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乳腺X线图像纹理特征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乳腺X线图像纹理特征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1例病理证实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X线及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并根据手术及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腋窝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分析患者的X线头尾位图像纹理特征,应用灰度直方图及灰度共生矩阵纹理分析方法测定均值、标准偏差、偏度、峰度、方差、能量、熵、自相关、惯量、逆差距和反差等11个纹理参数。结果 171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组96例,非转移组75例。X线检出腋窝淋巴结阴性119例,阳性52例,其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8.96%(47/96)和93.33%(70/75)。X线图像纹理分析结果显示腋窝淋巴结转移组能量、熵、逆差距、自相关值均高于非转移组,惯量、反差值均低于非转移组(P均< 0.05);其余纹理特征参数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纹理参数值能量、熵、惯量、逆差距、自相关和反差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610、0.610、0.374、0.599、0.612和0.421(P均< 0.05)。乳腺X线检查、纹理特征及X线联合纹理特征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AUC值分别为0.711、0.676和0.787(P均< 0.05);纹理特征、乳腺X线联合纹理特征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分别为62.5%和64.6%,特异度分别为66.7%和82.7%。结论 乳腺X线图像纹理参数对腋窝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且乳腺X线联合纹理特征可提高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癌动态增强MRI表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79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31例、无腋窝淋巴结转移48例)的临床及动态增强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系统描述病变MRI表现,分析MRI表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MRI显示肿块样病变71例(71/79,89.87%),病理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27例。腋窝淋巴结转移与未转移乳腺癌病变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与未转移乳腺肿块样病变边缘特征、早期强化模式及肿块最大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变形态、内部强化方式、延迟期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动态增强MRI显示的乳腺癌病灶位置及肿块大小、边缘特征、早期强化模式均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MRI纹理特征预测浸润性乳腺癌(IBC)脉管浸润(LVI)的价值。方法将204例接受MR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IBC患者分为训练组80例(LVI阳性亚组30例、阴性亚组50例)、内部验证组66例(LVI阳性亚组21例、阴性亚组45例)和外部验证组58例(LVI阳性亚组20例、阴性亚组38例)。自临床及常规MRI征象中筛选LVI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主观MRI征象模型。对MRI所示病灶进行分割、纹理特征提取和筛选,构建纹理特征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2种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瘤周水肿类型(OR=3.82)和MRI腋窝淋巴结状态(OR=7.63)是LVI的独立危险因素。自4 300个纹理特征中筛选出GLRLMLRHGE10.67Equal32、GLRLMGLV10.67Equal32和GLRLMGLV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MRI的特征性表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为乳腺癌淋巴结阳性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44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且均术前行MR扫描,其中26例患者证实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阅读MRI,分析不同肿块的短径与长径之比、动态增强的特征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1)MR形态学分析乳腺肿块短径和长径之比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性(t=5.892, P<0.05);(2)早期边缘强化率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性(t=3.966, P<0.01)。结论乳腺癌肿块短径及长径之比越大,其腋窝淋巴结转移可能性越小,肿块早期边缘强化率越大,淋巴结转移可能性越大,且提示预后不良。可见,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与MR的特征具有较好的相关性,MR检查可对判断乳腺癌预后和腋窝淋巴结性质制定有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研究旨在建立和验证基于MRI的影像组学列线图来预测乳腺癌较小体积的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移.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238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基于临床病理及常规和功能MRI(fMR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0例浸润性乳腺癌,按7∶3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99)和验证集(n=4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建立基于临床病理及MRI特征的临床模型及各序列图像影像组学、联合序列影像组学以及临床病理及常规和fMRI影像组学的个体化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比较个体化模型与临床模型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应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获益。