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蛛网膜下隙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痛不仅可对患者造成心理创伤,还可使机体产生一些生理、病理反应,严重者可导致再出血。积极有效的疼痛管理是缓解头痛的良好方法,能使患者心情舒畅,减少并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规范化疼痛管理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7月收治的6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的镇痛治疗和护理;选取2017年8月—2018年3月收治的6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干预组,实施规范化的疼痛管理。结果对照组干预后疼痛评分为(7. 63±0. 69)分,高于干预组的(5. 28±0. 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2组患者出院时疼痛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 0. 05)。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0. 08±1. 65) d,并发症发生率为10. 37%;干预组住院时间为(9. 29±1. 73) d,并发症发生率为8. 96%。2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头痛患者实施规范化的疼痛管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干预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康复情况等的影响。方法选取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基于常规干预给予医护一体化干预。比较2组的康复情况、氧化应激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1个月时,2组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及日常活动能力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7 d时,2组的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GSH)水平均较干预前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和GS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1个月时,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7 d时,2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比干预前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干预可改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康复情况和氧化应激水平,提高其护理满意度,且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颅脑损伤患者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合并症,是由于外力作用于脑部,而使脑表面或脑底部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而导致.由于脑膜受到血性脑脊液的刺激或血管痉挛的形成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可持续15~30 d,尤其是伤后3~7 d,因难以忍受的剧烈头痛使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食欲下降、睡眠障碍等.早期对患者的头痛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提高舒适度,有效缓解患者的烦躁焦虑心理,以利愈后.200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性SAH患者98例,针对剧烈头痛症状实施预见性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之一,最常见原因为交通事故,表现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等症状体征,患者常因大量出血和并发血管痉挛而死亡。因此,做好急性期护理对改善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将舒适护理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纳米穴位敷贴在缓解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术后患者头痛症状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aSAH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以常规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给予太阳穴贴敷纳米穴位敷贴,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止痛药物使用剂量及爆发痛的次数。结果观察组头痛平均分为(4.34±0.67)分,对照组(5.70±1.10)分;观察组止痛药物的使用率为18.0%,对照组为58.0%;观察组爆发痛的发生率为14.0%,对照组为3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穴位敷贴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的症状,减少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方式在重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18例重型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术后患者作为观察组,2012年12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93例重型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早期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责任制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包括成立医护一体化协作小组、组织专科护理培训、开展医护一体化查房和术后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住院日、患者满意度及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下降(P0.01);平均住院日缩短(P0.05);护士专科知识及技能提高(P0.01);患者满意度和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均提高(P0.05)。结论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能够降低重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提高护士专科水平,提升患者满意度和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症状,其表现多种多样,病因颇为繁杂,加之在很多严重的颅内外疾患的早期往往仅有头痛症状,而缺乏相应的体征,因此临床医生常易误诊,或仅采取“头痛医头”的对症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一种急性疾患,如不能做出及时的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则会贻误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神经外科护士疼痛知识的专项培训,以提高神经外科护士疼痛护理水平,提高患者对疼痛的护理满意度。方法对本院神经外科40名护士进行疼痛知识专项培训,应用中文版《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调查表》对培训前后护士的疼痛管理知识和能力进行调查;患者出院前应用自制的疼痛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疼痛护理效果进行调查。结果实施疼痛知识的专项培训后,神经外科护士的疼痛知识和能力较培训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疼痛护理满意度(70.0%)也较前(35.0%)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护士实施规范化疼痛知识专项培训,能提高护士的疼痛管理知识和能力,提升患者的疼痛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损伤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之一,患者常因大量出血,再出血而死亡,因此做好护理改善预后十分重要。现将我科86例外伤后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舒适护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7年1月~2008年3月,我们对4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措施,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1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满意度。结果实施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适护理可有效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焦虑情绪,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式的电话随访教育模式对出院癌痛患者进行疼痛管理的有效性。方法选取80例伴有中重度疼痛的晚期肺癌患者,出院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出院患教模式,实验组由医护合作共同完成电话随访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控制效果及治疗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患教后2周、4周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疼痛治疗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话随访的出院患教模式能提高患者的疼痛缓解率,提高对疼痛治疗的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原因、评估方法及头痛干预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认知干预、环境干预、心理干预、行为干预,认为积极有效地做好疼痛的管理和控制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增进患者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舒适是指个体身心处于轻松自在、满意、无焦虑、无疼痛的健康、安宁状态时的一种自我感觉,也是患者最希望能通过护理而得到满足的基本需要之一[1]。舒适包括生理舒适、心理精神舒适、环境舒适和社会舒适等。年月至年月,杭州市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伴有强烈的头痛。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控制头痛有利于缓解病情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近几年收集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剧烈头痛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分别采用针刺和药物治疗,并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60例,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男86例,女74例;年龄20~30岁38例,31~42岁104例,43~50岁18例;病程24~72h;意识障碍85例(其中部分伴有继发性癫痫),脑膜刺激征76例(其中部分伴有恶心、呕吐、呕血)。大…  相似文献   

17.
头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症状。本院近年有3例以经常头痛为主要表现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被误诊为其它病。例1:男,48岁,经常左侧头痛3年,并有高血压,误诊为偏头痛。例2:男,21岁。经常头  相似文献   

18.
史清秀 《现代护理》1997,3(5):14-15
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上发病急骤,以剧烈头痛开始。由于存在着个体差异,其发病机理和临床症状各有其特点,作者在一院4年中收的11例病人中能均有不同,青壮年发突然,有诱因,症状明显,而老年因痛阈值增高,故症状常被掩盖。为此,护理上为尽快减轻病人痛苦,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针刺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兰  范先兵 《中国康复》2001,16(2):97-97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伴有剧烈的头痛 [1]。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控制头痛有利于缓解病情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收集了 1 992年 1月 - 2 0 0 0年 1月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剧烈头痛患者 80例 ,随机分为 2组各 40例 ,分别采用针炙和药物治疗 ,并进行了比较。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80例 ,均经 CT检查确诊 ,男 42例 ,女 38例 ;年龄2 0 - 30岁 1 8例 ,31 - 42岁 50例 ,43- 50岁 1 2例 ;病程 2 4 - 72 h;意识障碍 45例 (其中部分伴有继发性癫痫 ) ,脑膜刺激征 35例 (其中部分伴有呕吐、呕血 ) ;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尼莫地平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3 月收治的 70 例原发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 35 例。 对照组采用综合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 平。 治疗 21%d 后,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脑微循环情况(脑血容量、脑血流量)、平均通过时间及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治疗 21%d 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治疗 21%d 后,研究组脑血容量高于对照组,脑血流量快于对照 组,平均通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 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运用尼莫地平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脑微循环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