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广东省消灭淋巴丝虫病的监测与审评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消灭传染源,阻断传播,达到全省消灭淋巴丝虫病。方法:按消灭丝虫病的监测方案进行病原学和媒介学监测。结果:至2001年,全省血检1575905人,发现和治疗微丝蚴血症4074例。原丝虫病流行区各流行县(市)于无微丝蚴血症次年起,按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后10年内和10年后分别统计,共病原学监测178个乡镇316544人和341个乡镇520120人;每县(市)均在3个以上的病原学监测点进行蚊媒监测,在429个点共解剖雌性致倦库蚊250377只和中华按蚊(含嗜人按蚊)2297只。人群和蚊媒均未发现人体丝虫感染,结果显示这些地区丝虫病的传播已被阻断。结论:2001年9月,全省按照卫生部消灭丝虫病审评方案的要求,通过省级审评达到卫生部消灭淋巴丝虫病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海口市消灭丝虫病的对策和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现消灭丝虫病的对策和措施,方法:采用针对消灭传染为主的群体防治策略,通过调查摸底,普查普治,复查复治,巩固防治成果,查治补漏,加强后期纵,横向监测,结果:经过多年防治全市微丝蚴感染率从防治前的3.74%(4899/131113)降至0(0/16469),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从21.6%(166/767)降至0(0/3706),人群抗体水平与非流行区相近,结论:全市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实现了消灭丝虫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和分析丝虫病的防治方法和效果,探讨消灭丝虫病的有效途径。方法: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花都区丝虫病的流行趋势、防治措施、防治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60年代调查花都丝虫病流行区平均微丝蚴率为7.47%,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经过反复查治,1980年流行区人群微丝蚴率降至0.04%,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此后进行20多年的流行病监测,人群和蚊媒均未发现丝虫感染。1995年经省卫生厅审评,确认花都区已阻断丝虫病的传播,达到部颁消灭丝虫病标准。结论:花都区丝虫病防治在科学决策指导下,进行了传播媒介、治疗方法、防治策略及技术措施的一系列研究,确定以针对传染源为主导的防治策略及措施,使花都区丝虫病流行趋于终止。 相似文献
4.
5.
报告1983~1992年对田东县基本消灭丝虫病后进行监测,通过对残存微丝蚴阳性者复治,重点疫区村连续3年供应3‰海群生药盐,每年5个月,结果人群微丝虫阳性事和馓丝蚴密度继续下降,没有新感染。表明该县丝虫病的传播已被阻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 ,丝虫病曾在费县广泛流行 ,平均微丝蚴感染率 2 0 4 3% ,给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经过 4 0多年的普查普治 ,全民服药和药盐防治 ,于 1978年人群微丝蚴感染率降至 0 0 4 % ,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自 1984年以来 ,微丝蚴感染率下降到零 ,达到了消灭丝虫病的标准要求。 2 0 0 3年 10月通过省市消灭丝虫病审评 ,确认达到消灭标准。1 丝虫病流行情况1 1 感染情况 :我县自 195 5年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全县微丝蚴感染率为 2 4 16 % ,个别村高达 39 5 % ,有的一家人均为微丝蚴阳性。1 2 地理分布 :调… 相似文献
7.
<正> 如东县原为班氏丝虫病中、低度流行区,流行范围达36个乡镇,流行区人口80多万。从1958年起,采取普查普治、复查复治等方法,至1983年经江苏省卫生厅考核,达到了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此后,按照卫生部《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监测工作技术方案》进行监测,结果如下。1 内容和方法 根据原丝虫病流行程度、方位及点多面广的特点进行分层整群抽样,选定病原学监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广西田阳县在丝虫病防治初期采取普治的措施后,人群微丝蚴率由1959年的4.44%,下降至1975年的2.36%。1975~1979年采用对象治疗加流行村全民服药,微丝蚴率下降0.61~0.87%。1980年普海群生药盐的巩固措施,1981年微丝蚴率迅速下降至0.11%,经1984~1994年的监测,除1985年检出3例微丝蚴阳性者外,其余各年均未发现阳性,蚊媒监测亦未发现幼丝虫自然感染,IFAT检测人群抗体阳性率降至非流行区抗体水平,表明丝虫病的传播已阻断,达到了消灭的目的。认为基本消灭丝虫病的监测,应重点放在防治比较薄弱的边远山区。 相似文献
9.
