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气管导管拔管后的体位干预在老年胸腔镜肺癌手术后复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在我院行胸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85例,入选对象均采用全身麻醉,并根据接受治疗时间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在患者手术结束,气管导管拔出后予25°~30°的半卧位,而对照组在气管导管拔出后,常规平卧位。观察两组拔管后10min、30min的氧合指数,停留复苏室的时间、舌后坠、患者舒适度。结果观察组在拔管后10min、30min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停留复苏室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舒适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干预明显加快了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后的复苏,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计划镇静应用于老年低肺功能肺癌术后气管插管患者程序化脱机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6年12月—2017年10月,选取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胸外科ICU行机械通气的老年肺癌术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30)、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予以按需镇静,观察组患者采用计划镇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次日晨首次气管插管成功拔除率、拔除气管插管后48 h内再插率和谵妄发生率,以及气管插管拔除后2 h血气分析各指标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首次计划性气管插管成功拔除率分别为43.33%和80.00%,谵妄发生率分别为20.00%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已拔管患者48 h内再插率分别为6.67%和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首次计划性气管插管拔除后2 h血气分析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低肺功能肺癌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给予计划镇静,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转归,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减少气管插管的非计划性拔除率,改善患者气管插管后的自主呼吸功能,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鼻式间歇正压通气联合咖啡因防治早期早产儿拔管失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胎龄≤32周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氨茶碱治疗)和观察组(鼻式间歇正压通气联合咖啡因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P0.05);2组患者治疗后1 h血气指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治疗后12 h血气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式间歇正压通气联合咖啡因可显著改善早期拔管失败早产儿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开胸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的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单纯全麻麻醉法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插管时、拔管时、拔管后10 min的MA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插管时、拔管时的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OLV 15、30 min时p(O_2)含量较双肺通气TLV时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OLV 15、30 min时p(CO_2)含量显著高于双肺通气TLV时(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维持期间安氟醚、芬太尼、维库溴铵的使用量和清醒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24 h血清中IL-6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IL-10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能够有效地保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联合按压内关穴治疗术后全身麻醉复苏期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择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全身麻醉复苏期出现恶心呕吐的病人2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病人在托烷司琼治疗恶心呕吐同时给予双侧内关穴按压5min;对照组单独使用托烷司琼治疗,观察两组治疗10min、30min时恶心呕吐程度和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10min时观察组恶心呕吐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30min时恶心呕吐严重程度和治疗有效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烷司琼联合按压内关穴治疗术后全身麻醉复苏期恶心呕吐即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胸部物理治疗对行无创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排痰效果的影响。[方法]按入院的单双号将120例行无创机械通气的COPD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胸部物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综合胸部物理治疗,比较两组病人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SpO2)、血气分析结果、自主排痰能力及COPD症状评估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呼吸频率、症状评分、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氧分压(PaO2)和治疗96h后自主排痰能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胸部物理治疗能促进病人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病人的血氧浓度,改善病人的通气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部物理治疗(cPT)联合经口咽导管吸痰在持续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行持续无创机械通气的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常规胸部物理治疗后给予经口咽导管吸痰(观察组)和经口腔/鼻腔吸痰(对照组),观察组24h吸痰次数、每次吸痰插入吸痰管次数、2次吸痰间隔时间、吸痰前后3min血氧饱和度(Sp02)及呼吸变化情况、呼吸道黏膜损伤、血气分析及氧合指数情况、使用无创通气时间及气管插管率。结果观察组24h吸痰次数、每次吸痰插入吸痰管次数、2次吸痰间隔时间、吸痰后3minSp02恢复情况、呼吸道黏膜损伤、血气分析及氧合指数情况、使用无创通气时间及气管插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持续无创机械通气患者给予胸部物理治疗后经口咽导管吸痰,能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无创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气管插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及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3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42例实施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VAS)评分、术后拔管时间、拔管后10 min Ramsay评分及躁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 h、12 h及24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小于对照组,拔管后10 min观察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为4.76%(2/42),低于对照组21.95%(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术后镇静、镇痛效果佳,拔管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肥胖患者进行全麻诱导期呼气末正压通气对其呼吸系统功能以及肺不张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于术中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观察组患者于麻醉诱导期开始便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两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期、维持期以及其他处理因素保持一致。比较两组患者血气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气腹后1 h和拔管1 h的Pa O2和Pa C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气腹后1 h和拔管后1 h的HR以及MAP数据(P0.05)。结论: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肥胖患者进行全麻诱导期呼气末正压通气,可以有效预防接受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可能发生的低氧以及高二氧化碳血症,有效控制肺不张发生,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血气分析结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动脉血pH值、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分压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VAP患者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改善患者各项血气分析指标,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促进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老年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55)与观察组(n=55)。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0μg/kg,并以0.3μg/(kg·h)泵注至术毕;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术中情况、血气分析指标[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肺内分流率(intrapulmonar y shunt rate,Qs/Qt)]、肺部并发症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 ac tor-α,TNF-α)水平。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单肺通气时间、输液量、输血量等术中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单肺通气30 min(T_(2))、单肺通气60 min(T_(3))、恢复双肺通气15 min(T_(4))时刻的OI均明显更高,Qs/Qt均明显更低(均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36%vs 32.73%,P<0.05)。观察组T_(3)和术后2 h(T_(5))、术后24h(T_(6))时刻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改善老年患者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的血氧状态,减轻炎症反应,从而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计划镇静应用于高龄低肺功能肺癌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程序化脱机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高龄低肺功能肺癌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计划镇静组,对照组患者按需镇静,计划镇静组患者实施计划镇静方案。两组患者在镇静过程中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评分的目标分值为-3~-1分,最终均行程序化脱机。结果 两组患者首次计划性气管插管拔除成功率分别为43%和80%,谵妄发生率分别为20%和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已拔管患者48h内再插率分别为7%和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首次计划性气管插管拔除后2h血气分析比较,计划镇静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龄低肺功能肺癌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给予计划镇静,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转归,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减少气管插管的非计划性拔除率。  相似文献   

13.
