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l(IGF—1)促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及雷帕霉素干预作用。方法:免血管平滑肌细胞分6组处理,以细胞计数、噻唑盐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测定蛋白激酶B(PKB)表达水平,免疫沉淀、特异底物组蛋白H2Bβγ^32P掺人量测定PKB活性。以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特异性抑制剂渥漫青霉素处理细胞间接反映PI3K作用。结果:IGF—l使细胞增殖增加至2.8—3.8倍,IGF—l对PKB活性的影响呈浓度(1-l00μg/L)依赖性增加及时间(10min一24h)依赖性降低,lμg/L刺激l0min即使PKB活性增至2倍,l00μg/L时增至近60倍,l00μg/L刺激24hPKB活性增加仍达4倍以上。雷帕雷素在浓度为l0—l00nmol/L范围内使PKB活性进行性降低25%-73%,渥漫青霉素和雷帕霉素使VSMC增殖至少降低30%,并完全逆转IGF—1的上述作用。结论:雷帕霉素可抑制IGF—1促VSMC增殖及对生长信号PI3K/PKB的活化。 相似文献
2.
转录因子是一类脱氧核糖核酸(DNA)结合蛋白,它们与基因启动子中特定序列结合,从而调节基因的表达.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是血管成形术,特别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RS)的主要病理特征.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某些转录因子在VSMC增殖及RS形成的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在各种外界剌激的作用下,细胞外信号经过细胞内信号传递系统到达核内,诱导一系列VSMC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启动细胞周期,从而推动VSMC分裂、增殖.而这些基因表达又受某些核内转录因子的调控.对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生长停止特异性同源框蛋白(Gax)和GATA结合蛋白-6(GATA-6)等转录因子的干预实验成功地抑制了VSMC的增殖和血管新生内膜形成.这些研究为制定新的RS防治策略提供了有用的线索.本文对新发现的转录因子BTEB2(基本转录元件结合蛋白2)的研究进展及其与VSMC增殖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华良姜素对PDGF-BB诱导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利用25 μg/L的PDGF-BB处理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VSMC)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PDGF-BB组(模型组)、PDGF-BB+华良姜素(10、20、40 μmol/L)组和DMSO组。采用CCK-8实验检测HA-VSMC增殖活力,Transwell实验检测HA-VSMC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效应蛋白p62、LC3、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以及磷酸化mTOR(p-mTOR)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PDGF-BB处理后,HA-VSMC增殖和迁移能力显著上调(P<0.01),华良姜素显著抑制PDGF-BB诱导的HA-VSMC的增殖和迁移,且随浓度的上升抑制能力越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40 μmol/L华良姜素处理后,LC3Ⅰ以及mTO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LC3Ⅱ/LC3Ⅰ、p62与p-mTO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同时发现40 μmol/L华良姜素与AMPK抑制剂Compound C,对PDGF-BB诱导的HA-VSMC AMPK/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一致。 [结论]华良姜素可抑制PDGF-BB诱导的HA-VSMC的增殖和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AMPK/mTOR信号通路,抑制自噬实现。 相似文献
5.
化痰祛瘀方对兔动脉内膜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化痰祛瘀方对兔动脉内膜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伐他汀对照组及化痰祛瘀组.正常组6只,其余每组各8只.通过高脂饲料配合腹主动脉内膜剥脱术建立兔动脉内膜损伤模型.取腹主动脉下段,电镜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形态;应用逆转录取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原癌基因c-myc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水平.结果 模型组PDGF、c-myc、IGF-1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氟伐他汀对照组、化痰祛瘀组与模型组相比较PDGF、c-myc、IGF-1显著下降(P<0.05).结论 动脉损伤后可致PDGF、 c-myc、IGF-1表达增加,提示PDGF、c-myc、IGF-1表达增加在动脉损伤后平滑肌细胞增殖中起一定作用.化痰祛瘀方能使动脉损伤后PDGF、c-myc、IGF-1表达减少,对动脉损伤后平滑肌细胞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是-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MIF是否通过P13K/Akt信号通路调控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因子表达。方法: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分为对照组(RPMI-1640)、重组人MIF(rhMIF)组、PI3K抑制剂LY294002组和LY294002预处理联合rhMIF组,并予相应干预。以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HT-29细胞增殖状态,分别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8(IL-8)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kt和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rhMIF对HT-29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能增加细胞VEGF、IL-8 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并促进Akt蛋白磷酸化(P<0.05);而先予LY294002预处理可显著抑制rhMIF的上述作用.HT-29细胞增殖显著受抑(P<0.05),VEGF、IL-8mRNA表达、蛋白分泌以及p-Akt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各组总Akt蛋白水平均无明显差异。