10.
汤国文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4):558-560
临沂市于1994年12月撤地划市,原辖13个县(市),1989年日照升为地级市,同年沂源县划归淄博市,1992年莒县划归日照市。临沂市现辖9县,3区(原临沂县分为兰山、河东、罗庄区),250个乡、镇(办事处),9548个村。总人口为1001万人。据流行病学预测,20世纪50年代中期全市约有微丝蚴阳性者和晚期丝虫病患者150万例。丝虫病的流行,严重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根据丝虫病在人群中的流行强度,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防治对策与措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防治效果。现将临沂市消灭丝虫病对策与措施效果评价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不同防治阶段人群慢性丝虫病患病率,为开展慢性丝虫病控制和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东省丝虫病不同防治阶段的丝虫病人症状体征调查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防治丝虫病前、基本灭丝考核、防治后期监测、消灭丝虫病后4个阶段的慢性丝虫病患病率分别为2.92%(479/16423)、0.34%(373/109561)、0.08%(172/208683)和0.06%(18/29700)。慢性丝虫病3种主要体征鞘膜积液、乳糜尿、象皮肿的构成比随着丝虫病的防治进展而发生改变,防治前鞘膜积液占的比例最大(75.16%),以后逐渐减少,到消灭阶段调查已难发现;而乳糜尿和象皮肿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到消灭阶段分别占42.11%和51.63%。结论通过防治,慢性丝虫病发病率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还存在不少象皮肿和乳糜尿病例,必须寻找有效的控制和治疗方法,尽量减轻其痛苦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了解消除丝虫病后的流行动态,探讨消除丝虫病后的监测方法。方法采用血清学结合病原学的监测方法,对可能遗留有残存传染源的地区和重点流动人口进行监测;对原微丝蚴血症者进行追踪观察。结果2002-2006年共血检12267人,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对重点流动人口血检4390人,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2004年对来自安徽等省的人群检测丝虫IgG4,结果1例抗体阳性,血检为阴性;对57个村原微丝蚴血症者1087人追踪观察,没有发现微丝蚴血症者。在35个县进行慢性丝虫病调查55746人,发现有体征症状者24例(其中下肢象皮肿13例、乳糜尿10例、鞘膜积液1例),患病率为0.04%。对45例慢性丝虫病患者给予治疗和处理(其中乳糜尿31例、象皮肿14例),结果乳糜尿复发率为22.58%,象皮肿患者感染发炎(淋巴管炎)的次数明显减少。结论广东省消除丝虫病的成果巩固,内源性传染源存在的可能性极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阻断班氏丝虫病流行传播的策略和技术措施,消灭班氏丝虫病。方法:全民普查。确定班氏丝虫病流行分布;分析班氏丝虫病的病原生物学特点,选用防治病原为主导的策略;制定和推广应用反复查治病原的防治技术措施;建立监测系统,消灭残存传染源。结果:确定了查治传染源策略,制定了针对病原的防治技术措施;1998年,广东省卫生厅组织专家对我市进行消灭丝虫病审评,确认我市已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达到了消灭丝虫病标准。结论:单一针对病原采取反复查治的技术措施.能达到阻断班氏经虫病传播、消灭班氏缆虫病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阻断班氏丝虫病流行传播的策略和技术措施,消灭班氏丝虫病。方法 全民普查,确定班氏丝虫病流行分布;分析班氏丝虫生物学特点,选用了反复防治病原为主导的策略;制定和推广应用反复查治病原、查治结合重点村全民服药、查治结合重点流行区服食海群生掺拌食盐等防治技术措施;建立监测系统,消灭残存传染源。结果 1998年,广东省卫生厅组织专家对我市进行消灭丝虫病审评,确认我市已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达到了消灭丝虫病标准。结论 单一针对病原的技术措施,能达到阻断班氏丝虫病传播,达到消灭班氏丝虫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东省丝虫病防治后期流行动态,为制订消灭丝虫病技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建立纵向、横向监测系统,观察人群和蚊媒的自然感染变化情况。结果:全省9个纵向观察点1988、1990和1992年人群微丝蚴率为0.19%、0.14%和0.05%;5年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分别为0.11%、0.03%、0.03%、0.01%和0.01%,1991和1992年未发现感染期幼虫;中华按蚊均未发现幼丝虫感染。人群微丝蚴率及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均呈下降趋势。1980~2000年,进行了系统的横向监测,共血检1575905人次,检出微丝蚴血症者4074例,并给予海群生正规治疗;1986年后未发现自然感染的蚊媒,1997年后已无微丝蚴血症者。结论:丝虫病防治后期其传播已被阻断,只要加强监测,单一处理残存的微丝蚴血症者即可消灭丝虫病。 相似文献
17.
