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永东  张鹏 《中国综合临床》2007,23(11):1029-1030
目的 探讨颈延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 对6例经脊髓MRI和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的颈延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痿患者实施枕下后入路显微镜下瘘口夹闭术,术后随访4个月-2年,观察疗效。结果 术后造影显示瘘口及引流静脉未显影。5例患者双下肢肌力恢复至Ⅳ级,大、小便能够自控;1例症状无改善。结论 显微镜下行痿口夹闭术治疗颈延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痿,疗效确切,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取得较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硬脊膜动静脉瘘血液动力学改变的血管造影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血液动力学改变的血管造影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硬脊膜动静脉瘘的选择性血管造影与栓塞治疗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全脊髓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28例硬脊膜动静脉瘘经血管造影检齐均能明确诊断,能显示病变的范围、血供情况及其特征,其特点为硬脊膜动脉与脊髓表面静脉直接相通.18例(64.3%)硬脊膜动静脉瘘位于脊柱左侧,10例(35.7%)位于右侧,23例瘘口(82.1%)位于胸3与腰2椎体平面之间.经超选择插管后17例患者接受了栓塞治疗,其中12例行栓塞后手术切除,随访观察见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者11例(64.7%),病情稳定者4例(23.5%),病情加重者2例(11.8%).所有栓塞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血管造影是反映硬脊膜动静脉瘘血液动力学改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正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SDAVF)是发生在硬脊膜上的异常动静脉分流,动静脉瘘可通过根静脉向脊髓表面的冠状静脉丛返流,导致脊髓静脉高压和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瘘口多发生在下胸段或腰段,也可发生在骶段,其他部位少见(85%的患者节段低于胸6水平)。该病主要症状为进行性由下而上的肢体麻木无力、背部疼痛、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硬脊膜动静脉瘘显微手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金秀 《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2):906-908
报告 30例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护理。通过脊髓血管造影确定病灶部位 ,全麻下于瘘口所在椎体水平打开单侧半椎板切开硬膜 ,显微镜下找见动静脉瘘将与瘘口相连的引流静脉切除。 30例患者术后功能明显恢复。护理上强调脊髓血管造影护理、病情观察、抗凝护理 ,做好康复功能的训练和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要点,分析漏诊原因,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对我院1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漏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因进行性双下肢乏力、麻木2年,排尿障碍6个月入院,当地医院经CT检查诊断为腰椎问盘突出.入我院后经MRI、脊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硬脊膜动静脉瘘,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症状好转出院.结论 硬脊膜动静脉瘘临床表现多样,MRI检查具有一定特异性,脊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是其诊断金标准.发病率低及临床表现不典型等是造成该病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定位诊断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供血动脉及瘘口的应用价值。方法24例经MRI诊断为SDAVF的患者随机分A、B两组。A组12例患者在DSA检查前行64层CTA检查,应用曲面重建技术,定位诊断硬脊膜动静瘘的供血动脉及瘘口,观察引流静脉在椎管内的分布状况,评估脊膜动静脉瘘累积脊髓的范围。B组为对照组,常规进行DSA检查,不进行CTA检查。A、B两组造影时间、对比剂用量、造影次数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以DSA为金标准,计算CTA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A组12例全部完成造影,B组2例未完成造影。A/B两组患者平均造影时间47/92min,对比剂用量86/174ml,造影次数14/29次,术后并发症1/5例。CTA对供血动脉及瘘口诊断的敏感度为100%(12/12)、特异度为83.3%(10/12)。结论64层螺旋CTA定位诊断硬脊膜动静脉瘘供血动脉及瘘口为DSA检查提供了直观的影像资料,缩短了检查时间,减少了对比剂用量及曝光次数,降低了造影术后的并发症,是DSA检查前必要的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 MRI征象进行分析,以期对其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帮助。