空微波干燥、阴干、烘干、真空冷冻干燥、硫磺熏蒸等方法加工同一批新鲜祁菊花,用超声提取法提取祁菊花中的绿原酸,以HPLC测定不同干燥方法得到的祁菊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五种不同干燥方法比较,真空微波干燥法(80℃,8min)干燥的祁菊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最高,其次为硫熏、真空冷冻干燥、烘干、阴干。结论真空微波干燥法(80℃,8min)干燥的祁菊花外观性状最佳且绿原酸的含量最高,建议产地加工时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更好地控制丹参药材的质量,提高丹参药材中丹酚酸B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方法:采用阴干、晒干、烘干、鲜切、发汗法加工处理丹参药材,用HPLC测定丹酚酸B,热浸法测定醇溶性浸出物,考察不同加工方法对丹参中丹酚酸B和醇溶性浸出物的影响。结果:不同加工方法的丹酚酸B和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差异较大,丹酚酸B含量以丹参洗后晒干最高;40℃烘发汗后60℃烘干最低;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以洗后鲜切40℃烘干最高;洗后100℃烘干最低。相对于晾晒、发汗、晒干法,洗后晒干法处理的丹参中丹酚酸B含量升高4.7倍,洗后鲜切40℃烘干法处理的丹参中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升高3倍。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精密度高,可用于控制丹参药材的丹酚酸B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提高丹参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不同产地姜黄和郁金药材中姜黄素类成分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建立姜黄和郁金药材合理的加工工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切片阴干、蒸煮晒干、常压下60,80℃烘干4种加工方法处理,采用HPLC同时测定姜黄和郁金药材中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3种化学成分含量。结果: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的姜黄药材中姜黄素类成分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姜黄素类成分含量高低依次为切片阴干60℃烘干80℃烘干蒸煮晒干;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的郁金药材中姜黄素类成分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姜黄素类成分含量高低依次为切片阴干60℃烘干蒸煮晒干80℃烘干;崇州产地的姜黄和郁金药材中姜黄素类成分的含量与犍为产地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均表现为犍为产地高于崇州产地。结论:不同加工方法对姜黄、郁金药材中的姜黄素类成分含量影响均较大,姜黄、郁金产地加工方法均以切片阴干的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7,(4)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四川中江丹参化学成分的影响,为中江丹参规范化生产及适宜加工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进而为中江丹参的品质保证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采用直接晒干、不同温度(40、60、80℃)直接烘干、直接阴干、阴干至表面起皱后堆置"发汗"、阴干至表面起皱后晒干、阴干至表面起皱后再于不同温度烘干等共计10种加工方法,对四川中江同一批次丹参样品进行加工,以丹参酮类成分及丹酚酸B的含量作为指标,考察不同加工方法对其药效成分的影响。结果:就丹参酮类成分而言,晒干法相较于其他加工方法,使其含量显著降低,与低温烘干(40℃)相比减少了58.82%,与阴干法相比减少了36.36%;从丹酚酸B的含量来看,直接晒干法又优于其他加工方法,能有效保留丹酚酸B的含量。传统的"发汗"加工方法对丹参酮类成分的影响较小,却使丹酚酸B的含量显著降低。结论:从各药效成分的保留,节约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丹参的产地加工方法选择阴干或40℃低温烘干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何首乌初加工技术中干燥方式及发汗前烘干时间对其质量的影响,为不同类型优质何首乌的定向加工奠定基础。方法:以顺式二苯乙烯苷为毒性指标,以反式二苯乙烯苷、两结合蒽醌含量之和和两游离蒽醌含量之和为功效指标,考察干燥方式和发汗前烘干时间对指标成分的影响。结果:不同干燥方式、发汗前烘干时间的何首乌中顺式二苯乙烯苷质量分数均低于0.1%;反式二苯乙烯苷含量晒干处理下最高,其次为阴干、40~60℃烘干;两结合蒽醌含量之和以晒干和阴干最高,且含量与烘干温度呈负相关,两游离蒽醌含量之和以真空干燥和80℃烘干含量最高;反式二苯乙烯苷、两结合蒽醌含量之和均以烘5、10 h后再发汗时最高,发汗前烘干时间过长则其含量降低,两游离醌蒽含量之和规律则与之相反。结论:建议烘5~10 h后发汗最后晒干或阴干定向加工高含量反式二苯乙烯苷型何首乌,烘5~10 h后发汗晒干定向加工高含量结合蒽醌型何首乌,烘25~30 h后发汗最后真空干燥、阴干或70~80℃烘干定向加工高游离蒽醌型何首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加工处理方法对菊米主要功效成分含量的影响,评价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的菊米质量.