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隔药灸预防慢性乙型和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使用干扰素治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乙型和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使用干扰素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同时给予穴位隔药灸,隔日1次;对照组予以空白对照;于每周抽外周血观察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程度,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骨髓抑制的发生率观察组为70.0%,对照为94.0%,两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隔药灸法可预防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所致骨髓抑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随访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的血常规变化规律,探讨控制干扰素所致骨髓抑制的干预措施。方法25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别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或普通干扰素治疗,随访人员为患者制定随访方案、收集数据、健康指导。比较两者第2、第4、第8、第24、第48周血常规结果,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口服升白细胞药物进行干预。结果2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24512例次干扰素注射治疗及4788例次随访。聚乙二醇干扰素所致骨髓抑制较普通干扰素常见,两组骨髓抑制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1例骨髓抑制患者及时得到干预,6例相关并发症及时控制。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引起骨髓抑制较普通干扰素常见且程度严重。随访中针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所致的骨髓抑制,给予有效护理,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地榆升白片治疗干扰素所致白细胞减少症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扰素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慢性乙型及丙型肝炎的药物.但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常造成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部分患者常因此而延续或中断治疗,从而不能完成疗程,使疗效大大降低。重组人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刺激骨髓造血虽然效果较好,但因其价格昂贵,应用受到限制。我们应用地榆升白片预防和治疗慢性乙型及丙型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陈芳  胡慧  王凌  熊振芳 《全科护理》2011,9(31):2844-2845
[目的]探讨反复转院对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诱发抑郁症的影响。[方法]选择35例反复转院的住院治疗病毒性肝炎病人为观察组,分别在2所医院各选择35例一直在同一医院住院治疗的病毒性肝炎病人作为对照A组、对照B组,均采用干扰素治疗。在治疗的6个月内,采用《DSM-Ⅳ诊断和分类手册》的精神障碍诊断标准进行抑郁症诊断,比较3组病人抑郁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重度抑郁症10例(28.6%),对照A组、对照B组分别为3例(8.5%)、2例(5.7%),观察组分别与对照A组、对照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反复转院易导致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诱发抑郁症,降低病人以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成功率,应为以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病人建立个性化的医疗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流感样症候群的护理及吲哚美辛干预效果。方法纳入的117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1组在注射干扰素前2h口服吲哚美辛片25mg;观察2组在注射后2h口服吲哚美辛片25mg;对照组不给哚美辛片口服。分别在患者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全程给予相关护理,并观察吲哚美辛防治流感样症候群的效果。结果吲哚美辛在防治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引起的发热中有明显作用(P0.05),特别是观察1组的效果更佳(P0.001)。吲哚美辛干预组寒战、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结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在干扰素注射前2h给予25mg吲哚美辛口服能明显抑制发热,降低寒战、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发生的几率。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接受治疗方案、坚持完成疗程、有效利用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6.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1]。HCV基因易变异,目前至少可分为6个基因型及多个亚型,HCV基因型与亚型在世界各个地区间存在差异,我国主要以1b型和2a型为主[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主要经历干扰素为基础的治疗以及近年来针对HCV非结构基因区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 acting antiviral agents,DAA)治疗[3],2015年以来免除干扰素的纯口服DAA药物的上市,意味着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进入了DAA时代[4,5]。  相似文献   

7.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8例,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聚乙二醇干扰素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对照组16例,用安福隆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安福隆300万U隔日1次肌肉注射,两组利巴韦林的剂量均为750~1050mg·d~(-1),疗程均为48周。结果: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持续应答率为88.1%,对照组持续应答率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  相似文献   

8.
<正>病毒性肝炎是临床上较多见的传染病之一,通常是由于多种肝炎类的病毒所引起的[1]。患有小儿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儿肝脏产生病理性改变,随病情逐渐加深,容易引发多种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威胁患儿健康[2]。本研究探讨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前来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小儿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儿作  相似文献   

9.
王小珍  肖春玲  罗小华 《护理研究》2014,(17):2099-2100
[目的]提高病毒性肝炎病人干扰素治疗的成功率。[方法]选择70例行干扰素治疗出现轻中度抑郁症的病毒性肝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情志护理加辨证施音护理干预,对照组予情志护理,采用汉密尔顿(HAMD)量表比较两组病人抑郁情况。[结果]干扰素治疗第30天、第60天HAMD量表测评比较,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辩证施音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抑郁症程度,提高病毒性肝炎病人干扰素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病毒性肝炎病人干扰素治疗的成功率。[方法]选择70例行干扰素治疗出现轻中度抑郁症的病毒性肝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情志护理加辨证施音护理干预,对照组予情志护理,采用汉密尔顿(HAMD)量表比较两组病人抑郁情况。[结果]干扰素治疗第30天、第60天 HAMD量表测评比较,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辩证施音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抑郁症程度,提高病毒性肝炎病人干扰素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γ-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以常规治疗做对照,观察应用注射用重组人γ—干扰素(IFN—γ)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随机分配入IFN—γ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进行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B超检查,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入组41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用药6个月后,IFN—γ治疗组较常规治疗对照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明显下降,未观察到严重副作用。结论 IFN—γ有一定的抗肝纤维作用。  相似文献   

