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方想法 人生了病就需要去医院看医生.可看病挂号、候诊、拿药等,每一样都需要我们等很长时间,而真的轮到我们看病时,医生几分钟就看完了。看了病,若需要做检查,各种检查都需要预约,有时,一个检查可能预约在10天后.甚至半个月后。检查完,拿报告还需要等。拿到报告,再去医生那里,还需要重新挂号,再次等待就诊。整个过程,真是劳心劳力至极。  相似文献   

2.
提到听诊器,地球人都知道它是医生的必备工具。俗话说:医生有三宝: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表。听诊器是由法国医生林奈克在1816年发明的,在近200年的医学临床实践中,它已成为医生的诊病的重要工具,是当好医生的必备技能。通过听诊器这样一个简单的工具,就可以洞悉复杂人体的内部信息,捕捉疾病变化的细微改变,掌握病情演变的前沿资料,从而为医生运筹帷幄,与患者协同作战,共同战胜疾病提供依据。毫不夸张地讲,听诊器是医生的诊病之宝。国内外医学专家十分看重医生的基本功,中科院院士、德高望重的外科专家裘法祖曾多次说:“做医生,除了好医德外,…  相似文献   

3.
近日笔者在医院得知,曾作为医生职业标志近两百年的听诊器已大受冷落,甚至有可能彻底“退出医疗舞台”。有人认为,我国医疗已进入了“告别听诊器”的时代,但也有许多医生有不同看法。一些医生告诉说,现在用不好听诊器的医生大有人在,有的科室都难找到听诊器了。同时,属于听诊器那个时代的西医“视触叩听”和中医“望闻问切”,这些凭着医生的感官敏锐与现场技能的诊断功夫已大大退化,让位于形形色色的高科技诊断设备。我的一位朋友最近肚子不舒服,去看医生,他病情还没说完,医生就开出了肠镜检查单。另一位熟人感到胸闷,到医院也就是想请医生…  相似文献   

4.
由于医疗检查手段的进步和广泛应用,血管瘤一词逐步被大家所熟悉。比如做B超检查时发现肝里有个血管瘤,做cT检查时发现脖子里有个血管瘤,做核磁检查时发现脑子里有个血管瘤等。当听到医生说你身体里有个血管瘤时,你立刻就紧张起来。因为可能你听说过周围的人有过血管瘤突然出血而导致死亡的事件发生。其实,了解了血管瘤的基本知识,知道该如何对待,血管瘤也就不那么可怕了。  相似文献   

5.
可视听诊器     
由一个人对病人的状况作出客观的评价是颇难的,因为所得结果难免有主观倾向。事关病人心音时,医生就必需深入了解最细微的变化。一般听诊器是始终不能向医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为此,日本麻醉师Hiroshi Makino博士及其同事研制出一种“可视听诊器”,并在2004年10月拉斯维加斯美国麻醉师学会年会上作了展示。  相似文献   

6.
刘凯 《医药与保健》2004,12(11):21-21
“我们结婚已近三年.夫妻生活一直很正常,但妻子从未怀过孕。曾在几家医院多次检查过精液常规.并没有发现异常变化:妻子的妇科检查也不存在问题。我们性生活的次数也不少.体位也是多种多样,但为什么就是不能怀孕呢?后来有医生说可能是免疫性不育,但检查后都做了否定。您说。我们到底是什么问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妻怀孕呀!”  相似文献   

7.
医疗救生卡     
医疗救生卡周石,李士永万籁俱寂的深夜,一位昏迷不省的病人被好心的过路人背到医院急诊室。值班医生拿起听诊器听听心脏,翻开眼皮看看瞳孔……开始了紧张地检查和临床思维:未见红肿瘀血,可以排除外伤,是心脏病发作,脑血管意外,还是中毒?这时候,医生多么需要了解...  相似文献   

8.
正豆豆从出生就饱受腹胀煎熬,严重时肚子会胀成一个"皮球"。爸爸妈妈带着豆豆到处寻访名医,有医生说可能是过敏,但过敏原筛查得出的结果是各项指标都正常,没有发现过敏原;有医生说可能是消化道畸形,检查同样没有发现异常;也有医生怀疑是乳糖不耐受,建议做相关检查。但家长表示孩子从来没有腹泻症状,不可能是乳糖不耐受而拒绝检查。因为腹胀  相似文献   

9.
近一段时间小李经常感到心慌.这种心慌和一般的心慌明显不一样.有时心脏会咯噔一下.就像突然踩空了一脚.过一会儿才会恢复正常。小李很担心.难道自己心脏出了问题?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小李,他的心慌是早搏引起的。不过没关系,可能是最近工作太累引起的.多注意休息,过段时间就会好的。王老师最近也有早搏现象。频频发作的早搏让他心慌意乱,无法工作。医生做了检查后。  相似文献   

