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媳秀 《广西医学》2002,24(11):1896-1898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 ,是当今颅脑损伤治疗的难点。近年来虽然治疗方法及手段不断改进和提高 ,但据最新资料统计其死亡率仍达17 6 %~ 4 1 1%〔1〕。如何降低该类病人死亡率和提高生存质量是神经外科治疗的一大难题。我院从1998年 5月至 2 0 0 0年 4月采用亚低温 (33°C~ 35°C)治疗 33例重型颅脑损伤 ,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使用时间 :最短 1天 ,最长 12天 ,平均 6 2天。以GCS分级评定 :良好 15例 (45 5 %) ,中残 3例 (9 1%) ,重残 2例 (6 1%) ,植物生存 2例 (6 1%) ,死亡 11例(33 3%)。1 护理配合要点1 1 治…  相似文献   

2.
亚低温冬眠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重型颅脑损伤患应用亚低温冬眠与非亚低温冬眠治疗后的临床愈后结果。说明亚低温冬眠对重型颅脑损伤具有确切疗效,方法:将收治的21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分组接受治疗,50%患接受亚低温冬眠加常规治疗,50%患仅用常规治疗,将两组患临床治疗结果(随诊至发病后3个月)进行对比。结果:105例应用亚低湿冬中常规治疗患存活82例、治愈34例、中度残28例,重度残15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3例,非亚低温冬眠存活69例,治愈21例,中度残34例,重度残11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6例。结论:施行业低温冬眠治疗组的重型颅脑损伤患的生存率、治愈率明显提高,病死率明显降低,消除非亚低温冬病死率高的因素,亚低温冬眠较非亚低眠致残率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亚低温冬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脱水剂、激素、预防感染、神经营养药物等治疗.亚低温组除上述治疗外,均于入院或手术后4~6h加亚低温治疗.使用冬眠合剂(10%葡萄糖500ml+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哌替啶100 mg,)持续静滴,用冬眠药物30min后采用双控颅脑降温抢救仪对头部进行降温;同时身体下部采用变温毯降温,对腹股沟、腋下、颈部等位置敷以冰袋,使肛温在3~6h内逐渐降至33~35℃.结果两组于治疗后病死率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分数比较,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亚低温冬眠治疗及针对性的护理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能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是安全有效的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方法,使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分数明显提高,病死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危重且进展迅速。救治困难,死亡率高。亚低温治疗能减少脑组织耗氧量,减少脑组织乳酸堆积,保证血脑屏障,减少脑水肿,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修复,达到保护脑组织的目的。总结抢救10例病人行亚低温治疗护理体会,认为入院后及时降低脑部温度,进行ICP、脑温、肛温、腋温、脑氧监测、心电监护,加强对呼吸道的护理,减少各种并发症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并提高护理效率.方法:入选14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随机分两组,亚低温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72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常温治疗.结果: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患者与常温治疗组相比较,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病情恢复程度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确切、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小,有利于提高护理效率.  相似文献   

6.