Filariasis is a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 India and inspite of existence of the National Filaria Control Programme since 1955, currently there may be up to 31 million microfilaraemics, 23 million cases of symptomatic filariasis, and about 473 million individuals potentially at risk of infection. Over the last 10 years advances have led to new diagnostic/ treatment tools and control strategies for filariasis. The new control strategy aims at transmission control through mass treatment and at disease control through individual patient management. As a signatory to 50th World Health Assembly resolution on global elimination of lymphatic filariasis in 1997, revised filariasis control program was launched in India in 13 districts in seven endemic states where mass drug administration was undertaken. Single dose mass administration annually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techniques has already eliminated lymphatic filariasis from Japan, Taiwan, South Korea and Solomon Islands and markedly reduced the transmission in China. Very high treatment coverage (probably > 85%) is required to achieve interruption of transmission and elimination in India. Hence,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effective drug delivery strategies that are adapted to regional differences. This requires powerful advocacy tools and strategies as well as procedures for monitoring and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elimination programme.Key Words: Lymphatic filariasis, Mass drug administration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慢性丝虫病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重庆市慢性丝虫病患病现状,为治疗和照料慢性丝虫病患者提供依据。方法以乡为单位,历史资料记载的微丝蚴率分为≥10%、≥5%和<5%三层,每层随机抽取3个乡,每个乡抽样调查9个村。逐户走访,询问和/或查体,记录各型慢性丝虫病调查结果。用此方法调查的各型慢性丝虫病人数,估算全县现有各型慢性丝虫病患者人数。微丝蚴率低,慢性丝虫病患者少,分布范围小的区县,以村为单位,对曾经有丝虫病流行的村进行逐户走访调查,记录调查结果。结果抽样调查 估算 普查,尚有慢性丝虫病患者23 426 例,患病率为0.94%,其中象皮肿占3.99%、鞘膜积液占55.78%、乳糜尿占33.63%、混合型占6.60%。与20世纪 90年代摸底数的56 008例比较,减少35 282例,下降了58.17%。微丝蚴率越高的地区,慢性丝虫病患者亦多, 经相关分析(r=0.95,P<0.0005)。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掌握了重庆市慢性丝虫病现状,为今后开展对慢性丝虫病患者的治疗与照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阻断班氏丝虫病流行传播,消灭传染源,达到全市消灭班氏丝虫病。方法:按广东省消灭丝虫病的监测方案,进行病原学和媒介学监测,根据卫生部消灭丝虫病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无微丝蚴血症者次年起至1996年,全市血检14314人,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按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后10年内和11年后分别统计,病原学监测6个乡镇10814人和5个乡镇3500人,在4个病原学监测点进行蚊媒监测,共解剖雌性致倦库蚊4207只,人群和蚊媒均未发现人体丝虫感染,显示本市丝虫病的传播已被阻断。结论:按照卫生部消灭丝虫病审评方案的要求,1997年11月县级市审评,2001年9月省级审评,均达到卫生部消灭丝虫病的标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