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英杰  尹岭 《医学综述》2002,8(2):108-110
脑循环由自身调节、代谢和神经源性机制调控。尽管脑血管有丰富神经支配 ,但脑循环神经调节的作用仍不完全清楚。脑动脉壁富含丰富神经纤维 ,其中起自颈上神经节的交感神经纤维沿着颈内动脉深入到脑动脉。近年的研究表明 ,在各种血管区域包括脑血管 ,血管周围的交感神经对血管壁结构的营养、机械和化学特性产生影响[1 ] 。本文就交感神经切断对脑循环的影响综述如下。1 脑血管的交感神经支配人和动物脑血管上有较丰富的肾上腺能神经纤维分布。以脑底动脉环的主要动脉及其分支上最密集 ,基底脑动脉、椎动脉、大脑表面的微小动脉及静脉壁等均…  相似文献   

2.
<正> 脑血循环的神经调节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随着研究方法和检查仪器的改进,已有足够的形态和机能研究提示神经机制是调节脑血流的因素之一。一、脑动脉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分布早在1664年,Willis就描述了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上的神经纤维。19世纪末,Benedikt和Aronson又证实了这一观点,並证明伴随脑血管的神经起源于大脑基底部大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此后,通过应用光学、荧光染色。以及电镜的形态学技术,对不同种属动物脑血管的神经支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脑循环由自身调节、代谢和神经源性机制调控。尽管脑血管有丰富神经支配,但啮循环神经调节的作用仍不完全清楚。近年的研究表明,在各种血管区域包括脑血管,血管周围的交感神经对血管壁结构的营养、机械和化学特性产生影响。交感神经影响的研究通常利用高血压大鼠,假定有增强的交感神经活性。本文就化学性交感神经切除对脑循环及高血压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脑中枢的血管紧张素Ⅱ在水钠代谢的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儿茶酚胺能神经通路参与中枢血管紧张素Ⅱ对水钠代谢的调节。阻断儿茶酚胺能神经通路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中枢效应。中枢血管紧张素Ⅱ对水钠代谢调节的机制包括其对脑内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代谢的调节。在细胞水平这意味着脑内的血管紧张素Ⅱ可以与儿茶酚胺能神经元相互作用 ,调节与水钠代谢有关的脑神经核团的儿茶酚胺的合成、摄取和释放。对中枢血管紧张素Ⅱ和儿茶酚胺能神经通路相互作用机制的探讨 ,将有助于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参与水钠代谢调节的中枢机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缺血性脑细胞死亡机制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神经保护剂联合疗法可能为卒中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一些关于神经保护剂联合应用的动物实验数据表明,神经保护剂的联合使用比单一用药能更有效地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现就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联合应用神经保护剂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内栓塞治疗是脑血管疾病血管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 ,脑血管疾病的栓塞治疗有了长足进展。近年来我院对2 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真丝线段、可脱性球囊、钨丝螺旋圈、NBCA等栓塞材料进行脑血管栓塞治疗 ,效果满意 ,其中护理作用不容忽视 ,现将脑血管疾病血管内治疗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对 2 0例经皮行股动脉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确诊的患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 ,年龄 18~ 6 0岁 ,平均年龄 4 2岁 ;男 13例 ,女 7例。其中脑动脉瘤 3例 ,脑动、静脉畸形 11例 ,脑动、静脉瘘 5例 ,颈…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内皮素测定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皮素 (ET)作为一种神经介质参与多种脑功能调节 ,不仅存在于神经系统血管内 ,而且分布在神经细胞内。脑血管疾病血浆内质素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已有报道 ,但有关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内皮素的报道较少。本研究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7月 ,通过观察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内皮素的改变 ,探讨VD患者ET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研究对象1.血管性痴呆组 (VD) 选取VD患者 4 1例 ,男 2 3例 ,女 18例 ,年龄 (6 6± 9)岁。病程 4~ 2 3月 ,文化程度 :大学 5例、高中 7例、初中 12例、小学 17例。所有患者均无意…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 ( SAH)后继发脑血管痉挛( CVS) ,是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自从 Ecker等 [1]于 1 95 1年首先报道了蛛网膜下腔出血 ( SAH)后出现脑血管痉挛的现象以来 ,人们对 SAH诱发的脑血管痉挛的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并探索出一系列的治疗方法 ,现综述如下 :1 SAH后 CVS的机制1 .1 脑血管紧张度的调节 许多因素通过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及内皮细胞来调节血管紧张度 ,包括物理因素 ,如血压、血流 ;组织代谢产物 ,如 p H值、乳酸、ATP和 CO2 ;血管神经调节 ;激素的影响 ,等等。内皮细胞既能产生内皮衍生舒张因子…  相似文献   

9.
人大脑皮质微血管构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是生物体内起主导作用的最精细、最复杂的器官 ,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指挥者和调整者。一般在常温下 ,停止脑的血液供应 6~ 8s,将出现脑电图的改变和意识障碍。据临床统计 ,脑血管疾患是神经学科最常见的一种疾病 ,死亡率高 ,后遗症重 ,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因此 ,人脑皮质微血管构筑学的研究 ,特别是微血管构筑的定量研究分析 ,对探讨脑血管的微循环血流动力学规律 ,阐明人脑血管疾患的发病机理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应用意义。自从Galen时代以来 ,脑血管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2 0世纪初就发现人的大脑皮质不同部位的血管密度…  相似文献   

