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应用滑车上动脉蒂额部三叶瓣同时修复鼻尖鼻翼及鼻小柱缺损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5例同时存在鼻尖鼻翼及鼻小柱缺损的患者,均采用滑车上动脉蒂额部三叶瓣修复。手术分2期进行:Ⅰ期行皮肤扩张器置入额部帽状腱膜及额肌下扩张充足的皮肤软组织;Ⅱ期设计滑车上动脉额部三叶瓣转移修复鼻尖鼻翼及鼻小柱缺损。结果:本组5例滑车上动脉蒂额部三叶瓣全部存活,随访4~12个月,平均随访8个月,鼻外形、功能良好,皮瓣色泽、质地与周围皮肤基本一致。结论:滑车上动脉蒂额部三叶瓣能同时修复鼻尖鼻翼及鼻小柱缺损,修复后鼻外形、功能良好,疗效可靠,是治疗同时存在鼻尖鼻翼及鼻小柱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耳廓复合组织瓣移植的成活率,修复较大面积鼻翼缺损.方法直用吻合颞浅血管的耳廓瓣游离移植再造鼻翼.结果应用该技术成功修复鼻翼缺损面积最大4cm×1.5cm,最小3cm×1.5cm病例,外形效果满意.结论吻合颞浅血管的游离耳廓瓣修复鼻翼缺损的手术方法是可靠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吻合颞浅血管的游离耳廓瓣修复鼻翼缺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提高耳廓复合组织瓣移植的成活率 ,修复较大面积鼻翼缺损。 方法应用吻合颞浅血管的耳廓瓣游离移植再造鼻翼。 结果应用该技术成功修复鼻翼缺损面积最大 4cm× 1.5cm ,最小 3cm× 1.5cm病例 ,外形效果满意。 结论吻合颞浅血管的游离耳廓瓣修复鼻翼缺损的手术方法是可靠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颞浅血管额支蒂皮瓣修复面部缺损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带蒂颞浅血管额支皮瓣移位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32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的头面部进行解剖,并对颞浅动脉的走行,分支、分布进行观测,并在尸体上进行手术设计。结果:颞浅动脉起自颈外动脉,穿腮腺实质上行,在颧弓上方分为额,顶两终末支,额支又于外眦上方分为额顶支和额眶支。额支、额眶支血管外径均在1mm左右,可游离血管蒂长度为130mm以上。结论:以颞浅血管额支为蒂的皮瓣可用来移位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例1,女,20岁。大面积烧伤后1年,因全身瘢痕畸形与鼻缺损于1996年11月至1998年6月5次住本院。其间首先进行了头皮、眼睑、口唇、下肢及腋窝等部位畸形的整复术。因其额、胸、腹及双上肢等部位遍布瘢痕,且较肥胖,不能采用传统方法进行鼻缺损的修复。自1997年11月14日起,利用右髂腰部残存狭条皮肤(包括周边表浅瘢痕约200cm×80cm),相继经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预制与延迟术,通过右侧残手携带转移完成全鼻再造,外形满意。例2,男,48岁。鼻外伤后3个月因鼻尖鼻小柱缺损于1997年11月住本院。其恢复原貌程度要求高且拒绝采用颜面部皮…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探讨鼻头综合塑型鼻整形术中应用自体鼻翼软骨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7月- 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鼻尖肥大患者中选取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开放式鼻尖缝合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自体鼻翼软骨移植塑型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塑型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鼻背抬高度及鼻尖突出度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对术后塑型效果的满意率为96.00%,对照组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鼻头综合塑型鼻整形术中,应用自体鼻翼软骨移植技术,可明显提高塑型效果,改善面部美观,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黄兰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9):911-912
目的通过近年来30例患者唇裂术后鼻小柱过短患者采用鼻小柱悬吊术临床应用。评价其效果。方法以30例唇腭裂术后鼻畸形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分布16岁~25岁,平均年龄20岁。根据鼻小柱畸形进行鼻小柱悬吊术,纠正鼻小柱畸形。结果30例术后近远期效果明显,伤口愈合好。结论鼻小柱过短畸形采用鼻小柱悬吊术效果明显,针对伴有唇腭裂术后鼻孔过大、过小采用对偶三角瓣予以整复。  相似文献   

10.
