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采用前瞻性与回顾性门控两种技术行心脏CT血管造影(CTA),探寻减少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有效射线剂量的方法.资料与方法将202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在120 kV的管电压下,一组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另一组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步进与单期采集技术行冠状动脉CTA,计数两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分值,比较两组获取有效图像质量的最低射线剂量,并进行成组t检验、卡方检验及方差分析.结果 120 kV管电压下,前瞻性心电门控比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的有效成像射线剂量低82.3%(差值=14.626,95%CI=11.768-17.484,P=0.0001).结论 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相比,120 kV管电压下对心率≤65次/min、律齐的患者行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可以显著减少有效射线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辐射剂量和成像质量等比较,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拟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并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多种重组技术显示各节段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根据对诊断影响分为优、良、差,并计算各自有效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前瞻性组平均辐射剂量为(2.11±0.48)mSv,明显低于回顾性组的(9.15±1.59)mSv(P<0.01);前瞻性组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优良及差者分别占96.7%(1259/1302)和3.3%(43/1302),与回顾性组的96.3%(1339/1390)和3.7%(51/13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能以较低的辐射剂量取得优质图像,更适合CHD患者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双源Flash CT前瞻性心电门控(简称前门控)序列扫描实验组(窄R-R间期)与对照组(宽R-R间期)的诊断准确率、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每组各纳入100例患者,采用前门控序列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通过care dose4D自动调节。实验组:当心率≤75次/min时,65%~75%R-R间期曝光;心率>75次/min时,35%~45%R-R间期曝光。对照组:35%~70%R-R间期曝光。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不一致时由1名高年资医师裁定。记录所有患者的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出有效辐射剂量(ED)。实验组有53例、对照组有51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效辐射剂量(3.01±0.45)mSv,对照组有效辐射剂量(6.91±0.38)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Flash CT前门控序列扫描窄R-R间期曝光在保证诊断准确率及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是冠心病患者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心率及不同重建时相对64层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90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CTA检查资料。按扫描时平均心率分组,对心动周期的R-R相位30%~90%间期,每间隔5%重建后进行血管分析及评分,获得回顾性心电门控最佳重建时相,并评价不同心率时的图像质量。结果:冠状动脉图像质量随心率增加而降低,两者呈负相关。心率70次/min时,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间窗为R-R间期的70%~75%;心率70~79次/min时,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R-R间期的60%~70%;心率80次/min时,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R-R间期的40%~50%。左前降支在70%和75%R-R重建时相显示最佳,左回旋支在70%R-R时相显示最佳,而右冠状动脉在50%R-R时相显示最佳。结论 :选择最佳重建时相、合理控制心率能够减轻运动伪影,明显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其中准确选择回顾性心电门控最佳重建时相是保证图像质量、准确诊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前瞻性心电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方法:以相同纳入标准,选取50例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的患者作为前瞻门控组,另选取50例行回顾性心电门控的患者作为回顾门控组。由两名CT医师分别对两组CTCA图像进行评估。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平均心率、心率波动、扫描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门控组有效辐射剂量(3.80±0.46)mSv,回顾门控组有效辐射剂量(20.64±3.14)mSv,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图像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166,P=0.761)。结论:前瞻性心电门控较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模拟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 成像(CCTA),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CCTA 在中等心率病人中的可行性.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63 例病人[心率(HR)为65~75 次/min,心率变异性(HRv)<5次/min,钙化积分<400 分]行回顾性心电门控CCTA,扫描结束后以R-R 间期60%的相位为中心,按400 ms 占据曝光平均心率R-R 间期的比例以5%的间隔重建期相,以冠状动脉节段为单位,对所有重建的图像进行评分(5 分制:5分为优,1 分为差),以统计描述可用于诊断的冠状动脉节段数目所占比例评价前瞻性心电门控CCTA 在中等心率病人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共有822 个冠状动脉节段参与评分,平均得分4.15±0.72,可用于诊断的冠状动脉节段数目比例为97.76%.