结论:MIF诱导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因子表达可能是通过活化PI3K/Akt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胰岛素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录机制. 方法 (1)用VEGF报告质粒或低氧诱导因子1(HIF-1)结合位点畸变的VEGF mut报告质粒转染HMC,荧光素酶分析法检测其转录活性;(2)应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HIF-1α mRNA和蛋白表达. 结果 (1)胰岛素呈剂量依赖性增加VEGF基因转录,在100nmol/L时达高峰,为未刺激组的2.14±0.17倍(P<0.01),但对转染VEGF mut报告质粒的HMC VEGF基因转录无影响;(2)Ly294002和雷帕霉素均可抑制胰岛素诱导的VEGF基因转录(P<0.01);(3)胰岛素呈时间依赖性上调HIF-1α蛋白表达,4h达高峰,为对照组的2.35±0.35倍(P<0.01),但对其mRNA表达无影响. 结论 胰岛素通过激活P13K/mTOR通路和上调HIF-1α蛋白表达诱导HMC VEGF基因转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岛素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录机制。方法(1)用VEGF报告质粒或低氧诱导因子1(HIF-1)结合位点畸变的VEGF mut报告质粒转染HMC,荧光素酶分析法检测其转录活性;(2)应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HIF-1α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1)胰岛素呈剂量依赖性增加VEGF基因转录,在100nmol/L时达高峰,为未刺激组的2.14±0.17倍(P〈0.01),但对转染VEGF mut报告质粒的HMC VEGF基因转录无影响;(2)Ly294002和雷帕霉素均可抑制胰岛素诱导的VEGF基因转录(P〈0.01);(3)胰岛素呈时间依赖性上凋HIF-1α蛋白表达,4h达高峰,为对照组的2.35±0.35倍(P〈0.01),但对其mRNA表达无影响。结论胰岛素通过激活P13K/mTOR通路和上调HIF-1α蛋白表达诱导HMC VEGF基因转录。 相似文献
9.
洛伐他汀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观察洛伐他汀对免血管平滑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用Westem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3蛋白水平,采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法测定AP-1结合活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3mRNA水平。结果发现,自细胞介素1α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联合作用于免血管平滑肌细胞。可明显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洛伐他汀抑制这种刺激作用,使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减低,且呈浓度依赖性;该抑制作用可被甲羟戊酸和双香叶酯基焦磷酸盐所逆转,而不被角鲨烯所逆转。白细胞介素1α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联合作用后使兔血管平滑肌细胞胆1结合活性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RNA水平明显增高,洛伐他汀抑制白细胞介素1α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上调AP-1结合活性的作用,但对基质金属蛋白酶3mRNA水平无明显影响。结果提示,洛伐他汀不依赖其调脂作用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生成,从而在理论上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增加斑块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抗体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球囊导管损伤大鼠一侧颈总动脉,7天后体外培养受损血管的中膜平滑肌细胞,以损伤侧血管细胞为实验组,以对侧正常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为对照组;采用-αactin免疫细胞化学法进行细胞鉴定;在细胞的培养悬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抗体作用24 h,然后采用5-溴-2脱氧尿苷细胞增殖检测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程度。结果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体外培养的中膜平滑肌细胞表现出显著的增殖性(与对照组比较,P<0.0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抗体可以显著抑制大鼠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呈现出浓度依赖性特征(组间比较,P<0.01)。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抗体具有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有望用于治疗平滑肌细胞增殖性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A(PDGF-AA)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脱臼处死1~2月龄雄性SD大鼠,无菌取腹主动脉,剥弃外膜及去除内皮后,贴块法培养VSMC,α-SM-actin染色鉴定。实验分为四组:对照组、γ-secretase抑制剂组(DAPT组)、PDGF-AA组和PDGFAA+γ-secretase抑制剂组(PDGF-AA+DAPT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 PCR)检测Notch信号分子mRNA表达;Cell Titer96 Aqueous One Solution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VSMC的迁移能力。结果腹主动脉VSMC表达Notch信号通路Jagged1、Jagged2、Notch1~3等几种主要的配体及受体;PDGF-AA刺激24h和48 h后分别导致Jagged2和Jagged1 mRNA表达显著增强(P0.01,n=4);与0 h相比,PDGF-AA刺激72 h后,Notch1、Notch3 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1,n=4),而刺激24 h后Notch2 mRNA表达显著降低。