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本文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光谱法、核磁共振法研究了β-CD的衍生物Me-β-CD对诺氟沙星的分子识别作用。对在不同pH溶液中的包合效果进行研究。方法:用紫外、荧光的方法进行包合常数(K)的计算,并进一步用NMR表征了包合物的结构及机制。结果:随着Me-β-CD的浓度增加,包合物的紫外、荧光均增强,而且Me-β-CD易于包合中性型体的诺氟沙星。结论:诺氟沙星与Me-β-CD在溶液中形成了稳定的包合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右旋布洛芬-β-环糊精(DIB-β-CD)包合物分散片在大鼠体内的初步药动学。方法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受试制剂组和参比制剂组,各6只。灌胃前空腹12 h,受试制剂组灌胃DIB-β-CD包合物分散片,参比制剂组灌胃市售右旋布洛芬(DIB)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中DIB的浓度,采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DIB-β-CD包合物分散片和市售DIB片中DIB在大鼠体内的最大浓度(C_(max))分别为9.017,4.361μg/m L,出峰时间(T_(peak))分别为0.388,1.876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1.292,50.530μg/m L×h,DIB-β-CD包合物分散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60.88%。结论DIB-β-CD包合物分散片明显改善了药物的药动学行为,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3.
肠康颗粒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将肠康颗粒挥发油制成β-CD包合物并对其质量进行分析验证。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探讨β-CD包合工艺,应用TLC、UV、GC、DSC和X-射衍射分析对包合物进行质量考察。结果:包合物确已形成一种新的物相,包合关后挥发油组成无变化。结论:β-CD包合技术可以使肠康颗粒的挥发油固体化,从而减少挥发损失,提高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右旋布洛芬-β-环糊精(DIB-β-CD)包合物分散片在大鼠体内的初步药动学。方法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受试制剂组和参比制剂组,各6只。灌胃前空腹12 h,受试制剂组灌胃DIB-β-CD包合物分散片,参比制剂组灌胃市售右旋布洛芬(DIB)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中DIB的浓度,采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DIB-β-CD包合物分散片和市售DIB片中DIB在大鼠体内的最大浓度(C_(max))分别为9.017,4.361μg/m L,出峰时间(T_(peak))分别为0.388,1.876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1.292,50.530μg/m L×h,DIB-β-CD包合物分散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60.88%。结论DIB-β-CD包合物分散片明显改善了药物的药动学行为,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_3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在水溶液中的包合作用、包合比及包合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变化。方法采用相溶解度法、薄层色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测定人参皂苷Rg_3与HP-β-CD在水溶液中包合作用、包合比及包合过程中热力学参数变化。结果在水溶液中人参皂苷Rg_3与HP-β-CD均可形成1∶1摩尔比可溶性包合物;人参皂苷Rg3的苷元部分可能嵌入HP-β-CD分子的疏水性空穴中,两个葡萄糖裸露在环糊精腔外。对包合物进行了鉴定和确证,表明人参皂苷Rg_3与羟丙基-β-环糊精已经形成包合物。人参皂苷Rg_3与HP-β-CD在水溶液中的包合过程可自发进行(△G<0),且为放热反应(△H<0),同时也是熵减过程(△S<0)。结论人参皂苷Rg_3与HP-β-CD在水溶液中可自发形成1∶1摩尔比可溶性包合物,从而增加溶解度。选择适宜的包合温度将有利于包合作用的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甘油磷酸钠(CS/CMCS/GPS)体系水凝胶的温敏性,载药凝胶以及共混β-环糊精(β-CD)包合物对药物的缓释性能。方法 试管倒置法研究不同配比,不同pH值对CS/CMCS/GPS体系温敏凝胶化性能的影响;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吲哚美辛/β-CD包合物,红外光谱表征包合物;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合物载药量和药物的累积释放度。结果 2%CS-2%CMCS-56%GPS体积比从10∶1∶2变为10∶10∶2(体系pH 6.8),37 ℃下凝胶化时间由370 s升至490 s,后又降至90 s;三者体积比从10∶3∶1变为10∶3∶6(体系pH 6.8),37 ℃下凝胶化时间从407 s降至66 s。pH值在6.8~7.2范围适合于体系凝胶化。调节体积比及合适的pH值,在37 ℃下可实现CS/CMCS/GPS体系快速凝胶化。以吲哚美辛和吲哚美辛/β-CD包合物为模型药物,载有吲哚美辛温敏凝胶12 h的累积释放度为65.2%,载有吲哚美辛/β-CD包合物温敏凝胶累积释放度为52.8%,而吲哚美辛原药12 h的累积释放度为87.6%,吲哚美辛/β-CD包合物的累积释放度为82.1%。结论 一定体积配比CS/CMCS/GPS体系在37 ℃具有快速凝胶特性,β-CD包合物与温敏性凝胶共混,对药物具有更加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7.