结论 中等心率下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可通过预设60%采集期相,重叠时间设置为200 ms 可以重建出满足诊断的图像,且理论上可以大幅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模拟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成像(CCTA),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CCTA在中等心率病人中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3例病人[心率(HR)为65~75次/min,心率变异性(HRv)〈5次/min,钙化积分〈400分]行回顾性心电门控CCTA,扫描结束后以R-R间期60%的相位为中心,按400ms占据曝光平均心率R-R间期的比例以5%的间隔重建期相,以冠状动脉节段为单位,对所有重建的图像进行评分(5分制:5分为优,1分为差),以统计描述可用于诊断的冠状动脉节段数目所占比例评价前瞻性心电门控CCTA在中等心率病人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共有822个冠状动脉节段参与评分,平均得分4.15±0.72,可用于诊断的冠状动脉节段数目比例为97.76%。结论中等心率下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可通过预设60%采集期相,重叠时间设置为200ms可以重建出满足诊断的图像,且理论上可以大幅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对5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受检者进行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前均未服用琥珀酸美托洛尔。图像质量分4级,依照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冠状动脉分段标准分别评价各个冠状动脉节段的图像质量,分别计算每例的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50例受检者平均体重指数(BM I)为(25.00±2.58)kg/m2,扫描时平均心率(71.13±9.63)次/min,平均有效辐射剂量(3.31±1.08)mSv,显示了94.76%能满足诊断要求的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优秀占79.49%。结论: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对于无严重心律失常的受检者都可得到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辐射剂量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率<100bpm稳定窦性心率患者256层螺旋CT于收缩末期(40%~50%位相)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71例患者256层螺旋C 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收缩末期(40%~50%位相)图像,所有病例按70bpm≤心率<80bpm ,80bpm≤心率<90bpm ,90bpm≤心率<100bpm分成3组,对所有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进行评分(4分法),比较不同心率组间的图像质量。结果271例患者共重建3780个冠状动脉节段,可评估者3708个节段,三组冠状动脉可评价率分别为98.59%、97.79%、97.9%,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率<100bpm稳定窦性心率患者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于收缩末期(40%~50%位相)可获得稳定的满足诊断的图像,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成功把握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窄窗扫描与靶向扫描方式在320层冠状动脉成像中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方法:对临床拟诊冠心病、心率<65次/min的200例患者依次分别采用前瞻性门控窄窗扫描和靶向扫描方式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方案,分为P组(Prospect-ive CTA前瞻组,70%~80%的窄曝光窗)和T组(Target CTA靶向组,固定期相75%曝光窗),评价两组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结果:P组和T组各有1500(15×10 0)个冠状动脉节段,P组和T组冠状动脉节段管径太小(<1.5m m)难以评估分别占3.53%(53/150 0)、3.8%(57/1500),可评估节段占96.47%(1447/1500)、96.2%(1443/1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可评估冠状动脉节段中,P组的1分、2分、3分及4分图像分别占98.82%(1426/1443)、0.9%(13/1443)、0.27%(4/1443)及0,T组的为95.02%(1376/1447)、1.93%(28/1447)、2.41%(35/1447)及0.55%(8/1447)。P组和T组的图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T组平均辐射剂量为(2.36±0.21)m Sv、(2.31±0.2)m Sv,P组和T组的平均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0层CT在低心率冠状动脉成像中前瞻性门控窄窗扫描的图像质量及扫描成功率优于靶向扫描。前瞻性门控窄曝光窗扫描可替代靶向扫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napshot freeze,SSF)在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9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行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从45%和75%期相中选择最佳期相的图像分别重建为标准方法组和SSF方法组;采取双盲法由两位高年资医师按照冠状动脉15段分段法,使用5分制评分法评价两组图像质量;分别测量出两组图像中右冠状动脉中段血管横断面移动伪影区域以及邻近脂肪组织的标准偏差(SD)值,计算移动伪影指数(moving artifact index,MAI)值。应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对两组图像的图像质量和MAI值进行比较,应用2检验比较两组图像冠状动脉分级显示段数。结果69例患者875段冠状动脉节段被评价,在使用SSF方法重建后图像质量主观评分高于标准方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左主干两组图像质量比较,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动伪影指数(MAI)标准方法组高于SSF方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冠状动脉成像中,SSF技术可减轻移动伪影,改善图像质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分析二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高螺距螺旋扫描模式(Flash模式)和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常规模式)下冠状动脉支架的显示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 常规模式和Flash模式下共计120例患者的155个冠状动脉植入支架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64.9±10.6)岁,所有患者的心率均控制在≤65次/min,且心律规则.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接受Flash模式和常规模式的冠状动脉成像.冠状动脉原始图像均进行Kernel B26和Kernel B46的数据重建,并由两位医师对支架的显示质量进行独立的4级评分.两种模式下的冠状动脉显示质量利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而不同冠状动脉扫描模式下的容积CT剂量指数值(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值(DLP),利用t检验进行辐射剂量的对比研究.