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广州地区1015例浅部真菌病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浅部真菌病的微生物学流行病学情况及其动态变化。方法:对1015例浅部真菌病的临床标本分别进行直接镜检、真菌培养、菌种鉴定。结果:镜检阳性率为40.2%,培养阳性率为66.0%,菌种分布分别为红色毛癣菌313株(43.1%)、须癣毛癣菌78株(10.7%)、紫色毛癣菌4株(0.6%)、疣状毛癣菌3株(0.4%)、石膏样小孢子菌5株(0.7%)、犬小孢子菌26株(3.6%)、絮状表皮癣菌1株(0.1%)、念珠菌与酵母菌249株(34.3%)、曲霉菌15株(2.1%)、青霉菌32株(4.4%),15岁以下年龄组红色毛癣菌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男性病人的镜检阳性率和癣菌的培养阳性比例都高于女性,春夏季癣菌的检出比例较秋冬季高。结论:浅部真菌感染中,皮肤癣仍占主导地位,念珠菌与酵母样真菌所占比例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本地区患者浅部真菌病发病情况及病原菌分布特点。方法:拟诊浅部真菌病患者标本进行直接镜检、分离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直接镜检阳性率70.6%(284/402),分离培养出402株真菌,其中红色毛癣菌245株、须癣毛癣菌63株、铁锈色小孢子菌50株、犬小孢子菌28株、念珠菌10株、疣状癣菌6株。结论:头癣主要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大多有宠物接触史,致病菌主要是铁诱色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足癣是其他浅部真菌病的一个重要传染源,因此,及早发现和防治足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杰伟  李小平  何艳嫦  马均宝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1):1920-1920,1925
目的:通过对726例皮肤浅部真菌培养结果分析,探讨皮肤致病真菌菌种构成及防治方法。方法:刮取病人皮屑、甲屑、头发、溃疡分泌物,同时进行10%复方KOH直接镜检及改良沙保氏培养基作浅部真菌培养。结果:真菌镜检发现阳性383例(52.75%),浅部真菌培养阳性427例(58.68%),主要致病菌株有:红色毛癣菌343例(80.32%),白念珠菌24例(5.62%)、犬小孢子菌14(3.28%)、须癣毛癣菌13例(3.04%)、热带念珠菌及马尔尼菲青霉各9例(2.11%)、高里念珠菌5例(1.17%)、申克氏孢子丝菌4例(0.94%)、克柔念珠菌3例(0.70%)、紫色毛癣菌、新型隐球菌及甄氏外瓶霉各1例。结论:皮肤浅部真菌病的致病菌以红色毛癣菌为主,近年来酵母菌和马尔尼菲青霉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529例浅部致病真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少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4):1865-1866
目的:了解本地区浅部致病真菌感染状况及病原菌分布。方法:沙保弱分离培养基SDA、小培养、柯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菌法,以标准菌株及临床送检真菌标本529份进行真菌培养,观察培养特性及菌种分布。结果:头癣、手足癣、甲癣、体癣、股癣在培养标本中,红色毛癣菌占多数,阳性率68%;念珠菌次之,占22%;头癣以紫色毛菌占多数,占7.2%。结论:培养鉴定结果显示,本地区浅部致病真菌以红色毛癣菌为主,是主要的致病真菌,念珠菌次之,头癣以紫色毛癣菌占多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真菌镜检及培养了解真菌病病种及病原菌的临床分布特点.方法 对患者的标本进行直接菌镜、培养及鉴定菌种分析.结果 临床拟诊为浅部真菌病的644例患者,真菌镜检阳性579(89.91%)例;培养分离菌株237例,9个菌种,以红色毛癣菌最多(40.93%),须癣毛癣菌次之(16.88%).结论 手足癣占的比例最大,其致病菌以红色毛癣菌占主导地位,其真菌培养的阳性率头癣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海军陆战部队不同季节浅部真菌病的临床与病原学流行情况.方法 对610例浅部真菌病例进行临床诊断分类,依年度与季节进行分析;采集相应标本分别进行直接镜检、真菌培养、菌种鉴定.结果 1、该部队浅部真菌病逐年减低;2、春夏季发病率较高;3、2008年部队驻地南方春夏季气候反常,浅部真菌病显著减低.镜检阳性率为44.4%,培养阳性率为52.6%,菌种分布分别是红色毛癣菌224株(47.0%)、须癣毛癣菌49株(10.2%)、紫色毛癣菌1株(0.25%)、疣状毛癣菌1株(0.25%)、石膏样小孢子菌8株(1.7%)、犬小孢子菌7株(1.5%)、铁锈色小孢子菌2株(0.5%),絮状表皮癣菌2株(0.5%)、念珠菌与酵母样菌28株(5.8%)、马拉色菌148株(31.1%)曲霉菌与青霉菌6株(1.2%).结论 海军陆战部队浅部真菌病发生率与防治水平及气候环境有关;浅部真菌感染中,红色毛癣菌占主导地位,马拉色菌及其所致浅部真菌病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7.
