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百草枯(PQ)中毒致急性肺损伤患者实验室各检测结果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将37例PQ中毒致急性肺损伤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人院第1天、第3天、出院前的WBC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学等检测结果。另选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生存组第1天的WB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第3天的WBC、ALT、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高于第1天(P〈0.01),出院前除ALT外各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各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1),除WBC外,各指标水平随时间呈上升趋势,且与前1次测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Q致急性肺损伤患者的肝功能最易受损,随病情进展易发生波动。入院第1天hs—CRP明显升高及第3天肝、肾、心肌功能指标若至少有两项明显升高的患者,其临床转归较差。  相似文献   

2.
岳彩娟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5):109-110
目的通过对蜂蜇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各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分析,探讨实验室结果在病情的判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21例蜂蜇伤致MODS患者刚入院时、入院第4天、临床治愈出院前的血常规、凝血四项、心肌损伤标志物、肝功能、肾功能等各项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刚入院时的检测结果中白细胞(WBC)、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水平均100%升高,转氨酶80%升高,总胆红素(TBIL)70%升高,30%的患者BUN、Cr升高,其中25%m现急性肾功能衰竭。人院第4天30%~40%的患者出现Hb、PLT的下降,BUN、Cr水平与刚入院时比较明显升高(P〈0.01)。出院前Hb、Cr水平与正常参考范同比较仍有差异,其余结果则全部在正常参考范同之内。结论蜂蜇伤MODS患者最易受损的是心肌和凝血系统.肾功能受损较少,但病情最为凶险,恢复所需时间也最长,因而及时准确的实验室检查是判断MODS患者病情发展及疗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所致肺损伤患者在不同剂量、治疗不同时期的CT影像学特征以及临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3年收治的5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对患者不同剂量、不同治疗分期的CT表征与临床预后进行观察。结果患者早期治疗中的主要特征为肺纹理增多、纵隔气肿、磨玻璃征或无明显异常,而中期的主要特征为肺纹理增多、纵隔气肿、磨玻璃征、肺间质纤维化,治疗晚期阶段患者存活患者主要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少量组22例患者均好转出院;中量组21例患者中15例好转出院,6例预后不良;大量组患者9例全部死亡。结论百草枯中毒患者肺损伤包括肺实质与间质同时受损,以纵隔气肿、磨玻璃征、实质病变、肺气肿与胸腔积液为主,晚期主要表现为间质纤维化,可以明确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治疗具有明显的CT表征,且与预后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18(IL-18)水平的动态变化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根据中毒程度分为轻度中毒组31例,中度中毒组24例,重度中毒组13例,并设健康对照组20例。中毒患者入院第1d(治疗前)、第3d、第7d及第14d分别抽取静脉血进行血清IL-18含量测定。结果入院第1d、第3d、第7d及第14d百草枯中毒者血清IL-18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除轻度中毒组外,其余2组患者血清IL-18水平在14d内持续高水平,随发病时间的延长无明显下降(P>0.01)。结论血清IL-18水平在中、重度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体内持续高水平,与病情危重程度正相关,可能是肺纤维化的重要预测因子,可以作为临床病情判断及预后分析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鲁永和  周马  符艳松 《河北医药》2016,(13):2045-2047
目的:研究6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 ,AOPP)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及肌钙蛋白I ( CTnI )的动态变化,探讨CK-MB及CTnI在AOPP患者心肌损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AOPP患者60例,中毒患者分为轻、中度中毒30例,重度中毒30例。患者入院后均予积极抢救治疗,并于中毒后第1、2、3、5、7天分别采静脉血,进行CK-MB及CTnI的检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30例,于查体当日取静脉血,检测其CK-MB及cTnI水平,对2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AOPP患者血清CK-MB及cTnI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湝.05),且中毒程度越重,升高越明显。结论 AOPP可引起心肌损害,CK-MB及cTnI的动态检测有助于判断心肌损害程度,cTnI的诊断价值可能优于CK-MB。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炎症介质和肺损伤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3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前列地尔注射液组(试验组),每组15例。前列地尔注射液用法:10μg加入100mL生理盐水(NS)静脉滴注,1次/d,连用7d。分别于入院当天及入院后7d测定患者血浆IL-6、IL-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行动脉血气分析和胸部X线检查,并随访生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入院后7d试验组患者IL-6、IL-8、MMP-9浓度降低,急性肺损伤(ALI)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发生率降低(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可减轻百草枯中毒患者炎症反应和肺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酶对百草枯中毒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将2015年1月至12月本科收治的7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分为淀粉酶升高组及对照组,应用欧洲重症医学监护医学协会(ESICM)制定的SOFA评分体系,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SOFA评分及最大SOFA评分(住院期间SOFA评分最高值)的差异,并比较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之间淀粉酶的差异,评价血清淀粉酶升高对百草枯中毒的预后判断的意义。