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94年6月至1995年10月,我们应用转移带蒂带状肌肌瓣覆盖颈部食管胃吻合口72例,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1.38%(1/72),取得了较满意的近期治疗效果。此方法有以下优点:①可预防颈部吻合口瘘;②增加局部血供,减轻局部感染;③悬吊吻合下方的胃壁于带状肌瓣上,可避免几种特殊型瘘的发生;④手术操作简单,肌瓣成活率高;⑤有一定的抗返流作用。  相似文献   

2.
带蒂大网膜瓣环包术预防食管胃吻合口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胸腔内食管 -胃吻合口瘘是食管癌、贲门癌及其他恶性肿瘤外科治疗的极为严重的并发症。尽管近年来创新和改进了许多吻合方法 ,仍未能完全解决这一难题。我们用带蒂大网膜瓣环包食管 -胃吻合口区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 ,取得了良好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6月完成食管、贲门恶性肿瘤切除及食管 -胃胸腔内吻合 110例。男性 81例 ,女性 2 9例。年龄41~ 72岁 ,平均 6 1岁。食管 -胃主动脉弓上吻合 6 0例 ,弓下吻合 5 0例。应用吻合器机械吻合 86例 ,手法吻合 2 4例。鳞状细胞癌 6 5例 ,腺癌 40例 ,癌肉瘤 3例 ,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游离膈肌瓣包套胸内吻合口的手术方法及其预防吻合口瘘的价值。方法 :食管—胃吻合完毕 ,沿膈肌的切缘取大小适宜膈肌瓣 ,围巾式包套于吻合口外 ,缝合、固定。结果 :全组10 3例采用此方法吻合的患者无吻合口瘘的发生 ,同期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 2 .4%。结论 :游离膈肌瓣包套胸内吻合口的方法可有效防止吻合口瘘的发生 ,取材方便 ,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中上段食管癌的治疗效果,降低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方法:采用带蒂肌瓣覆盖于经左胸食管切除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结果: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降为0.8%(1/121)。结论:该术式能有效预防吻合口瘘,食管切除范围大;符合生理要求。  相似文献   

5.
食管胃颈部吻合口瘘的治疗一般较易,然而,部分术前曾放疗患者及部分术前合并慢支患者术后咳嗽剧烈、频繁,致使颈部瘘口溢出频繁、量大,严重影响瘘口愈合,增加了治疗难度.2002年6月至2004年10月我们采用自制带囊细导管先后治疗此类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瘘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 总结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采用食管颈部外置引流的方法的临床实践经验。[方法] 4例食管切除胸内胃食管吻合术后发生严重的胸内吻合口瘘,保守治疗无效,患者出现感染中毒症状危及生命,行原切口开胸残胃回纳腹腔旷置,近端食管拉出颈部外引流,胸腔清除脓苔及坏死组织,改善引流,胃或空肠放置造瘘管作为术后肠内营养通道,待炎症消退后,再行胃或结肠经胸骨后通道上拉至颈部与食管吻合重建消化道。 [结果] 4例患者通过食管颈部外置引流手术,胸内炎症消退,感染中毒症状得到控制,其中3例再行二期胃或结肠胸骨后上拉至颈部与食管吻合,1例仅行食管颈部外置引流。4例患者的生命均得以挽救。[结论] 颈部食管外引流使胸腔感染得到控制,为二期手术创造了机会。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食管黏膜延长胃浆肌层包套吻合术在颈部消化道重建中预防吻合口三大并发症的作用。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共行左颈部食管黏膜延长胃浆肌层包套吻合术治疗食管胸中、上、颈段癌286例。结果无一例吻合口瘘、狭窄及手术死亡,返流性食管炎2例。结论食管黏膜延长胃浆肌层包套吻合术用于食管癌切除颈部消化道重建,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治疗体会福建省漳州市医院(漳州市363000)王希平张文山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是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文献上对其发生原因、预防,特别是治疗问题多有报道,近年来关于再次手术的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现将收治的17例胸内...  相似文献   

10.
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口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食管胃吻合口并发症减少的真正原因。方法 1984年6月至1997年6月共手术切除食管癌和贲门癌5119例,将前7年(1984年至1991年0分为A、B二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A组分别为4.2%、4.86%和15.5%。B组分别为1.01%、2.13%和7.03%。A 吻合口瘘的死亡率为39.35%,B组无吻合口瘘死亡。二组并发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  相似文献   