结果 临床模型预测训练集和验证集ALN转移的AUC分别为0.95和0.88;T2WI、DWI、DCE-MRI模型及联合序列模型在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67、0.71、0.72及0.76。个体化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UC为0.98和0.93,与临床模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56、1.34,P=0.12、0.18)。DCA结果显示阈值>0.25时,个体化模型的净受益高于临床模型。结论 基于临床病理及常规和功能MRI的个体化模型预测乳腺癌ALN转移的效能与临床模型相当,其净受益高于后者,且均优于单一序列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MRI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检索时间截止2014年12月。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诊断准确性研究的质量评价工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2.0软件双变量模型法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5个研究,3569例研究对象。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和AUC分别为82%(75%~87%)、91%(85%~94%)、8.6(5.6~13.3)、0.20(0.14~0.28)、43(24~78)和0.93(0.90~0.95)。结论 MRI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较高,应作为乳腺癌术前治疗评估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腋窝淋巴结转移(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ALNM)是影响乳腺癌术后复发或远处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远期生存质量影响深远。目前已经提出了较多基于MRI方法学、影像组学和基因组学等用于ALNM的预测研究,其结论具有明确的科研与临床意义。本文就术前多参数MRI、基于MRI的影像组学以及机器学习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 ALN)状态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间质淋巴造影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MR间质淋巴造影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对36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于术前行MR间质淋巴造影检查,观察前哨淋巴结(SLN)、乳腺引流淋巴管情况;术中在美蓝引导下行SLN活检;根据活检结果评价MR间质淋巴造影显示 SLN的效果及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MR间质淋巴造影显示每例患者SLN平均(1.33±0.53)枚,美蓝为示踪剂显示SLN 平均(1.19±0.47)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11,P=0.096)。MR间质淋巴造影判断淋巴结转移阳性10例,术后病理结果全部为淋巴结转移;淋巴造影阴性25例,24例术后病理结果未见转移,1例为假阴性。MR间质淋巴造影诊断乳腺癌患者淋巴转移的敏感度为90.91%(10/11),特异度为100%(24/24),准确率为97.14%(34/35)。结论 MR间质淋巴造影能有效、可靠地显示乳腺癌引流区域淋巴管、淋巴结并判断良恶性,具有较好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基于直肠癌患者T2WI纹理特征参数和临床指标的联合预测模型评价直肠癌是否存在术前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 LNM)。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12例病理诊断为直肠癌且接受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的T2WI图像、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基本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分别用于预测模型的训练和验证。在T2WI图像上手动勾画直肠癌病灶和目标淋巴结的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 ROI)。应用人工智能软件自动化提取ROI的纹理参数,并从中筛选出能够鉴别LNM的纹理参数。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构建基于肿瘤组织纹理参数和目标淋巴结纹理参数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基于患者临床指标的临床预测模型以及纹理参数和临床指标相结合的联合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来评估不同模型鉴别术前LNM的诊断效能。运用DeLong检验对比各预测模型AUC差异。通过决策曲线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对脑转移瘤伽玛刀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1例经伽玛刀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和6例病史明确的放射性脑坏死,均行PWI。结果:前21例经手术证实,18例为脑转移瘤,3例放射性脑坏死,PWI定性诊断正确。18例脑转移瘤的rCBV值均升高,肿瘤最大rCBV比率为6.04±2.86,健侧为3.16±0.93(P<0.01);肿瘤MTT比率为1.49±0.58。9例放射性脑坏死rCBV值均降低,病灶最大rCBV比率为2.02±1.36,健侧为4.30±1.22(P<0.05);病灶MTT比率为1.08±0.14。结论:PWI对脑转移瘤伽玛刀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磁共振成像对斜坡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斜坡转移瘤的MRI表现,评价MRI对斜坡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Toshiba 1.5T磁共振扫描仪对12例斜坡转移瘤患者行颅脑或颈椎T1WI,T2WI和增强扫描。结果:斜坡转移瘤MRI发现斜坡骨质信号异常,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等或略高信号,有明显强化。