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护士在临床配液加药时,徒手掰折安瓿易发生皮肤损伤,戴手套操作又不太方便,作者佩戴自制指套进行操作,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红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4)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士的手经常会因为折安瓿而受伤,经多次试验,笔者研制了护指套,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材料与制作 取一次性输血器茂菲滴管1个,剪去两端留取中间段5~6 cm,将一端剪成2片半圆形并将其弧线两端延长线剪开至约3 cm处(开口的长度可视指关节的长短而定)为开口端,形成2片蚌状保护片.
使用方法 将右手示指从开口端插入并露出指尖,保护片分别对准手指侧面(操作面),侧开口分别对准指腹和指背的中线第2、3指关节处,使保护片对手指侧面形成保护区,且不影响关节的活动;使用时戴在右手拇、示指上,按常规用砂轮锯安瓿消毒后折安瓿即可.根据需要可用于其他各手指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士的手经常会因为折安瓿而受伤,经多次试验,笔者研制了护指套,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赵燕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32):4155-4155
掰安瓿抽取药液是静配中心加药护士每天面临的事情。有些安瓿玻璃较薄,使用握力不当,玻璃易粉碎在手里,有些安瓿玻璃较厚或是安瓿容量较大,再加上新护士,掰前潜意识中就有种恐惧感,故常常用笔、开瓶器、砂轮敲击,容易划伤手。如何规范、简易地掰断安瓿而又避免玻璃安瓿的碎片伤及自己的手指,备受临床护理工作者的关注。2013年10月起,静配中心的加药护士使用自制的一次性掰安瓿工具,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对两种掰折安瓿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使用自制玻璃安瓿锯掰器掰折安瓿法设为实验组,传统的砂轮割锯纱布包垫掰折安瓿法设为对照组,对两种操作方法从药液有无污染、操作所用时间、安瓿玻璃微粒数、安瓿不规则破裂瓶数,以及两种操作方法对护士手划破的次数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在操作计时、安瓿不规则破裂瓶数、划破护士手的次数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种操作方法对药液污染、产生玻璃微粒方面差异均无意义(P0.05)。结论自制玻璃安瓿锯掰器掰折安瓿可明显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避免了护士手的割伤,改善了护士的职业防护,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同时减少了纱布的浪费,降低了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14.
在制造工艺日趋精致的今天,护士手中的安瓿很多不需要用沙锯划痕即可掰开.但也有个别安瓿划痕不清晰,很难折断,尤其在急救时为了节省时间,护士会用随手触及的物品如启瓶器、剪刀、止血钳等硬物敲击安瓿的颈部.这样很容易把安瓿敲碎,造成药液浪费,且碎裂的玻璃渣会掉入安瓿瓶中污染药液,甚至会飞出,导致对人员的伤害.笔者在无意中发现1种非常简便的方法:即用另1支安瓿的底部代替沙锯划难折断安瓿的颈部,形成划痕后常规消毒处理即可.此法省时省力,划痕清晰,可以防止上述不良情况发生,也可防止护士在急救时硬掰安瓿将瓶体捏碎划伤手指.…… 相似文献
15.
朱霞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
在临床工作中,要使用大量大小不一的安瓿药品,安瓿在制作的过程中,虽然标示了易折标志,但在临床使用中,并不容易折断,工作中很容易使手指受伤。特别是对于10~20 ml的大安瓿,非常容易刺伤手指,不但污染了药液,而且让我们医务人员手指反复受伤,影响工作效率,手指受伤也增加了自身感染机会。因此,研制出一种安瓿防割指套,既预防了药液污染,又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安全性。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静脉输液用的针剂一般都用密闭的玻璃安瓿装.护士配药过程中,由于玻璃安瓿制作工艺上的缺陷及护士掰玻璃安瓿的方式不当致玻璃碎片增加,导致药品资源的浪费及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危害增加.现将掰玻璃安瓿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刘丽英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12(22):2156-2156
临床工作中,当医护人员掰安瓿时,断口有时偏离砂轮割痕,甚至导致安瓿顶部破裂从而造成意外损伤.我区近段时间分别用10 ml,5 ml,2 ml一次性注射器掰砂轮划过的大小不一的安瓿1000余次,未发生意外损伤.现简介如下:根据安瓿大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将注射器活塞抽出针头取下刺针筒备用.将安瓿放入针筒内,从透明的针筒外侧可看到砂轮割痕标记,方便掌握用力方向顺利折断安瓿. 相似文献
19.
静脉输液用的针剂一般都用密闭的玻璃安瓿装。护士配药过程中,由于玻璃安瓿制作工艺上的缺陷及护士掰玻璃安瓿的方式不当致玻璃碎片增加,导致药品资源的浪费及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危害增加。现将掰玻璃安瓿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