鼻表浅肌肉腱膜系统的解剖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鼻表浅肌肉健膜系统的存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0具成人尸体行大体解剖观察。结果 表浅脂肪层、肌肉腱层由肌肉层和包绕肌肉层表面的深浅两层腱膜组织构成。这样,鼻部肌肉和其表面的腱膜从解剖角度上或视为一个特定的结构单位,在此称之为鼻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Nasal SMAS)。且发现鼻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与面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之一部分。其中的鼻部诸肌相互协调,共处在一个均衡的结构体系之中。表浅肌  相似文献   

11.
王量  胡志奇  李世荣 《重庆医学》2013,(29):3524-3526
目的探讨颞肌的构筑学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8例尸体的颞肌分成前、中、后3份进行大体解剖、肌构筑学测量。结果颞肌前、中、后份的肌湿重分别为(13.17±3.41)、(12.30±3.59)、(9.68±2.50)g;肌长分别为(91.28±5.93)、(100.15±3.64)、(110.53±6.18)mm;生理横切面积分别为(485.90±124.36)、(396.59±110.05)、(313.31±75.72)mm2。结论颞肌前份倾向于力量型肌,颞肌中后份倾向于速度型肌,颞肌的中后份可参考其生理横切面积,定量转移动态矫正晚期面瘫。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显微解剖观测面神经颞支的分支分布情况及走行层次。确定颞支与相关体表标志的关系,为相关手术防止神经损伤提供应用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20侧,在4倍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面神经颞支的分支数目、走行、层次,测量颞支与所选各标志点、线之间的关系。[结果]颞支位于颧弓上缘有1~6(4.30±1.13)支,位于颧弓下缘有1~4(2.85±0.81)支;在CD连线上颞支最前支与D点的距离为(3.69±0.75)cm,最后支与D点的距离为(1.88±0.48)cm;颞支在颧弓上(OA线上)的分布情况为颧弓前1/3占12.5%,颧弓中1/3占67.2%,颧弓后1/3占20.3%;在以O点为原点与OA垂直的直线OB上颞支最上支与O点的距离为(3.29±0.61)cm,最下支与O点的距离为(1.56±0.49)cm。[结论]面神经颞支主要位于颧弓中后部;在耳屏上切迹最前点与外眦点连线上距该点1.88~3.69 cm较集中,相关手术应避免损伤。  相似文献   

13.
以血管解剖为基础的额耳部皮瓣进行鼻缺损修复的原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9例(18侧)尸体额、鼻和颞部血管解剖发现,滑车上动脉由两侧向内上行走,滑车上动脉的分支、眶上动脉的浅支和颞浅动脉额支的额眶支相互吻合成网即前额动脉吻合网,颞浅动脉主干及顶支发出2~3支耳支。根据上述解剖结果作了一些探索性研究,设计出几种类型修复鼻缺损的新皮瓣,改进了传统皮瓣,并将其应用于临床32例不同类型鼻缺损患者,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鼻内窥镜手术应用解剖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国人肾血管应用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肾移植和肾血管腔内微创手术等提供肾血管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国人成人尸体30具,其中男性17具,女性13具。对每具尸体的肾动脉和肾静脉的长度、管径、分支部位、肾动脉发出点距髂动脉分叉点的距离,以及副肾动脉存在与否、肾静脉汇入腔静脉角度等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男性:肾动脉平均长度:左侧(2.86±1.11)cm,右侧(4.61±1.72)cm;平均管径左侧(0.62±0.19)cm,右侧(0.69±0.23)cm;副肾动脉出现率为29.4%(5/17),副肾动脉3支发自肾动脉主干,2支发自于主动脉,入肾部位皆位于肾上极。肾静脉平均长度左侧(5.11±1.75)cm,右侧(2.16±0.76)cm;平均管径左侧(1.64±0.58)cm,右侧(1.41±0.50)cm。汇入腔静脉角度左侧为76.2°±28.7°,右侧73.3°±30.1°。