材料和方法:对6例经手术或DSA证实的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患者的MRI影像资料进行复习。结果:所有病例均见胸段髓外硬膜下串珠状或虫蚀状流空信号,增强扫描见明显串珠状强化,脊髓内有不同程度长T1长T2信号。结论:MRI可根据脊髓外硬膜下流空信号明确诊断硬脊膜动静脉瘘,增强扫描对显示畸形血管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全脊髓血管造影(CTA)在诊断脊髓动静脉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3例临床表现及MRI符合脊髓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CTA检查,其中11例3~5 d内做DSA检查,8例手术治疗。结果:13例患者7例诊断为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6例髓周动静脉瘘(SPMAVF),与DSA或手术诊断一致;CTA全部较好的显示了异常血管病变的范围;7例SDAVF中有5例CTA与DSA或手术对供血动脉的诊断一致,6例对瘘口的诊断一致,1例DSA阴性;6例SPMAVF中3例CTA与DSA或手术对供血动脉的诊断一致,5例对瘘口的诊断一致。结论:256层螺旋全脊髓CTA可以清晰的显示脊髓动静脉瘘的病变范围、供血动脉及瘘口的位置,较DSA相比安全、无创、快速,可以作为DSA检查前、指导手术及术后随访必要的检查手段,部分可取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神经外科栓塞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临床资料我科 2 0 0 0年 1 1月~ 2 0 0 1年 1月共对 51例患者进行了栓塞治疗 ,男 33例 ,女 1 8例 ,年龄 6~ 64岁 ;34例脑血管疾病病例中 ,脑动静脉畸形 (AVM )1 2例 ,颈动脉海绵窦瘘 (CCF) 8例 ,椎动静脉瘘 (V-AVF) 1例 ,硬脑膜动静脉瘘 (DAVF) 7例 ,大脑大静脉 (Galen静脉 )动脉瘤样扩张 (VGAD) 6例 ,脊髓血管疾病 1 7例 ,其中脊髓血管AVM 8例 ,硬脊膜动静脉瘘 (SDAVF) 9例。2 血管内栓塞术后的一般观察术后均应观察病人的神经功能 ,包括意识状态、语言功能、肢体运动 ,有无灌注压突破综合征和误栓塞…  相似文献   

10.
脊髓动静脉性血管病变的误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脊髓动静脉性血管病变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脊髓动静脉性血管病变患的资料。结果:66例脊髓动静脉性血管病变中,脊髓动静脉畸形36例,硬脊膜动静脉瘘21例,髓周动静脉瘘9例。经磁共振成像检查后仍有44例次发生过误诊或诊断混淆,其中曾被误诊过的疾病主要有椎管内肿瘤19例.脊髓积水症6例.椎间盘突出5例,急性脊髓炎5例,另有4例硬脊膜动静脉瘘和3例髓周动静脉瘘被误诊为脊髓动静脉畸形。结论:诊断脊髓动静脉性血管病变时,需注意与上述疾病鉴别;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发现血管流空影和作脊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是正确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辅助下显微手术夹闭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4例患者术前均经DSA确诊,术中采用后正中入路,吲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分辨清楚供血动脉、瘘口及回流静脉后,显微镜下夹闭瘘口.[结果]3例胸腰段病例,1例术前肌力2级,术后2 d双下肢肌力开始改善,半月后恢复至3级,10个月后恢复至正常;...  相似文献   

12.
3.0T 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诊断脊髓血管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3.0T MR脊髓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CE-MRA)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临床及MR平扫疑诊脊髓血管病的14例患者行CE-MRA检查,其中13例于3~5天内接受DSA检查,6例接受手术治疗,对比分析MRA与DSA及手术结果。结果 CE-MRA诊断8例为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5例为髓周动静脉瘘(PMAVF),1例为脊髓动静脉畸形(SCAVM);与DSA检查结果对照,14例中,MRA可以准确判断11例的供血动脉及瘘口。结论 3.0T 3D-CE-MRA可快速、无创、清晰地显示脊髓血管畸形的供血动脉及瘘口,在诊断脊髓血管畸形、协助制定治疗方案及术后随访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Foix-Alajouanine综合征是指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伴脊髓静脉流出道狭窄与闭塞时,脊髓静脉高压导致的脊髓静脉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为迅速进展的感觉、运动和括约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洪雪  罗永梅 《护理研究》2010,(2):467-468
Foix—Alajouanine综合征是指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伴脊髓静脉流出道狭窄与闭塞时,脊髓静脉高压导致的脊髓静脉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为迅速进展的感觉、运动和括约肌功能障碍。1926年首先称之为“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炎”,  相似文献   

15.