结果淀粉酶升高组入院时SOF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1.1)分与(2.8±1.4)分,P>0.05];淀粉酶升高组最大SOFA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4±1.7)分与(4.1±1.5)分,P<0.05];另外,淀粉酶升高组病死率75%明显大于对照组病死率24%,入院时淀粉酶与入院72h淀粉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2,0.813。结论血清淀粉酶升高对百草枯中毒者预后相对较差,对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药实践》2017,(6):403-406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在急性百草枯中毒治疗中的疗效。方法:62例百草枯(PQ)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给予洗胃、血液灌流、激素等治疗,实验组在以上基础治疗上加用血必净,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各项化验指标、SOFA评分,比较不同时期各化验指标、肺损伤/纤维化、SOFA评分及死亡率。结果:在治疗的第3天、第7天,实验组肌酐(Cr)、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氧分压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第7天、第14天,实验组与对照组SOFA评分相比,P=0.039,P=0.042,实验组与对照组死亡率比较,P=0.036,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28天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血必净在中毒初始大剂量应用,可减轻炎症介质释放,防止肺损伤/纤维化,保护各脏器功能,降低早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急性口服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综合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探索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急性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综合治疗资料。结果:25例患者中死亡13例(52.0%),存活12例(48%);入院后CR或者CT检查肺部发生渗出性或者间质性改变者16例(64.0%),恶心、呕吐为最早出现的主要症状;呼吸困难出现相对较晚;死亡原因主要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呼吸衰竭及并发单个或者多器官功能受损;中毒剂量、合并单一或者多个器官受损呈正相关。结论:急性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率高,早期、规范及综合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1病例介绍患者女,23岁,因"自服百草枯9 d"于2014年11月9日入院治疗。患者11月1日因琐事与家人争吵后服下掺有百草枯的食物,之后开始呕吐,至9 d后才在家属陪伴下就诊,主诉第1、2天吐出物为胃内容物,之后均为少量血性液体,无明显胸闷气闭,无明显其他不适,急诊以中毒收入重症监护病房。经实验室检测确认为农药百草枯中毒。患者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糖尿病病史。  相似文献   

11.
郑春容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8):1195-1195
鱼胆中毒导致多器官损害.可发生急性肾衰竭.肝功能损害,胃肠道症状,中毒性心肌炎,神经系统受损。其中急性肾功能衰竭为最重要并发症。我科收治1例鱼胆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经血液透析治疗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PPAR-γ受体激活对百草枯中毒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成3组,A组(百草枯中毒组):按照20 mg/kg剂量腹腔注射;B组(低剂量PPAR-γ受体激动剂罗格列酮预处理组):在给予百草枯腹腔注射前1 h腹腔注射3 mg/kg罗格列酮;C组(高剂量PPAR-γ受体激动剂罗格列酮预处理组):在给予百草枯腹腔注射前1 h腹腔注射10 mg/kg罗格列酮;D组(对照组):1 m 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在注射百草枯后24 h和72 h时,每组取出6只,收集血清和肺组织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1β和TNF-α含量测定,行组织切片HE染色进行肺损伤评分,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肺组织中caspase-3和AP-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spase-3蛋白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大鼠百草枯中毒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含量明显增加。肺湿重/干重比以及肺损伤评分明显增加。罗格列酮预处理组可以减轻肺组织损伤程度,降低血清中IL-1β和TNF-α含量,减少肺组织中caspase-3和AP-1蛋白的表达。结论应用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可以抑制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中caspase-3和AP-1蛋白表达,抑制炎症反应和凋亡,对百草枯中毒导致急性肺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急性氟乙酰胺中毒2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建国 《中国药师》1999,2(4):191-192
我科于1993.6~1998.2共收治29例急性氟乙酰胺中毒,其中男20例,女9例,临床表现均有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意识丧失,阵发性抽搐等临床症状。体查无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均正常,胃内容物,尿液用羟胺-三氯化铁法检测均呈阳性反应。心肌酶AST、CK、LDH、HBDH,肝功能AST、ALK-PHOS均明显增高,严重病例入院时脑电图异常。中毒病例早期可通过胃内容物,尿液的氟化物检测及时诊断,除1例死亡外,余均抢救脱险,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高表达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对百草枯中毒致急性肺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BMSC-CXCR4细胞株.制备并鉴定百草枯中毒致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将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BMSC治疗组(BMSC组)、BMSC-CXCR4治疗组(BMSC-CXCR4组)和5%O2低氧培养的BMSC-CXCR4治疗组(BMSC-CXCR4+ 5%O2组),于4组大鼠尾静脉给予不同处理后,比较各组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oα)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稳定转染BMSC-CXCR4细胞株.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可见肺泡大片融合,肺泡结构明显破坏;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随着时间延长动脉血氧分压持续下降,肺湿干比持续升高,血清IL-1β、TNF-α水平持续升高,SOD活性持续下降(P<0.05,P<0.01).