病变范围表现为局限于斜坡、斜坡和颅底受累,合并脑转移、颈椎转移等多种形式。原发肿瘤分别为肺癌6例,鼻咽癌4例,乳癌2例。结论:MRI能够对斜坡转移瘤大小、形态、侵犯范围准确诊断,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场对比增强磁化传递成像(MTI)在肺癌脑转移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患者(含89个病灶)进行SE-TIWI检查后,注射造影剂钆喷酸葡胺(Gd-DTPA),剂量为0.1mmol/kg,然后依次进行SE-T1WI和SE-MTI扫描。通过比较对比度/噪声比(C/Ns值),对SE-T1WI和SE-MTI的影像结果进行评估,对两种增强序列所显示的转移灶数量进行对照。结果:所有对比增强SE-MTI图像C/Ns值(35.7713±11.19)比SE-T1WI对比增强图像的C/Ns值(20.9036±11.55)高,t=-4.624,P<0.001。对比增强SE-MTI序列比SE-T1WI对比增强能显示更多的转移灶数目(26个),χ2=10.1318,P<0.005。结论:增强SE-MTI在显示肺癌脑转移灶较SE-T1WI增强更敏感、C/Ns值更高、检出率高,应作为脑内转移灶的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基于临床及MRI表现建立的列线图模型预测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SLM)的价值。方法 按7:3随机将356例直肠癌临床及MRI资料分为训练集(n=249,45例SLM)与验证集(n=107,27例SLM),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直肠癌SLM的独立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评价其效能。结果 肿瘤N分期、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及直肠系膜筋膜(MRF)受累与否均为预测直肠癌SLM的独立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训练集与验证集直肠癌SLM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4 及0.769 ;且校准曲线显示预测值与实测值的一致性良好,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临床实用性。结论 基于临床及MRI特征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用于预测直肠癌SLM。  相似文献   

15.
Primary breast angiosarcoma (PBA) is a rare malignant tumor. PBA usually undergoes hematogenous metastasis; lymph node metastasis is very rare in such patients, and metastasis of PBA to the supraclavicular lymph nodes has not previously been reported. Here, we describe a rare case of PBA manifested by a diffuse enlargement of the left breast, with metastasis to the left axillary and bilateral supraclavicular lymph nodes.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an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findings indicated a malignant lesion, wherea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uggested a benign lesion. Core needle biopsy identified the lesion as a lymphangioma, and the his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uggested a high-grade angiosarcoma. Multimodal imaging and perfusion patterns obtained using various contrast agents can thus help to diagnose PBA.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正逐年递增,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传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的术前评估方面仍存在很大挑战,影像组学作为一种高通量提取特征的新技术,可提取图像深层次信息并用于建立临床诊断、预后和预测模型,在临床诊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研究。目前,基于MRI、超声和钼靶的影像组学技术已逐步开始应用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成为学术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介绍了影像组学的定义、工作流程,并对影像组学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别从基于MRI的和非MRI影像的影像组学两方面展开分析,影像组学有望为乳腺癌患者的个体化精准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ADC值定量对腋窝淋巴结的定性诊断价值并探讨b值的优化选择。材料与方法搜集在我院进行乳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扫描患者,DWI扫描选取3组b值(0、400 s/mm2,0、800 s/mm2,0、1000 s/mm2)分别进行扫描;对有明确手术病理结果和(或)针吸活检病理结果的59例患者共96枚腋窝淋巴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组b值下恶性淋巴结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淋巴结,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b=400 s/mm2时,以1.24×10-3mm2/s为阈值,诊断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是88.53%、62.85%;b=800 s/mm2时,以0.955×10-3mm2/s为阈值,分别为77.14%、78.69%;b=1000 s/mm2时,以0.890×10-3mm2/s 为阈值,分别是77.14%、81.97%。3组b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8,0.849,0.873。结论 ADC值对腋窝良恶性淋巴结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当b=1000 s/mm2时,ADC值定量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