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析近五年来中医体质类型与骨质疏松症(OP)的相关性研究的现状,探讨OP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更好地为中医药防治OP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方法对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的有关OP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的调查文献,以"骨质疏松、中医体质"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并将最终纳入的文献根据类型分为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分别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检索105篇全文文献,其中11篇文献符合要求,调查范围涉及全国9个省市自治区,单个调查样本量80~1 957例,研究类型中横断面研究为6篇(54.55%),病例对照研究为5篇(45.45%)。提取两种研究中OP患者在样本中所占人数,发现在横断面研究中气虚型体质OP患者占6项总样本量3 251人的9.07%,阳虚型体质为7.90%,阴虚型体质为9.25%,同时基于1 992人的大样本人群病例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发现,OP患者为气虚型体质、阳虚型体质、阴虚型体质的发病风险的OR值分别为1.29(95%CI:1.00~1.65),1.90(95%CI:1.44~2.49)和1.95(95%CI:1.47~2.59)。并发现华北地区、华东地区OP患者多以气虚型体质与阴虚型体质为主,而中南地区、西北地区OP患者多以气虚型体质与阳虚体质为主。结论气虚型体质、阳虚型体质、阴虚型体质以及血瘀型体质是OP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通过大样本量的分析,期望为未来中医药防治OP,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目前的文献仍然缺乏多种相关因素的研究,这可能会对判断OP患者的中医体质出现偏颇,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症中医体质与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按照中西医诊断标准,将确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类与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研究,找出其相关性与规律性,并进行总结。 结果 对300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发现脾胃气虚证最多,占总病例数的23.00%,其次为肝肾不足证,占22.00%,以后依次为肾阳虚证、肾阴虚证、气血不足证、血瘀证、骨痿证、肝气郁结证、痰湿证、湿热证;在9种体质分类中阴虚质发病率排在第一位,其次为气虚质,以后依次为阳虚质、血瘀质、特禀质、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与气郁质。结论 提示9种中医体质中阴虚质与气虚质发病率较高, 辨证分型中发病率较高的2个证型是脾胃气虚型与肝肾阴虚型。说明了体质类型与OP发病率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中医体质学是指导疾病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其辩证思想在慢性疾病的防治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 于体质的特殊性决定着疾病临床症候的倾向性及愈后性,故将中医体质作为临床辩证的重要前提和依据。本文就临床肛裂病, 探讨中医体质学在肛裂发病、诊疗、调治、预防中的作用,分析二者的相关性,为中医体质理论在中医外科、中医肛肠疾 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为肛裂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威胁全世界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2]。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辨证论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从中医体质辨识上调查及分析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体质分类规律,从而为慢性肾脏  相似文献   

5.
叶传蕙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为主要临床特点的综合证候群。中医学文献中无肾病综合征的病名记载 ,但根据其主要临床特征 ,可隶属于中医水肿、虚劳病的范畴。著名肾病专家叶传蕙教授以中医中药辨治该病颇具特色 ,兹总结报道如下。   1 中医病因病理叶传蕙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对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探究 ,强调本征的形成有内外两方面因素 ,内因多为禀赋不足 ,或饮食起居失调 ,或七情过用 ,劳倦过度以及病后体衰等 ,导致肺、脾、肾三脏精气受损 ,功能失调 ;外因为风寒湿热邪侵袭。其中风先犯肺…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性骨折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健康问题。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中医证候分型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现结合诸医家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辨证分型进行总结归纳,浅析骨折愈合过程的中医三期分型(初、中、后期)及辨证分型(气滞血瘀、热毒炽盛、气虚血瘀、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研究各证型用药及临床疗效,探讨各证型与骨折的关联性,以期为学科理论发展、临床实践进步及今后医者在骨质疏松性骨折辨证分型与治疗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代谢异常,骨微结构破坏,导致脆性骨折危险性增高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骨病,对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有着深刻的认识,骨质疏松属于中医"骨痿"、"骨痹"的范畴,其发病多以肾虚为本,血瘀为标,中医药在预防、治疗治骨质疏松症方面的的作用举足轻重。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是从血液、尿液中可检测出的骨代谢生化产物或相关激素,可反映人体骨代谢状态,是协助代谢性骨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以及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体质辨识、证候的诊断及药物疗效评价等方面。