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分析“大三阳”患者的HBeAg浓度与HBV复制水平的关系,并探讨用化学发光法检测HBeAg浓度用于HBsAg阳性病例与HBV复制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其中血清“大三阳”患者共143例,应用荧光定量PCR(f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FQ—PCR)和化学发光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测定乙型肝炎病例的血清HBeAg浓度。比较不同DNA复制水平病例的HBeAg浓度,以及不同HBeAg浓度病例的DNA水平,同时进行HBeAg浓度与DNA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HBeAg浓度与HBVDNA复制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BsAg和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例血清HBeAg浓度与HBV复制水平有一定相关性,相关性R≥0.9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慢性乙型肝炎及与HBV感染相关的肝硬变和肝癌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在反映体内病毒复制方面存在的差异,进一步评价HBVM的临床意义,以及肝炎活动时,肝脏损害与血清中HBVDNA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信号引物能量转换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04例不同HBV感染患者血清HBVDNA含量。结果:不同HBV感染患者HBV含量范围在104.49~109.93拷贝/毫升,其中急性乙肝含量(106.231±0.758)显著低于慢性乙肝(107.774±1.281),乙肝后肝硬变(107.861±0.970)和原发性肝癌患者(108.035±1.501)的含量(P<0.05和P<0.01;HBeAg(+)患者的含量(108.145±1.091)显著高于HBeAg(-)/抗-HBe(+)患者(106.900±1.247)的含量(P<0.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BVDNA含量与血清ALT水平无明显相关。结论:HBV感染的慢性化可能与血清HBVDNA含量高有关,HBV感染患者的肝损伤与血清HBVDNA含量无明显关系;e系统血清转换后,HBV并未停止复制,只是复制水平降低,应用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含量有助于HBV感染患者预后的判断和重新评价HBV感染的自然史及HBVM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石惠清 《职业与健康》2007,23(7):514-5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血清中HBcAg、HBeAg、HBV—DNA与乙肝病毒(HBV)复制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71例临床诊断为乙肝的病人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cAg、HBeAg及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结果171例乙肝病人中,HBcAg阳性检出率为42.1%,HBV—DNA阳性检出率为48.0%,HBeAg阳性检出率为38.6%,HBeAg阳性病人中,HBcAg阳性检出率为95.4%,HBVDNA阳性检出率为98.5%。PCR检测HBV—DNA阳性病人中,HB—cAg阳性检出率为87.2%。结论检测血清HBcAg与检测血清HBV—DNA具有高度地一致性,HBeAg和HBcAg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是灵敏度最高的判断HBV复制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与HBV血清学标志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与HBV血清学标志的关系。 [方法 ] 测定不同乙肝血清学标志模式和 2 47份标志物全阴性的临床肝炎病人血清以半套式PCR荧光定量检测系统检测HBVDNA含量。 [结果 ] 在HBsAg、HBeAg阳性的血清中HBVDNA含量最高 ,血清HBeAg和HBVDNA含量密切相关。但在很少数HBeAg阳性血清中未能检出HBVDNA。在另外的乙肝血清标志物模式中 ,包括全阴性和抗HBs阳性 ,也有少数血清标本能检出HBVDNA ,其浓度分布的范围很广。 [结论 ] 少数血清HBsAg、HBeAg阳性的病人并不处于HBV活跃复制的状态。PCR定量检测HBVDNA含量更有助于乙肝的预后和抗病毒疗效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进一步探讨前S1抗原(PreS1Ag)测定在乙型肝炎诊断疗效和预后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ELISA法检测218例HBsAg阳性的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PreS1Ag和血清标志物(HBVM),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DNA,并对其中20例经拉米夫定治疗的急性患者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HBeAg阳性组,PreS1Ag阳性率为87.2%,HBeAb阳性组为59.8%,HBeAg、HBeAb均阴性组PreS1Ag阳性率为79.7%,PreS1Ag与HBVDNA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PreS1Ag的测定可动态观察乙刊肝炎病毒复制情况,可作为临床常规检测项目,是对乙肝病毒前C区突变时HBeAg的补充,在乙型肝炎的诊疗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患者HBV感染与临床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倪  王颖  潘洪洋 《中国医师杂志》2007,9(3):333-334,338
