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鼻窦为鼻腔周围颅骨中的含气空腔,共有四对八个,称为上颌窦、筛窦、额窦及蝶窦。因所在位置不同分前后两组,前组鼻窦包括上颌窦、前组筛窦和额窦,自然开口在中鼻道:后组鼻窦包括后组筛窦和蝶窦,开口在上鼻道。因与鼻腔相通,鼻窦很容易感染发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检查对慢性化脓性鼻窦炎与霉菌性鼻窦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2014年3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鼻窦炎患者按照疾病类型分为A组(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患者)和B组(霉菌性鼻窦炎患者),各15例.对比两组患者CT影像学下的病变范围、病变密度以及窦壁骨质受累情况.结果:A组患者双侧多鼻窦累及概率(80.00%)高于B组,B组单侧上颌窦累及概率(60.00%)、钙化灶出现概率(86.67%)、窦壁骨质破坏发生概率(40.00%)均高于A组,上述数据组间对比存在较大差别(p<0.05).结论:CT检查可有效鉴别诊断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和霉菌性鼻窦炎. 相似文献
3.
分析小儿慢性鼻窦炎50例,其中3-7岁25例(25/50,50%),7岁以上18例(18/50,36%).均有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等病史.小儿慢性鼻窦炎症状主要是反复鼻塞,流脓涕,反复咳嗽,头痛.诊断主要依靠症状、体征、X线检查及CT检查.认为CT检查是小儿慢性鼻窦炎较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患鼻炎已经快两年了,在医院确诊为下鼻甲肥大、慢性鼻炎,还做了CT,发现有轻微的上颌窦炎。经常感觉头痛头涨,鼻子交替性阻塞,易感冒。请问手术是否是惟一的治疗办法?效果好不好? 相似文献
5.
<正>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可单发于某一鼻窦,但多数为两个以上鼻窦先后或同时罹患。以慢性上颌窦炎最常见,并于筛窦炎同时存在。我院从2006年11月~2008年5月采用桉柠蒎治疗慢性鼻窦炎治疗组66例及对照组64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隋国峰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5):95-96
目的:探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2016年9月~2019年9月选取8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患者均采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成效及鼻腔鼻窦恢复情况.结果:随访调查可知,痊愈患者36例(45.00%),好转患者40例(50.00%),无效患者4例(5.00%),治疗总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不同分布OMC区变异慢性副鼻窦炎的药物疗效的评价价值。方法 将64例慢性鼻窦炎(不含息肉)患者按窦口鼻道复合体(OMC)变异分布范围分成3组进行药物治疗,运用多层螺旋CT扫描观察不同分布范围OMC慢性鼻窦炎相同药物治疗效果,进行鼻窦CT的Lund-Mackay评分。结果 组一中4例治愈,42例好转,3例无效,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二中0例治愈,10例好转,3例无效;组三中2例无效;组二和组三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对不同范围OMC区变异副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方案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飞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4,(11):180-180
目的:探讨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CT及MRI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10例,回归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总结CT及MRI诊断的要点。结果:10例患者中,发生于蝶窦5例、筛窦3例及上颌窦2例。其中,CT检查的表现为:受累窦腔内充软组织影、窦壁骨质破坏且伴有周围骨质增生肥厚;MRI检查表现:TIWI低信号3例、等信号7例,信号增强后病变发生明显的强化。结论:在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中,CT及MRI检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联用两种方法提高诊断及鉴别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空气颗粒物与慢性鼻窦炎(CS)组织形态学改变的关系。方法 收集CS Ⅰ、Ⅱ、Ⅲ型筛窦病变黏膜组织共60例、正常筛窦黏膜对照组织16例、成人及胎儿尸检肺组织各5例。对上述标本分别行HE染色及Warthin-Starry(W-S)空气颗粒物特殊染色,另对CSⅠ、Ⅱ、Ⅲ型病变黏膜行VG染色显示并测量基底膜的厚度。结果W-S染色发现,在各型CS病变黏膜上皮表层及损伤脱落处细胞内均有黑色空气颗粒物沉积。颗粒沉积的程度在CSⅠ、Ⅱ、Ⅲ型间逐渐加重,轻、中、重度沉积的例数:Ⅰ型分别为11/20、7/20、2/20例;Ⅱ型分别为5/20、9/20、6/20例;Ⅲ型分别为3/20、6/20、11/20例。颗粒沉积程度越重,其基底膜越厚,Ⅰ、Ⅱ、Ⅲ型基底膜厚度分别为(12.15±4.73)、(16.67±2.22)、(23.75±3.48)μm,3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没有损伤的黏膜上皮细胞及对照组正常筛窦黏膜上皮层内极少见到此空气颗粒物。结论 在CS病变黏膜上皮表层及细胞内存在空气颗粒物,此颗粒物的存在与CS病变的发生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鼻窦内窥镜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探讨老年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在我院耳鼻咽喉科内选取60例已经被确诊为老年慢性鼻窦炎的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并将60例患者分配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并分别使用不同治疗方法,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手术方法,观察组则使用鼻窦内窥镜治疗,对比两种不同疗法的临床疗... 相似文献
11.