右旋酮洛芬和酮洛芬中的右旋体在体内吸收较慢,吸收程度差,生物利用度低,半衰期短,对胃肠道刺激性大[1~3].本研究以S-KP与β-环糊精(β-CD)形成的包合物(S-KP-β-CD)为被试制剂,以右旋酮洛芬原药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只成年雄性家兔分别单次交叉灌胃给予S-KP-β-CD和S-KP后不同时刻血浆中S-KP的浓度,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求算药物动力学参数,对药物动力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和生物等效性的评价,为右旋酮洛芬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阿昔洛韦(ACV)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在水溶液中的包合作用。方法采用相溶解度法测定ACV与HP-β-CD在水溶液中的包合作用、包合比及包合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变化。结果ACV与HP-β-CD可形成1∶1摩尔比可溶性包合物,相溶解度图呈AL-型;ACV与HP-β-CD在水溶液中的包合过程可自发进行(ΔG<0)。结论ACV与HP-β-CD在水溶液中可自发形成1∶1摩尔比可溶性包合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肠康颗粒挥发油制成β-CD包合物并对其质量进行分析验证.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探讨βCD包合工艺,应用TLC、UV、GC、DSC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包合物进行质量考察.结果包合物确已形成一种新的物相,包合前后挥发油组成无变化.结论β-CD包合技术可以使肠康颗粒的挥发油固体化,从而减少挥发损失,提高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芪白平肺胶囊药材挥发油-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包合物,并考察其表征。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芪白平肺胶囊药材中挥发油-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粉末衍射法对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定。结果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CD的投料比为1∶8(ml/g),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2 h。混合挥发油包合后,成分未见明显改变,包合物与β-CD物理混合物的图谱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优选的包合工艺合理、简便易行,挥发油与β-CD形成稳定的包合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β-环糊精(β-CD)对难溶药物兰索拉唑(LPZ)的包合作用。方法:采用共蒸发法(CE)和喷雾干燥法(SD)按照LPZ∶β-CD的摩尔比为1∶1的比例制备LPZ-β-CD包合物,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傅立叶红外光谱法(FTIR)对SD法制备的包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并进行溶出度测定。结果:药物的部分基团已进入β-CD空腔形成了包合物,CE法和SD法制备的包合物溶出均优于LPZ与β-CD的物理混合物。结论:β-CD能明显提高LPZ的溶解度和溶出度。  相似文献   

12.
正交设计法优选维生素D3一β环糊精的包合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维生素D3-β环糊精(VD3-β-CD)包合物的一种良好的制备方法,以提高包合物收率和药物利用率.方法采用共沉淀法于60℃高速搅拌(10000rpm)制备VD3-β-CD包合物,选用正交设计法对摩尔比、包合时间及溶剂进行优选.结果经方差分析,得出最佳制备方法A1B2G1,即摩尔比为11,包合时间20min,溶剂为60%乙醇.结论采用最优条件制备的VD3-β-CD包合物收率和药物利用率均较高,且对光和热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确证双硒唑烷(Eb)的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形成,及探讨包合机制和可能的包合物结构图.方法 分别通过相溶度法、UV-vis、FTIR、DSC和1H-NMR等方法验证Eb/HP-β-CD包合物的形成.应用Chem3D软件,结合FTIR和1H-NMR数据,用计算机模拟包合物结构图,并对主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包合机制进行探讨.结果 经多种方法验证,均确证包合物形成.热力学参数显示包合过程为焓推动的熵减过程,可自发进行.FTIR和1H-NMR数据显示Eb的苯环结构可能被HP-β-CD的空穴所包合.结论 Eb与HP-β-CD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形成分子比为1:1的包合物,经测定其水溶解度增加了3 000多倍.初步推测本包合的主要驱动力是HP-β-CD空穴内的富焓水被客体Eb替换,是一个由热焓变化驱动的包合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维生素D3-β环糊精(VD3-β-CD)包合物的一种良好的制备方法,以提高包合物收率和药物利用率。方法:采用共沉淀法于60℃高速搅拌(10000rpm)制备VD3-β-CD包合物。选用正交设计法对摩尔比、包合时间及溶剂进行优选。结果:经方差分析,得出最佳制备方法A1B2C1,即:摩尔比为1:1,包合时间20min,溶剂为60%乙醇。结论:采用最优条件制备的VD3-β-CD包合物收率和药物利用率均较高,且对光和热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计算机辅助模拟设计对环糊精的包合作用进行理论研究,从分子水平对β-环糊精(β-CD)包合阿德福韦(PMEA)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 受体β-CD结构取自剑桥晶体结构库中“HEGXUM”的晶体复合物,不同价态的配体PMEA在OPLAS2005分子力场下经过优化后,以对接方法研究包合作用。结果 在包合过程中,PMEA容易被β-CD包合,包合后容易形成PMEA-β-CD包合物;包合过程中以β-CD∶PMEA=2∶1包合较β-CD∶PMEA=1∶1包合更容易形成包合物;分子间的范德华作用能起主要作用,而静电作用能起次要作用;配体 PMEA 所带的价电荷数也会对包合作用产生影响,PMEA在中性或带正电时可能有利于β-CD单分子包合,带负电荷有利于双分子β-CD包合。结论 β-CD与PMEA容易形成PMEA-β-CD包合物,包合的模式受β-CD摩尔比例和PMEA的带电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制备叶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以期提高叶酸的溶解性.方法 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叶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红外光谱、圆二色谱和差示量热扫描对包合物进行表征,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建立标准曲线方程对包合物中的叶酸进行定量.结果 物理混合物图谱与包合物图谱存在显著差别.结论 通过与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形成包合物,叶酸的溶解性得到显著提高;叶酸被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后呈现出新的理化特征,表明形成叶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  相似文献   

17.