10.
<正> 脑内血管构筑的研究是在脑外血管观察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工作,它使人们能够了解血管在脑内各种神经成分中的分布规律,因此不仅是解剖学的一项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同时也能为神经放射学、血液流变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形态学基础,当然也能为临床脑  相似文献   

11.
神经血管耦合(NVC)作为调节脑血流重要的机制,可根据脑活动需求及时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以维持大脑内环境稳态.脑小血管在大脑的自动调节中起关键作用,其主要依赖于NVC的正常运行.NVC机制受损,可导致位于脑微循环终末端的小血管缺血缺氧,局部脑血流无法响应神经元信号传导,引起或加重脑小血管疾病甚至认知功能障碍、痴呆等.近年...  相似文献   

12.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由脑血管疾病导致脑功能损害的一类疾病,主要表现为认知能力、学习记忆的下降。血管因素是影响其发病的主要因素,慢性脑低灌注是导致血管功能障碍致机体认知功能受损重要的危险因素,适合的动物模型是研究其病理机制的重要手段。该文概述了脑低灌注致脑血管疾病在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机制及几种常用的实验性慢性脑低灌注动物模型的制作,探讨其和血管痴呆病理机制的相关性,以期为药物干预慢性脑低灌注致血管性痴呆提供适合的动物模型并为临床药物的机制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内皮素(ET)作为一种神经介质参与多种脑功能调节,不仅存在于神经系统血管内,而且分布在神经细胞内.脑血管疾病血浆内质素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已有报道,但有关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内皮素的报道较少.本研究自1999年1月至2001年7月,通过观察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内皮素的改变,探讨VD患者ET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正常大鼠脑血管、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空间构筑.方法:活体灌注墨汁显示脑血管,脑组织冰冻连续切片,行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组织化学和尼氏染色.结果:星形胶质细胞沿着血管分支的走行分布;神经元分布密集的区域血管分布相对集中;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布具有区域性.结论:此方法能较好地显示神经血管单位的空间构筑关系,其分布的区域性差异可能与相应的生理活动和调节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老龄大鼠脑室管膜周围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VP)能神经元的分布和VP表达的变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青年组和老龄组大鼠下丘脑VP能神经元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反应。结果显示,老龄组大鼠第三脑室、侧脑室和穹窿下器的脑室管膜周围可见较多环脑室分布、VP免疫反应增强的VP能神经元和神经纤维;而正常青年组大鼠第三脑室、侧脑室和穹窿下器的脑室管膜周围则极少见类似分布的V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上述部位VP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增加和VP表达增强可能与机体老龄化过程有关,并可能对老年时期脑血管的调节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后 ,脑底动脉神经肽Y(NeuropeptideY ,NPY)能神经纤维变化与脑血管痉挛发生与发展的关系 ,并为深入阐明SAH的发病机制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Wistar大鼠 42只随机分为 3组 :(1)正常组 6只 ;(2 )假手术组 6只 ;(3)手术组 :30只。按SAH后 12h、1d、2d、3d、7d再分为 5小组 ,每组各 6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对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手术组大鼠的脑底动脉NPY能神经纤维进行染色并观察。结果 各组大鼠脑底血管均可见棕褐色的细线、弯曲状的免疫反应阳性纤维 ,手术组 (SAH后 12h、1d、2d)与正常组相比较 ,纤维密度明显的减少 (P <0 .0 5 ) ,表明手术组与正常组脑底动脉的NPY能神经纤维密度有较显著的差异。结论 NPY能神经在SAH鼠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袁胜山  余昌胤  张骏 《右江医学》2009,37(5):594-596
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一类强效降胆固醇药物,具有安全性高,耐受性好等优点。他汀类药物自问世以来,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类药物除能调节血脂外,还具有多向性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能显著降低冠心病及卒中的发病率,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方面有着广泛的作用,其血管神经保护功能更是广大临床及实验研究工作者关注的热点。本文就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机制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3):248-251
睡眠障碍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人体睡眠-觉醒机制失常,从而造成以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多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系列与睡眠和觉醒状态有关的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脑肠肽在脑和胃肠道中双重分布,是具有神经递质和激素双重功能的小分子多肽,近年来研究发现,脑肠肽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参与睡眠-觉醒的调节。本文主要对5-羟色胺、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调节肽U等在睡眠障碍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对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14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动静脉联合溶栓神经介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再通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病变血管再通人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 .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6个月、1 2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近远期效果明显,可有效使患者病变血管得到改善,恢复受损神经功能,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80年代初才发现的一种神经多肽,为感觉神经的主要递质。它是由37个氨基酸组成,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外周血管组织。机体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依赖于血管正常活动,而神经是调节血管活动的主要因素。Kawasaki等的研究(1988年)提示,血管感觉舒血管神经(CGRP)通过局部反射机制在调节全身外周血管阻力中起重要作用。神经多肽与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