12.
观察脱氧核苷酸联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入选4个研究中心的14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PEG-IFNa-2b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脱氧核苷酸治疗,随访指标主要包括HBV-DNA阴转率,HBe Ag血清转换率、HBe Ag阴转率,两组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24w,治疗组HBV-DNA阴转率、HBe Ag阴转率,HBs Ag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8w后,治疗组HBV-DNA阴转率,HBe Ag阴转率,HBs Ag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完全应答率及总应答率分别为41.7%、69.4%,对照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25.0%、51.3%,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完全应答率及总应答率分别为41.7%、69.4%,对照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25.0%、51.3%,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治疗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黄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LT复常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脱氧核苷酸联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可提高病毒治疗的转阴率,减少干扰素的骨髓抑制及肝损伤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辨证施膳合五音调式干预对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诱发抑郁症病人的影响。[方法]将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诱发轻中度抑郁症的病人予辨证施膳合五音调式干预,使用干扰素第30天及第90天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并比较干扰素治疗成功率。[结果]干预后HAMD、SDS评分明显降低(P〈0.01),干预组干扰素治疗成功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辨证施膳合五音调式干预能提高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诱发抑郁症病人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王小珍  黄笑美  余春芳  李慧 《护理研究》2011,25(13):1169-1170
[目的]观察辨证施膳合五音调式干预对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诱发抑郁症病人的影响。[方法]将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诱发轻中度抑郁症的病人予辨证施膳合五音调式干预,使用干扰素第30天及第90天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并比较干扰素治疗成功率。[结果]干预后HAMD、SDS评分明显降低(P<0.01),干预组干扰素治疗成功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辨证施膳合五音调式干预能提高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诱发抑郁症病人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及心理因素的影响。[方法]将90例住院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病人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随访6个月,采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依从性调查表了解两组病人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状态评价。[结果]观察组病人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心理状况各项因子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改善病人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经血传播传染病如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慢性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疾病,全球约20亿曾感染过HBV,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2]。临床上此类患者还常伴有糖尿病等其他疾病,由于慢性病长期治疗的需要,及干扰素、胰岛素等药物的普遍使用,使得患者居家自我注射治疗的现象愈来愈多,因锐器伤不仅发生率高,而且危害严重[3],故随之显现出新的问题,即居家产生的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不同类型慢性肝炎人群戊型病毒性(Hepatitis E/HE)肝炎(戊肝)感染现状,为戊肝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收集2013年7月~2015年6月来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体检及就诊的无肝炎正常人群1 746例为对照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人群1 320例为乙肝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人群615例为丙肝组,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中戊肝抗体-IgG(抗HEV-IgG),分析不同类型肝炎人群戊肝感染情况,并比较不同组间戊肝感染率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 1 746例对照组血清中抗HEV-IgG阳性率为3.49%,其中男性4.22%,女性2.68%; 1 320例乙肝组为10.9%,其中男性12.29%,女性8.23%; 615例丙肝组为10.2%,其中男性12.35%,女性7.64%。乙肝组和丙肝组抗HEV-IgG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63~9.405,P<0.05),乙肝组与丙肝组抗HEV-IgG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4,P>0.05),戊肝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873~4.025,P<0.05)。结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人群抗HEV-IgG阳性率高于无肝炎正常人群,戊肝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因此,加强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人群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对降低戊肝感染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隔药糊悬灸干预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住院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悬灸组和隔药糊悬灸组,每组3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悬灸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悬灸疗法,隔药糊悬灸组则在常规组、悬灸组的基础上实施隔药糊悬灸疗法,观察3组血压水平、临床症候、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隔药糊悬灸组在血压控制、临床症候改善、血脂水平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 05或P0. 01),但3组治疗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隔药糊悬灸干预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证疗效显著,是治疗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年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干扰素a-2b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长期效果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按照同一诊断标准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1例,应用a-2b干扰素3~5 MIU,肌内注射,连续使用2周后,隔日1次,疗程6月;对照组46例,应用一般保肝降酶药,疗程6月.治疗结束后定期随访血生化指标、病毒学指标、影像学检查等.结果 治疗结束时和随访结束时干扰素治疗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分别为47.1%、52.9%和60.0%、62.0%,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素组的近期、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随访资料表明干扰素治疗组的临床预后亦明显好于对照组,病情稳定率高于对照组,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干扰素有确切的抗病毒作用,同时能够减少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观察了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慢性病毒性肝炎43例,发现发热、流感样症状、神经精神症状、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一过性肝损害是干扰素常见的副作用。因此,在使用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过程中,应重视药物的副作用,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