10.
张工程师患有阵发性心动过速。退休后没什么事,便常到医院去查病,医生总要用听诊器给他听诊÷一次,他从医疗器械门市部买了一副听诊器.心想:要保护好自己的心脏,这玩艺儿少不了。没几天就学会用了。一天,老张在家逗6岁的孙子玩,顺便拿起听诊器给孙子听心跳。不听犹可,一听大吃一惊:小孙孙的心跳竟比自己的还快!老张不敢怠慢,连忙带上孙子到医院看病。  相似文献   

11.
常见问题解答为什么换医院就要重新化验?在一家医院做过的化验检查,到其他医院治疗的时候,还要再重新检查,是因为有些化验检查时效性很强,间隔一段时间可能就需要重做。同时不同的医院检查设备不同,执行检查的医生水平有一定的差异,设备调试也有差异等。如果是在权  相似文献   

12.
康医生:我两年前患上了甲亢并有Grave眼病。当时,医生让我做眼CT检查,看看眼球、眼肌和视神经病变,检查后我很快就拿到了结果。最近,在另一家医院就诊时,医生让我做核磁共振检查,看眼睛的病变是否有所缓解。做核磁共振时噪声很大,躺在机器里的时间有二三十分钟。虽然在做检查前医生已经提示过,我也做好了心理准备,但  相似文献   

13.
人一老,就什么病都来了。也许就是在一次平常体检中,突然被医生告知自己血压高了,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就加入了高血压患者的行列。这时,除了服用降压药物,定期测量血压,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检查呢?让我们听听专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晓航是一位健身爱好者,每周总会去健身俱乐部锻炼一下。前段时间,他感觉自己的胸部有些疼痛,也没太在意,认为可能是锻炼胸大肌过度,休息一段时间就能恢复。谁知半个多月过去了,胸部的疼痛非但没有减轻,反而连带着乳头也疼了起来,摸上去胸部好似还有硬硬的肿块。正好单位体检,晓航顺便向医生“坦白”了一下。医生说这可能是乳腺炎,建议他去医院做个正式检查。晓航以为医生开玩笑,但也不敢大意,去医院挂了号,经过一番认真检查,还真是患上了乳腺炎。晓航问医生,男人也会得乳腺炎吗?医生的答案是:会!  相似文献   

15.
《家庭医生》2010,(10):38-38
柯大夫:我今年35岁,上个月体检,发现心电图有“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有的医生说没什么问题;有的医生又说要进一步作其他检查。我不放心,上网查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越看越怕,特别是看到有些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需要装起搏器,不然可能会猝死的资料,就很担心自己现在会不会也有猝死的可能,以后会不会发展成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是不是以后不能做剧烈运动等。  相似文献   

16.
霍滨 《医药与保健》2004,12(3):34-34
62岁的张大妈7年前就开始经常出现胸闷、心悸、活动后加重,做心电图检查显示“心肌供血不足,心房纤维颤动(房颤)”,医生疑为冠心病,曾劝她住院进一步检查治疗,但她并没有把医生的话放在心上,也没有到医院复查,不久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健康月刊》2005,(6):30-31
苦中求乐才是好医生 做医生,要比一般的工作辛苦,因为责任大、压力大。目前在我们中国做医生,是一门苦行当,不是很舒服的职业。也有人说做医生是肥差,但如果有医生这样认为,那他就不是好医生。的确,有的可以赚钱,拿药的回扣,但这是昧着良心做。如果病人不需要这种药,你开了,就不是治病救人,就是欺骗。凡是有回扣的药,价钱都比较高,而我所看过的病人,开的药都是又便宜又好。  相似文献   

18.
门诊时,当神经内科医生建议患者做脑电图检查时,不少患者都会表现出这样的疑惑:"为什么一定要做脑电图检查?""脑电图会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已经做了头颅CT和磁共振,是不是就不用做脑电图了?"其实,脑电图是神经内科必不可少的一种检查方式,下面我们就来好好认识一下它。  相似文献   

19.
何潇峡 《家庭医生》2012,(11):70-70
儿子快三岁,近半年来经常感冒。这是近两个月的第三次了。 医生了解基本情况后,看了看儿子的脖子,再用听诊器在胸口处听了一会儿,神色凝重地说:“心脏杂音挺大的,可能是先天性心脏病,最好到大医院确定一下。”  相似文献   

20.
《家庭医生》2021,(7):48-48
@晶晶:前段时间带妈妈去乳腺科做检查,医生做了触诊之后,还开了乳腺彩超和钼把检查的单子。为什么做完乳腺彩超,还要做相靶?这不是重复检查吗?我之前也做过乳腺检查,只要做乳腺彩超就可以了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