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近些年来骨代谢标志物在骨质疏松症中医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进行归纳,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祖国医学的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极其重要组成部分。视肾“主水、纳气、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肾“主水”为水脏,具有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等作用已被现代医学证实,无论从中西之说皆是合乎道理的;然肾“藏精,主生殖”之论,易生迷惑,其“藏精,主生殖”者当为睾系,其因有如下几点。1从藏象学说分析中医藏象学说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古代的解剖学知识;二是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三是反复的医疗实践,从病理现象和治疗效应来分析和反证机体的某些生理功能。三者柔和而成,缺一不可。通过分析综合、取类比象推理而总…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常见于中老年人群,是由多种原因导致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易发脆性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代谢障碍疾病。中医学认为肾虚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重要病机,因此以补肾壮骨为主要治法已达成普遍共识。笔者通过大量文献搜索发现,脾虚在骨质疏松症的致病过程中亦起着关键作用。肾、脾两脏为先后天之本,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根本所在。因此本文着眼于“脾肾相关”理论,从中医基础理论、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等角度综述其防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科学内涵,并试探讨中医“脾肾相关”理论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找寻中医基础理论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中的理论渊源,优化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诊疗方案,为更好得将祖国医学运用于临床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当代中医皮肤科临床家丛书》为主要依据,搜集整理30位当代中医皮科名家治疗脱发的经验及学术思想。当代中医皮科名家在临床治疗脱发中传承经典、开拓创新,从先后天全面论治脱发。重视肝、脾、肾三脏与人体气、血、精等理论研究与应用,治疗中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时时关注病情发展过程中病机的演变情况,并灵活实施具体治疗原则和方法。强调活血化瘀在治疗脱发中的重要性,善于应用治疗专病的特殊药物与升浮药物;各种药物配伍巧妙,全程重视情志调理,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药物内调与外治相结合。当代中医皮科名家辨治脱发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充分验证了他们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慢性肾炎患者黏膜炎症、诱因、体质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为慢性肾炎的防治提供思路与方法。方法: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2006年《慢性肾炎的诊断、辨证分析及疗效评定》标准及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对216例慢性肾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和体质分型,并收集黏膜炎症及炎症诱因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16例慢性肾炎患者体质以兼夹质30.1%、阳虚质17.6%、气虚质13.4%、阴虚质11.1%为主要类型;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31.9%、气阴两虚22.2%、脾肾阳虚21.8%为常见证型;反复呼吸道炎症在黏膜炎症中最常见(69.9%);脾肾气虚型体质主要为平和质和气虚质(P<0.01),气阴两虚型主要为气虚质兼阴虚质(P<0.01),脾肾阳虚型主要为阳虚质(P<0.01),肝肾阴虚型患者主要为阴虚质(P<0.01),阴阳两虚型主要为阳虚质兼阴虚质(P<0.01),湿热证主要见于湿热质(P<0.01),血瘀证主要见于阳虚质(P<0.01);反复呼吸道炎症在气虚质及阳虚质中多见(P<0.001),慢性皮肤炎症在气虚质兼阴虚质及湿热质中多见(P<0.05),慢性胃炎与长期大便不成形在阳虚质及气虚质多见(P<0.05);气虚质、阳虚质患者易感受六淫之邪而发病(P<0.01);气虚质、阳虚质及阴虚质患者易受饮食因素影响(P<0.05);睡眠不佳在气虚质、阳虚质中多见(P<0.05);劳逸因素在气虚质中多见(P<0.05)。结论:慢性肾炎患者黏膜炎症、诱因、体质与中医证型四者之间密切相关,从优化体质入手,改变生活方式,消除黏膜炎症,结合中医辨证施治及现代医学方法多靶点防治慢性肾炎,应该是一种较好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医体质学说是研究中医理论的重要课题,开展其学术研究对阐述中医病因病机和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介绍了体质的概念,详述了体质的类型,分析了体质与病因病机的关系,以及对辩证、治疗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樊均明教授是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教授,主任医师,樊教授致力于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衰竭基础和临床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对慢性肾衰竭的病机特点、治疗特点有一定的心得,辨治用药灵活,疗效显著。樊教授结合中医古代文献资料,提出慢性肾脏疾病/肾纤维化应属中医"脏痿"范畴,从"肾痿"论治慢性肾衰竭可为临床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开辟一条崭新的途径,在治疗慢性肾衰竭方面,樊教授强调早期是关健,整体是要领,通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 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GN),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通过免疫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损伤肾小球,或乙型肝炎病毒直接侵袭肾组织而引起的肾小球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根据其发病特点、临床过程,当属中医"水肿"、"胁痛"、"尿浊"、"腰痛"、"虚劳"等病范畴。本病在其不同阶段,临床表现又可见于中医不同病证之中。  相似文献   

15.