结果 2位医师对所有冠状动脉支架显示质量的评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64,P<0.001),Flash模式和常规模式的平均评分分别为:1.61±0.77和1.65±0.82.两种冠状动脉扫描模式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65,P=0.834).Flash模式的CTDIvol(3.24±1.21)明显低于常规模式(31.26±1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3,P<0.001);Flash模式的DLP(54.61±19.88)同样低于常规模式(468.30±17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06,P<0.001).结论 控制患者心率≤65次/min且心律规则,Flash模式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前提下可获得与常规模式相同质量的冠状动脉支架图像.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a prospective ECG-gated high-pitch spiral technique (Flash) and conventional retrospective ECG-gated spiral technique for the image quality of coronary artery stent and radiation dose with a dual source CT.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ifty five coronary stents in one hundred and twenty patients (mean age 64.9 ± 10.6 years,heart rates≤65 bpm) were examined using a dual source CT.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 two groups,receiving either Flash or conventional coronary artery CT angiography separately.After images of coronary artery were reconstructed using both the smooth (B26) and sharp (B46) kernel,the coronary stent image quality and stent lumen were scored by two observers individually using four point scale (1 = excellent,4 = unvaluable) .The effective radiation dose of volume CT dose index (CTDIvol,mGy) and dose length product (DLP,mGy x cm) were also calculated for each patient.x2-test analysis of image quality and t-test analysis of radiation dose were used respectively for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Interobserver agreement for stent image quality was good (Kappa =0.764,P<0.001).The mean scores were 1.61 ±0.77 and 1.65 ±0.82 in Flash group and conventional group respectively.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mage qua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x2 = 0.865,P = 0.834).The effective radiation dose in Flash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ventional group.The mean values of CTDIvol were 3.24 ± 1.21 in Flash group and 31.26 ± 10.79 in conventional group (t = 19.83,P < 0.001) ,and the mean values of DLP in Flash group and conventional group were 54.61 ±19.88 and 468.30 ± 174.88,respectively (t = 18.06,P < 0.001).Conclusions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aonal coronary artery CT angiography,the Flash coronary artery CT angiography technique has a similar coronary stent image quality,but at a lower radiation dose in patients with heart rates lower than 65 beats per minute.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不同心率下冠状动脉各节段血管的最佳重建时相。方法:对61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后原始数据分别按R-R间期30%、35%、40%、45%、50%、60%、70%、75%的相位进行后处理重组,按扫描期间平均心率分组,Ⅰ组30例,心率70次/min;Ⅱ组31例,心率≥70次/min。分析不同心率组不同R-R时相对各支冠状动脉血管的显示情况。结果:Ⅰ组的所有的冠状动脉节段可以在单一的75%相位上获得最佳图像质量;Ⅱ组的所有冠状动脉可以在单一的45%或40%的相位上获得最佳图像质量,多时相重建并不能显著提高图像质量。结论:随着64层螺旋CT时间分辨率的充分发展,所有冠状动脉节段能在一个重建时相得到有诊断价值的图像,多时相重建并不能显著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5.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时间窗设置与辐射剂量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少娟  黄玲  张翼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0):1281-1283
目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时,通过对心率与全剂量时间窗关系的研究分析,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方法:双源CT在心脏序列DEMO模式下,对插有左冠状动脉的胸部模体(RS-330)进行扫描。扫描参数中,只有全剂量时间窗的宽度从15%、20%、25%、35%、40%到48%不断增加,其他参数均固定不变。记录每次扫描的辐射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每种全剂量时间窗的宽度重复扫描5次,计算5次剂量的平均值。利用SPSS11.5,得到DLP与全剂量时间窗的宽度(W)的拟合方程及拟合曲线。随机统计日常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者200例,分析200例患者的心率与最佳重组期相的关系。结果:全剂量时间窗的宽度从15%、20%、25%、35%、40%到48%,其对应的DLP分别为643±7.07mGy、680±10.44mGy、712±14.58mGy、786±13.04mGy、821±9.12mGy、878±9.57mGy。利用spss得出的拟合方程及拟合曲线均为线性的。通过对200例患者的统计,心率≤65bpm时,最佳重组期相在65%~75%之间;心率≥85bpm时,最佳重组期相在35%~50%之间;心率介于65bpm~85bpm之间时,最佳重组期相在35%~75%之间。结论:全剂量时间窗的宽度越宽,患者的辐射剂量越高;患者的心率不同,则最佳重组期相不同,心率越快,最佳重组期相在一个心动周期内的位置越靠前。  相似文献   

16.
