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美真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6):714-714
腱鞘巨细胞瘤为发生于关节囊、腱鞘、滑膜囊附近的少见良性肿瘤。本病多发生于青年,指、趾骨为好发部位,起初软组织内有一小的实硬肿块,以后逐渐长大,压迫骨骼,引起局部骨骼的改变,病变不典型时,除亚、侧位摄片外,还需加照多角度位片,才能显示病变。本院综合手术病理证实9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腱鞘巨细胞瘤旧称黄色素瘤,确切病因不清,1941年由Jaffe报道。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但复发率较高。笔者对2004年11月—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3例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7例,女6例;年龄17~56岁,平均36.2岁。发生于上肢10例,其中手部6例,腕部4 相似文献
3.
4.
5.
6.
韩运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5):3713-3713
腱鞘巨细胞瘤又称腱鞘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或良性滑膜瘤、腱鞘黄色瘤。多认为本病从腱鞘滑囊之滑膜发生,较多发生于手指骨关节附近,也可见于膝关节、足踝及手腕,甚至髋关节附近,可单发或多发。本病女性较男性多见,好发于青壮年。本病若切除不彻底,可以复发,但恶性极为罕见。笔者分析了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的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表现,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本病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腱鞘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高频超声图像,14例表现为局部无痛性肿块,且逐渐增大,质硬,活动度差;1例为肘部慢性损伤后出现肿块,逐渐增大,且有轻微压痛;1例表现为左手腕部掌尺侧无痛性肿块,活动度差,患手背侧各骨间肌不明原因萎缩,第2-5指近节指间关节屈曲畸形,被动伸直未见异常,神经肌电图检查提示尺神经深支卡压。结果:16例患者中,12例经超声检查确诊为腱鞘巨细胞瘤;3例误诊为腱鞘囊肿,1例误诊为神经鞘瘤。肿块位于手部及腕关节者13例,肘关节周围2例,足部1例;15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病灶。最小的肿块大小为11.0 mm×7.0mm ×10.0 mm,最大的肿块大小为68.0 mm ×25.8 mm×58.3 mm,其余14例患者的肿块大小均为20.0 mm×30.0mm×25.0 mm 左右。12例肿块位于肌腱旁,其中1例包绕肌腱的同时压迫尺神经;3例位于关节旁,与关节囊分界欠清;1例瘤体邻近部位骨质凹陷。肿块在超声图像上表现为肌腱或关节附近的实质性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无包膜,内部回声均匀,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见肿块内部有血流信号,肿块血流按 Alder 半定量血流分级法评定,0级3例、Ⅰ级12例、Ⅱ级1例。结论:腱鞘巨细胞瘤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而且高频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伤、操作简单、价格低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36岁,因右手背酸胀不适1年入院。患者1年前无诱因出现右手背酸胀不适,无疼痛,无手指麻木及手指乏力,入院查体:右手腕背稍肿胀,皮肤无红肿,无压痛,右手末梢血液循环良好,感觉正常,手指活动正常。右手X线表现为第4、第5掌骨基底多房骨内透亮区,部分边缘可见骨硬化带,伴骨组织膨胀,无骨膜反应(附图A、B)。初步诊断:右第4、第5掌骨骨肿瘤,骨巨细胞瘤?人院后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第4、第5掌骨近端切除,取髂骨植骨与钩骨融合术(附图c、D)。病理报告为腱鞘巨细胞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GCTTS)的MRI和CT影像特点。方法:对39例GCTTS患者的MRI和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7例、女22例;年龄10~69岁,中位数32岁;病程3个月至18年,中位数2年。病变部位,膝关节11例、髋关节1例、踝关节14例、腕关节1例、足趾和手指小关节12例。观察不同类型、不同部位GCTTS的MRI和CT影像特点。结果:39例患者,行MRI检查26例,其中14例进行了增强扫描;行CT检查23例,其中16例进行了增强扫描。影像诊断为弥漫型GCTTS31例、局限型GCTTS7例、弥漫型和局限型(同一关节不同区域)GCTTS1例。影像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1)位于髋、膝、踝等大关节的弥漫型GCTTS,可同时侵犯关节周围和关节腔,CT影像表现为关节周围的多发结节样肿块,边缘不清晰,或关节腔内的滑膜增厚呈结节状、绒毛状及海绵垫样,有关节积液表现。多有骨质受累,表现为关节面下囊性变、骨质缺损、边缘硬化,骨质缺损区有液性和软组织影,软组织影的CT值与肿块CT值一致。MRI检查T1加权像呈低信号影,T2加权像为混杂的高信号影,病灶内有特征性的双低信号影,增强扫描病灶强化明显。骨质受累区MRI检查呈囊性信号,疝入骨质缺损区的肿瘤组织,MRI增强扫描出现强化。(2)位于足趾和手指小关节的弥漫型GCTTS,边缘不清晰,MRI信号混杂,大多出现骨骼和肌腱受累表现。(3)位于膝、踝等大关节的局限型GCTTS,MRI和CT影像上软组织肿块与位于大关节的弥漫型GCTTS相比较局限,边缘比较清晰,相邻的骨骼、肌肉受累少,MRI检查病灶内较少出现特征性双低信号影。同一关节的不同区域可分别出现弥漫型和局限型GCTTS。(4)位于足趾和手指小关节的局限型GCTTS,表现为局限性的软组织肿块,可有分叶,边缘比较清晰;与病灶相邻的部位可出现骨质受累。MRI检查表现为T1加权像长信号影、T2加权像等信号影、抑脂序列稍高信号影,病灶内可有特征性双低信号影。结论:MRI上可见病灶内双低信号影是GCTTS的特征性表现,但不同类型、不同部位的GCTTS在MRI和CT影像上表现不一。 相似文献
10.
