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烧灼感、餐后饱胀、早饱感,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症状群。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现代医学研究多认为其与胃高敏感、胃肠动力障碍、胃肠激素、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精神社会因素等有关,近年来中医药治疗FD获得较好临床疗效,现就中医药治疗FD获效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组症状群,因病机复杂,疗效不尽人意,而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尽管我国的FD患者大多就诊于中医,但罕见有关中医治疗FD的确切临床报道,中医药与西医胃肠动力药相较,两者究竟优劣如何,亦无人涉足评估。为此,笔者自1996年以来采用枳实消痞汤加减治疗本病125例,疗效满意,并与促胃肠动力药(吗丁啉 胃加强)治疗的96例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魏育林  刘芳 《北京中医药》2007,26(8):542-544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具有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或上腹烧灼感,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对中医药辨证治疗FD的研究较多,但FD的中医分型尚未统一.本文对国内公开发表的相关论著和书籍进行检索,收录近15年间的相关文献,选择资料相对完整、全面的文章21篇,进行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标准将FD定义为存在一种或多种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的消化不良症状,并且缺乏能解释这些症状的任何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的疾病[1]。其症状包括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及上腹烧灼感。中医药在治疗FD方面安全、有效,优势凸显[2]。随着现代医学对此病认识,更多的学者开始探讨中医药对FD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候分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育林  刘芳 《北京中医》2007,26(8):542-544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具有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或上腹烧灼感,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对中医药辨证治疗FD的研究较多,但FD的中医分型尚未统一。本文对国内公开发表的相关论著和书籍进行检索,收录近15年间的相关文献,选择资料相对完整、全面的文章21篇,进行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属于胃肠功能紊乱疾病,临床上以上腹痛、腹胀、早饱、恶心、暖气、烧心或进餐后加重等为主症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现代医学对FD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尚缺乏满意的治疗方案,而中医药治疗FD取得了明显疗效。本文就中医药治疗FD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指具有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或上腹烧灼感,经胃镜等相关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根据最新FD的罗马Ⅲ标准将其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疼痛综合征。在中医独有的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的引导下,中医药在治疗FD具有临床独特的优越性。近些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从各种文献资料及临床报道来看,中医药已在功能性胃肠病领域成为最为关注的热点。现就本病的中医药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epepsia,FD)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在我国有较高发病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和生活。现代医学治疗FD起效明显,但停药后易复发。近年来中医的辨证论治、单方验方、中药提取物、中西药联用等成为FD研究的热点。因此,进一步探讨中医药治疗FD的相关机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具有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或上腹烧灼感,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罗马Ⅲ标准将其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疼痛综合征.中医并无FD之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将其归属于"痞满"、"胃脘痛"、"嘈杂"等范畴.近年来运用中医药治疗FD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刘晶  李峰  唐旭东  马捷  白世敬  刘艳阳 《河北中医》2014,(11):1712-1713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表现为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症状包括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及早饱感,并可同时存在上腹胀、暖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现代医学根据其病理及临床症状表现常将FD可分为3个主要类型:溃疡型,症状表现以上腹痛为主;动力不足型,症状以腹胀,早饱,恶心为主;非特异型,经过常规治疗,症状不改善者。近年来有关中医治疗FD的临床研报道逐渐增多,我们兹就FD的中医学机制研究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FD)胃功能及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选择FD患者30例,健康组22例,治疗后自身对照12例。X线钡奶造影和临床症状检查。观察胃中间横带宽度(MTB)、近端胃和远端胃面积、胃排空率、临床症状积分,探讨其相关性。结果FD组MTB较健康组增宽(P<0.05),治疗后MTB缩小;FD组餐后即刻近端胃面积缩小,其余各时间段胃面积均较HS组增大,治疗后面积缩小;胃排空与远端胃面积关系密切(P<0.01);FD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改善(P<0.01);上腹部疼痛、嗳气、恶心、呕吐与近端胃关系密切。结论FD症状与胃功能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连英  李继霞 《河南中医》2009,29(6):617-620
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法、评价与展望四个方面综述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现状。认为:中医中药对胃动力调节和改善有极其丰富的经验及相应理论基础,采用中医药治疗FD临床疗效显著,促胃肠动力中药开发已见可喜苗头。深入探讨FD中医学发病的病因、病理及中医药治疗FD的机理,总结治疗FD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方药,开发研制临床应用简便高效速效的新剂型已成为目前中医药治疗FD的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13.