PDGF-AA显著促进HES1(P0.05,n=4)、HEY2(P0.05,n=4)和转录因子Rbp-jКmRNA(P0.05,n=4)表达,DAPT抑制PDGF-AA介导的HES1、HEY2 mRNA表达增强(P0.01,n=4),但是进一步促进PDGF-AA诱导的Rbp-jКmRNA表达(P0.05,n=4);PDGF-AA刺激促进VSMC增殖(P0.01,n=5)和减少划痕余留面积(P0.01,n=4),两种效应均可被DAPT显著阻抑(P0.01,n=4)。结论 PDGF-AA调节了VSMC Notch信号分子表达,PDGF-AA部分通过激活Notch信号通路调节VSMC的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γ干扰素抑制血管内膜增生和防治血管再狭窄的体内机制。方法建立兔血管狭窄模型,动态观察肌内给予重组γ干扰素对损伤后不同时期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vSMCs)原位表达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链mRNA(PDGF-BmRN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影响。结果γ干扰素显著抑制1周和4周时内膜vSMCs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抑制率分别为88.5%和58.9%;显著抑制各观察时期新生内膜表达PDGF-BmRNA。结论γ干扰素通过下调vSMCs原位表达PDGF-BmRNA抑制血管vSMCs的增殖和内膜增生,可能用于临床再狭窄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GPC-3)特异性短发夹RNA (shRNA)对肝癌细胞侵袭和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与机制.方法 将GPC-3特异性shRNA转染肝癌细胞,检测GPC-3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分析其对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样本均数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shRNA转染肝癌细胞的效率大于80%,GPC-3 shRNA1转染HepG2、MHCC-97H和Huh7肝癌细胞后,GPC-3 mRNA水平分别为2.13±1.10、4.94±0.59、3.66±0.32,与空白对照组的19.34±0.90、20.24±1.61、13.97±1.15相比,t值分别为21.786、15.473、15.004,P值均<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GPC-3 shRNA1可明显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运动及侵袭能力.HepG2、MHCC-97H和Huh7肝癌细胞干扰组β-连环蛋白mRNA表达分别为6.82±0.21、4.01±0.52和5.47±0.90,与阴性对照组的12.52±0.30、12.03±0.98、12.45±0.26比较,t值分别为26.903、12.578和12.870,P值均<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lil mRNA水平分别为9.78±1.35、10.78±1.15和10.93±0.97,与阴性对照组的6.49±0.72、6.80±0.79、10.03±0.97比较,t值分别为-3.730、-4.918和-3.083,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PC-3 shRNA1还可下调HepG2和MHCC-97H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结论 GPC-3shRNA1可下调GPC-3 mRNA水平,通过Wnt/β-连环蛋白和Hedgehogs信号通路抑制癌细胞迁移、侵袭和血管新生,提示GPC-3为肝癌基因治疗潜在的分子靶目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12(HUVEC-12)受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及氨氯地平作用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PDGF-B)的内源性表达改变对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HUASM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不同浓度氨氯地平预孵育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HUVEC-1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PDGF-B蛋白的表达.选择10.0 μmol/L氨氯地平和20 μmol/L PDGF-B抗体分别预孵育HUASMC 30 min,然后与PDGF-B上清液共同孵育24h,噻唑蓝法检测不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 氨氯地平可下调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HUVEC-1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PDGF-B的蛋白表达,并能使预孵育HUASMC组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降低.结论 氨氯地平下调内皮细胞源性PDGF-B的表达可抑制HUA-SMC的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苯扎贝特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小凹蛋白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体外植块贴壁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噻唑兰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各组小凹蛋白1的表达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的苯扎贝特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P<0.01).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干预组小凹蛋白1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用不同浓度的苯扎贝特干预后小凹蛋白1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且随着苯扎贝特浓度增加,小凹蛋白1的表述明显增加.结论 苯扎贝特抑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同时可以上调小凹蛋白1的表述. 相似文献
16.