“肾藏精”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不断完善和充实,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藏精,是肾的主要生理功能,先天之精与后天脏腑之精统归于肾。中医学“肾藏精”理论与干细胞理论均是关于人体生长、发育、衰老基本生命过程的重要理论。本文将干细胞的特性与中医理论中的肾精学说进行联系,并在“干细胞具先天之精属性,是先天之精在细胞层次的存在形式”这一理论的基础上,从补肾填精及肾精与干细胞相关新理论两个方面来探讨治疗肾纤维化,为临床上肾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对脾肾气虚型IgA肾病病理的影响及临床病理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由中医师进行辨证分型,属于脾肾气虚型的103例IgA患者再填写"中医体质分类判定表"确立体质,收集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等资料进行分析,病理比较采用katafuchi评分标准。结果:气虚质病理积分最轻,平和质次之,夹湿质最重,肾小球积分气虚质显著低于平和质(P<0.05),肾血管积分夹湿质显著高于平和质(P<0.05);气虚质的尿素氮、肌酐和尿酸均显著低于夹湿体质(P<0.05),尿素氮也显著低于平和质(P<0.05),平和质的尿酸、白蛋白显著低于夹湿体质(P<0.05),夹湿体质C3、C4最高。结论:脾肾气虚型IgA肾病患者的体质与病理积分及临床指标显著相关,即使同一证型患者,不同体质的预防和治疗应该有所不同,提示在辨证的同时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对肾脏病理的预测、诊断和治疗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高血压体质的年龄构成,即肝郁体质为中青年高血压人群体质的主导特征;虚性体质为老年高血压人群体质的主导特征。详细剖析了年龄构成因素对高血压证候辨证的影响,认为气郁阳亢之标实是中青年高血压形成的病理基础,而脏腑亏损之本虚是老年高血压形成的病理基础,并认为基于年龄构成的高血压防治干预策略符合中医辨证思维观。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研究呼和浩特地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规律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为筛选老年髋部骨折相对高危人群提供理论依据,从而给予适当的干预措施以防止骨折的发生。方法按年龄配比,对15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和156例非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体质判定标准采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并对其腰椎的骨密度进行测量。结果按照中医体质分型,两组人群的体质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痰湿质的构成比高于正常人群,分别为21.15%,14.74%,15.39%,16.03%,16.67%。髋部骨折患者腰椎骨密度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结论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痰湿质是呼和浩特地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中医体质类型与骨密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中医体质与皮肤黑色素和血红素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黑龙江地区女性皮肤黑色素、血红素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选取105名女性志愿者,并根据王琦的"七分法"对其进行体质分型,并检测其不同部位皮肤的黑色素和血红素含量。结果:与平和组相比其它各组的黑色素值有减小的趋势,其中阳虚组的眼角部、湿热组的眼角部和前臂屈侧、气虚组的眼角部最为明显(P<0.05);与平和组相比其它各组的血红素值有减小的趋势,并且在各体质的面颊部和眼角部最明显(P<0.05)。结论:不同中医体质对皮肤黑色素和血红素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代谢性骨病,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其已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高发病率及复杂的并发症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中医药治疗OP已逐渐成重要手段,既往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改善骨代谢方面作用明显,中医药治疗方案多样及安全性高等使得其在临床上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生活质量及降低发病率发挥了积极作用。研究发现,中医体质与OP的发病、治疗及预防相关密切,依据现代医学发展研究方向,从中医体质角度出发,探索中医体质与OP发病的关系,为中医药治疗OP提供新的思路,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防治OP的水平及发挥其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