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道微生态制剂辅助头孢他啶在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6例我院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就诊的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试验组48例、参照组48例),两组均给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干预,参照组给予头孢他啶治疗,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以肠道微生态制剂辅助治疗,于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肠粘膜屏障功能指标、肠道菌群数目、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1周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腹泻、腹痛、脱水消失时间较参照组短,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内毒素等水平较参照组低,乳酸菌、双歧杆菌数目较参照组多,肠球菌数目较参照组少(P<0.05).结论: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采用肠道微生态制剂辅助头孢他啶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肠道菌群数目及肠道功能,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104例小儿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2例。两组患儿均予以静脉滴注炎琥宁注射液抗病毒治疗,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服用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患儿服用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84.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腹痛消失、大便正常、呕吐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肠道菌群未见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肠道菌群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腹泻效果好,能有效改善患儿不良症状,调节患儿肠道菌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人类肠道微生态是一个包含大量肠道微生物的复杂生态系统,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细菌过度繁殖可导致胃肠道动力失调及内脏神经敏感性改变,最终导致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而肠道菌群引起的肠粘膜异常免疫应答损伤被认为是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的关键所在,另外,肠道微生态还可过参与炎症性肠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或直接代谢产生致癌物质影响肠道肿瘤的发生发展。由此我们发现,肠道微生态不仅参与了消化吸收、物质代谢等胃肠道基本生理过程,还直接关系到肠道疾病的发生。本文将就目前肠道微生态与肠道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4.
何皖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1,27(5):566-567
目的:探究微生态制剂对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病状、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08-05/2010-05入住某三甲医院的96例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本组重症肝炎患者随机性地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为内科综合治疗组,治疗组为在此基础上外加使用肠球菌、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胶囊以及乳果糖口服3~4周。经过治疗之后,对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病状、肝功能改善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治疗前后TNF-α、IL-2、IL-6、IL-10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均明显地优于对照组,血清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水平治疗组分别为(110.3±15.6)ng/L和(88.5±21.8)ng/L,对照组上述两个指标值分别为(130.2±19.9)ng/L和(42.1±11.2)ng/L。由上述数据的比较可见,血清TNF-α治疗组比对照组有较为明显地降低,对于白细胞介素水平而言,则出现相反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对重症肝炎患者使用综合治疗外加口服生态制剂(本组使用了肠球菌、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能够降低TNF-α以及IL-6的数量和升高IL-2、IL-10水平,减轻免疫反应对肝脏造成的损害,从改善了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微生态制剂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预防效果及对新生儿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 2016 年 7 月至 2023 年 8 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 80 例新生儿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 47例和观察组33 例;治疗7 d后,记录患儿NEC发生率、喂养情况和治疗结局,并通过镜检检测患儿肠道菌群(杆菌总数、球菌总数、杆球菌比值),采用速率法和比色法检测患儿白蛋白(Albumin,Alb)、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患儿胃肠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NEC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lb、PA值、杆菌总数、细菌总数、胃泌素和胃动素、喂养情况及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对新生儿NEC有一定的预防效果,有助于提高胃肠道激素,改善患儿营养状况等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恩替卡韦联合微生态制剂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乙肝肝硬化患者156例,采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临床症状评分、肝纤维化指标及血清HBV-DNA转阴率。结果治疗后两组ALT、ALT、TBIL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乏力、厌食、腹胀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Ⅳ-C)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门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可改善临床患者症状、肝功能,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也是一个由定植于肠道的大量固有菌群、肠道上皮细胞及肠道局部粘膜免疫系统组成的肠道微生态系统,它在人体的代谢、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等过程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肝脏与肠道的关系极为密切,肝病病人由于胆汁分泌异常等等原因导致肠道微生态的失衡,肠道菌群的数量(和)或组成结构发生变化、肠道定植抗力(B/E比值)的降低,甚至发生菌群易位,由此对机体的代谢和免疫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8.