百草枯中毒致急性肺损伤12h时,BMSC治疗组、BMSC-CXCR4组和BMSC-CXCR4 +5%O2组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均低于生理盐水组,SOD活性高于生理盐水组,且BMSC-CXCR4 +5%O2组优于BMSC组和BMSC-CXCR4组(P<0.01).急性肺损伤12 h时,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肺泡形态大致完整,肺泡壁比较光滑;其中BMSC-CXCR4+ 5%O2组最接近于正常肺组织.结论 低氧培养的BMSC-CXCR4对百草枯中毒致急性肺损伤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儿血清心肌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20例中毒患儿(中毒组)入院后第1、3、5、10天分别取静脉血测定血清心肌酶并做心电图。120例患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中毒组,分别为24例、69例、27例;同时测定门诊健康查体儿童40例血清心肌酶作对照组。结果急性有机磷中毒患儿血清心肌酶迅速升高,第3天达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中、重度中毒组与对照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中毒程度越重,血清酶升高越明显,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越高,以心脏为主的组织损害越重。结论血清心肌酶测定可作为判断急性有机磷中毒程度、指导治疗及估计预后的一项临床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毒鼠强所致的临床表现,总结救治经验及体会。方法对11例急性毒鼠强中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动态追踪检查结果,理解酶学变化,治疗经过及转归。结果提示11例中,均在中毒后1d出现心肌损害,出现CK及CK-MB升高,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毒鼠强可致中毒性心肌损害,血液净化治疗为有效解毒方法,防治中毒性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17.
李英  刘佳宁 《安徽医药》2018,22(8):1472-1474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发生急性肺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整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于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180例的临床资料,分为发生急性肺损伤组和未发生急性肺损伤组,收集了指标:年龄、性别、中毒媒介、有无误吸、中毒程度、入院时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乳酸;入院时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入院时生化肌酸激酶浓度.进行了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发生急性肺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该研究总例数180例,男86例,女94例,年龄(42.90±18.99)岁.发生急性肺损伤患者38例,患病率21.11%.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入院时血氧分压发生急性肺损伤组和未发生急性肺损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误吸;中毒媒介;中毒程度;昏迷时间;入院时动脉血乳酸、入院时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入院时生化肌酸激酶浓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误吸、重度中毒、煤烟中毒、血动脉乳酸升高的OR值分别为3.06、4.80、2.00、1.20;均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发生急性急性肺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 误吸、重度中毒、煤烟中毒、血乳酸升高均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发生急性急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急性氯气中毒患者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3例达到急性肺损伤的急性氯气中毒患者,除吸氧、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雾化吸入对症支持疗法外,另均应用血必净50mL加生理盐水100mL每日2次静脉滴注。结果经过平均5d的治疗,全部康复出院。结论血必净对急性氯气中毒患者,特别是表现为急性肺损伤的患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脓毒症致急性肺损伤患者入院不同时间血清皮质醇、TNF-α和NF-κB浓度变化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某院呼吸内科和ICU所有脓毒症致急性肺损伤患者268例,于入院第1d,3d,5d,7d分别抽取患者静脉全血进行皮质醇、TNF-α和NF-κB的检测,通过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上述指标与病情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入院第1d血清皮质醇、TNF-α和NF-κB水平最高,第7d最低,死亡组患者血清所有指标均高于生存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入院第1d和第3d皮质醇、第1d和第5dTNF-α、第3d和第5dNF-κB是反映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脓毒症致急性肺损伤患者持续性监测血清皮质醇、TNF-α和NF-κB浓度能对其预后的判断带来一定的益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检测心肌梗死三项(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根据患者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16例和未感染组78例。分别在入院时、发生肺部感染后(感染组)/入院48 h后(未感染组)、出院时检测患者的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水平,对比两组患者3次检测的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第1次检测心肌梗死三项水平的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第2次检测肌钙蛋白水平为(0.42±0.06)ng/mL,CM-MB水平为(8.30±0.38)ng/mL,肌红蛋白水平为(104.17±6.43)ng/mL,均显著高于第1次检测结果(P<0.05);而未感染组第2次检测的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的水平均显著低于第1次检测结果(P<0.05);两组患者第3次检测的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第2次检测结果,而感染组第3次肌钙蛋白、CK-MB、肌红蛋白的检测结果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肺部感染可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三项指标进一步升高,可能会影响临床医师对急性心肌梗死病情的判断,在临床诊疗时要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