女性:肾动脉平均长度:左侧(1.97±1.02)cm,右侧(3.34±1.71)cm;平均管径左侧(0.45±0.22)cm,右侧(0.47±0.19)cm;肾副动脉出现率为23.1%(3/13),2支发自肾动脉,1支发自于主动脉,入肾部位皆位于肾上极;肾动脉过早分叉现象出现率为46.2%(6/13)。肾静脉平均长度左侧(3.53±1.56)cm,右侧(1.43±0.59)cm;平均管径左侧(1.12±0.63)cm,右侧(0.98±0.45)cm。汇入腔静脉角度左侧为53.2°±29.1°,右侧50.3°±27.3°。结论本研究提供国人成人肾血管的应用解剖学数据,对临床肾移植和肾血管腔内微创手术等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给鼻内窥镜手术提供详细的解剖学数据。方法:测量80例头颅正中矢状切面标本的鼻腔、鼻窦及有关结构,并进行与鼻内窥镜手术有关的测量。结果:①上颌窦口前缘至鼻泪管后缘的距离为(8.69±3.58)mm;小于上颌窦口后缘至蝶腭孔前缘的距离[(19.99±3.25)mm];②泪囊后缘与钩突前下缘很接近,有23例其距离小于1.0mm;③蝶腭孔与后组筛窦、上颌窦、蝶窦等鼻窦的相邻骨壁间的距离分别为(2.39±1.37)mm、(3.50±1.20)mm及(3.03±1.60)mm。结论:在施行鼻内窥镜手术时,术者须对其解剖相当熟悉,并随时了解器械伸入术腔的深度和角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 15具尸体标本 (3 0侧 )的鼻部解剖 ,获得正常的鼻外侧软骨的测量数据 ,并探讨鼻外侧软骨的形态结构及其与鼻骨之间的关系。方法 :15具中国成年尸体 ,去除鼻骨、鼻外侧软骨及鼻翼软骨的所有软组织。在鼻骨与软骨重叠部分取 4个点 ,将重叠部分分成 3等分 ,测量各点上垂直线上与鼻骨的重叠距离。测量鼻外侧软骨的长度及宽度。结果 :鼻外侧软骨的平均长度为 (19.84± 1.5 1)mm ,平均宽度为 (9.80± 1.5 0 )mm。鼻外侧软骨在鼻骨下从鼻骨中线 (即鼻额缝 )向侧面所重叠的平均长度为(10 .5 6± 2 .2 2 )mm。鼻外侧软骨与鼻骨的重叠情况 :在中线处与鼻中隔的重叠度最大 ,其值为 (5 .65± 1.5 0 )mm ;在鼻骨外侧处的重叠度最小 ,其值为 (1.60± 0 .5 8)mm。结论 :掌握鼻骨、鼻外侧软骨重叠的程度为鼻部美容整形、功能性或外伤后鼻部修复的功能复位提供解剖学可能的变化范围。了解正常鼻外侧软骨的测量数据可以作为医生手术的指南。  相似文献   

18.
鼻成形术是鼻科临床的一种美容整复手术,主要是对患者发音不足或不良的鼻背、鼻尖及鼻小柱和鼻前庭部结构进行外科手术整形,通过手术改变鼻部的解剖与外形之间的关系[1],其手术的目的就是使患者的畸形鼻背变直,鼻尖变锐,鼻小柱变长及鼻前部结构和谐.手术最常应用的成形材料就是自体骨、软骨移植材料,如鼻中隔软骨、肋软骨、髂骨和耳软骨等[2].现代临床医师在鼻成形外科手术时,主张应用鼻翼软骨缝合技术的手术技巧来改变外鼻的形态,达到整体的成形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韩建国  张春阳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9):1048-1051,F0004
目的:研究颞下锁孔入路的显露组织结构的范围,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并应用到临床工作中。方法:10具尸体头双侧模拟颞下锁孔入路,分别行硬膜下和硬膜外解剖研究,显微镜下观察暴露的解剖结果,测量重要结构到标记点的距离。结果:硬膜外入路可以暴露海绵窦外侧壁的全貌及其内部结构,磨除岩骨可以暴露内听道全程及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桥小脑角、小脑前下动脉、内听动脉、展神经、Dorello管孔,三叉神经与内听道间的上斜坡和部分内听道以下的中斜坡。颞下硬膜下锁孔入路暴露中脑下段和脑桥上端的外侧及小脑上表面、小脑幕切迹缘、环池、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丘脑穿动脉、动眼神经、视束、视交叉、视神经、垂体柄、双侧乳头体、三叉神经起始部及三叉神经以上的上斜坡、滑车神经、岩静脉。结论:颞下锁孔入路可以暴露鞍上区、脑干腹侧方、岩斜区、海绵窦区等部位,可以进行这些部位的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20.
随着鼻美容整形术的广泛应用与发展,鼻各部位的分段越来越细,解剖结构也渐清晰,它的形态不仅在面部的美学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显示个人性格亦有很大影响,故称“面中之王”。目前,文献中所报道的都是关于外鼻的局部解剖以及临床应用情况,为方便整形医生更好地了解外鼻的整体结构,并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现将外鼻的解剖及临床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