方法:收集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的菊米样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HPLC测定菊米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及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结果:未经杀青直接烘干的菊米各指标成分含量普遍偏低;手工与机械加工方法处理后的菊米中总黄酮、绿原酸及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总体变化趋势是机械加工>手工加工,且存在显著差异,而木犀草苷的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菊米以机械加工质量最佳,在菊米产地宜采用机械加工保证其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草珊瑚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确定最佳干燥方法、提高草珊瑚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阴干、晒干、不同温度烘干(40、50、 60、70℃)、不同烘干时间(4、6 h)10种方法对样品进行干燥处理。采用HPLC法测定草珊瑚中异嗪皮啶、迷迭香酸、绿原酸、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5个有效成分的含量;运用TOPSIS综合分析法对不同干燥方式下的有效成分含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干燥方式对有效成分含量影响显著;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法下有效成分含量由高至低的排序为:50℃烘干4 h40℃烘干4 h50℃烘干6 h阴干40℃烘干6 h60℃烘干4 h60℃烘干6 h晒干70℃烘干4 h70℃烘干6 h。结论:50℃烘干4 h为10种干燥方式中最优的草珊瑚干燥方法,可为草珊瑚的产地加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李旭东  吴宇  彭芳  毛常清  陶珊  张达  李生翠  赵豆豆  何欢  米亚东  李羿  张超 《中草药》2022,53(11):3496-3504
目的 探讨加工工艺对细毡毛忍冬Lonicera similis花蕾品质的影响。方法 对细毡毛忍冬花蕾的杀青时间、烘干温度和干燥方式设置15种不同处理方式,测定其粉末色度,钙、镁、磷、钾、铁、锌、硼、锰、镍和钼10种营养元素含量,砷、镉、铜、铅和汞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和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木犀草苷、芦丁和马钱苷7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采用加权评分法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结果 不同加工方法药材色泽差异大,其中不杀青直接40℃烘干和直接冷冻干燥2种方法色泽较佳,药材呈绿色,褐变指数分别为39.70%、40.00%;7个主要化学成分总量最高(144.70mg/g)的加工方式是杀青10 min、80℃烘干,最低(48.10 mg/g)的加工方式是不杀青、60℃烘干;综合加权评分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杀青10 min、40℃烘干,杀青10 min、80℃烘干,杀青10 min、60℃烘干;加工因素对褐变指数的影响顺序为烘干温度>干燥方式>杀青时间,对元素含量的影响顺序为烘干温度>杀青时间>干燥方式,对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顺序为杀青时间>烘干温度>干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化风丹药母外观性状、水分和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优选出化风丹药母的最佳干燥工艺。方法:以药母总生物碱含量为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结合其外观性状和含水量,比较自然阴干、烘干、减压干燥和微波干燥4种处理方法对化风丹药母外观性状和内在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干燥方法药母的外观性状、水分和总生物碱含量均有较大差异,其中总生物碱以微波干燥120 s含量最高,其次为60℃真空干燥4.5 h、60℃烘箱干燥4.5 h、微波干燥105 s,阴干45 d最低;水分含量60℃烘干3.5 h最高,微波干燥120 s最低;真空干燥内外色泽一致,烘箱烘干内外色泽有差异,微波干燥呈焦黑色。结论:综合各项指标化风丹药母干燥方法宜采用60℃减压真空干燥4.5 h。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方法和加工方法对杭菊质量的影响。方法:以绿原酸含量为主要指标,挥发油含量为参考指标,对不同采收方法和加工方法的杭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收时间对绿原酸含量的影响较明显,但对挥发油含量的影响不明显,11月中旬前采收,绿原酸含量差异比较小,11月中旬后绿原酸含量有所下降;胎菊中绿原酸含量为最高,达到0.619%;杀青回潮烘干法杭菊中绿原酸含量为最高,达到0.426%,挥发油含量也为最高,达到0.005mL·g^-1。结论:杭菊应适时采收,11月中旬前采收的鲜花品质较好,采收时花朵开放程度以胎菊比较好;加工方法采用杀青回潮烘干法比较好。  相似文献   

15.
