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4):4779-4781
探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及护理效果。选取我院于2013年0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急救护理基础上给予一体化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急救护理方法的效果。从有效救治时间分析,对照组为(74.5±13.5)d,观察组为(46.5±10.0)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从救治效果分析,对照组患者救治总有效率为37.5%,对照组患者救治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一体化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急救效率,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对严重胸腹外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严重胸腹外伤患者为研究组,另外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55例严重胸腹外伤患者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综合创伤急救模式救治,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治模式救治,观察比较两组救治效果。结果:研究组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确诊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创伤急救模式能够提高严重胸腹外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急性脑卒中患者86例,试验组采用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接诊至开始急救时间、接诊至确定住院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等临床指标方面,试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救治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模式对在急诊科就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6月在本院急诊科就诊的140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选取2014年1~6月134例严重创伤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急诊科停留的时间、抢救的成功率、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结果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确诊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急诊至科室住院时间及满意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缝隙护理模式优于普通护理模式,运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急救与护理,能使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治、ICU及专科治疗一体化,多学科协调一致,可有效避免多科会诊处理上带来的冲突,争取黄金抢救时间,从而显著提高急救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不同急救模式救治严重创伤的效果。方法:以2011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常规急救模式救治的严重创伤患者为对照组(n=294),以2013年1月-2014年12月应用创伤绿色通道救治的严重创伤患者为观察组(n=322),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总体死亡率、进入抢救室的死亡率、在急诊绿色通道中的停留时间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创伤绿色通道急救严重创伤患者较常规急救模式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DCA护理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6月我院150例严重创伤急救患者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PDCA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接诊时间、抢救时间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接诊时间及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PDCA护理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能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对于急诊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进行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140例急诊多发伤患者纳入观察组,并选取同期采用常规创伤救治原则护理的11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救治成功率、救治相关指标,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救治成功率为75.71%,高于对照组的6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救治时间、院前救治时间、现场救治至到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3%,低于对照组的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多发伤患者采用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的效果较好,可提升救治成功率,缩短救治时间,使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6月~2014年6月实施出诊指导-现场急救-转运急救-院内急救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的1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选择由家属护送入院的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有效救治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救治时间为(0.87±0.19)h,对照组为(1.26±0.35)h;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可使患者得到有效救治,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进而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创伤评分的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多发伤患者救治时间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96例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创伤评分的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有效救治时间、多科会诊时间、检查完成时间...  相似文献   

10.
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规范化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07年6月~2008年12月实施急救护理流程前的10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救治;将2009年1月~2010年12月的11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救护车到达时间、接受手术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结果:运用规范化护理流程进行抢救后,观察组除8例因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均痊愈出院,成功率为92.73%,与对照组的8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和接受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规范化急救护理流程有助于快速到达现场抢救患者和缩短接受手术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多学科协作急救护理流程在头颈颌面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5月在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60例头颈颌面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7—12月就诊的头颈颌面创伤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2021年1—5月就诊的头颈颌面创伤患者3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实施以头颈颌面创伤急救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效率、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急诊滞留时间、多学科会诊时间、转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急救护理流程巩固了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了流程制度培训效果,拓宽了信息系统应用范围,完善了护理延伸服务,规范了头颈颌面创伤患者救治过程,提高了患者救治效率,改善了患者预后,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在外伤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急诊急救患者6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3例和对照组31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危机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确诊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急诊至病房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确诊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急诊至病房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短(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外伤急诊急救患者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与护患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配合创伤救治原则在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配合创伤救治原则;选取2016年1月前30例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常规护理程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抢救反应时间、现场救治所用时间、转入急诊科所需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抢救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预后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配合创伤救治原则进行护理,能有效提升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抢救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共10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患者实施优化后急救护理流程。对2组救治时间以及救治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观察组出诊到达时间、第一救治时间、门球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急救实施后2 h内,观察组胸痛缓解率、ST段回落率、心肌酶谱回落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救治实践中,可缩短患者自呼救至得到救治各个阶段中的耗时,提高急救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分析在严重创伤时对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严重创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按急救护理路径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急救效果。结果实验组抢救成功率达93.3%,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抢救时间、死亡率显著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接诊严重创伤患者时,及时按急救护理路径给予护理干预,可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救治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缝隙连接急救护理新模式在危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30例危重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无缝隙连接急救护理新模式对其进行急救护理;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新模式开展前的30例危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急救反应时间、救治效果,同时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各项急救反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成功率为83.33%,与对照组的60.00%比较有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43%,与对照组的76.00%相比有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无缝隙连接急救护理新模式应用到危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中可有效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改善急救护理质量中的综合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9月进行急救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08年10月~2009年9月的90例采用传统急救护理模式的患者为对照组,2009年10月~2010年9月的90例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患者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有效救治时间、不同疾病救治效果、急救服务意识评分及患者家属满意度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有效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不同疾病及严重程度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救服务意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改善急救护理质量中的综合效果较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09年6月,我院对收治的108例患者(观察组)按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同时与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12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2组患者进出急诊室的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以及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和院内再介入术实施率.结果 观察组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介入术实施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可为抢救患者赢得有效时机,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程优化护理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收治的44例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优化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护理,两组患者排除基础性疾病,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10.4±4.1)d vs(20.7±6.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和家属满意度优于对照组(100%vs 76.5%)。结论:全程优化护理按照流程进行急救,有利于构建快捷、高效的救治链,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绿色通道的急救模式在严重腹部创伤合并休克患者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急救护理提供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就诊的腹部创伤合并休克的患者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都应用程序化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运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绿色通道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补液复苏治疗。比较两组中患者抢救成功率及对急救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优于对照组,护理工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腹部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绿色通道,同时根据急救护理程序进行急救护理,能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