罗马Ⅲ标准将功能性消化不良(FD)分为上腹痛综合征、餐后不适综合征以及混合型三种,学者们对此存在争议。从FD不同症状及其生理病理关系上寻找更科学的分型,方能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治疗。FD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感染、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内脏高敏感性、基因易感性、脑肠轴功能失调以及心理社会因素等有关。西医采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促进胃动力、抑酸等治疗,中医药从整体出发,多层次、多靶点、多途径对胃肠运动、胃肠激素等进行调节,近年来取得了一定进展。中医药对FD病因病机、流行病学、临床诊疗等方面研究都取得可喜成绩,从整体出发,单味药、成方复方、针灸可多层次、多靶点、多途径地对胃肠运动、胃肠激素等进行调节。未来期待进一步强化随机、对照、双盲实验及基础研究,临床观察注重远期随访。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具有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FD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医疗费用相当高,因此已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主要的医疗保健问题。西医治疗本病疗效欠佳,中医药治疗有较大优势,尤其外治法能很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之一,几乎在人群的一生生活中,每个人都发生过消化不良症状,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医药的临床治疗3个方面对本病的中医药临床研究做了综述回顾。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相当于中医学中的“痞满”“胃痞”范畴。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欧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普通人群中有消化不良症状者占19%-41%,国内报道FD占胃肠专科门诊患者的50%。目前,中西医对F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促胃肠动力药和抗酸治疗等方面。为探讨中药对FD的治疗作用,2003年12月-2006年6月间,笔者以消痞益胃汤治疗FD患者30例,并与用吗丁啉治疗30例FD患者作对照观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组慢性或间歇性的上消化道症状,以持续性或反复性的上腹部痛,餐后饱胀、疼痛,食欲不振,烧心、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临床综合征。2009年制定的《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1]中指出,FD属中医学"痞满"、"胃痛"、"积滞"范畴。笔者跟师在门诊及住院诊疗过程中发现应用中医药理论调畅情志对FD患者尽快  相似文献   

18.
李建松 《世界中医药》2009,4(3):145-145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症候群,主要包括一组轻重不一的消化不良症状,发病率相当高。近年来,我科观察应用健脾舒肝方治疗FD患者96例,并与吗丁啉进行了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浅析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振霞  石光灿 《光明中医》2010,25(12):2361-2362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目前F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对FD的诊断尚无特异的实验室或辅助检查手段,诊断主要是在临床症状评估的基础上,排除能够解释该症状的器质性疾病而确立。在临床应用中,FD的诊断最近提出了罗马Ⅲ标准,FD的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使用抑酸剂、促胃肠动力药、抗抑郁焦虑药等。该文就FD的诊断和治疗作一概述,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的身心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加,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已有较多研究致力于FD的临床及相关基础研究。西医多从胃肠的动力障碍入手,中医多认为本病由于肝郁脾虚,但临床中发现多数患者存在因精神心理因素复发的情况,中医脏腑体系认为心为神明之大主,可以调节神志活动,并且参与了FD的发病过程。在治疗上,西医主要采用对症处理,中医药疗法在本病的防治上具有明显的特色,其中,针灸作为中医特色疗法,在本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运用优势,得到临床的认可。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及总结导师临证经验得出,在治疗FD中,健脾和胃与调养心神合用,以八脉交会穴之内关、公孙为主穴并配合腹部腧穴及百会,同时配合中药,并随诊加减,可获良效。在心胃相关理论指导下,针药并用可使得FD的治疗方法更加丰富,发挥中医药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