靳朝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12):2164-2166
目的:分析妇科肿瘤患者放疗后的肠道微生态失调情况及对肠炎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本院妇科接受治疗的92名妇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本院未接受放疗的妇科肿瘤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观察组放疗前后的粪便样本,对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和乳杆菌进行计数,对比研究放疗对观察组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在放疗后进行6m的随访,期间对观察组出现的肠炎症状进行诊断分级,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放疗对患者肠炎发生造成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放疗后,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和乳杆菌计数均显著低于放疗前(P<0.05),观察组放疗后,1级菌群失调比例显著低于放疗前,2级,3级菌群失调比例显著高于放疗(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肠炎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肿瘤患者放疗后存在明显的肠道微生态失调,且肠炎发病率显著高于未放疗患者.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改变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进而探索通过合生元干预治疗NASH。方法以饲喂高脂饲料构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模型,动态观察大鼠自主活动次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S)及空腹胰岛素(FINS)的含量;用16S rRNA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肠道主要菌群;常规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计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活动度积分(NAS);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LR4表达。在NASH建模第4,8及12周分别取10只大鼠,添加合生元配方饲养2周(BIO组),继续观察上述指标。结果 1)随着高脂饮食喂养时间的延长,肝细胞脂肪变程度明显加重,NAFLD评分显著增高(P0.01)。2)合生元干预2周后大鼠自主活动次数显著上调、血清学指标TG、TC、LDL、FBS和FINS水平显著下调(P0.05)。3)合生元干预2周后,可使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显著上调,肠球菌的数量显著下调。4)NASH模型组TLR4的表达逐渐增高(P0.05),经合生元干预2周后可显著下调大鼠TLR4的表达(P0.05)。结论肠道微生态改变与NASH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合生元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改善NASH鼠的生活质量与生化指标,其机制可能与TLR4蛋白水平回调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14.
儿童因其独有的生理、病理特点,在多个系统疾病(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且这种相关性直接或间接与肠道微生态系统联系在一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作为人体微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肠道微生态系统对儿童重要的生理功能诸如免疫、代谢、营养等的发育成熟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与感染...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分析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对轮状病毒性肠炎肠道菌群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布拉氏酵母菌1袋·次-1,1次·d-1,连续治疗5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醒脾养儿颗粒,均连续治疗5 d.治疗5 d后,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于治疗前、治疗5 d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测定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并比较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5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5 d后两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增加,大肠杆菌数量减少,TNF-α、IL-6及IL-10水平均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可改善患者肠道菌群,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生态疗法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RV)腹泻的疗效,以及该疗法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0例RV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治疗,实验组在应用蒙脱石散的同时给予金双歧(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采用胶体金法检测RV抗原,采用流式细胞计量技术和ELISA检测免疫功能。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7%(P0.05);与对照组比,实验组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及呕吐症状消失时间均较短(P0.05);实验组治疗1、2周后的RV病毒抗原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实验组RV病毒抗原全部转阴,对照组仍有12.0%的阳性率(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外周血CD3~+、CD4~+和CD4~+/CD8~+比值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A(Ig A)、Ig M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并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微生态疗法治疗婴幼儿RV腹泻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并能有效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刘国群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2,(2):71-73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金双歧)联合乳果糖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7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服金双歧和乳果糖口服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5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乳果糖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短期疗效显著,值得推荐,且应注重个体化、综合性治疗,关注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佐治小儿秋季腹泻病的疗效.方法 将58例小儿秋季腹泻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对照组28例,男15例,女13例.两组患儿症状及体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结果 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微生态制剂佐治小儿秋季腹泻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微生态制剂联合莫沙必利在预防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70例GHBT阳性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将他们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方法进行治疗,主要就是利尿、护肝、输注新鲜血浆和白蛋白、降低门脉高压等,实验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莫沙必利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12w,治疗之前需要对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A、内毒素、一氧化氮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对两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和食管曲张静脉直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治疗之前GHBT阳性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A、内毒素、一氧化氮水平相互之间是呈正相关,血浆NO水平和CO、EVD和CIPVE则呈显著性正相关,和R呈显著性负相关;治疗之后,实验组的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A、NO、CO、EVD、PVF、CIR和对照组有比较明显的差异。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浆的肿瘤坏死因子A、内毒素、NO生成增加,在门脉高压形成和血流动力学紊乱过程中NO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微生态制剂联合莫沙必利能够让门脉高压得到有效降低,同时还能对高动力循环进行纠正,对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预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