鼻窦炎是儿童的一种常见病、多见病。目前多采用抗生素、滴鼻药、鼻窦负压置换疗法、上颌窦穿刺冲洗等方法治疗,有的虽有一定的疗效,但治疗时间较长;有的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患儿多恐惧,多不能配合完成操作,有资料表明上颌窦穿刺冲洗对儿童慢性鼻窦炎无效。我科自2000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应用两种不用手术方式对患有慢性鼻-鼻窦炎的儿童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8例慢性鼻-鼻窦炎患儿病例,并将其平均分成常规组与内镜组。常规组患儿采用临床常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内镜组患儿采用内镜鼻窦手术技术进行治疗。结果内镜组患儿治疗后鼻窦炎症状改善效果明显由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结论应用内镜鼻窦手术技术对患有慢性鼻-鼻窦炎的儿童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和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治疗的58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将其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两组,每组29例,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中,总有效率是96.6%,并发症发生率是3.4%;常规组中,总有效率是69.0%%,并发症发生率是24.1%.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采用鼻内镜手术,能够很大程度上清除病灶,有效地降低鼻窦炎鼻息肉的复发概率,使得鼻腔开放良好,窦腔黏膜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进而提升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上饶市立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6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试验组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生命质量[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疾病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对慢性鼻窦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常规药物治疗无效后采用FESS治疗的68例慢性鼻窦炎(不伴有鼻息肉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单侧发病47例(单侧组),双侧发病21例(双侧组)。患者均于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行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生活治疗改善情况[采用鼻腔鼻窦结局测试量表(SNOT-22)评估]。结果 术后6个月,两组SNOT-22总分及各领域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NOT-22总分及各领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双侧组分别有41例、16例患者术后6个月的SNOT-22总分达到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MCID),即达到显著改善。结论 FESS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多数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2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保守药物治疗,试验组给予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儿童中慢性鼻-鼻窦炎发病情况与其CT表现的关系。方法对125例腺样体肥大的儿童行常规鼻部64排CT检查,统计分析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生率与CT测量腺样体体积的关系。结果腺样体轻度肥大(A/N<0.6)与慢性鼻-鼻窦炎发病与否无关(P>0.05)。腺样体中重度肥大(A/N≥0.61)的患儿更易合并慢性鼻-鼻窦炎,且呈正相关关系(P<0.05)。即随着腺样体肥大程度的增加,慢性鼻-鼻窦炎发病率亦增加。结论儿童腺样体肥大CT表现与慢性鼻-鼻窦炎密切相关,及时治疗腺样体肥大对预防及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闫悦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8):89-90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5例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鼻内镜手术治疗干预组,实施鼻内镜手术。另外选择以往25例实施传统开放手术的患者作为开放性手术治疗干预组,分析治疗总有效率、头昏、间断性流鼻涕、鼻塞和头痛、嗅觉降低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鼻内镜手术治疗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开放性手术治疗干预组,头昏、间断性流鼻涕、鼻塞和头痛、嗅觉降低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开放性手术治疗干预组,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开放性手术治疗干预组,并发症率低于开放性手术治疗干预组(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CT检查流程的改进措施,提高CT检查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方法:观察应用措施前后600例CT检查者的检查盲区、CT检查报告准确率、患者满意率。结果:未用措施前,对照组300例患者CT检查有1例存在检查盲区,因患者口述严重头疼故没有离开CT机立即重做CT确诊脑出血、CT检查报告2例书写存在瑕疵、患者满意率93%;应用措施后,观察组300例患者CT检查无盲区、CT检查报告无瑕疵、患者满意率98%。结论:本文措施可提高患者CT检查准确率,杜绝CT检查盲区。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冠状动脉心脏CT检查前后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420例于2015年3月-2019年7月在本院接受冠状动脉心脏CT检查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210例,CT检查前后行常规护理)和护理组(210例,检查前后行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诊断成功率及对护理的总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后发现,护理组患者诊断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且护理组对护理的结果也更为满意,以上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进行冠状动脉心脏CT检查前后对患者开展综合性护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检查的准确度,并使患者对检查的过程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