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红珍  叶黎青  李星凌 《气功》2011,(3):200-201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  相似文献   

2.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在《上古天真论》中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唐代王冰在注释这段著名的论述时引《广成子》曰:“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  相似文献   

3.
中医古籍《皇帝内经》中有段有关养生的精辟记载,介绍如下:《内经·上古天真论》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角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乐生,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里,法于阴阳,就是告诉人们养生要顺应自然;和于术数,就是要注重锻炼;饮食有节,就是要节制饮食;起居有常就是要生活规律;不妄作劳,就是要劳逸结合。这五点是古人养生的要诀,也可作今人的借鉴中医养生要诀…  相似文献   

4.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  相似文献   

5.
彭达池 《中医研究》2006,19(11):56-56
《素问·上古天真论》言:"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相似文献   

6.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认为和秦汉之人相比,上古人寿命要长得多。我们不妨就此提出问题:“上古”盖指何时?“上古”人之寿命是否较长?《内经》这种认识何由而生?试考之。 《素问·移精变气论》云:“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和《内经》成书年代相同之《韩非子·五蠹》对远古这种生活描绘更详,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民食果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在《内经》的理论体系中,阴阳五行学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黄老思想亦占有重要的地位。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故其民曰朴。”“朴”是道家术语,可见于《老子》五十七章:“故圣人云……而我无欲而民自朴。”又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被发缓行,以使志生。”“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灵枢·通天》:“阴阳和平之人,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黄老思想。不仅如此,《内经》有些句子,甚至是直接摘自《老子·道德经》。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故美其食,安  相似文献   

8.
《内经》明确提出饮食有节的重要性。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古人又多次指出饮食过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傅山 ,字青主 ,是明末清初医家 ,在医学上的成就以擅长妇科见称 ,《傅青主女科》一书为其代表作。此书见解独到 ,影响久远。傅青主继承了中医节欲以防病的思想 ,指出妇人在月经期、妊娠期、产后及老年期均宜慎于房事。中医自古重视养生 ,《内经》中将节制房事作为养生的重要原则之一。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千金方》曰 :“恣其情欲 ,则命同朝露。”张仲景认为欲不可纵 ,纵则精竭 ,竭则真散。盖精能生气 ,气能生神。故善养生者 ,必宝其精 ,精盈则气盛 ,气盛则神全 ,神全则身…  相似文献   

10.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人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黄帝内经》告诉人们,只要人们按照“法于阴阳”的总原则去做,就能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11.
《素问》“术数”浅释河南省汝州市人民医院(467500)张全兴关键词素问,术数《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何谓术数,迄今为止,未见有较为满意的注释。《中医大辞典·基础理论分册》谓:“术数,调养、锻炼身体的方...  相似文献   

12.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相似文献   

13.
孙非  张其成 《北京中医》2006,25(10):594-595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四处经文历来有不同的解读。第一,“以妄为常”。以安为常,妄作劳倦之解均非是;“肆乎行也”及“以不正常为正常”之解未透彻;正解当作“以虚妄为真常”。第二,“醉以入房”。“醉甚入房”之解非是;“以醉入房”之解牵强;正解当作“醉而入房”。第三,“以耗散其真”。“以散秏其真”之解无据;“以好散其真”之解亦无据;“耗”正解当作消耗。第四,“真气从之”。“真气居之”之解呆板,“从”作“顺”则生动、义胜。  相似文献   

14.
中医抗老     
祖国的医学在抗老方面有许多重要的见解和措施、概括起来说,大致有下列九个方面: 1.总的看法祖国医学对于抗老总的看法,应以《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一段话为代表。“余(黄帝,伪托的。)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歧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具,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  相似文献   

15.
正徐宜厚教授是全国著名皮肤科专家、湖北中医大师,国家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师从于武汉名医单苍桂、北京名医赵炳南,临证五十余载,博采名家,融会贯通,熟谙药性,对常见顽固性皮肤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徐教授认为,皮肤病易反复发作,顽固难治,除了患者禀赋异常外,还与疾病的诱因不能去除有关,诱因既需预防干预,也要治疗。《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  相似文献   

16.
<正>《黄帝内经》中黄帝问他的老师今人比上古时代的人短寿的原因,岐伯回答说:"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中医认为"精、气、神"是生命的根本,养生主要在于保养"精、气、  相似文献   

17.
一、藏象《素问·五脏别论》: “……女子胞……藏而不泻,名日奇恒之府。”《素问·奇病论》:“胞络者,系于肾……。”《素问·热论》:“厥阴脉循阴器络予肝。”《素问·评热病论》:“月事不来者,胞咏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养生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医学典籍,它构架了中医学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与方法。《黄帝内经》受《周易》哲学思想及先秦诸子思想的影响,既蕴涵了"防患于未然"的预防观、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又融合了道家崇尚恬澹无为、重视"神""气"的主张,同时与人体的生理特点相结合,形成较为完备的中医养生保健体系。《内经》开篇即高度概括了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纲领:"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常,故半百而衰也"(《素问.上古天真论》)。通过研读《内经》,我们将其蕴涵的养生思想总结为未病先防、天人相应、形神共养三个方面,现分述其学术渊源及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9.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高粱之变,足生大丁”。中唐·王冰注解《内经》认为“足生大丁”即“丁生于足”。后世不少医家对此注提出异议,认为冰之所注有望文生训之嫌。清·张琦《素问释义》说“冰之注得不偿失……曲为解说,牵合附会,强以相通”。胡澍以为“足,当作是字之误也。是犹则也”。吴崑著《内经吴注》亦认为“膏粱之人,内多滞热,故其病变,能生大  相似文献   

20.
“高梁之变,足生大丁”语出《素问·生气通天论》。对此历代注解大致有三:①膏粱厚味太过,生疔于足。持此观点者以王冰为代表。其云:“所以生疔于足者,四肢为诸阳之本也”。②膏粱厚味太过,能生大疗,不只在足。此以姚止庵、吴昆为代表。如《素问经注节解》云:“热毒伤人,无处不到,岂必在足?注言疔生于足,误也”。《素问吴注·卷一》云:“足,能也。膏粱之人,内多滞热,故其病变能生大疔”。③文字有误,当以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