张蓓  林东海  肖楠  刘珂 《医学教育探索》2007,(11):1635-1637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h2与羟丙基-β-环糊精在水溶液中形成的包合物的鉴定及包合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变化。方法分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差热扫描法、红外光谱法和相溶解度法研究人参皂苷Rh2与HP-β-CD的包合产物及包合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变化。结果在水溶液中,人参皂苷Rh2与HP-β-CD形成包合物的相溶解度图呈AL-型;人参皂苷Rh2与HP-β-CD在水溶液中的包合过程可自发进行(ΔG<0),且为放热反应(ΔH<0),同时也是熵减过程(ΔS<0)。结论人参皂苷Rh2与HP-β-CD在水溶液中可自发形成包合物,使其溶解度增加近80倍。选择适宜的包合温度将有利于包合过程的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青藤碱-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性质。方法 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青藤碱-β-环糊精包合物,纯化后利用体式显微镜观察各包合物的结晶形态,并通过红外光谱(IR)、差热分析(DSC)、X射线粉末衍射(XRD)、核磁共振氢谱(1H-NMR)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 对青藤碱-β-CD包合物,XRD检测到一组新的特征衍射峰,2θ分别为6.98°、8.48°、9.74°、9.92°、18.50°;DSC能观察到包合物与物理混合物存在明显不同;IR检测到青藤碱的部分特征吸收峰,受包合物形成的影响其强度降低,峰形变宽,发生位移或消失等现象;1H-NMR能检测到β-CD空腔内壁的两个质子H-3和H-5受包合物形成的影响其化学位移减小。这些表征试验均证实,青藤碱-β-环糊精包合物已经形成。结论 青藤碱与β-环糊精可形成稳定的包合物;β-环糊精可显著增加青藤碱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9.
高振珅  王兰 《医学教育探索》2012,43(10):1951-1956
目的 制备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CUR-HP-β-CD)包合物,并对其进行性质考察。方法 采用搅拌-冷冻干燥法制备CUR-HP-β-CD包合物,以HPLC法测定姜黄素(CUR)的量;运用正交试验法,以包合率和包合物收率为综合指标,优化CUR-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采用紫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熔点测定验证包合物;通过相溶解度法考察包合物中主客体分子之间的包合物物质的量之比,并对其油水分配系数、表观溶解度和水溶液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 采用搅拌-冷冻干燥法,在温度40 ℃、CUR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质量比为1∶5(mg/g)、包合时间3 h的条件下制备CUR-HP-β-CD包合物。经验证包合率达97%、包合物得率达99%,其冻干粉经鉴别已形成包合物,工艺优化成功。25 ℃下能形成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包合物,相溶解度图呈AL型,表观溶解度35 μg/mL。样品溶液在室温(25~30 ℃)自然放置50 d后测得包合物质量分数为95%,而CUR原料药则全部分解。结论 以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CUR-HP-β-CD包合物重现性好,工艺稳定,能显著提高CUR的溶解度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的香葱精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处方及制备工艺。方法将不同来源的香葱精油与β-环糊精(β-CD)以不同投料比,在不同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下进行包合。并以包合率、包合物产率、光稳定性、热稳定性以及释放度作为指标对不同处方及工艺下制备的包合物进行评价。结果最佳处方为:投料比为1:10(精油:β-CD);最佳制备工艺为:包合温度40℃,超声包合时间1h。上述条件下不同来源的香葱精油包合物包合产率无显著性差异。光解12d后,制备的包合物含量为0.90%-0.87%;在40℃-80℃受热12d后,制备的包合物含量为0.89%-0.64%。包合物2h体外释放度小于香葱精油与β-环糊精的混合物,约10h释放度达100%。结论采用超声法制备葱油包合物稳定性好,释放度高,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便于储存、运输及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