该文采用晒干、阴干、不同温度烘干及“发汗”处理加工丹参药材,并对切段样品和整体样品进行了晒干和阴干处理,通过测定药材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考察不同加工干燥方法及不同形式药材干燥对丹参药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晒干样品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及迷迭香酸损失明显,但整体药材优于切段;烘干对丹参中水溶性成分影响较大,高温(80~100 ℃)易造成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的大量损失;丹参经“发汗”后,迷迭香酸含量降低,丹酚酸B无明显变化,而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含量显著升高;阴干及低温烘干(40~60 ℃)最有利于丹参中活性成分的保留,且阴干处理的切段样品与整体样品各成分含量无显著差异。因此,从各活性成分含量、节约生产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丹参药材的产地加工方法应以阴干或低温(40~60 ℃)烘干为宜。  相似文献   

16.
以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液相指纹图谱相似度为评价指标,考察自然晒干、烘房烘干、微波杀青烘干、滚筒杀青烘干、硫磺熏蒸阴干5种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江苏省东海县药材种植基地金银花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含量、液相指纹图谱相似度有显著影响,对木犀草苷含量无明显差异。微波杀青烘干、滚筒杀青烘干样品绿原酸含量较高,分别为3.67%,3.39%,液相指纹图谱相似度分别为0.815,0.793;烘房烘干、硫磺熏蒸阴干样品绿原酸质量分数分别为2.87%,2.53%,液相指纹图谱相似度分别为0.964,0.765;晒干样品绿原酸质量分数最低为1.92%,液相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40。根据研究结果,同时结合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金银花药材内控标准,东海县种植基地金银花最佳加工方法为烘房烘干法,该研究为江苏省东海县药材基地金银花产地加工方法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猪苓药材质量的影响,为建立该药材的合理产地加工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晒干、阴干、不同温度烘干共10种加工方法处理猪苓药材,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水分、折干率、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测定方法测定;利用苯酚-硫酸法显色,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625 nm)测定猪苓总多糖含量;运用HPLC测定麦角甾醇的含量,流动相甲醇,检测波长283 nm。结果: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的猪苓药材性状差异较小,有效成分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40℃以上烘干处理获得的猪苓折干率较大,水分含量较小;40,50℃烘干处理时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含量较低,麦角甾醇和总多糖含量较高。结论:综合分析药材有效成分含量、生产成本等因素,猪苓产地加工方法以低温40,50℃烘干法为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发汗与否及不同干燥方式对秦艽中五种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秦艽产地加工中的干燥方法优化,提高秦艽药材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五种成分的含量,乙腈-冰醋酸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238nm。结果 发汗后干燥的药材中马钱苷酸(I_1)、龙胆苦苷(I_4)与五种成分总含量极显著低于不发汗直接干燥的药材,6'-O-β-葡萄糖基龙胆苦苷(I_2)显著高于直接干燥的药材,而獐牙菜苦苷(I_3)、獐牙菜苷(I_5)含量与不发汗相比无显著差异。烘干、晒干和阴干三种干燥方式中,阴干最有利于I4以及五种成分总含量的保留。烘干有利于I1的保留,晒干相对不利于主要有效成分的保留。结论 秦艽药材产地加工应该不必发汗,直接干燥。并根据实际情况优先考虑阴干和烘干的干燥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的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并比较指纹图谱的差异.方法:按<中国药典>收载的含量测定方法检测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的金银花中绿原酸与木犀草苷舍量;并采用HPLC指纹图谱对比加工方法的差异.结果:烤房烘干法加工的金银花绿原酸含量大于3.3%,木犀草苷含量大于0.10%,指纹图谱相似度均能达到0.85以上.结论:烤房烘干法是金银花最佳的产地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杜仲不同加工方法对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杜仲的不同加工方法对其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杜仲粗皮占杜仲干燥树皮的质量分数及去粗皮前后浸出率的比较,粗皮与杜仲中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农药残留量及重金属含量的比较,新鲜树皮发汗前后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的比较等进行研究。结果粗皮占杜仲干燥树皮质量分数为12.7%(n=3);去粗皮前后的醇溶性浸出率没有显著性差异,水溶性浸出率比未去粗皮高11.26%(P<0.05,n=5);粗皮残留有害物质较高而含松脂醇二葡萄糖苷较少(0.0504%,n=3);发汗前后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未发汗生品>未沸水浸发汗样品>沸水浸发汗样品,三者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n=5)。结论杜仲在原产地加工中"去粗皮"是必要的。值得注意的是:"发汗"后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含量却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