喉罩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喉罩全身麻醉的通气功能。方法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00例,ASA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喉罩组(LM组)和气管插管组(TI组),每组50例。全身麻醉诱导后,2组患者分别插入喉罩和气管插管,麻醉机控制呼吸。丙泊酚微量泵输入,监护仪监测麻醉诱导前,插管后1、5、10 min,拔管前,拔管后1、5、10 min,各时点生命体征数值,并在插管后30 min行血气分析。结果 2组患者各时点生命体征比较,气管插管后1、5、10 min TI组SBP高于LM组(P〈0.01或P〈0.05)。插管后1、5 min TI组DBP高于LM组(P〈0.05),气管插管后1 min TI组HR高于LM组(P〈0.01)。2组患者插管后30 min时点监护仪数值与血气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机械通气效果良好,在监护仪的有效监测下全身麻醉应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位变换联合低温寒战干预对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期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1日~2023年1月31日收治的350例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体位变换联合低温寒战干预,比较两组术后苏醒情况、气管拔管时间、护理后躁动评分、疼痛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气管拔管时间、完全苏醒时间、PACU滞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后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拔管后5 min、拔管后30 min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位变换联合低温寒战干预应用于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期患者,可促进患者苏醒,减少躁动发生,减轻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联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则选择硬膜外麻醉联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T1、T2时刻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和呼吸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T3时刻,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心率(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T4时刻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拔管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χ~2=9.7847,P0.05);术后6 h、术后12 h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中,应用硬膜外麻醉联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较单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疼痛程度减轻程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麻醉在宫腔镜手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10月60例行宫腔镜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七氟烷麻醉,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镇静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开始5%min、手术结束时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均下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后5%min、拔管后0.5h以及拔管后1h镇静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麻醉可稳定宫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提升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不同吸痰时机对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排痰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排痰护理时机。方法:将54例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翻身、叩背等胸部物理治疗后立即吸痰,实验组行翻身、叩背等胸部物理治疗后保持侧卧位8~10min后吸痰,观察两组吸痰效果。结果:两组吸痰效果和吸痰间隔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行翻身、叩背等胸部物理治疗后,保持侧卧位8~10min后吸痰,能明显延长吸痰间隔时间,提高患者对吸痰的耐受性,达到最佳吸痰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一体化延续护理对胸腔镜治疗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行胸腔镜治疗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医院社区一体化延续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s呼吸气体的容积(FEV1)、用力呼吸的肺活量(FVC)及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护能力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身体疼痛、活动、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社区一体化延续护理能有效改善胸腔镜治疗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老年食管癌患者胸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4例老年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均采取胸腔镜手术,对照组给予全麻,观察组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后呼吸功能[分钟通气量(MV)、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麻醉恢复情况、麻醉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3+、CD4+/CD8+)水平。结果:观察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后5 min MV、SpO2高于对照组,R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5 d的CD4+、CD3+、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5 d的CD4+、CD3+、CD4+/CD8+水平逐渐恢复,与麻醉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老年食管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可显著缩短麻醉恢复时间,减少对呼吸与免疫功能的干扰,有利于加快免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草木犀流浸液片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胸腔引流液治疗的疗效。方法术前明确诊断肺癌且能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4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治疗组单纯口服草木犀流浸液片和对照组不服用草木犀流浸液片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第1、2、3天的胸腔引流量及拔管时间。观察治疗组有无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术后第2天、第3天的胸腔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3 d内拔除胸腔引流管的患者15例,占75%;对照组术后3 d内拔除胸腔引流管的患者3例,占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出现少,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拔管时间缩短,减少患者因置管时间过长引起的疼痛。结论草木犀流浸液片能安全有效地减少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胸腔引流量,缩短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