反义寡核苷酸抑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β mRNA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应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β(PDGF β)cDNA的反义寡核苷酸作为药物 ,在体抑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增生 ,为人血管再狭窄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建立兔髂动脉再狭窄模型 ,用自行设计合成的PDGF βcDNA的反义寡核苷酸片段作为药物 ,在体原位观察对VSMCs表达PDGF βmRNA、增殖细胞核抗原和内膜增生的影响。 结果 这种反义寡核苷酸药物显著抑制球囊损伤后 1周内膜VSMCs表达PDGF βmRN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抑制率分别为 88 4 0 %和 93 4 4 %。 结论 设计的反义寡核苷酸药物可以通过下调VSMCs表达PDGF βmRNA抑制内膜增生 ,为转基因防治人血管再狭窄提供体内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苯扎贝特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增殖和迁移引起内膜增生肥厚是导致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形成的一个主要病理基础。观察表明,患在行PTCA后3-6个月有30%-50%的再狭窄率,然而迄今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α(PPARα)是细胞核激素受体超家族中的一员,作用非常广泛,无论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还是实验研究均显示PPAR仪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对高糖状态下人甲状腺乳头状癌K1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糖代谢相关酶在Nrf2及PI3K/Akt影响K1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根据不同处理因素将K1细胞分为5组:正糖组(正糖5.5 mmol/L培养48 h)、高糖组(正糖5.5 mmol/L培养24 h后,换25 mmol/L高糖继续培养24 h)、Nrf2siRNA组(正糖条件下siRNA转染细胞24 h后,换高糖继续培养24 h)、NcsiRNA组(正糖条件下阴性转染细胞24 h后,换高糖继续培养24 h)、LY294002组(正糖条件下培养24 h后,加50μmol/L LY294002预孵育0.5 h再换用高糖培养24 h)。K1细胞按照上述分组处理后分别用以下方法检测相关指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Nrf2蛋白的分布,Western blot检测PI3K、p-PI3K、Akt、p-Akt、核Nrf2、浆Nrf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丙酮酸激酶M2(PKM2)蛋白的表达水平。两组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正糖组比较,高糖组K1细胞增殖率、PI3K、p-Akt/Akt、Nrf2、G6PD、PKM2表达显著升高[分别为(87.31±3.67)%比(126.64±5.41)%、0.272±0.039比0.425±0.019、0.168±0.035比0.446±0.021、0.308±0.026比0.597±0.014、0.421±0.024比0.626±0.026、0.198±0.023比0.314±0.023,t=6.109~16.951,均P<0.05],Nrf2在细胞核分布的比例显著升高[(21.6±4.5)%比(91.2±3.5)%,χ2=98.497,P<0.01];与高糖组比较,Nrf2siRNA组K1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G6PD、PKM2的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36、7.056、8.843,均P<0.01),LY294002组也呈现相似的趋势(t=7.228、6.351、7.910;均P<0.01);与高糖组比较,LY294002组K1细胞PI3K、Akt蛋白水平无明显改变,而p-PI3K、p-Akt、核Nrf2、浆Nrf2蛋白水平及Nrf2核浆蛋白比值均被显著抑制(t=5.748~23.572,均P<0.01)。结论高糖可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Nrf2表达与核转位,上调磷酸戊糖和糖酵解途径相关酶PKM2、G6PD的表达,促进K1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9.
探讨核因子κB
p65亚基的反义和诱骗性寡核苷酸单独或联合作用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细胞间粘附分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的作用.
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分为6个时相点(6 h和1、3、5、7、14 d),每个时相点3只大鼠.制作血管球囊损伤模型.相应时间点处死动物.模型组、正义组、诱骗对照组血管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内膜/中膜在第5天增加,14
d达到高峰.管腔面积随时相点减小.反义组、诱骗组、反义组+诱骗组干预后,血管上述病理指标明显改善(P<0.05),反义组+诱骗组较反义组、诱骗组治疗效果更明显(P<0.05).内皮细胞间粘附分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RNA表达在血管损伤后6
h即可检测到,3、5、7 d后持续表达增加,14 d后表达降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内皮细胞间粘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蛋白质表达在6个时相点均为阳性染色,14
d达到高峰;反义组、诱骗组、反义组+诱骗组治疗后,与模型组、正义组、诱骗对照组相比,内皮细胞间粘附分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在各时相点均降低(P<0.05).免疫印迹法检测核蛋白抽提物显示,核因子κB
p65在血管损伤后6 h有一定蛋白表达,1 d后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至7 d达高峰,14
d后蛋白表达略降低.反义组、诱骗组、反义组+诱骗组干预后,各时相点蛋白质表达均较模型组、正义组、诱骗对照组减弱(P<0.05).核因子κB调控内皮细胞间粘附分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球囊损伤后血管壁细胞增殖在不同时相点有动态变化;脂质体介导局部转染反义、诱骗性寡核苷酸可抑制核因子κB激活对下游基因的调控,两者联合作用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依帕司他对醛糖还原酶(AR)、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探讨依帕司他抗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取大鼠胸主动脉段行VSMC培养,用高浓度葡萄糖(22.5mmol/L)诱导AR基因表达,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依帕司他,培养3d后行VSMC计数,并用免疫组化、RT-PCR及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NF-κB及AR的表达。结果①随依帕司他浓度的增加,VSMC计数逐渐减少。②高浓度葡萄糖时NF-κB表达强阳性,加入不同浓度的依帕司他后,NF-κB表达逐渐减弱。③高浓度葡萄糖可明显诱导AR基因表达,依帕司他对其表达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①高浓度葡萄糖可促进VSMC增殖,依帕司他可抑制这一增殖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②依帕司他可抑制AR及NF-κB的表达。③依帕司他可能是通过抑制AR及NF-κB的表达继而抑制VSMC的增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