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夏季热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特有疾病,以6个月~2岁左右为多见。临床以长期发热(39.5~40℃左右)、口渴、多饮、多尿、无汗或少汗为特征。 1 病因病理婴幼儿体质素虚,元气不足,营养不良,或病后失调,气阴不足等均有密切关系。每至夏季,不能耐受外界气候炎热,最易感受暑热之邪而发病。由于暑热之邪气薰蒸,损伤脾胃,中阳既损,则清气下陷,致使阴火虚亢,故见发热。暑热之邪,伤于肺胃,久灼伤津,津液  相似文献   

2.
夏季热为婴儿特有的夏季持续发热性疾病,本省因夏季炎热时间较长,故发病时间也相应较长,一般在6~9月份。多见于1/2~3岁的婴幼儿,5岁左右的儿童亦可发生。临床以长期持续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少汗为主症。本病体质虚弱是发病的主要原因,而外界气候炎热,暑邪乘虚侵袭,暑热内蕴  相似文献   

3.
小儿夏季热(以下称“本病”)是盛夏季节婴幼儿所特有的一种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以长期持续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少汗为其主要特征。本病又有“阳明经热”、“小儿暑天发热口渴多尿综合症”、“婴儿汗闭性暑热症”、“暑热消渴证”之名,且有人将本病归属祖国医学“消渴”、“暑病”、“疰暑”等  相似文献   

4.
暑热症是婴幼儿在盛夏时节易患的疾病。临床以发热不退 ,口渴、多饮、多尿 ,汗闭或少许为特点 ,以半岁~ 5岁多见 ,且体温与气候密切相关 ,天气愈热 ,体温愈高 ,无固定热型 ,经医生检查 ,找不出发热原因。近几年来 ,笔者通过小儿推拿配合脏腑点穴治疗 33例暑热症 ,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33例患儿 ,男 19例 ,女 14例 ;年龄最小者半岁 ,最大 4岁 ;病程最短 15天 ,最长者 5 0天。2 临床表现患儿表现为发热不退 ,口渴多饮 ,多尿少汗 ,体温 38℃~ 4 0℃ ,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3 治疗方法3.1 治疗原则 :泄热除热 ,清暑益气 ,养阴生津…  相似文献   

5.
正小儿夏季热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特有疾病~[1],又称暑热症。其发病特点与气候炎热有密切关系,有些患儿次年夏季可再发,甚至连续几年发病。该病以发热,口渴多饮,少汗或汗闭,多尿为症状,多见于6个月-3岁的小儿~[2]。发热多为中度,体温波动于38.5℃-39.5℃~[3],发热特点为但热不寒,发热的程度可随每日的阳气盛衰而发生变化,病程较长~[4]。西医多以降温、抗感染、补充体液治疗,但疗效  相似文献   

6.
高晓燕 《时珍国医国药》2003,14(11):687-688
婴幼儿暑热症又称夏季热 ,多见于我国炎热地区。本病以长期发热、口渴、多尿、少汗或闭汗为其临床主证 ,为婴幼儿正常时期特有的发热性疾病。由于发热时间长易出现并发症 ,危及病儿的生长发育 ,给家庭造成严重的精神和经济压力。我们在多年的实践中 ,以中西结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专门的护理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 临床表现与诊断1.1 临床表现1.1.1 发热发热为必有的突出症状 ,体温常在 3 8~ 40℃之间 ,可为稽留热、弛张热或不规则热型。可持续 1~ 3个月。气候愈热 ,体温愈高 ;气候转凉 ,体温亦降。1.1.2 口渴多饮多尿患儿昼夜烦渴…  相似文献   

7.
小儿暑天长期发热,伴有食欲不振、烦躁、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无、汗’易哭,皮肤或脸色苍白,身体消瘦、尿色清澄、心律快等一系列症状者称为暑热症,又叫夏季热。  相似文献   

8.
<正> 夏季热,又称小儿“暑热症”,多见于3岁以下小儿,临床以长期发热不退,伴有口渴、多饮、多尿、少汗等为其主要症状,病程一般可达2至3个月或更长,至秋凉后,发热及其它症状随之消退。有的患儿可连续数年发病,其发病原因是患儿平素体质较弱,不能耐受暑热之气,耗伤体内津液,水津无由输布,腠理闭塞,致成发热、渴饮、多尿、汗闭之候。笔者运用辨证施治方法治疗小儿夏季热,获得满意效果,兹举例如下。 例1 王某,男,26岁。1997年8月26日初  相似文献   

9.
王霞 《天津中医药》2000,17(4):50-50
夏季热又称暑热症,为婴幼儿时期发于夏季的一种特有的发热性疾病.本病于夏季缓慢起病,最突出的症状是长期迁延且无固定热型,体温可达38℃~40℃ .发热可随气温而变化,气温愈高,发病愈多.伴有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无汗等.排除小儿伤寒、败血症、疟疾、结核等疾病,诊断为夏季热者 ,均可用本方治疗.  相似文献   