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对31例患者行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冠状动脉成像.将患者分为2组:A组心率≤75次/min,选择R-R间期的70%扫描;B组心率>75次/min,选择R-R间期的40%扫描.2名有经验的放射医师,利用双盲法、以4分法评定系统对冠状动脉15支分支血管成像质量进行评分,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算2组总CT剂量指数(CTDIvol)及有效剂量(ED)均值.结果 31例患者,共纳入分析的血管节段为437段,共有408支(93.4%)冠状动脉节段可满足影像学评价,29支(6.6%)冠状动脉节段不能满足影像学评价,其中A组共226个节段,12个节段(5.3%)不能评价,B组共211个节段,17个节段(8.1%)不能评价;31例患者冠状动脉均分3.57±0.64;其中A组冠状动脉均分(3.65±0.39)与B组冠状动脉均分(3.41±0.43)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P=0.12);在A、B 2组各段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对照时,只有第10段2组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P<0.05).CTDIvol均值为(18.88±5.04) mGy,有效剂量为(4.31±1.05) mSv.结论 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无需控制心率情况下可得到满足临床诊断的冠状动脉图像,加之低的辐射剂量有望成为冠状动脉CT成像常规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双源CT全时相间隔重建并Inspace软件中的四维(4D)模式,评价双源CT对冠状动脉的多时相成像能力,并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CTA)的质量随时相变化的规律及其形成原因.方法 对50例患者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CTA检查,并作10%~100%(间隔10%)全时相重建,然后在后处理工作站上,利用Inspace软件中的4D模式,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各个时相的冠状动脉3支主要分支血管的成像质量进行评级(评分).结果 冠状动脉3支主要血管所有10个时相的平均成像质量评分分别为:右冠状动脉(RCA)1.71分,左前降支(LAD)2.57分,左回旋支(LCX)2.03分(最低为1分,最高为3分).在开始于心脏R-R问期的30%、40%和70%的重组时相窗上,冠状动脉的3支主要分支血管的成像质量平均评分均达到2.0以上.有41例(82%)3支主要血管在收缩期(10%~40%)和舒张期(50%~100%)内同时能找到1个或1个以上的时相其成像质量达到1级(3分).25例(50%)其前降支每一时相的成像质量均达到2级(2分)以上,其中5例(10%)每一时相的成像质量均达到1级.结论 双源CT初步具备了对冠状动脉收缩期和舒张期双期成像的能力,其成像质量存在2个高峰期,1个是收缩中晚期(30%~40%),1个是舒张中期(70%左右);但要达到全时相高质量成像还需进一步提高时间分辨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迭代重建技术在低剂量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扫描方案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81例疑诊为冠心病患者随机纳入A组(100kVp)和B组(120kVp),行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成像,管电流峰值为500mA,A组数据进行ASIR重建,比例设定为30%。所得图像进行客观和主观评价,客观指标包括:血管强化程度(CT值),图像噪声(NI)和信噪比(SNR);主观评价指标采用Likert评分(4分)。所得各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120kVp组相比,100kVp组冠状动脉血管强化程度及噪声明显增高,而其信噪比低于120kVp组。同时,100kVp组辐射剂量明显减低,两组图像主观评分无明显差异,均达到临床诊断要求。结论采用ASIR重建技术后的低辐射剂量冠状动脉CTA扫描方案,可显著提高冠状动脉血管强化程度,降低辐射剂量,而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19.
心率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率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健康体检者行16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条件下冠状动脉造影。每位患者的4条冠状动脉分支(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分别用于图像质量分析。结果心率≤65次/m in有89.3%(100/112支)的图像可用于诊断;心率66~80次/m in有81.1%(198/244支)的图像可用于诊断;心率>80次/m in有64.3%(36/56支)的图像可用于诊断;心律不齐或前后波动>5次/m in有25%(8/32支)的血管可用于诊断。结论MSCTCA图像质量受心率影响,并与之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