目的研究住院肝硬化病人的HBV感染状况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EIA、PCR方法。对158例乙肝肝硬化病人的年龄、性别、血清HBV标志物及HBVDNA定量、肝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比例为2.7:1、HBsAg阳性79.7%、eAg阳性42.9%。DNA检测阳性率84.1%、其中eAg阳性组的血清DNA载量明显高于eAg阴性组。与DNA阴性组比较。DNA阳性组呈明显低龄(P〈0.01)、肝功检测ALT、TBIL、ALB明显高值(P〈0.05)。结论住院乙肝肝硬化以男性、HBsAg阳性、eAg阴性、DNA阳性的慢性感染者居多。HBV的活跃复制与肝脏的炎症及进展有关。抗病毒应为慢性HBV感染过程中包括肝硬化在内的任何阶段的重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乙肝血清HBV标志定量与HBV DNA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的乙肝病毒标志(HBVM)定量与HBVDNA检出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89例各型乙肝患者用放射免疫定量分析测定HBVM,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HBVDNA.结果HBVDNA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总检出率为51.93%,并以重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为最高;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其次,淤胆型肝炎为最低;HBeAg阳性组与抗-HBe阳性组HBVDNA检出率分别为84.76%和34.37%,(P<0.001).结论HBsAg、HBeAg的含量与HBVDNA检出率有明显相关性,可用HBeAg替代HBVDNA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李晓斐  杨奎真  任清波 《职业与健康》2005,21(10):1533-1534
目的 进一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2抗原抗体的临床意义及其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与荧光PCR法检测HBV前S2抗原抗体、HBVM及HBVDNA含量.结果 HBeAg(+)与HBeAg(-)组HBV前S2抗原阳性率分别为80.9%和31.9%,差异有非常显著性;HBsAg(+)与HBsAg(-)组HBV前S2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8.8%和65.6%,差异有非常显著性;S2抗原与HBVDNA的复制和含量关系密切;S2抗原在急慢性乙肝中的阴转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HBV前S2抗原与HBeAg及HBVDNA可同时作为HBV存在和复制的标志,前S2抗体可作为HBV被清除和病情好转的指标之一,前S2抗原持续阳性则与乙肝慢性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免疫阻断治疗后新生儿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动态变化。方法193例乙肝病毒(HBV)携带孕妇分娩的193例新生儿于出生后12h内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同时在另一部位肌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HBVac)10μg。新生儿出生后即刻、6、12、18个月时采静脉血检测HBV标志物(HBVM)及HBVDNA。结果出生时新生儿乙肝表面抗体(HBsAg)阳性率16.6%,宫内感染率为3.6%。孕妇血清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HBVDNA〉1500拷贝/ml分娩的非宫内感染婴儿出生时HBsAg阳性占13.3%,6月龄时均转阴;出生时抗HBs均阴性,12月龄时均转为阳性;出生时HBeAg阳性占95.2%,12月龄时均转阴;抗HBe始终为阴性;出生时抗HBc均为阳性,12、18月龄时阳性占31.3%和27.1%。孕妇血清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HBVDNA≥500拷贝/m1分娩的非宫内感染婴儿出生时HBsAg阳性占5.0%,6月龄时转阴;出生时抗HBs均为阴性,12月龄时均转阳性;HBeAg始终为阴性;出生时抗HBe均阳性,12月龄时均转阴;出生时抗HBc均阳性,12、18月龄时阳性占65.0%和50.O%。出生时非宫内感染婴儿与母亲HBsAg阳性率(12.4%与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HBs均阴性;抗HBc均阳性;HBeAg阳性、抗HBe阳性差异元统计学意义。结论HBV感染孕妇所生婴儿,只要及时给予HBIG与HBVac免疫阻断,可降低HBV感染率。HBeAg、抗HBe或抗HBc阳性随着日龄增长,可逐步转阴,且HBeAg、抗HBe转阴比抗HBe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前S2抗原与病毒载量及转氨酶的关系。方法测定154例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前S2抗原、HBVDNA及ALT、AST,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HBVDNA阳性率为45.5%,前S2抗原。阳性率为67.5%;前S2抗原与HBV。DNA有关(R=0.236,P〈0.01);前S2抗原阳性组ALT、AST均高于阴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S2抗原与病毒载量相关,但不可完全替代HBVDNA,可作为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病毒复制的辅助指标,肝脏的炎症活动可能与其有关。  相似文献   

11.