长春地区足癣致病菌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于1989年5月至9月对394例足癣患者致病菌进行了分析,真菌直接镜检阳性率66.50%,真菌培养阳性率62.69%,共分离出3种真菌,结果表明长春地区足癣致病菌以红色毛癣菌最多,为86.64%强调了只取镜检阳性标本进行致病性真菌培养易影响分离标本的构成比,并指出有效地防治足癣是控制浅部真菌病自身播散和传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四川南部地区人群浅部真菌病的致病菌种构成及其流行情况,为本地区浅部真菌病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对2018年8月至11月就诊于四川南部地区三家医院门诊部,且临床拟诊为浅部真菌病的患者进行真菌镜检、培养,分子生物学鉴定菌种,临床资料收集。结果共收集251例皮屑标本,经实验室真菌培养和鉴定,共检测出215份真菌阳性标本。病种以股癣(42. 8%)为主,体癣(21. 9%)和足癣(17. 2%)次之;致病菌种以皮肤癣菌(58. 1%)为主,主要包括红色毛癣菌114株(53. 0%)为主,犬小孢子菌7株(3. 3%),趾间毛癣菌4株(1. 9%);其次为念珠菌属(16. 3%),主要包括近平滑念珠菌11株(5. 1%),白念珠菌11株(5. 1%),热带念珠菌10株(4. 7%),季也蒙念珠菌2株(0. 9%)和平滑念珠菌1株(0. 5%)。统计学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病程在浅部真菌病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差异;红色毛癣菌感染与病程(r=0. 194,P=0. 004)呈正相关。结论四川南部地区浅部真菌病以股癣为主,体癣和足癣次之,主要致病菌仍为红色毛癣菌,念珠菌属次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近年来陕西地区浅部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情况。方法我们于2004年12月-2005年12月,采取多中心研究的方式组织陕西省不同地区有代表性的11所医院,对有典型临床表现且真菌镜检阳性的患者进行了致病真菌的分离培养。结果共分离出浅部致病真菌1189株,其中红色毛癣菌306株(25.74%)居第一位,须癣毛癣菌236株(19.84%)占第二位,白念珠菌223株(18.76%)为第三位。结论红色毛癣菌仍占优势。白念珠菌从1996年的第5位,上升至第3位,说明在陕西地区,白念珠菌已成为重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0.