1病例报告
女性,35 岁.因"左足背外侧肿块7 年"入院.患者7 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足背中部外侧有一约1×1cm 肿物,质软,无疼痛,无红热.2 年前曾于当地卫生院诊断为腱鞘囊肿,行手术切除.术后肿块很快复发,并且肿块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伴轻度疼痛.遂到我院诊治.体检:左足背中部外侧中部可见1 个6×5cm 肿物,肤色、肤温正常,质软分叶样包块,活动度差,有轻压痛,局部皮肤无破溃,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X线、CT及MRI在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X线、CT及MRI表现.男7例,女9例.年龄13~ 67岁,中位数37.5岁.病变位于手指9例、足趾5例、膝关节2例.病程4个月至20年.13例因软组织肿胀或无痛性肿块逐渐增大前来就诊,3例因发现软组织肿块伴疼痛或活动障碍前来就诊.除1例有外伤史外,其余均无明显诱因.16例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5例行CT检查,14例行MRI检查,其中12例进行增强扫描.结果:①X线表现.16例患者中6例X线片未见异常;7例仅见软组织肿块;3例显示软组织肿块伴相邻骨质压迫性吸收,边缘硬化,无骨膜反应.②CT表现.5例行CT检查的患者均可见1.0cm×1.0 cm至2.0 cm ×2.5 cm的类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密度均匀且稍高于软组织,CT值约65 HU,其内均未见钙化,边界清晰.其中2例肿块位于手指,3例位于足趾,且均在掌侧.3例肿块相邻骨质未见明显破坏;2例肿块相邻骨质压迫性吸收,呈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缘硬化.③MRI表现.14例行MRI检查的患者均可见0.6cm×0.8 cm至3.5 cm×2.7 cm的类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晰,大部分可见完整或不完整包膜.7例肿块位于手指,5例位于足趾,2例位于膝关节.T1 WI呈不均匀低信号9例,其边缘或内部可见条状低信号;均匀略低信号5例.T2WI呈不均匀等低信号11例;不均匀高信号3例,其内部可见条状及斑片状混杂信号.行增强扫描的12例患者中,9例肿块呈轻中度强化,3例肿块呈明显强化.结论:X线片仅能部分显示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病变,表现为无特异性的软组织密度肿块,伴或不伴邻近骨质改变;CT能很好地显示软组织病灶及骨质受累情况,但缺乏特征性.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在MRI T1WI和T2WI上呈不均匀低信号,在短反转时间恢复序列上呈不均匀高信号,其间有低信号间隔,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边界清晰,具有特征性,是目前诊断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认识。方法:搜集19例经DR、CT、MRI诊断考虑为骨巨细胞瘤的病例,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其中17例影像诊断与病理相吻合,1例病理结果为非典型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病理结果为骨髓瘤。结论:骨细胞瘤具有特征性的DR、CT、MRI表现,但仍不足以确诊,骨巨细胞瘤的确诊需结合影像诊断、病理结果及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围手术期康复护理的对策。方法:24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和疾病知识的介绍,记录疼痛情况和肿块的大小;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四肢未稍循环,记录出血、疼痛等情况.加强伤口及引流管的护理,早期进行康复指导及功能锻炼。结果:能够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治疗与护理工作,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与技巧,24例骨巨细胞瘤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及康复护理方法,对确保手术成功及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28岁.以左膝部疼痛半年,伴肿胀1个月为主诉就诊,伴见行走乏力,无明显外伤史,无夜间疼痛及剧烈活动痛.查体体温36.7℃,左髌骨周缘广泛轻压痛,髌周略肿胀,研磨试验阳性,伸股抗阻力试验阳性,浮髌试验阴性,左膝关节活动度-5.~-130°,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20.6U·L[-1],血沉30mm·h[-1].X线片示左髋骨骨质广泛液化破坏,骨皮质菲薄,周边未见明显硬化带及骨膜反应,关节内未明显波及(附图).初步诊断为左髌骨慢性骨髓炎.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GCT)的MRI表现特点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5月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GCT患者23例影像学资料及其病理结果。结果:肿瘤位于肱骨近端3例,肱骨远端5例,股骨远端8例,胫骨近端4例等;X线及CT扫描均见骨端偏心膨胀性改变,无钙化,无硬化;T1WI表现为中等偏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呈中度或明显强化,并可显示瘤内坏死、囊性改变、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及液平等。结论:MRI结合X线平片、CT可显著提高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