2372例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血清HBVM模式的转变规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血清标记物(HBVM)模式的转变规律。方法 对2372例无症状HBV携带进行了2-11年(平均4.14年)血清HBVM模式的随访,随访期内不用任何抗病毒药。结果 最初HBVM模式为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简称“大三阳”)和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简称“小三阳”),随访终点时分别有62.1%和67.4%保持原模式不变;而最初模式为“大二阳”(HBsAg、HBeAg均阳性)、“小二阳”(HBsAg、抗-HBc均阳性)、“单抗-HBc阳性”(单项抗-HBc阳性,其余4项均阴性)、“单HBsAg阳性”(HBsAg阳性,其余4项均阴性),随访终点时保持原模式不变的比率较低(分别为39.3%、32.4%、8.7%、5.6%)。小三阳或小二阳随访期间仍可出现病毒复制(HBsAg阳转)。HBsAg、HBeAg平均每年阴转率分别为1.16%、7.1%,抗-HBs、抗-HBe平均每年阳转率分别为0.63%、4.8%;HBeAg阴转率明显高于HBsAg阴转率(P<0.01);抗-HBe阳转率明显高于抗-HBs转阳率(P<0.01)。在随访期出现ALT升高468例(19.7%),其中160例(6.7%)表现为急性肝炎发作。结论 慢性无症状HBV携带长期随访中不同的血清HBVM模式可相互转换,并可出现肝炎活动。HBsAg自然阴转率和抗-HBs的自然阳转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前诊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最常用的指标主要是其血清学标志物(乙肝两对半),包括HBsAg、HBeAg、HBsAb、HBeAb和HBcAb.而临床上多采用乙肝两对半联合HBV-DNA定量检测来反映HBV感染及病毒复制情况.一般以HBsAg临床检查结果为阳性,伴或不伴其余标志物阳性,表示感染HBV.而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1例血清学标志物及血清HBV-DNA检测结果均阴性而经肝穿刺证实为HBV感染所致肝炎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PCR定量法检测424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DNA含量,与HBV血清标志物作对比研究。结果血清HBeAg阳性组中HBVDNA含量大于107拷贝/ml的占该组的60.34%,明显高于抗-HBe和抗-HBc阳性组中的12.09%和14.74%。而后两组HBVDNA检出率仍较高,分别为59.68%和63.24%。结论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灵敏度,且与HBeAg密切相关,能够准确反映病毒复制情况,从而为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治疗中药物选择及疗效观察提供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戴晨阳 《中国医师杂志》2002,4(12):1334-1336,133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感染孕妇血清HBV-DNA含量和乙肝标志物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同时针对高危人群采取适当措施,以降低宫内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了59例乙肝感染孕妇血清以及其胎儿股静脉血的HBV-DNA的含量。结果 乙肝孕妇血清HBeAg阳性组HBV-DNA含量明显高于抗-Hbe和抗HBc阳性组,而后两组中部分病例HBV-DNA水平仍很高。胎儿发生宫内感染与其母亲血清HBV-DNA含量有关,随着孕妇血清中HBV-DNA含量的增高,胎儿发生宫内感染的危险性也呈增高的趋势。结论 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水平对了解乙肝孕妇患者病毒复制和孕妇传染性的强弱与母婴传播的关系具有一定指导作用,采取适当措施,可以降低宫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HBV血清标志e抗原(HBeAg)的阳性与阴性模式在不同病毒复制水平中的分布,并分析这2种模式与丙氨酸转氨酶(ALT)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感染血清标志,运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测定HBV的拷贝数,采用速率法测定血清内的ALT。〔结果〕随着病毒复制水平的升高,HBsAg和HBeAg阳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检出率显著增加,HBsAg阳性和HBeAg阴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检出率具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而且HBsAg和HBeAg阳性组的ALT水平要显著高于HBsAg阳性和HBeAg阴性组(P〈0.001)。