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本院收治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采用亚低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亚低温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亚低温冬眠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3例)和常温组(32例)。亚低温组入院后1~5 h内行亚低温冬眠治疗,输液泵持续静脉点滴冬眠合剂,肛温控制在32~35℃,亚低温冬眠治疗3~7 d,同时检测颈动脉和颈静脉血气、电解质、生命体征等指标。常温组除未行亚低温冬眠治疗外,其余治疗及监测方法同亚低温组。两组患者均于伤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定疗效。结果亚低温组比常温组脑氧耗及死残率明显降低,预后明显改善。结论亚低温冬眠疗法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临床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救治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翟艳慧 《吉林医学》2009,30(24):3245-3246
亚低温治疗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使患者进人冬眠状态,再配合物理降温,使患者体温维持在32—35℃,以降低脑的耗氧量和改善脑代谢,从而降低颅内压,达到治疗目的。我院自2006年7月~2008年7月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亚低温治疗,并配合有效护理,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徐飞 《吉林医学》2011,(30):6498-6498
目的:对采用亚低温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取88例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这些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44例。对A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亚低温状态下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总结相关护理体会。结果:分析结果表明,B组患者在治疗后的颅内压的改善情况十分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颅内压没有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亚低温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十分明显,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使患者的恢复速度明显加快,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SHI)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 方法选择受伤后6h人院的SHI患者46例(GCS≤8分).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物理降温与冬眠肌松剂相结合.进行全身降温.设肛温为33-350℃.时间5~12d,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血糖及预后情况。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及护理。 结果治疗组ICP及血糖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下降.好转率明显提高,但体液免疫、凝血功能与对照组无差异。 结论亚低温治疗SHI有明显疗效。护理要点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低温控制和监护及生活护理.减少并发症,确保亚低温治疗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分布情况和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35例重症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人工气道通气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学及耐药性检验,实施相应的治疗与护理措施。结果首次细菌学检验有23例分离出致病菌,阳性率65.7%,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7例,占73.9%。35例共行细菌学检验94例次,获得阳性结果79例次,送检阳性率达84.04%,拔管前每周1次共64次细菌学检验中,阴性8例次,占12.5%,单纯细菌感染52例次,二重感染1例次,细菌、真菌混合感染3例次,气道内致病菌种类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为首位。头孢他啶,阿米卡星联合用药后,35例患者呼吸道感染治愈16例,显效12例,好转3例,无效4例。临床有效率80.0%,细菌学评价,有效病例细菌培养转阴22例,细菌清除率78.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术后,可致下呼吸道致病菌定植,易致呼吸道感染,采取细菌学检验并根据药敏进行用药和护理措施的实使,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2.
大型骨瓣加小脑幕切开治疗额颞部重度颅脑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的手术方式。方法 对34例额颞部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采用大型骨瓣开颅,其中对30例患者同时行小脑幕切开。结果 本组采用的术式能较充分地达到颅内外同时减压的目的。本组患者存活23例(67.64%)、死亡11例(32.36%)。结论 大型骨瓣加小脑幕切开术是治疗额颞部重度颅脑损伤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康复训练组52例;常规护理组48例。对其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治疗后6月进行格拉斯哥结果指数(GOS)分级,并对二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GCS评分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GCS评分平均提高了(3.97±1.76)分,对照组GCS评分平均提高了(2.91±1.84)分,二者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良好率(GOSⅣ级和Ⅴ级)较对照组高32%,病死率、植物生存率较对照组下降30%,两组比较,实验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和P〈0.01)。早期康复训练组疗效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可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重度颅脑损伤后病人肠内外营养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肠内外营养结合的临床应用意义及合理性。方法危重颅脑损伤病人5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9例,行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结合支持14 d;对照组27例,行全肠外营养(TPN)支持14 d。于治疗1、7、14 d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14 d时观察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血糖、血红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5.068~87.65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结论重度颅脑损伤EN和PN结合应用,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治愈率、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高钠血症清水鼻饲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高钠血症行清水鼻饲的疗效。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高钠血症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水鼻饲疗法,并以传统治疗病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两组病例性别构成、起病到高钠血症发生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的预后不同,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高钠血症清水鼻饲疗法疗效显著,方法简单、实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规范化院前急救与护理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比较分析34例经规范化的院前救护(治疗组)与31例未经规范化的院前救护(对照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血气分析的结果及随访6个月的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组入院时的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规范化的院前救护措施,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的氧合指数,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应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 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3例,早期肠内营养组(观察组)44例.常规治疗组早期给予全胃肠外营养,5~7 d后再逐渐过度至肠内营养.早期肠内营养组颅脑损伤后12~24 h内即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的消化道出血及胃内pH值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胃液pH值在入院1~2 d时无显著性差异,入院后3~7 d及8~14 d观察组胃液pH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根据我科近年收治的56例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了影响此类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认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与下列因素有关:原发脑损伤程度;患者的年龄,手术时机,合并伤和并发症,强调了早诊,早治,积极有效的处理合并伤和并发症,对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隆因素有年龄、肺部基础疾病、留置胃管、抑酸药物的应用、误吸、使用呼吸机、气管切开、合并肺挫伤、广谱抗菌药物的长时间应用.本组158例患者经过治疗,肺部感染治愈57例,因肺部感染导致死亡1例.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原因多见,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