173例浅部真菌病致病性真菌菌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皮肤浅部真菌病致病真菌菌种的构成.方法 对173例真菌涂片阳性的浅部真菌病患者,取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及菌种鉴定. 结果 共分离培养出致病菌株9种,其中红色毛癣菌71株(41.04%);须癣毛癣菌32株(18.50%);白色念珠菌25株(14.45%);其他酵母样菌9株(5.20%);犬小孢子菌22株(12.72%);石膏样小孢子菌4株(2.31%);曲霉4 株(2.31%);链格孢菌2株(1.16%);絮状表皮癣菌1株(0.58%);混合感染3例(1.73%).结论 浅部真菌病的致病菌仍以皮肤癣菌为主,但其它种类真菌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6):8-12+16
目的 比较分析MGIT960液体培养法、结核/非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PCR-荧光探针法)、Xpert MTB/RIF和直接涂片镜检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我院2019年5~12月临床上疑似为结核病患者的各类标本。将疑似结核病患者2天内所有的标本混匀后进行直接涂片镜检,然后平均分装为3份,进行MGIT960液体培养、PCR-荧光探针法和Xpert MTB/RIF。结果 2019年5~12月间总共收集了我院710份疑似结核病患者的各类标本。直接涂片镜检、PCR-荧光探针法、MGIT960液体培养和Xpert MTB/RIF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率分别为12.0%、18.7%、21.4%和24.8%。以临床诊断作为参考标准时,直接涂片法、PCR-荧光探针法、MGIT960液体培养和Xpert MTB/RIF检出结核分枝杆菌的灵敏度分别为40.2%、60.3%、78.4%和70.1%,而特异度分别为98.6%、96.9%、100.0%和92.2%,且四种方法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四种临床检测方法在结核病诊断中各有优缺点,联合应用可以更好的诊断、治疗和监测结核病。  相似文献   

12.
下呼吸道感染痰标本细菌学检查和耐药菌株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提供细菌学指标。方法:采集痰标本1124份,其中经涂片染色镜检确定为下呼吸道感染痰标本346份,占总标本数的31,采用细菌培养法对346份痰标本进行病原学鉴定并做药敏试验。结果:经鉴定的标本中,涂片镜检213份找到细菌,206份培养出细菌,鉴定出菌株288株,其中22份标本分离出两种以上细菌,鉴定出的G^+菌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敏感,对青霉素耐药;G^-菌对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construct animal model of keloid by using tissue engineering and to explore its potential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 Fibroblasts from keloid were isolated and cultured. After being cultured to generation six or eight, fibroblasts were inoculated into scaffolds constructed from copolymers of polylactic acid (PLA) and polyglycolic acid (PGA), and then cultured in rotatory cell culture system for 1 week prior to subcutaneous transplantation into 20 athymic mice. After 4, 8, 16, 24 weeks, the specimens were cut out and examined histologically. RESULTS: All the mice survived after surgery. The collagen patterns of all the keloids were remained after 24 weeks. A lot of fibroblasts and their secreted collagen were observed under light microscope. Enlarged 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a inside the fibroblasts were reveal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fibroblasts in specimens remained the capability of synthesizing and secreting collagen. CONCLUSIONS There is a good affinity between PLA/PGA and fibroblasts. Complex of PLA/PGA and fibroblasts could be cultured into keloids in athymic mice.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组织工程方法构建人瘢痕疙瘩动物模型,并探讨采用这一模型进行瘢痕疙瘩临床和实验室研究的可行性。方法 对人体瘢痕疙瘩组织中成纤维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将体外培养第6~8代的成纤维细胞,接种到培养液预湿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支架,形成体外复合体,将复合体转移至旋转式细胞培养系统容器内培养;1周后种植在20只雌性裸鼠皮下,同体两侧对照,第4、8、16、24周取材,对获得的瘢痕疙瘩组织进行组织学评价。结果 术后裸鼠全部成活。复合体移植24w后,在裸鼠皮下形成的瘢痕疙瘩保持了其原有的胶原形态,在电镜下可观察到植入物内同时存在纤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内可见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细胞特性保持不变。