10.
<正>小儿夏季热是儿科常见的时行疾病之一,多发于3岁以下体质虚弱的婴幼儿,以长期发热、热势起伏不退、口渴多饮、少汗或无汗、多尿其主要临床特点,迨至秋凉以后症状自行消失。先将其证治浅述如下。1病因病机婴幼儿阴气未充、阳气未盛,其调节功能尚未臻完善,故若禀赋不足、体质虚弱,或病后失调、阳气不足,患儿适应外界气候  相似文献   

11.
金匮肾气丸加味治疗小儿夏季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夏季热系禀赋不足,复感暑热所致。暑热伤津,故发热口渴,肾元未充,故水不上蒸,反下泄而见多饮多尿。笔者遵先父罗瓒老中医遗训,30余年来,用金匮肾气丸加  相似文献   

12.
毕美芬 《新中医》2008,40(11):77-77
小儿暑热症是婴幼儿在暑天所发生的一种特有的季节性疾病.临床多以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汗闭等为特征,一般患儿病容不显,注意饮食调养,避开炎暑多自愈.但早产儿或病后体弱儿则可以长期发热不退,面色不华,应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3.
夏季热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特有疾病。多见于3岁以下的小儿。有严格的发病季节。近代文献对本病称法不一致,有称“暑热证”,“小儿暑天发热口渴多尿综合征”,“婴儿汗闭性暑热症”,“暑热消渴症”等。临床以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为特征。因其发病于夏季,故名夏季热。2001年夏季,我国南部持续  相似文献   

14.
郝文梅 《光明中医》2013,28(8):1693-1694
夏季热是我国南方小儿常发的一种疾病,主要与气候有很大的关系。中医在调理肺、脾、肾,祛除暑邪的前提下,可以针对病情可采用清暑养阴、益气的方法,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1临床表现夏季热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特有疾病。因本病有严格的季节性,发病于夏季,故名夏季热。西医亦称为夏季热或暑热症,为婴幼儿特有的热性病。临床以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为特征。发病与气候炎  相似文献   

15.
暑为阳邪,常夹湿,伤津,耗气,小儿脏腑娇嫩,暑热熏蒸肺胃,易致水津失布,津液耗伤,阴火独盛而发病,故治疗当以宣肺醒胃、清暑化湿、益气生津为原则。笔者选取加减五叶芦根汤和王氏清暑益气汤,分二组治疗小儿夏季热各12例,并分别观察其疗效。一、临床资料:本组24例患儿均以发热、口渴喜  相似文献   

16.
<正> 小儿夏季热,中医称为“暑热症”、“疰夏”。主要表现为入夏后发热不退,一般可持续1—2月,亦有达3—4月之久,气候愈热,发热愈甚,多伴有口渴喜饮,尿多而清,汗出不闭等症状。本病初期患儿无显著变化,往往照常嬉戏,如缠绵日久,可转为重症。但进入秋凉以后,大都能自然趋愈。祖国医学认为,患儿体质虚弱,是本病的内因,感受暑气是发病的外因。根据其成因,临证时可出现暑伤肺胃,气阴两亏,脾胃虚弱及肾阳虚损等。故在调理肺、脾、肾,祛除暑邪的前提下,针对病情可采用清暑养阴、益气  相似文献   

17.
梁剑波老中医治疗小儿夏季热经验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夏季热是我国中南地区及东南沿海地区夏季婴幼儿特有的疾病,临床以长期发热不退、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少汗为主症,与中医所称“小儿疰夏”、“暑热消渴”,“饮溺病”、“阳明经热证”等颇相类似,近  相似文献   

18.
小儿夏季热为小儿科常见的一种时令病,其中以1——2岁的儿童较多,临床上以持久发热、无汗、口渴、尿多为特征。在中医文献中认为小儿气阴偏虚,阳火偏亢,值此暑令,燥热之气侵袭肺胃,肺胃受邪,则津液被刼而作渴,即所谓热识则津伤,津伤液涸,则引水以自救,甚至频饮频溲,状若消渴,故在治疗方面,古人着重撤热、生津、滋水、润肺。笔者根据上述原则,采用二各汤合医宗金(钅监)儿科心法疳积门中清热甘露饮定名为二冬甘露饮,作为基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学刊》2012,(6):1255-1255
小儿夏季热,属于中医的"暑温"的范畴,为婴幼儿时期特有的发热性疾病,多见于半岁至3岁的小儿,主要为长期发热、口渴、多尿、汗闭或少汗,因病发于夏季暑热之时故名。以下食疗方,既经济,效果也不错,可一试。  相似文献   

20.
口渴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在《金匮》中论及口渴的条文达50余条,它不汉是后世治疗渴症之典范,而且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笔者拟将其治疗概括为八法,试述如下:益气生津,清热止渴法此法适用于肺胃热盛,津气两伤之口渴症,方用白虎加人参汤。《痉湿喝病》篇第二十六条指出:“太阳中热者,喝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多汤主之。”“喝”是伤暑病,所谓“太阳中热”,是指感受暑热之邪而引起的太阳证。盖暑为阳邪,其性升散,感受暑邪,暑热熏蒸,多致腠理开而汗出,汗出多而腠理空疏,故其人恶寒;暑必发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