11.
在食管外科治疗中,为了减少吻合口并发症,提高术后生存质量,近年来,已有多种吻合方法用于临床,并取得一定效果。作者自 1990年 7月至 1999年 12月,在“舌状浆肌瓣覆盖食管胃粘膜吻合术”的基础上 [1,2],对浆肌瓣的设计和吻合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 1076例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 1076例,男 657例,女 419例,男女比 1.6∶ 1,年龄小于 39岁 43例, 40~ 49岁 247例, 50~ 59岁 443例, 60~ 69岁 283例,大于 70岁 60例,中位年龄 58.2岁。所有病例均为食管胸中、下段癌。根据 TNM 分期: 0期 52例,Ⅰ期 98例,Ⅱ期 406例,Ⅲ期 492例,Ⅳ期 28例。吻合部位除 1例为弓下吻合外,余均为弓上吻合。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探讨食管胃吻合口并发症减少的真正原因。方法 1984 年6 月至1997 年6 月共手术切除食管癌和贲门癌5 119 例,将前7 年(1984 年至1991 年) 和后6 年(1991 年至1997 年) 分为A、B二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A组分别为4-2% 、4-86% 和15-5 % 。B组分别为1-01 % 、2-13% 和7-03% 。A 组吻合口瘘的死亡率为39-35 % ,B组无吻合口瘘死亡。二组并发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1) 。A、B二组的吻合方法我重要改变,只是吻合部位从胸腔上移至颈部。结论 吻合口并发症下降的原因是吻合技术的提高,与吻合方法关系不大。颈部吻合的最大优点是降低了吻合口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食管胃吻合口瘘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文献报告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有4.8%~9.4%的病例发生吻合口瘘。我院于1988年10月至1998年6月共进行食管、贲门癌切除术66例,由于我们采取了预防措施,术后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仅有3例发生吻合口狭窄,后经口腔探条术扩张,症状好转。现就吻合口瘘的预防措施谈一些体会。1 临床资料 66例中,男58例,女8例。年龄44~72岁,平均年龄58岁。食管中段癌6例,下段癌13例,贲门癌47例其中胃角小弯癌侵及贲门 5例。弓上吻合4例,弓下吻合62例。2 方法与结果2.1 做好术前准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有大部分患者因长期进食受限,病灶慢…  相似文献   

16.
我院于1985年1月~1987年8月行食管、贲门癌切除胸内食管胃吻合术152例,发生吻合口瘘5例,发生率3.28%。外院会诊处理1例,共6例、死亡1例,死亡率16.6%。比国内大组(1、2)报告大为减低。现将本组6例治疗经验体会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7.
胃舌状浆肌瓣覆盖—食管胃粘膜吻合术治疗食管癌352例临床体会管福顺主治医师刘志才,赵新吉,赵献军,申学昌,吕荣增,马中州河南林县肿瘤医院(456550)在外科治疗仍为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的今天,尽管手术方法繁多,许多学者在寻求方法简便,再造结构合理,...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左颈、右胸、腹部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但该术式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胸内食管-胃吻合术。本研究旨在探讨食管-胃颈部侧侧机械吻合法在预防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后颈部吻合口瘘以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方面的作用。方法:我院2004年1月—2008年2月间收治的71例食管癌患者,均采用经左颈、右胸、腹部正中三切口,二次体位食管次全切除,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食管-胃颈部侧侧机械吻合术,与同期所做的56例手工吻合病例在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方面进行比较,以SPSS11.0软件对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侧侧机械吻合组的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9.9%(7/71)和2.8%(2/71),均低于手工吻合组的25.0%(14/56)和16.1%(9/5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侧侧机械切割缝合器进行食管-胃侧侧吻合术显著扩大了吻合口直径,故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可望大大降低。该吻合方法发生瘘及继发狭窄的机会也很小,因此可以作为食管-胃颈部吻合的一个备选术式。  相似文献   

19.
食管胃吻合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改进手术方式预防食管胃吻合口瘘发生的方法。方法:对68例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患者食管、胃吻合口行Gambee吻合的基础上加行一层胃浆肌层、食管肌层及纵膈胸膜包套式加固缝合。结果:所有68例患者无l例发生吻合口瘘。结论:Gambee式吻合 胃浆肌层、食管肌层及纵膈胸膜包套式吻合有利于预防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