结论 PLGA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具有较好的亲和性,PLGA-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复合体在裸鼠体内可形成瘢痕疙瘩,值得进一步开发研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YAP)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45例行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一种以上VAP的危险因素,多数患者的临床呼吸道感染症状严重.痰培养分离出6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7.4%,革兰阳性球菌占19.7%,真菌占22.9%,耐药情况较严重.结论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皆为VAP发生的原因.临床上应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并应根据细菌药敏检测结果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陈荷英  刘钢  袁林  沈叙庄 《北京医学》2009,31(12):717-719
目的探讨StrepA快速诊断试剂在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GAS)急性咽扁桃体炎、猩红热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于2005年12月至2006年7月选取临床确诊猩红热患儿56例,记录临床资料及抗生素应用史,留取咽拭子同时进行细菌培养和快速抗原检测。于2006年11月至2007年5月选取临床疑似急性A族链球菌咽扁桃体炎患儿104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5例,记录临床资料及抗生素应用病史,进行A族链球菌链快速抗原检测。结果56例猩红热患儿咽拭子Quick Vue StrepA快速诊断试剂检测发现阳性51例(91.07%),细菌培养发现阳性30例(53.57%),两种检测方法有显著性差异(P〈0.01)。30例细菌培养阳性标本,经Quick Vue StrepA快速诊断试剂检测阳性29例,符合率为96.67%;而51例经Quick Vue StrepA快速诊断试剂检测阳性标本,细菌培养阳性仅29例,符合率为56.86%。应用抗生素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于未应用抗生素组。104例临床疑似急性A链咽扁桃体患儿StrepA快速抗原检测阳性49例,阳性率为47.12%;35例诊断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阳性1例,阳性率为2.86%。结论Quick Vue StrepA快速诊断试剂检测GAS急性咽扁桃体炎和猩红热敏感性高、特异性好,抗生素应用不影响快速抗原检测阳性率,适于临床快速病原学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在动态旋转系统中构建小口径组织工程化血管的可行性。方法将新型可降解材料聚羟基丁酸酯(PHB)做成多孔状PHB+胶原包埋管形支架。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分别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和人成纤维细胞的混合细胞悬液接种于胶原包埋的PHB内腔面,采用动态旋转系统下培养3周,行大体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在动态旋转系统中构建的小口径组织工程化血管,在细胞结构上形成均匀血管组织。结论在动态旋转系统下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是可行的,为下一步行混合种植后行组织工程化血管移植试验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快速而有效的临床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对2012年6-12月53例临床疑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送检的角膜刮片标本,同时进行墨汁-KOH湿片法镜检、荧光染色镜检和真菌培养。以真菌培养为诊断金标准,对墨汁-KOH湿片法与荧光染色法进行方法学比较。结果:32例真菌培养阳性标本,墨汁-KOH湿片法20例阳性,阳性率为62.5%,荧光染色28例阳性,阳性率为87.5%,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125,P=0.025);两种涂片镜检共为阳性的20例,共为阴性的4例。结论:荧光染色法镜检可以提高真菌性角膜炎的阳性诊断率,是真菌性角膜炎快速、简单、有效的临床实验室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邓宁 《甘肃医药》2012,(3):179-181
目的:通过比较培养前标本涂片检查与培养结果的符合率,评价细菌涂片检查在临床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0例临床送检不同类型标本先进行培养前标本涂片染色检查再去做细菌培养,观察二者的符合率。结果:300例临床送检标本包括痰液标本104份,尿液86份,脓液98份,胸腹水12份,标本的涂片检查与培养结果符合率分别为74.0%、74.4%、82.7%、83.3%。结论:临床标本培养前标本的涂片检查与细菌培养结果有较高的符合率,验证了培养前标本涂片检查在临床辅助诊断中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血培养标本中真菌感染状况,为临床诊断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0~2011年血培养标本结果为真菌感染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送检的11250例血培养标本中阳性感染标本564例,其中真菌感染标本39例(检出率为0.35%),多来自外科ICU(32株)。真菌感染标本中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感染标本最多(41.0%),其次是白假丝酵母菌(35.9%)。39株真菌总体药物敏感率是氟胞嘧啶100%,两性霉素B 97.4%,伏立康唑76.9%,氟康唑74.4%,伊曲康唑61.5%。结论血培养真菌检出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白假丝酵母菌为主。真菌株对氟胞嘧啶100%敏感,对两性霉素B基本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