〔结论〕HBeAg阳性检出率与病毒复制水平和ALT异常的检出率间存在相关性,进一步证实了HBeAg阳性是反映HBV复制水平的可靠指标,可作为疾病进展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准确地定量检测血清、唾液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数量和免疫指标,进而全面评估唾液乙肝DNA在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方面的意义。方法:采用FQ-PCR法检测20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唾液中HBVDNA的含量。结果:(1)经FQ-PCR检测,200份标本中血清HBVDNA含量>103copies/ml的有180例(90%),相应的唾液中HBVDNA含量>103copies/ml的有145例(72.5%),同时病毒含量>105copies/ml标本中血清168例(84.0%),唾液98例(49.0%),血清HBVDNA与唾液HBVDNA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r=0.79,P<0.001)。(2)在不同的血清免疫指标组合中乙肝病毒含量也不相同,在HBeAg( )组与HBeAg(-)组中,血清与唾液的病毒含量与阳性率均存在HBeAg( )组明显高于HBeAg(-)组,在HBeAg( )组中血清、唾液HBVDNA平均水平分别为7.13、5.01 logcopies/ml。血清、唾液病毒含量在两组不同免疫组合中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乙型肝炎患者除了血清外,唾液中也存在具有感染性的高病毒载量HBVDNA,可能成为传染源之一。(2)唾液中定量检测HBVDNA与血液中HBVDNA含量存在明显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HBVDNA在体内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标志物与肝组织HBcAg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80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行快速经皮肝穿刺术取肝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检查HBsAg,HBcAg。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结果血清HBsAg均阳性,血清HBeAg阳性者48例、HBeAg阴性者32例,血清HBVDNA阳性者50例、HBVDNA阴性者30例。肝组织HBsAg阳性者68例、肝组织HBcAg阳性者43例。结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组织HBcAg表达与血清标志物HBVDNA、HBeAg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BsAg阴性肝炎测定HBVDNA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HBsAg阴性抗-HBc阳性慢性乙肝病人血清30例,恢复期急性乙肝病人血清100例,用PCR技术检测HBVDNA。结果:HBsAg阴性抗-HBc阳性的慢性及恢复期急性乙肝病人HBVDNA阳性率分别为70%和28%。结论:利用PCR技术对上述病例进行追踪检测非常必要。该类病例较可靠的治愈标准应是PCR鉴定血清HBVDNA阴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根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及HBeAg定量高低的不同组合,观察其对IFN、阿德福韦酯(ADV)的治疗效果,寻求抗病毒药物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择HBeAg阳性患者165例,根据所测HBVDNA及HBeAg定量高低的不同,将其分为A、B、C、D组。每组患者再随机分为IFN治疗组及ADV治疗组,48周时观察不同药物在各组患者治疗效果中的各项指标。结果IFN治疗组对HBVDNA抑制率、HBVDNA水平下降(≥21g拷贝/m1)的患者比例、HBVDNA阴转率及ALT复常率与ADV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HBeAg定量下降≥500.00 COL/ml的患者比例、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等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提示随着HBV DNA及HBeAg定量的增高,IFN和ADV的疗效依次下降,表现在ADV治疗组更为明显,显示在HBeAg血清转换率方面,IFN疗效明显优于ADV。结论根据HBVDNA及HBeAg定量的高低,对选择不同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HBx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意义。方法:以纯化的重组HBx蛋白为包被抗原,采用ELISA法,对173份乙肝病毒感染者进行血清学分析,结果:抗-HBx在HBV感染者中的阳性率为27.2%,抗-HBx主要出现在HBsAg,HBeAg,抗HBe和抗HBe阳性的血清中,在HBVDNA阴性的病人血清中检出率高,结论:抗-HBx的出现是HBV病毒复制减弱或消失的血清学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