程玉婷  许健 《全科护理》2020,18(7):792-794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病人脊髓功能与压疮风险的关系。[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57例硬脊膜动静脉瘘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Aminoff-Logue评分量表和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进行脊髓功能评估和压疮风险评估,并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病人术前脊髓功能总分为(5.05±2.36)分;术后压疮风险评估总分为(18.00±3.75)分,低于术前的(21.01±3.61)分(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术前脊髓功能总分、步态、排尿、排便各维度得分均与术前压疮风险评估总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19、-0.733、-0.456、-0.317,P<0.05)。[结论]硬脊膜动静脉瘘病人术后面临更高的压疮风险,且压疮风险与术前脊髓功能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痿(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SDAVF)指脊髓硬脊膜的供血动脉在穿过椎间孔时与硬膜下和脊髓表面静脉形成了直接交通的痿口,导致脊髓静脉淤血,逐渐动脉化,阻碍脊髓静脉回流,压力增高而引起的脊髓缺血及水肿、变性、坏死口⑵。此类病例发病率相对较低,早期的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且起病隐袭,早期诊断相对困难,容易误诊。但随着MRI、DSA的广泛应用SDAVF发现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7.
脊髓血管畸形的DSA分析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血管造影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及栓塞治疗价值。方法:16例脊髓血管畸形病人做了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后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根据DSA显示的异常血管的部位、形态、分布和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情况将其分为三型:髓内动静脉畸形4例;髓周动静脉瘘4例;硬脊膜动静脉瘘8例。栓塞治疗后,13例获得较满意效果,2例无变化。在2个月至3年的随访期间,13例临床症状有改善。结论:脊髓血管造影是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可靠依据,可清晰显示畸形血管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栓塞治疗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急性硬脊膜外血肿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急性硬脊膜外血肿的原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0a来经手术治疗的32例急性硬脊膜外血肿的病因、临床表现、MRI、DSA检查情况、手术治疗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2例病人中有26例直接手术清除血肿;6例先栓塞硬脊膜动静脉瘘(AVF)的供血动脉后,再手术清除血肿并切除瘘口。随访2-9a。神经系统恢复到正常情况11例;有轻度神经系统改变但生活可以自理15例;需他人帮助者4例;2例因血肿压迫时间,术后双下肢瘫痪及尿留渚留未改善;本组无死亡。结论 急性硬脊膜外血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脊髓MRI检查是诊断急性硬脊膜外血肿的首选方法,清除血肿减轻其对脊髓的压迫是治疗本病的唯一有效方法、大的、高血流量的AVF术前栓塞供血动脉可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640层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与3.0T动态MR血管成像(CE-MRA)在诊断脊髓血管畸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例临床怀疑脊髓血管病变的患者,其中11例行多层螺旋CTA检查,10例行CE-MRA检查,16例接受DSA治疗,3例接受手术治疗。结果:11例行CTA检查中有4例为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4例为髓周动静瘘(PMAVF),2例为脊髓动静脉畸形(SCAVF),8例与DSA诊断一致,1例DSA为阴性;10例行MRA检查中有7例为SDAVF,其中2例SDAVF CTA检查未显示供血动脉及瘘口,CE-MRA显示很好的供血动脉及瘘口,2例为PMAVF,1例为SCAVF,均与DSA诊断一致。结论:3.0T CE-MRA对显示脊髓血管畸形的供血动脉及瘘口,在诊断脊髓血管畸形中优于CTA;脊髓CTA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有很大的价值,可作为DSA检查前的筛选检查,并对DSA有指导作用;而3.0T CE-MRA可快速、无创、清晰地显示脊髓血管畸形的供血动脉及瘘口;CTA、CE-MRA在诊断脊髓血管畸形、协助制定治疗方案及术后随访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报告经MRI、DSA和术后病理证实脊髓血管畸形(AVM)28例,其中硬脊膜动静脉瘘13例,膜内髓周动静脉瘘5例和髓内动静脉畸形10例。临床表现多以肢体麻木、乏力,根性疼痛和括约肌功能障碍。单纯手术治疗20例,单纯栓塞治疗5例,先栓塞后再手术3例。结果治愈12例,明显好转7例,稳定5例,加重4例。结合文献对脊髓血管畸形的分型、诊断、治疗和预后因素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