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樊正伦 《家庭医学》2006,(24):58-59
人生天地之间,宇宙之中,一切生命活动不仅与大自然息息相关,而且受社会的制约和影响。这种把人体生理现象、精神活动与自然、社会结合起来考察人类生命规律的观点,就是中国古代文化所特有的“天人相应“的思想,也就是宇宙万物一体的观念。从文字记载考证,最初人们的这种认识还是比较朦胧的,如《管子》书中这样写道:“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这里从天人关系中提出两者协调一致的重要性。到了西汉初年,《淮南子》用人同天相比,发现一些类似之处,说:“头之圆也像天,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主张"天人合一"、"天人相应",认为人"与天地如一"。顺应自然,做到天人合一,才能颐养天年。"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跟着自然学养生《易经》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叫做"天人合一",就是说人与天地是相应的。那么"天人合一"的理论对养生又有什么指导意义呢?《黄帝内经》说":天地合气,命曰人。"意思是,人是天地的气组成的,人体的物质基础都来自天地,所以人的一切都离不开天地。既然如此,人的养生当然也不能离  相似文献   

4.
祖国医学自诞生起,就凝重地集结了天人相应的思想,认为:天人一理”、“人身一小天地”,《黄帝内经》里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指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化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最早提出天人相通思想的是孟老夫子:“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应当指出,早期孟老夫子所谓的"天",含有一定意志的主宰之义,而到了宋明清时代,这个“天”就是指客观纯粹的自然和宇宙。祖国…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哲学思想渗透于中医学,帮助构建了中医学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其中,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认为,人体的生命过程要受到自然环境的作用和影响.《黄帝内经》记载,"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意思是天地二气发生相互作用,阴阳交感,其中天地之精气相结合,化生了人体.因此认为,人体生命活动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天人合一     
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人体的机能要和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一致才能维持生命。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就是"天人合一"的观点。《黄帝内经》提出的养生大法,主要有"法于阴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天地自然阴阳二气的五行变化孕育了世间万物,化生了千姿百态的生命现象。 《黄帝内经》指出:“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参同直指》写到:“人秉天地阴阳五行而生身”。因此,人和世间万物的生命节律变化都受天地阴阳五行之气的影响和制约,人与万物必须保持和天地自然变化的和谐统一,才能维护人和自然变化的动态平衡。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阴平阳秘。人们要想实现同自然之道的和谐统一,就必须调整自己的生活、思维、情志乃至行为习惯,使之符合天地自  相似文献   

8.
章涵 《大众健康》2006,(1):52-53
《道德经》博大精深.现仅就其中有关养生之说与读者讨论—二:《道德经》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道法自然”。道.本意是道路;在《道德经》中的“道”是指天下万物的“大母”.是“宇宙第一原理”的代词。“道法自然”是说.天下万物(当然包括人的机体、健康、生活以及生命)的运行都要遵循天然之大法。“道法自然”与中医“天人合一”的理论非常吻合。《灵枢》中的“邪客”篇云:人与天地相应也。《黄帝内经素问》中的“四气调神大论”说.人应该顺应一年四季大自然的不同状况,采取各不相同的养生措施,逆之则伤。  相似文献   

9.
升降有序,气化有常中医认为人与宇宙大自然的天地阴阳相通。正如《医学源流论·阴阳升降论》指出:"人身象天地。天之阳藏于地之中者,谓之元阳。元阳之外护者谓之浮阳。浮阳则与  相似文献   

10.
中医养生越来越受现代人重视,大家都知道清火、排毒、艾灸的养生法,以及十全大补汤。但是,在养生道路上很多人本末倒置:遍寻宫廷秘方以求延年益寿,却违背天地的自然法则;为防病求医问药,但忘记修炼内心。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黄帝内经》可谓是如雷贯耳,但真正看过这本书的人,那就寥寥无几了.《黄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这本经典著作给养生提供了三大启示。  相似文献   

11.
德泉 《现代养生》2012,(19):10-13
太极拳是依据《易经》衍生出来的一门生命运动学,博大精深。太极拳是东方智慧型的运动模式,藏天地之玄机,蕴机体之律数。从某种角度讲,太极拳的运动形式,是与宇宙天体的运动模式相吻合,其活性的生态运动状态,表现出生生不息、无与伦比的生命价值。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当人一旦踏入社会的"熔炉"中,有机生命的价值便逐年减小,系统运行不断受到外界的不良干扰和影响,很多行为已不被自己所支配,而是受社会行为的驱使,这就是现代人之所以不太健康的真正原因。练太极拳,就是通  相似文献   

12.
严冬已过,暖春将临,试将春季如何养生呈献给读者。《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为气生,四时之法成",表明人与自然界生息相关,天人是相应的。每个人要使自己很好地生存在自然环境中,只有遵循天地四时阴阳的自然变化规律——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来顺应人体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时节律,通过养生之道提高人对自然变化规律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祖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日:“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此人与天地相应也。”说明我国古代已经认识到音乐中的五音六律与人的脏腑机能活动有一定关系。古人研究认为,宫音悠扬谐和,助脾健运,旺盛食欲;商音铿锵肃劲,善制躁怒,使人安宁;角音条畅平和,善消忧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为气生.四时之法成”.表明人与自然界生息相关.天人是相应的。每个人要使自己很好地生存在自然环境中,只有遵循天地四时阴阳的自然变化规律——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来顺应人体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时节律.  相似文献   

15.
《大众医学》2012,(3):74-74
《黄帝内经·素问》中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变化是同一道理。四个季节里气候各有特点.春温春生.夏热夏长.秋凉秋收.冬寒冬藏。我们的身体也需要进行不同时令的滋补和营养,  相似文献   

16.
在古代,人们就感觉到天气与健康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黄帝内经》对此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如『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明确指出了人与天气、环境的关系;又如『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阐明了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必然对人类产生巨大的影响。据人们的长期观察,气候的变化能诱发或加剧某些疾病,尤其是冬季更能体现疾病的季节倾向。  相似文献   

17.
在古代,人们就感觉到天气与健康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黄帝内经》对此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如『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明确指出了人与天气、环境的关系;又如『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阐明了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必然对人类产生巨大的影响。据人们的长期观察,气候的变化能诱发或加剧某些疾病,尤其是冬季更能体现疾病的季节倾向。  相似文献   

18.
应文辉 《家庭医学》2006,(21):51-51
祖国医学关于“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十分精辟的,其核心内容就是人必须和自然相适应,保持协调统一,方能获得健康。《黄帝内经》中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又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相似文献   

19.
<正>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点评:这里的"道"指自然规律。人居于天地之间,当然要遵行天地的变化规律。在养生方面,是指养生需要顺应自然的变化,如地域不同、四季更替等,这些对养生都有一定的影响。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莫强食饮,莫大沉醉、莫大愁忧,莫大哀思。——《养性延命录》点评:《黄帝内经》讲道,久行伤筋、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以"久视""久听"为例,久视使人失明,  相似文献   

20.
樊正伦 《家庭医学》2006,(12):58-59
人生天地之间,宇宙之中,一切生命活动不权与大自然息息相关,而且受社会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