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本刊讯]随着冬季临近,传统的中药膏方成为广大市民冬令进补的第一选择。为了正确引导居民冬令进补,浙江省平湖市中医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从四方面入手,科学规范地开展冬令进补膏方服务活动。一是做细膏方宣传关。入冬以来,医院专家先后4次进社区、进农村,开展中医养生和冬令进补知识讲座及咨询。特别提醒在服用膏方前,要先去医院做个中医体检,个性调  相似文献   

2.
安思危  王功国 《中国民间疗法》2023,(23):106-108+117
中医膏方历史悠久,疗效稳定,服用方便,现代临床应用也较为广泛。膏方的应用不仅局限于冬令进补,改善人体亚健康状态,更在骨伤科疾病治疗和康复保健方面具有优势。该文对近5年膏方在治疗骨质疏松症、免疫类骨病、膝骨关节炎、骨折及术后并发症、脊柱部位疾病及其他骨伤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归纳总结膏方在骨伤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治疗特点,以期为骨伤科疾病治疗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狭义膏方与广义膏方、膏方发展历史源流、膏方的适应病症范围、膏方的配伍原则、膏方的适用方药、膏方的用方季节6方面入手探讨现代膏方理论及临床应用,指出传统意义上的膏滋方受地域、时令及理论限制,故用方局限于冬令进补,方剂以补虚为功。随着现代膏方临床实践的深入,狭义膏滋方逐渐发展为广义膏方,从外用发展到内服,从补益发展到补虚、却病、纠偏,从冬令进补发展为四时可服,从固定方药到"煎膏代汤丸"。膏方在继承传统膏滋方的基础上,遵循中医基本理论,丰富了现代膏方理论及临床运用,推动了对膏方的进一步探索,为中医临床治疗实践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对中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医认为,“冬令收藏”,而“冬季进补”是我国的民间习俗之一,膏方当为首选。  相似文献   

5.
探讨膏方的特点及其调治高血压病的理论依据,认为膏方滋润补益,适于冬令进补及慢性疾病的长期治疗,这符合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特点,以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为指导,因人处方,预防与治疗相结合,充分体现中医治未病思想;并对膏方治疗高血压病的现状进行了归纳分析,以期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膏方的含义 膏方又称“煎膏”、“膏滋”,是最古老的中药剂型之一。膏方是属於中医传统治疗慢性病的一种剂型。每年冬至前,即十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日期间,中医师特别善於运用膏方作为冬令进补、扶正驱邪,使疾病达到痊癒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蔡培勇  谢苗苗 《光明中医》2014,(10):2173-2173
膏方,也称膏滋,是中医“食药同源”的重要方面,在我国用膏方滋补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保障和增进人民健康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按照中医有关人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规律,入冬后人体阳气开始内敛,这时候是人体养精蓄锐、储备能量的大好时机,冬令进补可为来年“春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中医“治未病”工作的不断深入,冬季进补膏方因受到人们的推崇而日益普及。那么,如何用膏方来调理身体,应该坚持哪些原则、注意哪些事项,以及服用膏方的最佳时机又在何时?本人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和大家一起“冬季养生话膏方”。  相似文献   

8.
前言冬季进补,已成为民间传统习俗,中医学有"冬藏精"、"秋冬养阴"的理论,认为冬令乃是进补强身、祛病延年的大好季节。然而,冬令当如何进补呢?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保健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应用中医中药进补,特别是滋补疗疾性膏方以其独特的优点已成为冬季里备受人们青睐的宠儿。滋补膏方在上海、江浙一带,甚为流行,每每到了冬季,都会刮起一股冬季养生滋补的热风。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有关膏方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膏方,又名膏剂、膏滋药、煎膏等,属于中医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分内服与外用两种。从清代以后,内服膏方渐渐盛行,在膏方发展的过程中,其经历了各种蜕变,并在治疗疾病和中医养生保健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文章在系统整理清代至民国时期膏方医案的基础上,总结、梳理了膏方在这一时期的演变发展过程及冬令膏方形成的源流。  相似文献   

10.
冬季是中医提倡补益的时令。而补益途径不外食补与药补。食补自唐代孙思邈等倡导以脏养脏法以来虽新意辈出 ,但己日臻完善。而药补远不及食补深得人心。究其源 ,为病者 ,头痛医头 ,但求速效而轻于固本之理 ;为医者 ,或丸 ,或汤 ,驾熟就轻 ,何苦三思而艰行。更何况无论是处方 ,还是熬制确也并非易事。但无论如何 ,膏方乃冬令调补身体之上品 ,是中医药的一大特色已被大家所公认。笔者就冬季膏方应用问题谈如下几点体会。1 养病保健有别 ,辨证论治依然对于中老年人来说 ,冬令均可服食膏方。但对此应区别对待 :(1)身体无明显不适者 ,仅仅是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